專利名稱:客貨兩變小型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汽車,特別是一種客貨兩變小型汽車。
一般小型汽車可分為客用和貨用兩大類,某些客用車具有載客和載貨的兩種功能,例如小型面包車,將車廂內的座椅拆除后即可作為載貨的封閉式車。某些載貨汽車也有一定的客運功能,例如裝有雙排座位的帶有敞開式貨廂的多用途小型工具車。上述幾種車型雖都有一定的客貨兼用性,但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小面包車在拆除了車廂內的座椅后,其載貨空間不能在原車基礎上擴大,是其不足之處,且司機與貨廂之間沒有隔離裝置,只能運載一些適合密封方式運輸的貨物。又如雙排座小型貨車,由于后排座位的設置,大大縮小了裝載貨物的空間。由于車廂體積和貨廂體積是固定的,不能根據使用需要來改變,是其不足之處。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客貨兩變小型汽車,能充分利用運載空間并可擴大原有運載空間,經簡單的拆裝即可將客車、貨車互相改變,擴大原有車型的用途。本實用新型中所說的小型汽車主要是指微型、小型車,包括小客車與中小型越野汽車,但也可應用于上述小型、微型車以外的中型汽車上。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按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在客運汽車車廂4的尾部原有可向下折轉的后廂板3,在該后廂板3上加裝有U形擋板1,該U形擋板1包括中立面11和位于其兩側的兩個側立面12,該U形擋板1的一端固定在后廂板3上,其兩個側立面12的邊緣12A固定在車廂4的尾部,形成加長的貨廂,這就擴大了車廂的裝載空間,并有效地擋攔在貨廂內的貨物,當不使用擴大的車廂時,可將該U形擋板1拆下,將汽車后廂板3向上折轉復原。這種帶可向下折轉后廂板3的汽車,現有的車種如軟頂客用吉普車、帶貨廂的吉普車、雙排座或單排座小型貨車均用上述方式改裝,以擴大貨廂。在改裝時,可在同一輛汽車上使用全遮式軟頂蓋或半遮式軟頂蓋。在上述改裝基礎上可將客車例如軟頂客用吉普車原有的全遮式頂蓋6和后排座椅拆去,以建立一個較大的貨廂空間,然后在車廂內裝有箕形擋板2,該擋板包括中立面21、底面22和兩個側立面23,由該箕形擋板2的中立面21將司機座與車廂隔開,形成駕駛室8與貨廂,箕形擋板2的底面22位于車廂4的底面45上,另外兩個側立面23分別與車廂4的內側壁接觸,用緊固件將該箕形擋板2固定在車廂4內。在U形擋板1的中立面11與兩側的側立面12之間用合頁19連接。在箕形擋板2的中立面21的兩個側邊與側立面23之間,在該中立面21的底邊與底面22之間均由合頁26連接。使箕形擋板2和U形擋板1拆裝方便,在拆下之后便于存放。拆去原頂蓬,在駕駛室8內司機座位的上方和后方安裝半遮式頂蓋5或全遮式頂蓋6A,如客用吉普車的頂蓬是可卷起的,則不必拆去原頂蓬,只須將車廂后部的頂蓬卷起即可。當由客用吉普車改裝成貨車時,首先拆下全遮式頂蓋6和后排座椅,其次安裝箕形擋板2及半遮式頂蓋5,最后在后廂板3上安裝U形擋板1;當復原成客車時,首先拆下U形擋板1,其次拆下半遮式頂蓋及箕形擋板2,最后安裝后排座椅及全遮式頂蓋6。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汽車后廂板上加裝U形擋板擴大了貨廂空間,通過在車廂中加裝箕形擋板,將客車車廂改裝成貨運車廂,擴大了該車的使用范圍,還通過車頂的改裝,使成為帶蓬貨車。并可將U形板、箕形板拆除,恢復車廂原狀。改裝和恢復方便快捷。
下面以實施例做具體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客車外形圖,圖2為由
圖1客車改裝的貨車外形圖,圖3為U形擋板1的立體圖,圖4為箕形擋板2的立體圖,圖5為圖2中的A-A剖視圖,圖6為圖2中另一種結構的A-A剖視圖,圖7為圖2中的B-B剖視圖,圖8為圖2中另一種結構的B-B剖視圖,圖9為圖2中的C-C剖視圖,
圖10為成一體的U形擋板1與后廂板3示意圖。
如
圖1所示為軟頂客用吉普車的外形圖,該車原有全遮式頂蓋6及可向下拆轉的后廂板3,并有拉鏈31拉住該后廂板3以限定向下折轉的位置,在后廂板3向下折轉時,還會有位于其下方的后保險杠7的支撐。如圖2為將
圖1中的客用吉普車改裝成貨用吉普車的情況,在折轉向下的后廂板3上裝有如圖3所示的U形擋板1,該擋板包括中立面11,兩個側立面12,用合頁19將三者連接。如圖5,在該車廂的后墻43有一定厚度,可將圖3所示的U形擋板1的端部增加一個折彎18,用螺栓17將其緊固在貨廂后墻43上。如圖6為另一種結構的連接,U形擋板1無折彎18,用螺栓16將U形擋板的側立面12緊固在貨廂后墻43上。如圖7所示為U形擋板1與后廂板3連接方式,U形擋板可以其中、側立面11、12的端部用螺釘14緊固在后廂板3上,如圖8為另一種緊固方式,后廂板帶有凸臺32,將U形擋板1的中、側立面11、12用螺栓14固定在該凸臺32上。在車廂內的改裝如圖2,在車廂4中裝有箕形擋板2如圖4所示,為簸箕形的四面結構,包括中立面21、底面22、兩個側立面23,中立面21位于司機座后,將駕駛室8與貨廂隔開,其底面22位于車廂4的底面45上,以將原車的后排座椅前方的較低的踏腳處44找平,使改裝成的貨廂底部平整,如圖9,其兩側的側立面23與車身側面的兩扇后車門41接觸,以保護該后車門41,用螺栓24將箕形擋板的中立面21固定在原有的立柱42上,用螺栓25將側立面23固定在車廂4的兩內側面上。如圖4,在箕形擋板2的中立面21的兩側邊與側立面23之間,在中立面的底邊與底面22之間,均由合頁26連接。如圖2,將車廂原有全遮式軟頂蓋6拆下,將駕駛室8的頂部裝上半遮式頂蓋5。也可將該車改裝成帶有頂蓬的貨車,形成如圖2中假想線表示的全遮式頂蓋6A。其具體操作方法為如
圖1、2,由客車改裝為貨車時,首先拆去全遮式頂蓋6,然后拆去該車廂4內的后排座椅(未示出),在駕駛室8內的司機座位后面安裝該箕形擋板2,以將客廂與貨廂隔開,用螺栓24、25將箕形擋板2固定在車廂4上,在駕駛室8司機座位上方安裝半遮式頂蓋5或全遮式頂蓋6A,最后打開并方平該后廂板3,用螺栓14、16或14、17將U形擋板1緊固在后廂板3上,即成為貨用汽車。當需將該車復原成客用汽車時,首先旋松并取下U形擋板1上的個螺栓14、16或14、17,將U形擋板1拆下,其次拆下半遮式頂蓋5或全遮式頂蓋6A,旋松并取下個螺栓24、25,拆下箕形擋板2,最后將后排座椅和原有頂蓋6裝上,則將復原成客用汽車。U形擋板1或箕形擋板2上由于裝有合頁19(如圖3)或合頁26(如圖4),使其裝拆、存放均較方便。
圖10為成一體的U形擋板1與后廂板3,中立面11和兩個側立面12的端部與后廂板3連成一體。在后廂板3上開有工具箱口,用鉸接軸32裝有箱門33,用鎖扣34將箱門33關閉。假想線所示為后廂板3復位時情況。
權利要求1.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其特征是在小型汽車車廂(4)的尾部具鉸接的可向下拆轉的后廂板(3),該后廂板(3)上裝有U形擋板(1),該U形擋板(1)包括一個中立面(11)和位于其兩側的兩個側立面(12),該U形擋板(1)的一端固定在后廂板(3)上,另兩個側立面(12)的邊緣(12A)裝在車廂(4)的尾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其特征是在車廂內裝有箕形擋板(2),包括中立面(21)、底面(22)和兩個側立面(23),該箕形擋板的中立面(21)將司機座與車廂隔開,其底面(22)位于車廂(4)的底面(45)上,另外兩個側立面(23)分別與車廂(4)的內側壁接觸,并用緊固件將該箕形擋板(2)固定在車廂(4)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其特征是在所述U形擋板(1)的中立面(11)與兩側的側立面(12)之間用合頁(19)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其特征是在所述箕形擋板(2)的中立面(21)的兩個側邊與側立面(23)之間,在所述中立面(21)的底邊與底面(22)之間,均由合頁(26)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其特征是可在同一輛汽車上使用全遮式軟頂蓋或半遮式軟頂蓋。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其特征是所述U形擋板(1)與后廂板(3)是做成一體的。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其特征是在所述后廂板(3)上開有工具箱口,用鉸接軸(32)裝有箱門(33),并用鎖扣(34)將箱門(33)關閉。
專利摘要客貨兩變小型汽車,可將客用汽車快速改裝成貨用汽車,還可快速恢復成客用汽車,擴大了汽車的使用范圍;在客車的后廂板3上裝有U形擋板1,U形擋板的另一端固定在車廂4上,在車廂內將原有頂篷6和后排座椅拆除,換上半遮式頂篷5和裝上箕形板2,形成了擴大的車廂,當恢復時,將U形板1、箕形板2、半遮式頂篷5拆除,將原頂篷6和后排座椅裝上即可方便快捷,本實用新型適用小型汽車改裝用。
文檔編號B62D63/00GK2341861SQ9820747
公開日1999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1998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1998年6月5日
發明者張廷杰 申請人:張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