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撐水槳及其配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力在水上滑行時所用的裝置。
背景技術:
自古以來,水上人力的劃水工具有篙、槳、櫓等。篙需撐到水底,故最長;槳有長短之分長槳需雙手劃單槳,單手劃長槳需有支撐架;短槳可單手劃槳而無需支撐架,但必須坐姿。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人工劃水槳既可坐著劃雙槳,也可站著劃雙槳,并且無需支撐架;既可雙手劃單槳,也可單手劃單槳;既可作篙用,也可作槳用,并且無需撐到水底;既可作長槳用,也可同時作短槳用;更沒有見過如同撐桿滑雪一般的撐槳滑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工撐水槳,既可作槳用,也可起到篙的作用,并且無需撐到水底;既可作長槳用,也可同時作短槳用;既可雙手撐單槳,也可單手撐單槳;既可坐著撐雙槳,也可站著撐雙槳,并且無需支撐架;既可代替篙、槳、櫓作為人工劃水的工具,還可配上專門的滑水板,成為水上滑行的裝置(簡稱“撐水器”),供世界各地的人作為休閑娛樂和體育競賽的項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概述如下一種撐水槳由可升降式撐桿、錐形槳葉和浮球組成。錐形槳葉(2)做成空心的立體圓錐狀,錐形槳葉(2)的外頂面與可升降式撐桿(1)固定聯接,錐形槳葉(2)的內頂面與浮球(3)的重合處固定聯接。撐水槳可替代原有的篙、槳、櫓的作用,成為一種人工劃水的工具。
一種與上述撐水槳配套的滑水板,其頭部向上翹起,呈流線型;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所在位置設置供滑水者立足的鞋底和鞋幫;在滑水板下面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設置活動舵葉;滑水板既可做成兩只腳立足于一塊板,也可做成兩只腳分立于兩塊板。
上述的撐水槳和滑水板組成“撐水器”,用于撐槳滑水,可作為一項水上體育競賽項目以及群眾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水上玩具。
本發明還可以所述的浮球(3)與錐形槳葉(2)粘接的那一半做成立體圓錐狀,兩者圓錐角相同。
所述的連接栓(14)的一端與可升降式撐桿(1)固定聯接,另一端做成空心圓球狀,與浮球(3)粘接,兩者球徑相同;連接栓(14)的四周做成立體圓錐狀,其圓錐角與做成空心圓錐狀的錐形槳葉(2)相同,兩者重合處固定聯接。
本發明還可以
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處設置的凹形鞋底(7)是在滑水板的縱向并排設置鞋底狀,陷進板平面一定的深度,深度超過一般鞋底的厚度即可;在凹形鞋底(7)的中前部設置鞋幫。
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處設置的嵌式鞋底(8),除鞋頭外分別呈 字型,并排固定在滑水板的縱向平面上,它們與鞋底呈“工”字型的鞋子活動鑲嵌,鞋頭朝著滑水板的前進方;嵌式鞋底(8)的后跟處設置鞋幫。
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處設置有活動鞋底(9),并與舵葉方向桿(11)固定聯接;支撐栓(12)與滑水板固定聯接;舵葉(10)與支撐栓(12)的下部活動連接,與舵葉方向桿(11)固定聯接;舵葉方向桿(11)與齒盤(13)嚙合;活動鞋底(9)上設置各種鞋幫。
所述的雙滑水板之間設置可裝拆的固定聯接。
本發明作為一種人工撐水槳,可以很好地替代原有的使用人工的篙、槳、櫓的作用,其優越性、通用性、方便性都很明顯。通常槳的劃水動作為劃槳,抬槳(抬出水面),提槳(向前提槳)。由于浮球(3)的作用,抬槳的動作被省略,所以本發明使用起來更省力。特別是本發明提出的撐水器,更可以成為群眾休閑娛樂和水上體育運動的福音。進一步設想一下原有的沖浪愛好者只能順水沖浪,并且雙手的作用沒有多大的發揮,有了本發明之后,逆水沖浪成為可能,并且雙手持本發明提出的撐水器,對保持身體平衡,與風浪搏擊,更增添了新的武器。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提出的撐水槳的第一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是與撐水槳配套的滑水板的第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A-A剖視圖。
圖4是與撐水槳配套的滑水板的第二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的B-B剖視圖。
圖6是與撐水槳配套的滑水板的第三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7是圖6中的C-C剖視圖。
圖8是圖6中的D-D剖視圖。
圖9是撐水槳的第二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0是撐水槳的第三個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參照圖1,可升降式撐桿(1)和錐形槳葉(2)采用高強度、高剛度和穩定性極好的最輕質材料做成。可升降式撐桿(1)的一端螺紋連接撐桿把手(5),另一端與錐形槳葉(2)的外頂面螺紋連接。撐桿的中間設計為套筒式升降機構,機構的聯接固定采用我的另一項發明,名稱為《一種固定聯接的機械方法及其裝置》,專利申請號是02107291.4,使用這種固定聯接裝置(4)可使可升降式撐桿(1)變化長短,使撐水槳集長槳與短槳為一體,適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一種槳,也適用于同一個人采用不同的撐姿。可升降式撐桿(1)與錐形槳葉(2)的外頂面螺紋連接,錐形槳葉(2)的內錐角可大可小,一般選擇60°-120°。內錐角的角平分線與撐桿(1)軸心線的延長線重合,當撐桿(1)軸心線的延長線與水面的夾角為45°時,內錐角選擇90°,因為這時錐形槳葉(2)落水的那部分正好與水面垂直,此時劃水阻力大,因而前進力也大;當撐桿(1)軸心線的延長線與水面的夾角為30°時,內錐角選擇120°,理由同上。內錐角度數的選定,取決于撐桿與水面之夾角的度數在多少的情況下最有利于撐槳者發力,這要通過多次試驗才能選擇最佳。錐形槳葉(2)的內頂面做成圓球狀,其直徑與浮球(3)的直徑相同,兩者完全重合處用不怕水浸的強力膠粘牢。浮球(3)用極輕極好的橡皮制成,有供充氣的小孔;浮球(3)的大小以浮球浸入水中能迅速反彈為準,以不影響提槳的時間為原則。劃水時,錐形槳葉(2)落水的那部分遇到水的阻力,由此產生的反作用力是主要的前進力。毫無疑問,錐形槳葉(2)落水部分越多,遇到水的阻力越大,因而作用力越大,前進力越大。而在劃水力過大時,浮球(3)會被淹沒,浮球(3)同樣會遇到水的阻力,其中的一部分反作用力向上彈起浮球,而另一部分反作用力則成為劃水者前進的動力。
參照圖9,從制造工藝不同的角度出發,將錐形槳葉(2)的兩種性能一分為二,保留錐形槳葉(2)做成空心圓錐狀,其連接功能由連接栓(14)承擔。連接栓(14)的一端做成圓柱體,與可升降式撐桿(1)固定聯接,另一端做成空心圓球狀,與浮球(3)粘接,兩者球徑相同;連接栓(14)的四周做成立體圓錐狀,其圓錐角與保留下來的錐形槳葉(2)的相同,兩者之間固定聯接。為了增加浮球(3)與連接栓(14)的粘接面積,連接栓(14)的一端可做成空心半球狀,這樣雖提高了粘接的牢靠程度,但也有負面影響,即增加了撐水槳的重量,好在影響不大。除上述結構外,其它的結構均與撐水槳的第一個實施例相同,在此不詳述。
參照圖10,浮球(3)與錐形槳葉(2)粘接的那一半做成立體圓錐狀,兩者圓錐角相同。其目的在于加強浮球(3)與錐形槳葉(2)的固定聯接;還可以在粘接面積相同的條件下,減輕撐水槳的重量;同時在錐形槳葉(2)的大小和角度都相同的情況下,在保持錐形槳葉(2)落水部分不變的前提下,加大錐形浮球(3),便可增大浮力;或者在浮力不變和角度不變的情況下,使錐形浮球(3)的張口面積減小。除上述結構外,其它的結構均與撐水槳的第一個實施例相同,在此不詳述。
參照圖2、圖3、圖4、圖5,與撐水槳配套的滑水板也采用高強度、高剛度和穩定性極好的最輕質材料做成。滑水板的前部做成流線型,以減少滑水板遇到的水阻。滑水板的頭部向上翹起,也呈流線型,以防劈波斬浪時被波浪打壓。滑水板的平面朝上,在板平面的重心所在位置設有兩種鞋底一種是凹形鞋底(7),即在滑水板的縱向并排設置鞋底狀,陷進板平面一定的深度,深度超過一般鞋底的厚度即可,撐槳滑水者可赤腳或穿鞋踩進凹形鞋底(7),便可利用腳的前后左右都被阻擋的條件,用腳腕兼控滑水板的方向,并可牢牢站立在滑水板上;為了更牢靠,特在凹形鞋底上面的中前部設有活動腳套(6),它可用松緊帶做成,也可采用免扣帶(尼龍搭扣);活動腳套(6)的兩側固定在凹形鞋底(7)的兩邊。另一種是嵌式鞋底(8),鞋底除鞋頭外分別做成 字型,并排固定在滑水板的縱向平面上,鞋頭朝著滑水板的前進方向;撐槳滑水者腳穿“工”字型鞋底的鞋子,當這兩種鞋底活動鑲嵌在一起時,撐槳滑水者便牢牢站立在滑水板上;如果需要進一步將腳固定在滑水板上,以便做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可在嵌式鞋底(8)的后跟處設置免扣帶。滑水板的大小以載個人浮在水面為準。競賽用的滑水板必須統一尺寸。
參照圖6、圖7、圖8,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所在位置設有活動鞋底(9),其前部與支撐栓(12)的上部活動連接,其后部與舵葉方向桿(11)固定聯接;支撐栓(12)與滑水板螺紋聯接;舵葉(10)與支撐栓(12)的下部活動連接,與舵葉方向桿(11)固定聯接;舵葉方向桿(11)與齒盤(13)嚙合;活動鞋底(9)上設置各種鞋幫,安全捆綁劃水者的腳。為了增強舵葉(10)在無人或顛簸得厲害時方向的穩定性,可在舵葉(10)與支撐栓(12)活動連接的上面,或在舵葉(10)與舵葉方向桿(11)固定聯接處套置圓柱彈簧;或在支撐栓(12)與滑水板下面固定聯接處的螺母上面夾持彈簧片,彈簧片的另一端壓在舵葉(10)的上面。滑水板需要轉彎時,只需移動活動鞋底(9)即可,移動時腳腕先上提后移動,移動一齒轉彎小,移動二齒轉彎較大,余類推,移動的方向與轉彎的方向正相反。運用活動舵葉在轉彎處減速可以最小,甚至可以不減速。
滑水板還可設置固定舵葉或無舵葉,此種情況要靠撐水槳或腳腕的運動或兩者結合來控制滑水板的滑行方向,在轉彎處減速較大。
綜合圖2至圖8,滑水板既可做成兩只腳立足于一塊板,也可做成兩只腳立足于兩塊板。兩只腳立足于一塊板的稱之為“單滑水撬”,兩只腳立足于兩塊板的稱之為“雙滑水板”,兩者統稱為“滑水板”。雙滑水板之間設置可裝拆的固定聯接裝置,這樣,雙滑水板與單滑水撬之間可以隨時隨地實行互換。
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所在地不僅可設置各種鞋底供立足之用,還可設置各種鞋幫與之固定聯接,實現安全捆綁滑水者的雙腳。設置涼鞋狀用于天熱時的水上滑行,設置雨褲鞋狀用于天冷時的水上滑行,還可鞋中套鞋等。這樣一年四季,隨時隨地都可利用撐水器在水上娛樂、競賽,鍛煉身體。
綜合上述所有的附圖,滑水者一手持一根本發明提出的撐水槳,雙腳站立在與撐水槳配套的滑水板上,沿水岸的斜面滑入水中,有舵葉的預先放置水中,用撐水槳保持身體平衡。撐水時,雙腿稍屈,上身前傾,雙臂持槳撐水,并用撐水槳或腳腕移動或使用活動舵葉調節滑水板的前進方向,于是在雪地上司空見慣的撐桿滑雪的雄姿就會在水面上稀罕地出現,人類歷史上將多了一項水上運動,同時也多了一種人工撐水槳。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單手可立身無需支撐架無需撐到水底的人工撐水槳,其特征是錐形槳葉(2)做成空心的立體園錐狀,錐形槳葉(2)的外頂面與可升降式撐桿(1)固定聯接,錐形槳葉(2)的內頂面與浮球(3)的重合處固定聯接;撐水槳可替代原有的篙、槳、櫓的作用,可作為一種人工劃水的工具。
2.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撐水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球(3)與錐形槳葉(2)粘接的那一半做成立體園錐狀,兩者園錐角相同。
3.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撐水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栓(14)的一端與可升降式撐桿(1)固定聯接,另一端做成空心園球狀,與浮球(3)粘接,兩者球徑相同,連接栓(14)的四周做成立體園錐狀,其園錐角與做成空心園錐狀的錐形槳葉(2)相同,兩者重合處固定聯接。
4.一種與上述撐水槳配套的滑水板,其前部呈流線型,板的大小以載個人浮在水面為準,有無舵葉均可,板的下面為園弧形,板的上面為平面,其特征是滑水板的頭部向上翹起,呈流線型,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所在地設置供滑水者立足的鞋底與鞋幫,兩者之間固定聯接;在滑水板下面的任何部位都可設置活動舵葉;滑水板既可做成兩只腳立足于一塊板,也可做成兩只腳立足于兩塊板。
5.根據權力要求4所述的滑水板,其特征在于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處設置的凹形鞋底(7),是在滑水板的縱向設置鞋底狀,陷進板平面一定的深度,深度超過一般鞋底的厚度即可;在凹形鞋底(7)的中前部可設置各種鞋幫。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滑水板,其特征在于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處設置的嵌式鞋底(8),除鞋頭外分別呈 字型,并排固定在滑水板的縱向平面上,它們與鞋底呈“工”字型的鞋子活動鑲嵌,鞋頭朝著滑水板的前進方;嵌式鞋底(8)的后跟處可設置各種鞋幫。
7.根據權力要求4所述的滑水板,其特征在于在滑水板平面的重心所在地設置活動鞋底(9),并與舵葉方向桿(11)固定聯接;支撐栓(12)與滑水板固定聯接;舵葉(10)與支撐栓(12)的下部活動連接,與舵葉方向桿(11)固定聯接;舵葉方向桿(11)與齒盤(13)嚙合;活動鞋底(9)上可設置各種鞋幫。
8.根據權力要求4所述的滑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滑水板之間設置可裝拆的固定聯接。
9.權力要求1~8中所述的撐水槳和滑水板,兩者組成撐水器,用于撐槳滑水,可作為一種水上體育競賽項目以及群眾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水上玩具。
全文摘要
一種可單手可立身無需支撐架無需撐到水底的人工撐水槳,由可升降式撐桿,錐形槳葉和浮球構成,錐形槳葉的外頂面與可升降式撐桿固定聯接,錐形槳葉的內頂面與浮球的重合處固定聯接。撐水槳可替代原有的篙、槳、櫓的作用,可作為一種人工劃水的工具。與撐水槳配套的滑水板的頭部向上翹起,呈流線型;在板平面的重心所在地設置供滑水者立足的鞋底與鞋幫;在板的下面任何部位都可設置活動舵葉;滑水板既可做成兩只腳立足于一塊板,也可做成兩只腳立足于兩塊板。上述的撐水槳和滑水板組成撐水器,用于撐槳滑水,可作為一種水上體育競賽項目以及群眾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水上玩具。
文檔編號B63B35/73GK1465499SQ0213239
公開日2004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3日
發明者毛志華 申請人:毛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