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力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特別是涉及一種雙力船。
背景技術:
目前的人力驅動船一般分為兩種手動劃槳船和腳踏驅動船。手動劃槳船是由人雙手滑動船槳驅使船行駛,一般手臂較之腿部更容易疲勞,且驅使過程中,占用了雙手而無法進行其他操作;腳踏驅動船如圖7所示,其主要是由前、后腳踏驅動系統驅使螺旋槳轉動,進而驅使船前行,此類腳踏船能夠有效的解放雙手,且相對劃槳船更加省力,但仍存在需改進之處如解放的雙手未有效的利用起來;轉向舵需要由專人在船尾進行操作;只能 鍛煉腿部,對手臂無法達到健身效果;趣味性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雙力船。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的腳踏船基礎上,增設了手驅動助力系統,能夠單獨通過腳踏驅使或者手動驅使船行駛,也可以通過腳踏、手動同時驅使船行駛,提高了駕駛效率、健身效果,增加了駕駛的樂趣。為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雙力船,它包括船體、螺旋槳、轉向舵和后踏板驅動系統,所述螺旋槳安裝在船體的尾部或兩側,所述轉向舵安裝在船體尾部,所述后踏板驅動系統安裝在船體內,且后踏板驅動系統驅動螺旋槳,它還包括后助力系統,所述后助力系統為手驅動曲柄連桿式結構,其安裝在后踏板驅動系統上。進一步的,所述后踏板驅動系統包括后踏板機構、后中軸和后主動齒盤,所述后踏板機構安裝在后中軸的兩端部,所述后王動齒盤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后中軸上,且后王動齒盤通過轉向機構驅動螺旋槳。進一步的,所述后助力系統包括后曲柄鏈輪、后驅動桿、后連桿和后從動齒盤,所述后連桿的一端絞裝在后驅動桿上,其另一端軸接在后曲柄鏈輪的后曲柄上;所述后從動齒盤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后中軸上,其內套體與后主動齒盤的外套體固定連接,且后從動齒盤與后主動齒盤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反設置;所述后曲柄鏈輪和后從動齒盤通過鏈條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后驅動桿通過傳動機構驅動轉向舵。進一步的,它還包括前踏板驅動系統,所述前踏板驅動系統包括前踏板機構、前中軸和前主動齒盤,所述前踏板機構安裝在前中軸的兩端部,所述前主動齒盤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前中軸上,前主動齒盤通過鏈條連接后主動齒盤,且前主動齒盤與后主動齒盤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同設置。進一步的,它還包括前助力系統,所述前助力系統為手驅動曲柄連桿式結構,其安裝在前踏板驅動系統上。進一步的,所述前助力系統包括前曲柄鏈輪、前驅動桿、前連桿和前從動齒盤,所述前連桿的一端絞裝在前驅動桿上,其另一端軸接在前曲柄鏈輪的前曲柄上;所述前從動齒盤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前中軸上,其內套體與前主動齒盤的外套體固定連接,且前從動齒盤與前主動齒盤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反設置;所述前曲柄鏈輪和前從動齒盤通過鏈條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后曲柄鏈輪和后連桿驅動的上死點、下死點處分別裝置有后過死點裝置,所述后過死點裝置由彈片構件或者永磁體構件制成。進一步的,所述前曲柄鏈輪和前連桿驅動的上死點、下死點處分別裝置有前過死點裝置,所述前過死點裝置由彈片構件或者永磁體構件制成。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有I、本實用新型通過手驅動和腳蹬雙力同時驅動,或者單力驅動,船行駛速度快,尤其在逆流航行時,省時省力;2、本實用新型在駕駛的過程中,通過推拉驅動桿,能夠鍛煉上肢,強身健體的同 時還增加了騎乘的趣味性;3、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助力系統的驅動桿直接操控轉向舵,提高了騎乘的便捷性。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后從動齒盤的棘輪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后主動齒盤的棘輪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傳動示意圖;圖7為現有的腳踏船結構示意圖;其中I、船體,11、螺旋槳,12、轉向舵,2、后踏板驅動系統,21、后踏板機構,22、后中軸,23、后王動齒盤,24、轉向機構,3、后助力系統,31、后曲柄鏈輪,32、后驅動桿,33、后連桿,34、后從動齒盤,35、后曲柄,4、前踏板驅動系統,41、前踏板機構,42、前中軸,43、前主動齒盤,5、前助力系統,51、前曲柄鏈輪,52、前驅動桿,53、前連桿,54、前從動齒盤,55、后曲柄,6、傳動機構,71、后過死點裝置,72、前過死點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一種雙力船,它包括船體1,由后踏板機構21、后中軸22、后主動齒盤23等組成的后踏板驅動系統2,和由后曲柄鏈輪31、后驅動桿32、后連桿33、后從動齒盤34等組成的后助力系統3,即,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的踏板船基礎上增設了手驅動的助力系統。在船體I的尾部或兩側(圖示為尾部)設置有螺旋槳11,船體I尾部設置有轉向舵12 ;在船體I內安裝有后中軸22,后踏板機構21安裝在后中軸22的兩端部,后主動齒盤23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后中軸22上,駕駛員通過腳踏后踏板機構21驅使后中軸22沿軸心轉動,然后通過棘輪結構驅使后主動齒盤23轉動,進而通過轉向機構24驅動螺旋槳11轉動;后助力系統3為手驅動曲柄連桿式結構,其安裝在后踏板驅動系統2上,具體的,后驅動桿32的一端鉸裝在船體內,另一端設置有把手,后連桿33的一端絞裝在后驅動桿32上,另一端軸接在后曲柄鏈輪31的后曲柄35上,后從動齒盤34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后中軸22上,其內套體與后主動齒盤23的外套體固定連接,后曲柄鏈輪31和后從動齒盤34通過鏈條連接;另,后驅動桿32通過傳動機構6驅動連接轉向舵12。其中,如圖2、3所示,后從動齒盤34與后主動齒盤23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反設置,以使后助力系統3與后踏板驅動系統2的運行互不干涉,當手動驅使后驅動桿32前后往復運動時,通過后連桿33、后曲柄35驅使后曲柄鏈輪31轉動,進而通過鏈條驅使后從動齒盤34轉動(圖2所示順時針轉動),此時后從動齒盤34的內套體在棘輪結構作用下進行順時針轉動,其內套體帶動后主動齒盤23的外套體轉動,即可通過轉向機構24驅動螺旋槳11轉動;此時,后主動齒盤23順時針轉動的外套體是順著其棘輪結構(如圖3所示),因此,其外套體的順時針轉動不會驅使其內套體轉動。為達到上述效果,本實施例在具體的設計安裝時,將后從動齒盤34的外套體(夕卜齒)通過鏈條與后曲柄鏈輪31鏈接,以實現由后曲柄鏈輪31驅使外套體運轉,其內套體通過軸承套裝在后中軸22上,且固裝在后主動齒盤23的外套體上,以實現后從動齒盤34內·套體驅使后主動齒盤23的外套體,同時后從動齒盤34內套體不會直接對后中軸22產生聯動作用(軸承安裝);后主動齒盤23的內套體固裝在后中軸22上,以實現后主動齒盤23內套體與后中軸22同步運轉。本實用新型中的棘輪結構可以設計為多種形式,不局限于圖2、3所示的實施例,即外套體和內套體之間的磕頭機構僅為實施例而不是限制。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一種雙力船,它是在實施例I的基礎上,增設了由前踏板機構41、前中軸42和前主動齒盤43等構成的前踏板驅動系統4,其結構與后踏板機構21相同,即前踏板機構41安裝在前中軸42的兩端部,前主動齒盤43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前中軸42上;其中的前主動齒盤43通過鏈條連接后主動齒盤23,且前主動齒盤43與后主動齒盤23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同設置。實施例2中的前主動齒盤43和后主動齒盤23的外套體通過鏈條鏈接,且二者的棘輪結構方向設置相同,即棘輪結構方向都為圖3所示方向;當前踏板機構41驅使前主動齒盤43的內套體順時針轉動時,其外套體在棘輪結構作用下同步順時針轉動,然后通過鏈條驅使后主動齒盤23順時針轉動,而后主動齒盤23的順時針運轉順著其棘輪結構的方向,即此時后主動齒盤23的內套體不會隨著其外套體一起運轉,因此,前踏板機構41與后踏板機構21的運轉互不干涉。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一種雙力船,它是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在前踏板驅動系統4上增設由前曲柄鏈輪51、前驅動桿52、前連桿53和前從動齒盤54等構成的ill助力系統5,如助力系統5為手驅動曲柄連桿式結構,其結構與實施例I、2中的后助力系統3相同;即前驅動桿52的一端鉸裝在船體內,另一端設置有把手;前連桿53的一端絞裝在前驅動桿52上,其另一端軸接在前曲柄鏈輪51的前曲柄55上;前從動齒盤54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前中軸42上,其內套體與前主動齒盤43的外套體固定連接,且前從動齒盤54與前主動齒盤43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反設置,以使前從動齒盤54與前主動齒盤43的運轉互不干涉;前曲柄鏈輪51和前從動齒盤54通過鏈條連接。如圖6所示為實施例3的傳動示意圖,前從動齒盤54與后從動齒盤34的棘輪結構設置為相同,前主動齒盤43與后主動齒盤23的棘輪結構設置為相同,因此,依據實施例I中對于后助力系統3和后踏板驅動系統2的運轉互不干涉,實施例3中的前助力系統5和前踏板驅動系統4的運轉也互不干涉,即前曲柄鏈輪51在前驅動桿52等的驅使下進行順時針轉動,然后通過鏈條驅使前從動齒盤54順時針轉動(前從動齒盤的棘輪結構與后從動齒盤相同,如圖2所示),前從動齒盤54的內套體隨之同步順時針轉動,驅使前主動齒盤43的外套體順時針轉動(前主動齒盤的棘輪結構與后主動齒盤相同,如圖3所示),此時,前主動齒盤43的外套體順時針轉動時順著棘輪方向,因此其內套體不會隨之同步轉動,即互不干涉,而前主動齒盤43的外套體通過鏈條驅使后主動齒盤23順時針運轉,進而通過轉向機構24驅動螺旋槳11轉動(如圖5所示),此時,后主動齒盤23外套體順時針轉動為順著其棘輪結構方向,因此后主動齒盤23的內套體不會隨之運轉,即產生干涉,而此時后從動齒盤34的內套體隨著后主動齒盤23外套體順時針轉動,但是后從動齒盤34內套體順時針運轉為順著其棘輪結構的方向,因此后從動齒盤34外套體不會隨著內套體同步運轉。綜上,實施例3中,后助力系統3、后踏板驅動系統2、如助力系統5、如踏板驅動系 統4可以分別單獨驅使或者結合驅使船行駛,且各驅動系統的運轉互不干涉。與實施例2的結構相同,在實施例3中的前從動齒盤54的外套體(外齒)通過鏈條與前曲柄鏈輪51鏈接,以實現由前曲柄鏈輪51驅使外套體運轉,其內套體通過軸承套裝在前中軸42上,且固裝在前主動齒盤43的外套體上,以實現前從動齒盤54內套體驅使前主動齒盤43的外套體,同時前從動齒盤54內套體不會直接對前中軸42產生聯動作用(軸承安裝);前主動齒盤43的內套體固裝在前中軸42上,以實現前主動齒盤43內套體與前中軸42同步運轉。另,本實用新型的曲柄連桿結構,在曲柄鏈輪和連桿驅動的上死點、下死點處分別裝置有助力裝置,如彈片、磁體等,以解決曲柄連桿結構的過死點問題,具體的,如圖4所示,后曲柄鏈輪31和后連桿33驅動的上死點、下死點處分別裝置有后過死點裝置71,后過死點裝置71由圖示的彈片構件制成,或者由永磁體構件制成,利用成對設置的永磁體之間的斥力解決死點問題;前曲柄鏈輪51和前連桿53驅動的上死點、下死點處分別裝置有前過死點裝置72,前過死點裝置72由圖示的彈片構件制成,或者由永磁體構件制成,利用成對設置的永磁體之間的斥力解決死點問題;轉向機構24優選設計為斜齒輪結構。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雙力船,它包括船體(I)、螺旋槳(11)、轉向舵(12)和后踏板驅動系統(2),所述螺旋槳(11)安裝在船體(I)的尾部或兩側,所述轉向舵(12 )安裝在船體(I)尾部,所述后踏板驅動系統(2 )安裝在船體(I)內,且后踏板驅動系統(2 )驅動螺旋槳(11),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后助力系統(3),所述后助力系統(3)為手驅動曲柄連桿式結構,其安裝在后踏板驅動系統(2)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力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踏板驅動系統(2)包括后踏板機構(21)、后中軸(22)和后王動齒盤(23),所述后踏板機構(21)安裝在后中軸(22)的兩端部,所述后主動齒盤(23)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后中軸(22)上,且后主動齒盤(23)通過轉向機構(24)驅動螺旋槳(11)。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力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助力系統(3)包括后曲柄鏈輪(31)、后驅動桿(32)、后連桿(33)和后從動齒盤(34),所述后連桿(33)的一端絞裝在后驅動桿(32)上,其另一端軸接在后曲柄鏈輪(31)的后曲柄(35)上;所述后從動齒盤(34)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后中軸(22)上,其內套體與后主動齒盤(23)的外套體固定連接,且后從動齒盤(34)與后主動齒盤(23)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反設置;所述后曲柄鏈輪(31)和后從動齒盤(34)通過鏈條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力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驅動桿(32)通過傳動機構(6)驅動轉向舵(12)。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雙力船,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前踏板驅動系統(4),所述前踏板驅動系統(4)包括前踏板機構(41)、前中軸(42)和前主動齒盤(43),所述前踏板機構(41)安裝在前中軸(42)的兩端部,所述前主動齒盤(43)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前中軸(42 )上,前主動齒盤(43 )通過鏈條連接后主動齒盤(23 ),且前主動齒盤(43 )與后主動齒盤(23)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同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力船,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前助力系統(5),所述前助力系統(5)為手驅動曲柄連桿式結構,其安裝在前踏板驅動系統(4)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力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助力系統(5)包括前曲柄鏈輪(51)、前驅動桿(52 )、前連桿(53 )和前從動齒盤(54),所述前連桿(53 )的一端絞裝在前驅動桿(52)上,其另一端軸接在前曲柄鏈輪(51)的前曲柄(55)上;所述前從動齒盤(54)通過棘輪結構套裝在前中軸(42)上,其內套體與前主動齒盤(43)的外套體固定連接,且前從動齒盤(54)與前主動齒盤(43)的棘輪結構方向相反設置;所述前曲柄鏈輪(51)和前從動齒盤(54)通過鏈條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力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曲柄鏈輪(31)和后連桿(33)驅動的上死點、下死點處分別裝置有后過死點裝置(71),所述后過死點裝置(71)由彈片構件或者永磁體構件制成。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力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曲柄鏈輪(51)和前連桿(53)驅動的上死點、下死點處分別裝置有前過死點裝置(72 ),所述前過死點裝置(72 )由彈片構件或者永磁體構件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力船,它包括船體、螺旋槳、轉向舵和后踏板驅動系統,所述螺旋槳安裝在船體的尾部或兩側,所述轉向舵安裝在船體尾部,所述后踏板驅動系統安裝在船體內,且后踏板驅動系統驅動螺旋槳,它還包括后助力系統,所述后助力系統為手驅動曲柄連桿式結構,其安裝在后踏板驅動系統上;后助力系統——所述后助力系統為手驅動曲柄連桿式結構,其安裝在后踏板驅動系統上;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的腳踏船基礎上,增設了手驅動助力系統,能夠單獨通過腳踏驅使或者手動驅使船行駛,也可以通過腳踏、手動同時驅使船行駛,提高了駕駛效率、健身效果,增加了駕駛的樂趣。
文檔編號B63H16/18GK202670085SQ20122023585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李彥 申請人: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