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船尾升力動力艙,在不增加能耗的情況下能增加船尾的升力和動力。
背景技術:
為了船舶節能提速,發明人提交了多個發明申請。本方案把向上敞開的船尾艙內的空氣向后面的洞口噴出而獲得升力和前進動力的船尾升力動力艙,特別是不增加能耗的助動帆,未見有先例,是世界首創。
技術實現要素:
在船尾設計船尾升力動力艙,把向上敞開的船尾艙內的空氣向后面的洞口噴出而獲得升力和前進動力。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把向上敞開的船尾艙內的空氣向后面的洞口噴出而獲得升力和前進動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藝簡單、性能優異、節省能源,船速快,可以貼水飛行。助動帆在不增加能耗的情況下使船獲得更大的前進動力,船速加快。
附圖說明
為了更好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是船尾升力動力艙原理示意圖。圖中標注的部件是: A是向上敞開的尾艙,B是助動帆,C是洞口,D是尾延,E是舵板,F是螺旋槳,G是側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圖1是船尾升力動力艙原理示意圖。船尾升力動力艙由向上敞開的尾艙、助動帆、洞口、尾延、舵板、螺旋槳、側帆組成。助動帆是豎起的板,與尾艙后壁一體,底部是洞口,洞口后是舵板,螺旋槳正對洞口,在外加動力的驅動下向后推氣,大型船舶可采用多洞口、多舵板、多螺旋槳協同驅動。艙壁、艙底流線型,便于氣體流動。尾延向下收。側帆是豎起的板,左右各一塊,與助動帆、左右艙壁緊密連接成一體,其作用是阻擋左右兩側氣體補充,使助動帆前方氣壓更低。在外加動力的驅動下,螺旋槳把向上敞開的尾艙內的空氣向后面的洞口推出而獲得前進動力;尾艙內氣壓下降船尾獲得升力抬高阻力減少船速加快;助動帆前方氣壓下降,在不增加能耗的情況下船獲得更大的前進動力船速加快;船前進時尾延上方水壓減少船尾獲得升力抬高阻力減少船速加快。
助動帆是一豎起的板,底部是洞口,螺旋槳正對洞口向后推氣,助動帆前方氣壓下降,在不增加能耗的情況下獲得前進動力。
側帆是豎起的板,左右各一塊,與助動帆、左右艙壁緊密連接成一體,其作用是阻擋左右兩側氣體補充,使助動帆前方氣壓更低。
螺旋槳加套筒,套筒與槳葉連成一體,使槳葉結構更堅固,能承受更高的轉速,特別是1萬轉/分鐘以上的超高轉速。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附圖只是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附圖中的模塊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實施本發明所必須的。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