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直升機的內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在空氣中飛行的裝置。
背景技術:
重量較大的飛行器一般是靠自身與空氣相對運動產生的空氣動力升空飛行的,這種飛行器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固定翼飛行器,它包括飛機和滑翔機;另一類是旋翼飛行器,它包括直升機和旋翼飛機。滑翔機和飛機必須在靜止的空氣中高速運動才能產生升力,要求飛機場有較長的跑道;直升機是靠旋翼在空氣中相對運行產生的空氣動力升空飛行的,旋翼的缺點是占空間面積大,結構復雜,旋翼面積小因而有效載荷小,旋翼飛行時阻力大,飛行速度低。旋翼和尾旋翼在空氣中運動時震動大、噪音大、易發生撞擊事故。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設計一種用于直升機的內翼,它解決了已有的直升機存在的有效載荷小、航程短、飛行速度低、震動和噪聲高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包含風扇6和碟形的機體19,在機體19的中心設有風扇室20,風扇6水平設置在風扇室20內, 在機體19內風扇室20的周圍固定有內翼22,內翼22的下方設有進氣道內翼4,進氣道內翼4的上下方分別形成與風扇室20相通的上進氣道2-1和下進氣道2-2,在機體19的周邊開有與上進氣道2-1和下進氣道2-2相通的進氣孔1;內翼22的上方設有排氣道內翼13,排氣道內翼13的上下分別形成與風扇室20相通的上排氣道10-1和下排氣道10-2,在機體19周邊的下方固定有多個噴氣管14,上排氣道10-1和下排氣道10-2的外端與噴氣管14相連通,在進氣道內翼4的外端連接有進氣道內翼襟翼3,在排氣道內翼13的內端連接有排氣道內翼襟翼11,在上排氣道10-1的上方設有一個與風扇室20相通的使排出氣體沿機體19上面向四周吹出的導流通道9。工作時,利用發動機帶動風扇6高速轉動,產生氣流,氣流在各層內翼之間的進氣道和排氣道之間流動,飛行器上升時,使進氣道內翼襟翼3向下,則使下進氣道2-2的進氣口減小,上進氣道2-1的進氣口增大;使排氣道內翼襟翼11向下,則下排氣道10-2的進氣口減小,上排氣道10-2的進氣口增大,此時各翼面上方的氣流速度大于其下方的氣流速度,翼面下方的壓力大于其上方的壓力,同時氣流沿導流通道9吹向機體上翼面四周,排氣道氣流經噴氣口向下噴氣產生向上的反作力,飛行器即可起升,改變噴口方向即可過渡到水平飛行。反之,使進氣道內翼襟翼3和排氣道內翼襟翼11向上,則飛行器即可下降。由于機體19內設有多個內翼,因此其升力較大。它具有有效載荷大、航程長、飛行速度高、震動和噪聲低等優點。
圖1是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仰視圖,圖3是具體實施方式
二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具體實施方式
三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具體實施方式
四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具體實施方式
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參閱圖1和圖2)本實施方式包含發動機7、風扇6和碟形的機體19,在機體19的中心設有風扇室20,風扇6水平設置在風扇室20內,在風扇室20的下方有發動機倉21,發動機7設置在發動機倉21內,發動機7的主軸與風扇6相連接;在機體19內風扇室20的周圍固定有內翼22,內翼22的下方設有進氣道內翼4,進氣道內翼4的上下方分別形成與風扇室20相通的上進氣道2-1和下進氣道2-2,在機體19的周邊開有與上進氣道2-1和下進氣道2-2相通的進氣孔1;內翼22的上方設有排氣道內翼13,排氣道內翼13的上下分別形成與風扇室20相通的上排氣道10-1和下排氣道10-2,在機體19周邊的下方固定有多個噴氣管14,上排氣道10-1和下排氣道10-2的外端與噴氣管14相連通,在進氣道內翼4的外端連接有進氣道內翼襟翼3,在排氣道內翼13的內端連接有排氣道內翼襟翼11,在上排氣道10-1的上方設有一個與風扇室20相通的使排出氣體沿機體上面向四周吹出的導流通道9。
具體實施方式
二(參閱圖3)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機體19的下方設有一貨倉24,由連接架25將機體19與貨倉24連接在一起。其它組成和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參閱圖4)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四個機體19組成一組飛行翼,在每兩個機體19之間連接有一個短翼26,在兩個短翼26下方固定連接有一機倉27。其它組成和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四(參閱圖5)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機體19的下方固定連接有一三角形機翼28,在機體19前方固定連接有駕駛倉29,在機體19的后方固定連接有后機身30,在后機身30的后端設有螺旋漿31,用以推動飛機飛行。其它組成和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參閱圖6)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它不包含有發動機7。機體19水平設置在直升機機體32的上方,機體19內的風扇6與直升機機體32上方的發動機33的主軸固定連接。其它組成和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權利要求1.用于直升機內翼,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風扇(6)和碟形的機體(19),在機體(19)的中心設有風扇室(20),風扇(6)水平設置在風扇室(20)內,在機體(19)內風扇室(20)的周圍固定有內翼(22),內翼(22)的下方設有進氣道內翼(4),進氣道內翼(4)的上下方分別形成與風扇室(20)相通的上進氣道(2-1)和下進氣道(2-2),在機體(19)的周邊開有與上進氣道(2-1)和下進氣道(2-2)相通的進氣孔(1);內翼(22)的上方設有排氣道內翼(13),排氣道內翼(13)的上下分別形成與風扇室(20)相通的上排氣道(10-1)和下排氣道(10-2),在機體(19)周邊的下方固定有多個噴氣管(14),上排氣道(10-1)和下排氣道(10-2)的外端與噴氣管(14)相連通,在進氣道內翼(4)的外端連接有進氣道內翼襟翼(3),在排氣道內翼(13)的內端連接有排氣道內翼襟翼(11),在上排氣道(10-1)的上方設有一個與風扇室(20)相通的使排出氣體(19)沿機體上面向四周吹出的導流通道(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升機的內翼,其特征在于在風扇室(20)的下方有發動機倉(21),發動機(7)設置在發動機倉(21)內,發動機(7)的主軸與風扇(6)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升機的內翼,其特征在于機體(19)的下方設有一貨倉(24),由連接架(25)將機體(19)與貨倉(24)連接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升機的內翼,其特征在于四個機體(19)組成一組飛行翼,在每兩個機體(19)之間連接有一個短翼(26),在兩個短翼(26)下方固定連接有一機倉(27)。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升機的內翼,其特征在于在機體(19)的下方固定連接有一三角形機翼(28),在機體(19)前方固定連接有駕駛倉(29),在機體(19)的后方固定連接有后機身(30),在后機身(30)的后端設有螺旋漿(3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升機的內翼,其特征在于機體(19)水平設置在直升機機體(32)的上方,機體(19)內的風扇6與直升機機體(32)上方的發動機(33)的主軸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用于直升機的內翼,它涉及一種能在空氣中飛行的裝置。設在機體(19)中心的風扇室(20)內設有風扇(6)風扇室周圍固定有內翼(22)。內翼的上下方分別設有進氣道內翼(4)和排氣道內翼(13)。各內翼的上下方分別形成與風扇室相通的上下兩個進氣道和排氣道。排氣道與機體周邊下方的噴氣管(14)相連通。進氣道與機體周邊的進氣孔(1)相通。在進氣道內翼外端和排氣道內翼內端各連接有襟翼(3)和(11)。在排氣道上方設有一個與風扇室相通的使排出氣體沿機體上面向四周吹出的導流通道。由于機體內設有多個內翼,因此其升力較大。該機具有有效載荷大、航程長、飛行速度高、震動和噪聲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B64C29/00GK2557421SQ02274368
公開日2003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23日
發明者武舟山 申請人:武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