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包括:
旋轉主體,所述旋轉主體轉動地固定于外界裝載設備上,且所述旋轉主體內固定有一用于進行信息采集的攝像裝置;
第一驅動件,所述第一驅動件固定于所述旋轉主體上,并與所述攝像裝置活動連接,且所述第一驅動件獲取控制信號驅動所述攝像裝置在第一豎直方向上相對于所述旋轉主體進行轉動,以對第一豎直方向上的視覺信息進行實時采集;所述第一驅動件是第一電機;
第二偏轉組件,所述第二偏轉組件轉動地固定于所述裝載設備和所述旋轉主體之間,且所述旋轉主體通過所述第二偏轉組件相對于所述裝載設備在水平方向上和第二豎直方向上進行旋轉;且所述第一豎直方向和所述第二豎直方向相互垂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轉組件包括:
第二驅動件;
第三驅動件;
懸掛殼體,所述第二驅動件固定于所述懸掛殼體內;
支撐殼體,所述第三驅動件固定于所述支撐殼體內;
其中,所述懸掛殼體固定于所述裝載設備上,并通過所述第二驅動件與所述支撐殼體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殼體通過所述第三驅動件與所述旋轉主體活動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轉組件還包括:
第二磁感應編碼器;
所述第二驅動件包括:第二電機;
所述第二磁感應編碼器固定于所述第二電機上,并與所述裝載設備中的飛行控制系統連接,以對所述第二電機的旋轉角度進行實時檢測。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轉組件還包括:
第三磁感應編碼器;
所述第三驅動件包括:第三電機;
所述第三磁感應編碼器固定于所述第三電機上,并與所述飛行控制系統連接,以對所述第三電機的旋轉角度進行實時檢測。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
所述懸掛殼體還設置有一第一外接接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殼體呈月彎型,且所述支撐殼體包括第一旋轉端和第二旋轉端;
所述支撐殼體通過所述第一旋轉端固定于所述懸掛殼體上,并通過所述第二旋轉端固定于所述旋轉主體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受力組件,所述受力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轉端處,以連接所述懸掛殼體和所述支撐殼體,且所述受力組件包絡所述第二驅動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組件包括:
第一受力板;
第二受力板;及
支撐柱;
所述第一受力板固定于所述懸掛殼體上,所述第二受力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轉端上,所述支撐柱將所述第一受力板和所述第二受力板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驅動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受力板和所述第二受力板之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主體包括:
外殼體,所述外殼體通過所述第二偏轉組件固定于所述裝載設備上;
內殼體,所述內殼體套設在所述外殼體的內部,并與所述外殼體活動連接,且所述內殼體相對于所述外殼體可旋轉,所述攝像裝置固定于所述內殼體上;
第一組合罩體,所述第一組合罩體包絡在所述外殼體的外部,并與所述外殼體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驅動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組合罩體內;
第二組合罩體,所述第二組合罩體包絡在所述內殼體的外部,并與所述內殼體固定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進行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吊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殼體呈球狀結構,且內部呈空心結構,以放置所述內殼體;且所述外殼體包括:
第一外側部;
第二外側部,所述第二外側部和所述第一外側部對立分布在所述外殼體的兩側;
第三外側部;
第四外側部,所述第四外側部和所述第三外側部對立分布在所述外殼體的兩側;
第五外側部;
第六外側部,所述第六外側部和所述第五外側部對立分布在所述外殼體的兩側;
其中,所述第一外側部、所述第二外側部、所述第三外側部、所述第四外側部、所述第五外側部和所述第六外側部合圍形成內部呈空心結構的所述外殼體,且所述第三外側部位于所述第一外側部和所述第二外側部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一外側部和所述第二外側部相鄰;所述外殼體通過所述第三外側部轉動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偏轉組件上;所述第四外側部、所述第五外側部和所述第六外側部均呈開口結構,且所述外殼體的內部空間通過所述第四外側部、所述第五外側部和/或所述第六外側部與外界相通;所述第一組合罩體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側部和所述第二外側部上;
所述內殼體呈球狀結構,且內部呈空心結構,以放置所述攝像裝置;且所述內殼體包括:
第一內側部;
第二內側部,所述第二內側部和所述第一內側部對立分布在所述內殼體的兩側;
第三內側部;
第四內側部,所述第四內側部和所述第三內側部對立分布在所述內殼體的兩側;
第五內側部;
第六內側部,所述第六內側部和所述第五內側部對立分布在所述內殼體的兩側;
其中,所述第一內側部、所述第二內側部、所述第三內側部、所述第四內側部、所述第五內側部和所述第六內側部合圍形成內部呈空心結構的所述內殼體,且所述第三內側部位于所述第一內側部和所述第二內側部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一內側部和所述第二內側部相鄰;所述內殼體通過所述第一內側部和所述第二內側部與所述外殼體活動連接,且所述第一內側部和所述第一外側部相貼合,所述第二內側部和所述第二外側部相貼合,所述第三內側部和所述第三外側部相貼合,所述第四內側部位于所述第四外側部的開口結構部位處;所述第五內側部和所述第六內側部均呈開口結構,且所述第二組合罩體對應固定于所述第五內側部和所述第六內側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