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噴氣換向機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航模或無人機等設備上的飛行器的噴氣換向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的主流飛行器特別是無人機行業主要分為多旋翼和固定翼兩種。
多旋翼的優勢在于無需跑道可以再任意接近水平的地方起降,但是其飛行原理決定了這種飛行器效率低下它的飛行時間短,活動半徑小。
固定翼飛行器的效率遠高于多旋翼,但是必須要跑道經行起降,這極大的限制了這類飛行的適用范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飛行器的噴氣換向機構,可以使得多旋翼與固定翼完美融合,同時擁有兩者的優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這種飛行器的噴氣換向機構,該飛行器機身上安裝有一套或多套換向機構;所述的換向機構包括換向座、若干個導流板,每個導流板各自安裝有支點,并通過支點安裝在換向座的進氣方向口下方,各導流板之間用連桿連接使得各導流板聯動;在該換向座的進氣方向口處安裝有螺旋槳,換向座的下方和尾部各設有尾噴口。
作為優選,所述的導流板的旋轉范圍可以為0至180°,當導流板全部開啟時,此時氣流進入換向座后垂直向下噴出;當導流板全部關閉時,此時氣流進入換向座后往尾噴口方向噴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換向機構簡單可靠,實現成本很低;
2、換向角度范圍廣,理論上可以達到180度;
3、換向速度可調,可以滿足快速換向的需求,實測換向90度可以在0.5秒以內完成;
4、換向所需的扭力要求很小,理論上只要保證所有導流板支點左右兩邊的投影面積之合相同就可以使整套換向機構不需要額外的力進行維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換向機構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導流板完全打開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導流板完全閉合狀態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飛行器機身;2、換向機構;3、螺旋槳;21、換向座;22、導流板;23、支點;24、進氣方向口;25、連桿;26、尾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介紹:如附圖1、2所示,該飛行器機身1上安裝有一套或多套換向機構2,換向機構2位于飛行器1的正上方,該換向機構2可以在飛行器1上任意角度安裝;所述的換向機構2包括換向座21、若干個導流板22,每個導流板22各自安裝有支點23,可以繞各自的支點23進行旋轉,并通過支點23安裝在換向座21的進氣方向口24下方,各導流板22之間用連桿25連接使得各導流板22聯動;在該換向座21的進氣方向口24處安裝有螺旋槳3,換向座21的下方和尾部各設有尾噴口26。動力部件可以使用電動機或者內燃機帶動螺旋槳也可以使用噴氣發動機等其他動力產生氣流。
所述的導流板22的開啟角度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以適應換向器的整體外形,通過杠杠原理調節各導流板22力臂的長度可以使導流板22實現即可同時保持垂直角度也可同時以不同的夾角關閉。轉動導流板22只需要使用伺服器或者舵機等設備驅動任意一個導流板22,其他所有導流板22會自動跟著聯動。
如附圖3、4所示,所述的導流板22的旋轉范圍為0至180°,當導流板22全部開啟時,此時氣流進入進氣口24后垂直向下噴出;當導流板22全部關閉時,此時氣流進入進氣口24后沿著導流板22向尾噴口26方向流動。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當螺旋槳轉動時,氣流會從換向座21的進氣方向口24進來,當所有的導流板22旋轉至豎直狀態時,氣流沿著導流板22豎直向下噴出,形成反作用力,控制氣流的大小可以使飛行器起飛,降落,懸停;逐漸旋轉導流板22可以改變氣流的噴出方向用于控制飛行器的運動姿態與方向;當所有的導流板22旋轉至關閉狀態氣流會從尾噴口26方向噴出。該噴氣換向機構可以讓飛行器以多旋翼的飛行方式垂直起降或者緩慢移動,又可以以固定翼的飛行方式飛行。也可以在任何狀態下隨時自由切換飛行狀態。
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