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空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物傘系統的減速傘與物體之間的解旋裝置。
背景技術:
在空投技術中,物體的落姿及落速要求達到規定的技術指標才能發揮物傘系統的最佳效能,因此需要通過在物體上安裝減速傘的方式來調整物體姿態。由于物傘系統在發射一定時間后被投放,被釋放的物體在下落過程中將做滾轉及繞質心擺動,并牽連減速傘隨之旋轉。傳統解旋裝置能夠解決減速傘中心軸與物體軸線平行時的物體與減速傘旋轉不同步問題,但在減速傘中心軸與物體軸線成一定夾角時,傳統解旋裝置不能很好發揮其解旋作用,使減速傘對物體的姿態調整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物傘系統的減速傘解旋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用于物傘系統的減速傘解旋裝置,包括支承座、主連接軸、次連接軸和掛傘架,所述支承座內設置有關節軸承,所述主連接軸的一端套在所述關節軸承內并軸向固定,所述主連接軸的另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內設置有推力軸承,所述次連接軸的一端套在所述推力軸承內并軸向固定,所述次連接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掛傘架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支承座設置有軸承端蓋和階梯孔,所述關節軸承安裝在所述支承座的階梯孔內,所述關節軸承的外圈通過所述軸承端蓋軸向固定。
優選地,所述主連接軸設置有凸臺部,所述關節軸承的內圈通過所述定位套和所述主連接軸的凸臺部軸向固定。
優選地,所述定位套設置有階梯孔和擋環,所述推力軸承安裝在所述定位套的階梯孔內,所述擋環安裝在所述定位套內并通過螺紋固定,所述推力軸承的外圈通過所述擋環軸向固定。
優選地,所述次連接軸設置有套筒和凸臺部,所述推力軸承的內圈通過所述套筒和所述次連接軸的凸臺部軸向固定。
優選地,所述次連接軸設置有螺母,所述掛傘架固定卡裝在所述螺母和所述套筒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解旋裝置解決了空投技術中采用減速傘使物體減速、調整落姿過程中,減速傘與物體之間發生的扭轉纏繞問題,使減速傘不受物體被釋放后高速滾轉及擺動的影響,特別是減速傘中心軸與物體軸線成一定夾角時,該解旋裝置能夠有效消除傘繩與物體之間的扭轉纏繞,進而快速調整物體的落速及落姿,從而達到物傘系統的最佳效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減速傘中心軸與物體軸線成一定夾角時的解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物傘系統的減速傘解旋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A-減速傘、B-傘艙、C-物體、1-支承座、2-關節軸承、3-主連接軸、4-軸承端蓋、5-定位套、6-推力軸承、7-擋環、8-套筒、9-次連接軸、10-螺母、11-掛傘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支承座1、主連接軸3、次連接軸9和掛傘架11,支承座1內設置有關節軸承2,主連接軸3的一端套在關節軸承2內并軸向固定,主連接軸3的另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有定位套5,定位套5內設置有推力軸承6,次連接軸9的一端套在推力軸承6內并軸向固定,次連接軸9的另一端與掛傘架11固定連接。
支承座1設置有軸承端蓋4和階梯孔,關節軸承2安裝在支承座1的階梯孔內,關節軸承2的外圈通過軸承端蓋4軸向固定。
主連接軸3設置有凸臺部,關節軸承2的內圈通過定位套5和主連接軸3的凸臺部軸向固定。
定位套5設置有階梯孔和擋環7,推力軸承6安裝在定位套5的階梯孔內,擋環7安裝在定位套5內并通過螺紋固定,推力軸承6的外圈通過擋環7軸向固定。
次連接軸9設置有套筒8和凸臺部,推力軸承6的內圈通過套筒8和次連接軸9的凸臺部軸向固定。
次連接軸9設置有螺母10,掛傘架11固定卡裝在螺母10和套筒8之間。
本實用新型所述減速傘解旋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時,將支承座1固定安裝在物體C上的傘艙B內,將減速傘A連接在掛傘架11上。
在物體C下落的過程中,通過關節軸承2可實現主連接軸3相對于支承座1的擺動運動,軸承端蓋4與支承座1對關節軸承2的外圈定位,定位套5和主連接軸3底端的凸臺部將關節軸承2的內圈限位,推力軸承6實現次連接軸9相對于主連接軸3的旋轉運動,擋環7為推力軸承6外圈提供定位支承,次連接軸9底端凸臺部與套筒8將推力軸承6內圈限位,在減速傘A中心軸與物體C軸線成一定夾角α時,解旋裝置可有效消除傘繩與物體C之間的扭轉纏繞,進而快速調整物體C的落速及落姿,從而達到物傘系統的最佳效能,各部分的運動情況如圖1箭頭所示。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