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自流式加濕卸灰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394181閱讀:38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自流式加濕卸灰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設備,特別涉及冶金環保領域的一種自流式加濕卸灰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現有部分高爐采用粉塵加濕機,其構造如圖2所示。
當排灰球閥打開時,高爐瓦斯灰從排灰口經桶形給料器均勻排到圓桶受灰桶內,桶內固定有噴水裝置。在受灰桶旋轉過程中,噴水后灰塵在重力作用下下行,最后濕灰從下料口按一定的速度排入了貯灰池內。
上述裝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干塵飛揚的問題,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灰塵在給料器和受灰筒內斜向移動,在受濕氣的影響后容易粘附于內壁上,久而久之,其粘附層不斷加厚,阻礙灰塵排出。
2、裝置的水浸入粘附的灰層,在北方的冬天由于凍結而影響正常工作。
3、卸灰速度慢、工效低、功耗大。
4、為支撐該裝置,設置專門的平臺,投資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除塵效果好、不粘附、不怕凍、工效高、投資低的自流式加濕卸灰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卸灰筒、清灰閥、閥桿、配重塊,清灰閥下側與閥桿一端連接,閥桿中部穿過卸灰筒壁的支點,其外端固定配重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卸灰筒內壁有一層水箱,該水箱的內側布滿噴水孔,水箱通過水管與水源連接,在水管上串有電磁閥和調節閥;在所述的閥桿的外端連接動力裝置。在總管道的電磁閥前有一放水閥。
所述的水箱由多個水箱組合而成,每個水箱都有水管與總管道連接。
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電動機、變速箱、卷揚機、限位開關,電動機通過變速箱連接卷揚機,卷揚機上通過拉繩和定滑輪與所述的閥桿外端連接,限位開關位于拉繩邊緣。
本實用新型由于加濕過程采用粉塵垂直降落與水箱水平噴水立體交叉加濕方式,加濕更均勻充分,除塵效果好;這種的結構、粉塵下落沒有阻力,增加卸灰速度,減小功耗,不易粘附;立式的水箱容易放空內部的水,故不怕冰凍;不需專門平臺,節省投資;另外,采用電動開關清灰閥的裝置,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勞動強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


圖1是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的重力除塵器,這種排塵裝置是在其排灰口處設置一個盤式清灰閥1,通過杠桿2支撐,杠桿另一端加配重塊3,當除塵器內的灰塵積累一定數量后,由人工將杠桿2向上撬起,使清灰閥1向下打開,放出除塵器內的灰塵。排灰時灰塵飛揚,導致空氣污染嚴重,工作環境惡劣。
為解決上述問題,目前有部分高爐采用粉塵加濕機,其構造如圖2所示。
當排灰球閥1打開時,高爐瓦斯灰從排灰口經桶形給料器4均勻排到圓桶形受灰桶5內,在受灰桶5內固定有噴水裝置6。受灰桶5由電動機7驅動旋轉,噴過水的灰塵在重力作用下下行,最后濕灰從下料口8排出。由于灰塵在給料器4和受灰筒5內斜向移動不暢,受濕氣的影響后容易粘附于內壁上,阻礙灰塵排出。這些粘附的灰層浸入許多水,在北方的冬天由于凍結而影響正常工作,卸灰速度慢、工效低、功耗大,為支撐該裝置,需設置專門的平臺,投資高。
參見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包括卸灰筒11、清灰閥1、閥桿2、配重塊3,清灰閥1下側與閥桿2一端連接,閥桿2中部穿過卸灰筒11的支點12,其外端固定配重塊3。在所述的卸灰筒11內壁有一層水箱13,該水箱的內側布滿噴水孔,水箱13由多個分水箱組合而成,每個分水箱都有分水管15與水管14連接。水管14與水源連接,在水管14上有放水閥16、電磁閥17和調節閥18;放水閥14用來在本實用新型停止運行后放掉水箱13內的水,以防凍結。電磁閥17用來開關水源,而調節閥18用來調節水量。在所述的閥桿2的外端連接動力裝置。該動力裝置包括電動機19、變速箱20、卷揚機21、限位開關22,電動機19通過變速箱20連接卷揚機21,卷揚機上通過鋼絲繩23和定滑輪24與閥桿2外端連接,限位開關22位于鋼絲繩23繩的邊緣,在鋼絲繩23上有觸發塊25,用來觸發限位開關22,使鋼絲繩23只可在兩個限位開關22之間移動,使空桿2上下擺動約60°的角度。也可通過手動控制閥桿工作小角度移動。
權利要求1.一種自流式加濕卸灰裝置,包括卸灰筒、清灰閥、閥桿、配重塊,清灰閥下側與閥桿一端連接,閥桿中部穿過卸灰筒壁的支點,其外端固定配重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卸灰筒內壁有一層水箱,該水箱的內側布滿噴水孔,水箱通過水管與水源連接,在水管上串有電磁閥和調節閥;在所述的閥桿的外端連接動力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流式加濕卸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箱由多個分水箱組合而成,每個分水箱都有水管與總管道連接,在該總管道的電磁閥前有一放水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流式加濕卸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電動機、變速箱、卷揚機、限位開關,電動機通過變速箱連接卷揚機,卷揚機上通過拉繩和定滑輪與所述的閥桿外端連接,限位開關位于拉繩邊緣。
專利摘要一種自流式加濕卸灰裝置,包括卸灰筒、清灰閥、閥桿、配重塊,清灰閥下側與閥桿一端連接,閥桿中部穿過卸灰筒壁的支點,其外端固定配重塊,在所述的卸灰筒內壁有一層水箱,該水箱的內側布滿噴水孔,水箱通過水管與水源連接,在水管上串有電磁閥和調節閥;在所述的閥桿的外端連接動力裝置。由于加濕過程采用粉塵垂直降落與水箱水平噴水立體交叉加濕方式,加濕更均勻充分,除塵效果好;這種的結構、粉塵下落沒有阻力,增加卸灰速度,減小功耗,不易粘附;立式的水箱容易放空內部的水,故不怕冰凍;不需專門平臺,節省投資;另外,采用電動開關清灰閥的裝置,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65D90/54GK2490116SQ01232900
公開日2002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9日
發明者張改葉, 王付生 申請人:張改葉, 王付生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