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上料和下料的機械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具體涉及銅接頭加工中上料和下料的機械手。
背景技術:
目前,銅接頭加工中存在的缺點是采用手工或半自動上料和下料進行生產,存在生產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效率比較低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上料和下料的機械手,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銅接頭加工中存在生產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效率比較低等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自動上料和下料的機械手,包括安裝板I、氣缸i2、三抓機械手3、氣缸ii4、氣缸iii5和支架6 ;支架6安裝于安裝板I底部;氣缸iii5水平設置并安裝于安裝板I前側上部;氣缸ii4豎向設置并安裝于氣缸iii5的活塞桿上;氣缸i2安裝于氣缸ii4的活塞桿上;三抓機械手3安裝于氣缸i2的活塞桿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實現高效率生產;提高了產品的品質;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作業,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圖I是本實用新型部件展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軸測圖。圖中符號說明1.安裝板;2.氣缸i;3.三抓機械手;4.氣缸ii;5.氣缸iii ;
6.支架;7.銅套接頭;8.振動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如圖1-4所示,自動上料和下料的機械手,包括安裝板I、氣缸i2、三抓機械手3、氣缸ii4、氣缸iii 5和支架6;支架6安裝于安裝板I底部;氣缸iii5水平設置并安裝于安裝板I前側上部;氣缸ii4豎向設置并安裝于氣缸iii5的活塞桿上;氣缸i2安裝于氣缸ii4的活塞桿上;[0022]三抓機械手3安裝于氣缸i2的活塞桿上。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說明a.由振動盤將銅接頭排序并送至軌道尾部(圖中6),氣缸i (圖中2)A方向運動,驅動三爪機械手(圖中3),抓緊銅接頭;b.氣缸ii (圖中4)做B方向運動,三爪機械手跟著氣缸ii做提升動作;c.氣缸iii (圖中5)做C方向運動,裝三爪機械手中心送到模具底模中心上空;d.氣缸i (圖中2)A反方面運動,驅動三爪機械手張開,銅接頭裝置于模具底模內;e.氣缸iii (圖中5)C反方面運動,復位至初始位置;f.氣缸ii (圖中4)B反方面移動,復位至初始位置;g.返回進行下一次循環;h.用傳感器檢測零件裝配、機械動作是否到位,維護循環正常生產。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I.安裝板與工作臺面安裝接口,提供與氣缸iii安裝;2.氣缸i :驅動三爪機械手,進行抓、放動作;3.三抓機械手抓、放銅接頭;4.氣缸ii :驅動三抓機械手B方向上下運動;5.氣缸iii :驅動三抓機械手C方向往返運動;6.支架與振動盤接口。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自動上料和下料的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板(I)、氣缸i (2)、三抓機械手(3)、氣缸ii (4)、氣缸iii (5)和支架(6); 支架(6)安裝于安裝板(I)底部; 氣缸iii (5)水平設置并安裝于安裝板(I)前側上部; 氣缸ii (4)豎向設置并安裝于氣缸iii (5)的活塞桿上; 氣缸i (2)安裝于氣缸ii (4)的活塞桿上; 三抓機械手(3)安裝于氣缸i (2)的活塞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上料和下料的機械手,涉及機械設備,具體涉及銅接頭加工中上料和下料的機械手。包括安裝板(1)、氣缸i(2)、三抓機械手(3)、氣缸ii(4)、氣缸iii(5)和支架(6);支架(6)安裝于安裝板(1)底部;氣缸iii(5)水平設置并安裝于安裝板(1)前側上部;氣缸ii(4)豎向設置并安裝于氣缸iii(5)的活塞桿上;氣缸i(2)安裝于氣缸ii(4)的活塞桿上;三抓機械手(3)安裝于氣缸i(2)的活塞桿上。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銅接頭加工中存在生產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效率比較低等問題。
文檔編號B65G47/90GK202594387SQ20122019568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0日
發明者陳遠明 申請人:寧波沃特美遜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