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附帶吸飲吸管的飲料容器。
背景技術:
在附帶吸管的飲料容器的情況下,液體飲料等若比較溫熱,則容器的內壓上升,從而存在液體飲料從吸管噴出的擔憂。
因此,在專利文獻1公開如下技術:在軸承部設置貫通孔,并且具有在關閉蓋體時與全開時堵塞該貫通孔的轉動基部。
但是,若在轉動部、軸承部產生缺陷等,則產生泄漏。
另外,在專利文獻2記載了如下飲料容器:通過對吸管帽(罩部件)的關閉位置進行鎖定的鎖定部件向打開狀態的移動,設置于該鎖定部件的傳遞部件使開閉閥成為打開的狀態。
但是,對于該公報所記載的閥的開閉構造而言,成為需要使鎖定部件滑動移動,并在通過傳遞部件打開閥的動作后打開罩部件的動作的兩個步驟動作,因此罩部件的轉動與閥的開閉沒有連動。
因此,若沒有一邊維持使鎖定部件向解除的方向滑動的狀態一邊使罩部件轉動,則無法在釋放吸管前使內壓向外部釋放。
另外,鎖定部件與傳遞部件的滑動機構變得復雜,從而也存在清洗費勁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32705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301397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使釋放內壓的閥部的開動作與罩部件的轉動連動并且由簡單的構造構成的飲料容器。
本發明的飲料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備具有開口部的容器主體、安裝于上述開口部的蓋體以及開閉上述蓋體的上部的罩部件,在上述蓋體側具有用于吸飲飲料的吸管部與用于釋放容器內壓的上升的閥部,上述閥部若施加外力,則成為打開的狀態,若上述外力消失,則復原成關閉的狀態,上述罩部件具有用于對上述閥部施加外力的作用部,并且以能夠自如轉動的方式安裝于上述蓋體,在罩部件從關閉的狀態朝向打開的狀態轉動的轉動中途,上述作用部對閥部施加外力。
此處,罩部件的一端部通過樞設或者樞裝以能夠自如轉動的方式安裝于蓋體。
此處,閥部具有凸緣部,上述罩部件的作用部也可以成為用于在罩部件的轉動中途對上述凸緣部施加外力的爪部,另外,爪部對凸緣部施加外力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比以能夠自如轉動的方式安裝于蓋體的罩部件的樞設部更靠下方。
另外,上述閥部在上部側具有上述凸緣部,使上述閥部的沿著凸緣方向的兩側的側部的壁厚比與凸緣部對置的側部的壁厚薄,從而閥部容易變形。
在本發明中,罩部件具有用于在關閉的狀態下將上述吸管部形成閉塞狀態的吸管按壓部,上述爪部在上述罩部件從關閉的狀態開始轉動,上述吸管按壓部解除吸管部的閉塞狀態前,對凸緣部施加外力。
據此,能夠防止飲料在吸管部的釋放時噴出。
另外,也可以形成從上述閥部的上部立設或者從罩部件的背面朝向閥部垂下,從而前端與閥部抵接的環狀的突設部。
據此,即使因某些理由而打開閥部,也防止向外部的漏液。
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本發明的飲料容器使閥部的開閉與罩部件的轉動直接連動,因此使用者的操作較容易。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的飲料容器的縱向剖視圖。
圖2(a)表示罩部件關閉的狀態,圖2(b)表示罩部件開始打開的狀態。
圖3(a)表示釋放吸管部的狀態,圖3(b)表示罩部件完全打開的狀態。
圖4(a)表示組件的外觀圖,圖4(b)表示罩部件打開的狀態的外觀圖。
圖5表示在閥部的上部形成環狀的突設部的例子。
圖中:10—容器主體,20—蓋體,21—樞設部(軸部),22—安裝部,30—罩部件,32—作用部(爪部),33—吸管按壓部,40—組件,41—吸管部,42—閥部,42a—閥體,42b—凸緣部,43—卡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飲料容器的構造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于此。
圖1表示容器整體的剖視圖,圖2以及圖3表示罩部件的開閉的動作。
另外,圖4表示組件的外觀圖以及罩部件的安裝部的外觀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飲料容器具有上部開口的容器主體10和裝配于該開口部的蓋體20,如圖4(b)所示,在該蓋體20的上部具有將一端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于蓋體20的軸部21的罩部件30。
作為蓋體20與罩部件30的安裝構造,只要能夠將罩部件30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于蓋體20,則在其構造方面不存在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成為如下例子,在蓋體20側形成軸部21,在罩部件側形成軸裝凹部31,從而在軸部21的兩端部與軸裝凹部31的兩側的側壁中的一方設置樞裝突部,在另一方設置樞裝凹部。
此外,圖1~圖3為了方便,以虛線示出軸中心。
蓋體20為樹脂成形品,成為如下的例子,在內側形成內螺紋部23,從而與設置于容器主體10的開口部的外周的外螺紋部11螺紋結合。
在蓋體20以裝卸自如的方式安裝有圖4(a)所示的組件40,在本實施例中成為如下例子,在蓋體20形成開口部,能夠經由由形成于組件40的外周部的槽構成的卡接部43以裝卸自如的方式卡接于該開口部的安裝部22。
組件40由硅酮橡膠等橡膠彈性部件制作,如圖4(a)所示,形成有具有用于吸飲的吸飲孔41a的吸管部41和閥部42。
此外,該吸管部41和閥部42也可以形成為分體部件。
吸管部41如圖2(a)表示關閉罩部件30的狀態那樣,吸管部41的側部被設置于罩部件30的吸管按壓部33按壓而彎曲,從而吸飲孔41a成為閉塞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在蓋體20側形成抵接突起24,由此容易被設置于吸管部41的按壓側的肋狀的吸管按壓部33彎曲,進而吸管部41的前端部被收納于收納壁33a的內側。
另外,成為以容易清洗的方式在吸管部41的根側插入連結吸管部件41b的例子。
如圖4(a)所示,一體地形成于組件40的閥部42允許從外側朝向容器主體10的內側通氣,但以飲料不從其相反的容器主體10的內部向外側泄漏的方式朝向容器主體側地在呈凹部狀彎曲形成的閥體42a上形成狹縫部42c。
該狹縫部42c通常利用兩側的閥體42a的彈力而密接,若容器主體10的內部成為負壓,則空氣從外部通過。
另外,閥部42整體由硅樹脂等彈性材料成形,即便對閥部從外部施加變形力,狹縫部42c也開閉。
在本實施例中,在一條狹縫部42c的一方的端部側以與該狹縫部的狹縫方向正交的方式形成凸緣部42b,通過經由該凸緣部42b對閥部施加變形,從而呈凹部狀彎曲的閥體42a容易變形。
特別地,在本實施例中,將凸緣部42b設置于凹部狀的閥體的上部側,因此容易變形。
若閥體42a變形,則狹縫42c打開,若外力消失,則閥體42a通過彈力復原,從而狹縫部42c成為密接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a)所示,閥部42的凸緣方向兩側的側部的壁厚(t0)比與凸緣部對置的側部的壁厚(t1)薄,從而容易變形。
另外,以容易施加爪部32產生的外力的方式使對凸緣部施加外力的位置位于比罩部件的轉動軸中心O更靠下方。
接下來,對罩部件30的開閉操作進行說明。
圖2(a)表示罩部件30關閉的狀態。
設置于蓋體20側的鎖定部件50的卡定爪部54與形成于罩部件30的釋放側端部的被卡定部34卡定,從而鎖定罩部件關閉的狀態。
鎖定部件50經由軸部51而軸裝于中央部的蓋體側,從而卡定爪部54被彈簧52向突出方向施力。
在該狀態下,吸管部41被閉塞,從而閥部42處于通常狀態。
另外,如圖4(b)所示,成為使抵接突起24在延長部24a延長,從而在閥部的周圍形成凹部的例子。
接下來,如圖2(b)所示,若以克服彈簧52的方式按壓鎖定部件50的操作部53,則卡定爪部54后退而解除鎖定,從而能夠打開罩部件30。
若罩部件30開始打開,則設置于罩部件30的轉動部側的爪狀的作用部(爪部)32鉤住閥部42的凸緣部42b,從而閥部變形。
在該狀態下,吸管部41處于閉塞狀態。
由此,在容器主體的內部壓力上升的情況下,其內壓利用該閥部42的打開而向外部側釋放。
然后,吸管部41如圖3(a)所示地成為釋放狀態。
在該狀態下,罩部件的爪部32從閥部42的凸緣部42b分離,閥部42復原成通常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b)所示,蓋體的軸部側的凹部44與罩部件側的凸部35以能夠維持罩部件30完全打開的狀態的方式卡合。
在本發明中,也可以如圖5所示地從閥部42的上部立設環狀的突設部42d,據此,例如,即使在罩部件關閉的狀態下因某些理由而使閥部成為打開的狀態下,該環狀的突設部也防止向外部漏液。
此外,該環狀的突設部也可以從罩部件的背面垂下,在該情況下,突設部的前端與閥部的上部周圍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