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四輪定位的側滑裝置,具體是一種用于汽車四輪定位的帶防滑的分段式側滑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汽車的結構不斷完善,性能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電子技術在汽車上的廣泛應用,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大大改善。汽車在行駛中,由于車架、車軸、轉向機構的變形與磨損,導致車輪定位機構失準,轉向車輪在向前滾動的同時將會產生橫向滑移現象,即車輪側滑。車輪側滑量超過一定的范圍就會造成滾動阻力增加、行駛方向失穩、輪胎磨損、油耗增加,因此對汽車進行側滑檢驗尤為重要。
作為汽車側滑檢驗的重要設備,汽車側滑檢驗臺廣泛應用在機動車安全性能檢測站等多處汽車測控場合,目前,車輪定位專用舉升機和跑道,例如雙剪式或稱子母剪舉升機、四柱式舉升機、地溝式舉升機,它們是專為汽車進行車輪定位測試而使用的舉升機,其主要由左右兩塊高低一致、前后平整的平板、液壓機構和電磁閥組成,其主要是將汽車舉起并對車輪定位測量用,該平板即位舉升機平臺其作為汽車定位平臺使用。
現有技術中,側滑裝置為一體式側滑,如附圖1所示,即車輛的前輪置于轉角盤上,車輛的后輪置于側滑上,但因車輛的軸距不等,且在四輪定位的測試中如果車輛的軸距較短或過長,車輛在進行四輪定位的測試時,車輪剛好壓在一體式側滑的最前端或者最末端,由于一體式側滑長度比較長,所以,側向滑動的摩擦阻力比較大,會使側滑相對反應不夠靈敏,移動的角度變小,就會導致四輪定位不夠精準。同時,現有技術的一體式側滑表面是多為光板,不防滑,經常出現車輪在側向滑動時候與側滑裝置表面有相對位移,導致定位失敗。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目的: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四輪定位帶防滑鋁合金花紋板的分段式側滑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通過分段安裝側滑裝置,提高了側滑裝置反應的靈敏度,增加四輪定位的精準度,同時側滑裝置表面鉚接一層防滑鋁合金花紋板,提高了車輪的抓地力,使車輪壓在側滑裝置表面不會有相對位移,增加了側滑工作時的可靠性。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汽車四輪定位的帶防滑的分段式側滑裝置,它包括:立柱、橫梁、跑道、上車引橋、動力單元和轉角盤,所述的4根立柱垂直設置于停車庫四個角,橫梁橫向水平安裝于前后兩排立柱上,兩個跑道縱向水平安裝于所述的橫梁上,上車引橋和轉角盤安裝在跑道上面,動力單元安裝在主立柱上,它還包括:分段式側滑,所述的分段式側滑裝置安裝在跑道上面,跑道上分別設有兩個側滑裝置,側滑裝置表面設有一層鋁合金防滑花紋板,鋁合金防滑花紋板和側滑利用鉚釘連接在一起。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的鋁合金防滑花紋板厚度為5mm。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汽車四輪定位的帶防滑的分段式側滑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分段安裝側滑裝置,提高了側滑反應的靈敏度,增加四輪定位的精準度;
2、通過分段安裝側滑裝置,使側滑裝置適用的車型更為廣泛,靈活性好;
3、通過在分段側滑的表面鉚接防滑鋁合金花紋板,防止車輛在做四輪定位時車輪在側滑表面打滑的情況發生,增加了側滑工作時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汽車四輪定位帶防滑鋁合金花紋板的分段式側滑裝置,它包括:立柱1、橫梁2、跑道3、上車引橋4、動力單元5、轉角盤6和分段式側滑7。
4根立柱1垂直設置于停車庫四個角,橫梁2橫向水平安裝于前后兩排立柱1上,兩個跑道3縱向水平安裝于所述的橫梁2上,分段式側滑裝置7和轉角盤6以及上車引橋4安裝在跑道3上面,動力單元5安裝在主立柱上。每個跑道3上有兩個側滑裝置7,而每個側滑7表面都有一層鋁合金防滑花紋板8,鋁合金防滑花紋板8和側滑7表面利用鉚釘連接在一起。鋁合金防滑花紋板厚度為5mm,同時鋁合金材質更具耐磨性,延長了側滑的使用壽命。
實施例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四根立柱1垂直設置于停車庫四個角,橫梁2橫向水平安裝于前后兩排立柱1上,兩個跑道3縱向水平安裝于所述的橫梁2上,分段式側滑裝置7和轉角盤6以及上車引橋4安裝在跑道3上面,動力單元5安裝在主立柱上。每個跑道3上有兩個側滑裝置7,而每個側滑7表面都有一層鋁合金防滑花紋板8,鋁合金防滑花紋板8和側滑7表面利用鉚釘連接在一起。機器安裝調試完成,然后將舉升機降到最低位置,汽車開到跑道上,兩個前輪分別壓在轉角盤6上,后輪壓在分段側滑裝置7上面,然后開始做四輪定位,該裝置結構簡單,耐磨防滑,工作穩定可靠,通過分段安裝側滑裝置7,提高了側滑反應的靈敏度,增加四輪定位的精準度,在分段側滑的表面鉚接一層防車輪打滑的鋁合金花紋板8,增加了側滑工作時的可靠性與靈活性。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讓熟悉該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做出的等同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