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托盤,具體是涉及一種放置預埋件的托盤。
背景技術:
在預埋件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對預埋件進行倒角打磨、攻絲、清洗等一系列的操作,在這個過程中都需要將搬運,傳統的方式是將預埋件放在一個塑料筒內雜亂無章的放置搬運,預埋件之間互相擠壓摩擦,容易將預埋件的倒角磨損,產生一定的殘次品,降低了生產的合格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使用方便、保護產品的放置預埋件的托盤。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放置預埋件的托盤,包括:底座、把手、殼體、長槽,所述的底座的左端側壁的中間位置通過螺栓連接一個把手,所述的底座的右端側壁的中間位置通過螺栓連接一個把手,所述的底座上設有七排十一列的長方形孔,所述的底座上的長方形孔的下面通過螺栓安裝有殼體,殼體為半圓柱形,所述的殼體與底座上的長方形孔對接成半封閉的槽孔,所述的底座上的長方形孔的正前方設有長槽,且長槽為長方體形。
所述的底座上的凹槽的深度為0.2cm。
所述的殼體的半徑為0.8cm。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優點:
1、使用方便;
2、保護產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置預埋件的托盤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置預埋件的托盤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放置預埋件的托盤的裝配圖。
其中:1-底座;2-把手;3-殼體、4-長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放置預埋件的托盤,包括:底座1、把手2、殼體3、長槽4,所述的底座1的左端側壁的中間位置通過螺栓連接一個把手2,所述的底座1的右端側壁的中間位置通過螺栓連接一個把手2,所述的底座1上設有七排十一列的長方形孔,所述的底座1上的長方形孔的下面通過螺栓安裝有殼體3,殼體3為半圓柱形,所述的殼體3與底座1上的長方形孔對接成半封閉的槽孔,所述的底座1上的長方形孔的正前方設有長槽,且長槽為長方體形。
所述的底座1上的凹槽的深度為0.2cm。
所述的殼體3的半徑為0.8cm。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在使用的過程中,將預埋件的圓面放置在殼體3內,預埋件的圓柱體放置在長槽4內,這樣放置了預埋件在搬運的過程中由于顛簸發生互相之間的摩擦,很好的保護了產品的質量。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