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條并卷機,特別涉及一種條并卷機智能輸送系統。
背景技術:
條并卷機是把棉條經過牽伸合并后形成的棉層卷繞成一定規格、重量及密度要求的小卷供精梳機使用的紡紗設備。小卷從條并卷機運送到精梳機上目前常見的使用設備是運棉小車及軌道裝置,運送方式為:條并卷機完成的小卷從車頭位置推出并落到運棉小車上,每完成四個小卷后由擋車工將運棉小車推到精梳機的導軌位置待用。這種運卷方式效率比較低,當精梳機速度提高時,消耗更多的人工和時間,不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條并卷機智能輸送系統,該條并卷機智能輸送系統能夠有效節省運卷時間和人工管理成本。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條并卷機智能輸送系統,包括棉卷輸送機構、筒管輸送機構、棉卷感應裝置、筒管感應裝置和控制系統,所述棉卷輸送機構和筒管輸送機構沿各自輸送方向的兩端分別與條并卷機和精梳機銜接,其中棉卷輸送機構的進料端與條并卷機車頭出料通道末端銜接,棉卷輸送機構的出料端與精梳機的棉卷搬運機構正對,筒管輸送機構的進料端與精梳機的筒管搬運機構正對,筒管輸送機構的出料端與條并卷機車頭進管通道入口銜接,所述棉卷感應裝置能夠感應到位于棉卷輸送機構進料端的棉卷并傳信于控制系統,筒管感應裝置能夠感應到位于筒管輸送機構出料端的筒管并傳信于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分別控制棉卷輸送機構和筒管輸送機構間歇性輸送設定距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設有連接板和撥管裝置,所述連接板一端與條并卷機車頭進筒管通道入口連通,連接板另一端恰與筒管輸送機構出料端側壁對齊銜接,撥管裝置能夠將筒管輸送機構出料端的筒管撥動到連接板另一端內,所述連接板一端高度低于另一端高度,控制系統控制撥管裝置動作。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撥管裝置包括撥動片、轉軸和驅動裝置,所述轉軸能夠轉動的安裝于通過輸送機構出料端側壁上,撥動片固定安裝于轉軸上,撥動片恰位于筒管輸送機構出料端上側的筒管背向連接板一側,驅動裝置驅動轉軸旋轉。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氣缸和連桿,所述氣缸的缸體固定安裝于通過輸送機構側壁上,氣缸的活塞桿能夠沿縱向伸縮并位于氣缸的缸體內,氣缸的活塞桿與連桿一端鉸接,連桿另一端固定套設于轉軸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棉卷輸送機構的出料端還設有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能夠感應阻止棉卷輸送機構出料端上側棉卷繼續前進,限位機構傳信于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可以控制條并卷機啟停。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安裝架、止擋片、彈性件、觸發桿和開關,所述安裝架固定安裝于棉卷輸送機構出料端正上方,開關固定安裝于安裝架上,觸發桿能夠沿棉卷輸送機構輸送方向滑動的安裝于安裝架上,止擋片固定安裝于觸發桿朝向棉卷輸送機構進料端的一端上,觸發桿朝向棉卷輸送機構出料端的一端能夠抵壓觸發開關,彈性件套設于觸發桿上,彈性件一端與安裝架固定連接,彈性件另一端與觸發桿固連,彈性件給觸發桿提供脫離觸發開關的保持力。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棉卷輸送機構和筒管輸送機構均包括框架、主動輪、被動輪、輸送帶和電機,所述主動輪和被動輪分別能夠轉動的安裝于框架兩端上,輸送帶套設于主動輪和被動輪外側,電機驅動主動輪旋轉,控制系統控制運棉卷電機工作。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設有支撐膠輥,所述若干支撐膠輥分別能夠轉動的安裝于框架上,若干支撐膠輥分別沿輸送帶輸送方向間隔排列,若干支撐膠輥分別支撐于輸送帶下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棉卷輸送機構和筒管輸送機構上還分別輸送帶張緊機構,所述輸送帶張緊機構包括主動輪調整裝置和被動輪調整裝置,其中:主動輪調整裝置包括電機固定板、第一調節螺絲、T形螺母和框架上沿輸送方向延伸的長條形T形槽,所述主動輪和電機分別安裝于電機固定板上,T形螺母能夠滑動的卡設于長條形T形槽內,第一調節螺絲圓周方向能夠轉動且軸向止動的安裝于框架上,第一調節螺絲與T形螺母螺接,其中第一調節螺絲軸向與棉卷輸送機構和筒管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垂直;被動輪調整裝置包括第二調節螺絲和框架上沿輸送方向延伸的長條形孔,被動輪的轉軸兩端能夠滑動的插設于長條形孔內,被動輪的轉軸兩端側壁上分別設有徑向的螺紋孔,第二調節螺絲圓周方向能夠轉動且軸向止動的安裝于框架上,第二調節螺絲與被動輪的轉軸兩端的螺紋孔螺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輸送帶張緊機構還包括張緊輥、調節板和第三調節螺絲,所述若干張緊輥能夠轉動的安裝于框架上,各個張緊輥分別與主動輪和被動輪相鄰,且張緊輥圓周上側表面的高度高于主動輪和被動輪圓周下側表面高度,調節板分別固定安裝于框架上并處于接近主動輪和被動輪處,調節板上開設有沿輸送帶輸送方向延伸的長條形開口槽,張緊輥的轉軸兩端分別插設于該長條形開口槽內,張緊輥的轉軸兩端圓柱面上分別設有徑向的螺紋孔,調節板側壁上還圓周方向能夠轉動且軸向止動的安裝有第三調節螺絲,第三調節螺絲與張緊輥轉軸上的螺紋孔螺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棉卷輸送機構能夠把條并卷機完成的棉卷分別以相等距離輸送,以待搬運系統將其運送到精梳機的使用位置,筒管輸送機構能夠把搬運系統送過來的筒管輸送到條并卷機車頭位置,供條并卷機使用,實現了棉卷和筒管的自動輸送,避免了人工搬運,本輸送系統結構合理,傳動平穩,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能很好地滿足自動輸送條并卷機小卷和筒管的使用要求,有效的節省了運卷時間和人工管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3為圖2中A部放大圖;
圖4為圖2中B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被動輪調整裝置結構原理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膠輥安裝結構原理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框架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限位機構第一立體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限位機構第二立體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張緊輥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種條并卷機5智能輸送系統,包括棉卷輸送機構1、筒管輸送機構2、棉卷感應裝置3、筒管感應裝置4和控制系統29,所述棉卷輸送機構1和筒管輸送機構2沿各自輸送方向的兩端分別與條并卷機5和精梳機6銜接,其中棉卷輸送機構1的進料端與條并卷機5車頭出料通道末端銜接,棉卷輸送機構1的出料端與精梳機6的棉卷搬運機構正對,筒管輸送機構2的進料端與精梳機6的筒管搬運機構正對,筒管輸送機構2的出料端與條并卷機5車頭進管通道入口銜接,所述棉卷感應裝置3能夠感應到位于棉卷輸送機構1進料端的棉卷并傳信于控制系統29,筒管感應裝置4能夠感應到位于筒管輸送機構2出料端的筒管并傳信于控制系統29,控制系統29分別控制棉卷輸送機構1和筒管輸送機構2間歇性輸送設定距離。
工作時,棉卷30完成后從條并卷機5的車頭位置被推到棉卷輸送機構1上,棉卷感應裝置3感應到棉卷后送出信號,控制系統29控制棉卷輸送機構1運動帶動棉卷移動設定距離后停止運動,條并卷機5每完成一個小卷,棉卷輸送機構1就向前輸送一段固定的距離。兩個棉卷之間需保持相等的距離,以便于精梳機6搬運系統的搬運及在精梳機6上的使用。精梳機6上面的棉卷加工結束,精梳機6將筒管31(此時在精梳機6位置)被撥出,自動搬運系統32會得到控制系統29發出的指令而動作,將精梳機6使用完的筒管運送到自動輸送機構的筒管輸送機構2上待用,并將輸送帶19上的棉卷搬運到精梳機6已空出的備卷位置。筒管輸送機構2與棉卷輸送機構1工作原理相同,條并卷機5每用完一個筒管,筒管感應裝置4就會得到一次信號,控制系統29發出指令向條并卷機5內部送入一個新的筒管并控制筒管輸送機構2輸送一段距離,使備用筒管到達設定位置待用。其中棉卷感應裝置3和筒管感應裝置4為光電檢測裝置,當然也可以是成像裝置或者開關等,該智能輸送系統與自動搬運系統配合實現了全自動棉卷和筒管的輸送以及更換,提高了生產效率。
還設有連接板7和撥管裝置,所述連接板7一端與條并卷機5車頭進筒管通道入口連通,連接板7另一端恰與筒管輸送機構2出料端側壁對齊銜接,撥管裝置能夠將筒管輸送機構2出料端的筒管撥動到連接板7另一端內,所述連接板7一端高度低于另一端高度,控制系統29控制撥管裝置動作,條并卷機5每用完一個筒管,筒管感應裝置4就會得到一次信號,控制系統29控制撥管裝置向機器內部撥入一個新的筒管,筒管輸送機構2向輸送一次,將筒管輸送到預定的位置待用,連接板7橫截面最佳呈U形結構,對筒管起到導向和止擋作用,確保其順利進入條并卷機5。
所述撥管裝置包括撥動片8、轉軸9和驅動裝置,所述轉軸9能夠轉動的安裝于通過輸送機構出料端側壁上,撥動片8固定安裝于轉軸9上,撥動片8恰位于筒管輸送機構2出料端上側的筒管背向連接板7一側,驅動裝置驅動轉軸9旋轉,通過驅動裝置驅動轉軸9轉動,帶動撥動片8擺動,進而撥動筒管側壁將其推入到連接板7另一端表面,筒管在自重作用下沿連接板7滾入條并卷機5內,其中轉軸9軸向與筒管輸送機構2的輸送方向以及筒管的軸向一致,連接板7與筒管輸送機構2的輸送方向垂直,這樣便于筒管的撥動和滾動,撥管裝置除了采用這種結構也可以是氣缸10伸縮推動或者電機20帶動凸輪機構推動等等。
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氣缸10和連桿11,所述氣缸10的缸體固定安裝于通過輸送機構側壁上,氣缸10的活塞桿能夠沿縱向伸縮并位于氣缸10的缸體內,氣缸10的活塞桿與連桿11一端鉸接,連桿11另一端固定套設于轉軸9上,氣缸10的活塞桿伸縮就通過連桿11帶動轉軸9正反往復旋轉,進而實現撥動片8往復擺動,此外驅動裝置還可以為電機20或者旋轉氣缸10來實現。
所述棉卷輸送機構1的出料端還設有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能夠感應阻止棉卷輸送機構1出料端上側棉卷繼續前進,限位機構傳信于控制系統29,控制系統29可以控制條并卷機5啟停,當先輸出的棉卷到達棉卷輸送機構1的出料端極限位置時,限位機構阻止其繼續前進并發出信號使條并卷機5停機停止生產,當棉卷輸送機構1上到達極限位置的棉卷被移開后,需重新啟動機器才能夠繼續生產,避免棉卷送到棉卷輸送機構1的出料端極限位置時沒有被搬運機構及時取走而掉落。
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安裝架12、止擋片13、彈性件14、觸發桿15和開關33,所述安裝架12固定安裝于棉卷輸送機構1出料端正上方,開關33固定安裝于安裝架12上,觸發桿15能夠沿棉卷輸送機構1輸送方向滑動的安裝于安裝架12上,止擋片13固定安裝于觸發桿15朝向棉卷輸送機構1進料端的一端上,觸發桿15朝向棉卷輸送機構1出料端的一端能夠抵壓觸發開關33,彈性件14套設于觸發桿15上,彈性件14一端與安裝架12固定連接,彈性件14另一端與觸發桿15固連,彈性件14給觸發桿15提供脫離觸發開關33的保持力,當棉卷運動到棉卷輸送機構1出料端時被止擋片13阻擋,在棉卷的壓力作用下觸發桿15克服彈性件14彈力抵壓觸發開關33,觸發開關33向控制系統29發出信號,當棉卷被取走后,彈性件14彈力使觸發桿15自動復位脫離觸發開關33,該機構實現了對棉卷的止擋以及感應,結構簡單,且彈性件14對棉卷起到緩沖作用同時起到觸發桿15復位作用,避免了對棉卷造成撞擊損傷。
所述棉卷輸送機構1和筒管輸送機構2均包括框架16、主動輪17、被動輪18、輸送帶19和電機20,所述主動輪17和被動輪18分別能夠轉動的安裝于框架16兩端上,輸送帶19套設于主動輪17和被動輪18外側,電機20驅動主動輪17旋轉,控制系統29控制運棉卷電機20工作。
電機20得電動作,主動輪17在電機20的帶動下轉動,電機20最佳通過平皮帶傳動主動輪17,便于安裝和維護,輸送帶19帶動棉卷或筒管前移,電機20停止轉動輸送帶19隨之停止移動,實現了棉卷或筒管的間歇性定距離輸送,輸送距離的控制可以是通過編碼器來實現,框架16全部使用中間有凹槽的鋁型材和緊固件等零件,由緊固件對拼接好的框架16桿進行連接和緊固,這種結構便于拆裝以及對框架16結構進行調整。
還設有支撐膠輥21,所述若干支撐膠輥21分別能夠轉動的安裝于框架16上,若干支撐膠輥21分別沿輸送帶19輸送方向間隔排列,若干支撐膠輥21分別支撐于輸送帶19下側,支撐膠輥21對輸送帶19起到支撐和張緊的作用,防止輸送距離較遠時,輸送帶19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位,支撐膠輥21最佳為外圓包膠,支撐膠輥21的轉軸9與膠輥之間最佳裝有軸承,能有效減小膠輥與輸送帶19的摩擦,保證輸送帶19輸送順暢,降低磨損,支撐膠輥21的轉軸9安裝時裝在支架板上,支架板通過螺釘及T型螺母固定在框架16上。
棉卷輸送機構1和筒管輸送機構2上還分別輸送帶19張緊機構,所述輸送帶19張緊機構包括主動輪17調整裝置和被動輪18調整裝置,其中:主動輪17調整裝置包括電機固定板22、第一調節螺絲23、T形螺母和框架16上沿輸送方向延伸的長條形T形槽,所述主動輪17和電機20分別安裝于電機固定板22上,T形螺母能夠滑動的卡設于長條形T形槽內,第一調節螺絲23圓周方向能夠轉動且軸向止動的安裝于框架16上,第一調節螺絲23與T形螺母螺接,其中第一調節螺絲23軸向與棉卷輸送機構1和筒管輸送機構2的輸送方向垂直;被動輪18調整裝置包括第二調節螺絲24和框架16上沿輸送方向延伸的長條形孔,被動輪18的轉軸兩端能夠滑動的插設于長條形孔內,被動輪18的轉軸兩端側壁上分別設有徑向的螺紋孔,第二調節螺絲24圓周方向能夠轉動且軸向止動的安裝于框架16上,第二調節螺絲24與被動輪18的轉軸兩端的螺紋孔螺接,主動輪17的轉軸最佳使用帶沖壓菱形座的球面軸承起支承作用,球面軸承通過螺釘安裝在電機固定板22上,具有調心的作用且便于安裝,還可以設置電機20墊板,將電機20墊板裝在電機20與電機固定板22之間,在電機固定板22上開設四個縱向延伸的長腰孔,螺栓通過四個長腰孔將電機20墊板安裝到電機固定板22上,電機20和主動輪17安裝在電機20墊板上。電機20、主動輪17和電機20墊板可以一起沿電機固定板22的長腰孔上下移動來調節平皮帶的張緊。
輸送帶19張緊機構還包括張緊輥28、調節板25和第三調節螺絲26,所述若干張緊輥28能夠轉動的安裝于框架16上,各個張緊輥28分別與主動輪17和被動輪18相鄰,且張緊輥28圓周上側表面的高度高于主動輪17和被動輪18圓周下側表面高度,調節板25分別固定安裝于框架16上并處于接近主動輪17和被動輪18處,調節板25上開設有沿輸送帶19輸送方向延伸的長條形開口槽27,張緊輥28的轉軸兩端分別插設于該長條形開口槽27內,張緊輥28的轉軸兩端圓柱面上分別設有徑向的螺紋孔,調節板25側壁上還圓周方向能夠轉動且軸向止動的安裝有第三調節螺絲26,第三調節螺絲26與張緊輥28轉軸上的螺紋孔螺接,通過調節張緊輥28的位置調節輸送帶19繞過轉動輪和被動輪18時的包角大小,進而調節輸送帶19的張緊力,還可以改變張緊輥28與皮帶的摩擦力,糾正皮帶的偏移,張緊輥28轉軸9與主動輪17、被動輪18芯軸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張緊輥28直徑小于主動輪17和被動輪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