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罐箱加熱管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運輸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罐箱內部加熱的新型加熱管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運輸粘稠介質(如瀝青)的罐箱到達目的地后,由于介質在運輸途中因溫度下降而凝結成固態,因此需要重新加熱使介質熔化成液態進行卸料。現有技術主通常在罐箱內安裝一組或兩組加熱盤管,采用燃燒器通過加熱管入口向管內噴射火焰,高溫煙氣順著盤管流通對介質加熱,最后從出口排出。根據熱傳導規律及介質特性,底部加熱的熱量通過對流往往向上部傳導,加上粘稠介質的熱傳導率很低,使得兩組加熱管之間底部的介質難以被加熱,而且罐體中心偏下部位的介質也難以被加熱,因此卸料時靠近底出料口處的介質熔化不充分,導致卸料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罐箱內部加熱使用的加熱管新結構,其從罐箱中心部位偏下處開始加熱,并且加熱管路回路至罐箱底部加熱,從而提升底出料出口的介質溫度,提高卸料效率。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罐箱加熱管結構,包括設置于罐箱內的加熱管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管主體包括沿罐箱長度方向設置于罐箱中部偏下位置的第一加熱管路,所述第一加熱管路一端于罐箱端部開設有管路進口,另一端連通沿罐箱長度方向設置于罐箱底部位置的第二加熱管路,所述第二加熱管路連通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末端設置有管路出口。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三管路沿罐箱高度方向設置。
[0007]進一步地,所述管路出口設置于罐箱頂部。
[0008]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通過改變罐箱內加熱管的排布方式,將加熱管設置為從中心部位略微偏下處開始加熱,并回路至罐體底部加熱,從而實現在加熱過程中優先熱出料口區域的介質,提高底出料處口的介質溫度,提高卸料效率;
[0010]2、該結構不僅節省燃料,而且比普通的單加熱管結構具有更高的加熱效率。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2]附圖標記說明:1、罐箱;201、第一加熱管路;202、管路進口; 203、第二加熱管路;204、第三管路;205、管路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實現手段及有益效果易于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應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4]如圖1所示,一種罐箱加熱管結構,包括設置于罐箱I內的加熱管主體,該加熱管主體包括沿罐箱I長度方向固定設置于罐箱I中部偏下位置的第一加熱管路201,第一加熱管路201—端于罐箱I端部開設有管路進口 202,另一端連通沿罐箱I長度方向設置于罐箱I底部位置的第二加熱管路203,第二加熱管203路連通第三管路204,第三管路204整體沿罐箱I的高度方向設置,且末端設置有位于罐箱I頂部中心處的管路出口 205。
[0015]當運輸粘稠介質的罐箱I到達目的地需要進行卸料時,使用燃燒器對加熱管主體的管路進口 202向管內噴射火焰,高溫煙氣順著位于罐箱I中部偏下位置的第一加熱管路201開始對介質進行加熱,并回路至罐箱I底部設置的第二加熱管路203對罐箱I底部介質進行加熱,最后通過第三管路204至管路出口 205處排放。
【主權項】
1.一種罐箱加熱管結構,包括設置于罐箱內的加熱管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管主體包括沿罐箱長度方向設置于罐箱中部偏下位置的第一加熱管路,所述第一加熱管路一端于罐箱端部開設有管路進口,另一端連通沿罐箱長度方向設置于罐箱底部位置的第二加熱管路,所述第二加熱管路連通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末端設置有管路出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罐箱加熱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沿罐箱高度方向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罐箱加熱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出口設置于罐箱頂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罐箱加熱管結構,包括設置于罐箱內的加熱管主體,加熱管主體包括沿罐箱長度方向設置于罐箱中部偏下位置的第一加熱管路,第一加熱管路一端于罐箱端部開設有管路進口,另一端連通沿罐箱長度方向設置于罐箱底部位置的第二加熱管路,第二加熱管路連通沿罐箱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三管路,第三管路末端于罐箱頂部設置有管路出口;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罐箱內加熱管的排布方式,將加熱管設置為從中心部位略微偏下處開始加熱,并回路至罐體底部加熱,從而實現在加熱過程中優先熱出料口區域的介質,提高底出料處口的介質溫度,提高卸料效率。
【IPC分類】B65D88/54, B65D88/74
【公開號】CN205274279
【申請號】CN201520921768
【發明人】陳國權, 何維全, 薛蘇濤
【申請人】陜西恒普運輸裝備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