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式堆料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移動式堆料機,涉及一種散料料場堆積物料用堆料機的制造技術領域。包括動力車、喂料裝置、堆料裝置,所述動力車包括底盤架、行走輪、支撐梁、發動機、液壓驅動裝置、回轉機構,行走輪固定在底盤架的下端,支撐梁固定在底盤架上端面,回轉機構連接在支撐梁之間;喂料裝置的一端通過轉軸與動力車鉸接,喂料裝置的靠近自由端的底部通過舉升油缸支撐連接于支撐梁上;堆料裝置的一端與動力車的回轉機構傳動連接,喂料裝置與動力車之間設置牽拉油缸,牽拉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支撐梁、堆料裝置上,喂料裝置、堆料裝置分別位于動力車的前側、后側。其能高效、靈活、環保的完成料場物料的堆積任務,采用本移動堆料機堆料極大的降低了能耗與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移動式堆料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散料料場堆積物料用堆料機的制造技術 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散料料場堆積物料大多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采用斗輪堆取料機實現物料的 堆卸,該種堆取料機需要堆場有固定的行走軌道,對堆場規劃要求完善,且僅適用于種類 少、體量大的物料存儲,缺乏了靈活性。另一種是通過裝載機將自卸車卸到料場的物料再進 行二次推高,二次推高過程能耗高、污染大,人工成本較高。以上兩種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 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與局限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為了克服現有堆料方式的弊端和局限性,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移動式堆料機。
[0004] 本實用新型包括動力車、喂料裝置、堆料裝置,所述動力車包括底盤架、行走輪、支 撐梁、發動機、液壓驅動裝置、回轉機構,所述行走輪固定在所述底盤架的下端,所述支撐梁 固定在所述底盤架上端面,所述發動機、液壓驅動裝置分別設置于底盤架上,所述發動機與 所述液壓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回轉機構連接在所述支撐梁之間;所述喂料裝置的一端通過 轉軸與所述動力車鉸接,所述喂料裝置的靠近自由端的底部通過舉升油缸支撐連接于所述 支撐梁上;所述堆料裝置的一端與所述動力車的回轉機構傳動連接,所述喂料裝置與所述 動力車之間設置牽拉油缸,所述牽拉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支撐梁、堆料裝置上,所述 喂料裝置、堆料裝置分別位于動力車的前側、后側,所述喂料裝置的出口端與所述堆料裝置 的進口端上下對應設置。
[0005] 本實用新型所述喂料裝置包括斜坡板、進料斗、輸送槽、輸送機、勻料裝置、落料 斗,所述進料斗、輸送槽、落料斗依次連接,所述輸送機設置在所述進料斗、輸送槽內,所述 進料斗前側面設置進料口,所述斜坡板貼于進料斗的前側面,所述斜坡板可打開、關閉式活 動連接在所述進料斗前側面的進料口處,所述勻料裝置設置在靠近所述輸送槽的出料端, 所述輸送槽的底端連接所述舉升油缸,所述舉升油缸連接在所述支撐梁上。
[0006] 本實用新型所述堆料裝置包括輸送機、料位儀,所述輸送機的一端與所述回轉機 構傳動連接,所述料位儀設置在所述輸送機的出料端的下方,所述輸送機上料連接用于俯 仰的所述牽拉油缸,所述牽拉油缸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動力車的支撐梁上。
[0007]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動力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液壓支撐腿,所述液壓支撐腿分別 伸出所述動力車兩側,所述液壓支撐腿分別固定在所述底盤架上。
[0008]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動力車的底盤架上設置遙控接收裝置,所述遙控接收裝置分別 與所述發動機、液壓驅動裝置連接。
[0009] 本實用新型所述動力車的行走輪為萬向行走輪。
[0010]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是:當料場有作業任務時,作業人員可使用遙控器或直接操 作移動堆料機行走到指定場地。當設備到達選定的作業區域時,操作支撐起動力車底盤系 統的液壓支腿以抵抗風載,增強設備的抗傾覆能力,保證設備穩定、安全的作業。液壓支腿 支撐好后,操控收縮喂料系統的舉升油缸使喂料裝置尾部的進料斗與地面平穩接觸,確保 喂料過程設備良好的穩定性。放開與進料斗連接的斜坡板并開啟喂料裝置的板鏈輸送機和 堆料裝置的膠帶輸送機,裝滿散料的自卸車倒行駛上斜坡板,當自卸車到達卸料位置時,設 置在斜坡板上的限位塊會卡住自卸車的后輪胎以防止自卸車尾部碰撞損壞設備,自卸車中 的物料被卸入進料斗后,板鏈輸送機將物料勻速向斜上方輸送,經過勻料裝置后,物料均勻 的通過落料斗落入堆料裝置中的輸送機上,物料開始被堆積,如此連續即為堆料過程。可設 置自動堆料模式,依靠堆料輸送機尾部的料位計實時感應物位信息,設備根據接收到的信 息做出相應的反饋動作。同樣也可選擇人工控制堆料模式,根據所需料堆的寬度和高度靈 活調控堆料裝置進行回轉與俯仰動作。當作業完成確認堆料輸送機上沒有物料后,控制折 疊起斜坡板,舉升起尾部喂料裝置,收起液壓支腿,并通過調節動力車的萬向輪系統使設備 直行、橫移或原地轉向以駛離作業區域。整套作業流程非常便利快捷。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是:其能高效、靈活、環保的完成料場物料的堆積任務,采 用本移動堆料機堆料極大的降低了能耗與生產成本,同時也減少了對技術性工人的需求。 在環保方面,移動堆料機堆料避免了挖掘機推料過程中揚塵過大的困擾,優化了操作人員 的工作環境。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不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動力車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圖2的右視圖;
[0015]圖4位圖3的俯視圖;
[0016] 圖5為本實用新型喂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 圖6為本實用新型堆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如圖1、2、3、4、5、6所示,本移動式堆料機,包括動力車1、喂料裝置2、堆料裝置3,動 力車1包括底盤架11、行走輪12、支撐梁13、發動機14、液壓驅動裝置15、回轉機構17、遙控接 收裝置16,行走輪12固定在底盤架11的下端,行走輪12為萬向行走輪,支撐梁13固定在底盤 架11上端面,發動機14、液壓驅動裝置15分別設置于底盤架11上,回轉機構17連接在支撐梁 13之間;喂料裝置2的一端通過轉軸與動力車1鉸接,喂料裝置2的靠近自由端的底部通過舉 升油缸27支撐連接于支撐梁13上;堆料裝置3的一端與動力車1的回轉機構17傳動連接,喂 料裝置2與動力車之間設置牽拉油缸32,牽拉油缸32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支撐梁13、堆料裝置 3上,喂料裝置2、堆料裝置3分別位于動力車1的前側、后側,喂料裝置2的出口端與堆料裝置 3的進口端上下對應設置;遙控接收裝置16分別與發動機14、液壓驅動裝置15連接。
[0019] 喂料裝置2包括斜坡板21、進料斗22、輸送槽23、輸送機24、勻料裝置25、落料斗26, 進料斗22、輸送槽23、落料斗22依次連接,輸送機24設置在進料斗22、輸送槽23內,進料斗22 前側面設置進料口,斜坡板21貼于進料斗22的前側面,斜坡板21可打開、關閉式活動連接在 進料斗22前側面的進料口處,勻料裝置25設置在靠近輸送槽23的出料端,輸送槽23的底端 連接舉升油缸27,舉升油缸27連接在支撐梁13上。
[0020] 堆料裝置3包括輸送機31、料位儀33,輸送機31的一端與回轉機構17傳動連接,料 位儀33設置在輸送機31的出料端的下方,輸送機31上連接用于俯仰的牽拉油缸32,牽拉油 缸32的上端固定在動力車1的支撐梁13上。
[0021] 在動力車1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液壓支撐腿18,液壓支撐腿18分別伸出動力車1兩 側,液壓支撐腿18分別固定在底盤架11上。
[0022]為論證此設備的節能及經濟性效果,對挖掘機堆料與移動堆料機堆料做了兩組數 據統計
[0024]由此可見,采用移動堆料機堆料極大的降低了能耗與生產成本,同時也減少了對 技術性工人的需求。
【主權項】
1. 移動式堆料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動力車、喂料裝置、堆料裝置,所述動力車包括底盤 架、行走輪、支撐梁、發動機、液壓驅動裝置、回轉機構,所述行走輪固定在所述底盤架的下 端,所述支撐梁固定在所述底盤架上端面,所述發動機、液壓驅動裝置分別設置于底盤架 上,所述回轉機構連接在所述支撐梁之間;所述喂料裝置的一端通過轉軸與所述動力車鉸 接,所述喂料裝置的靠近自由端的底部通過舉升油缸支撐連接于所述支撐梁上;所述堆料 裝置的一端與所述動力車的回轉機構傳動連接,所述喂料裝置與所述動力車之間設置牽拉 油缸,所述牽拉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支撐梁、堆料裝置上,所述喂料裝置、堆料裝置 分別位于動力車的前側、后側,所述喂料裝置的出口端與所述堆料裝置的進口端上下對應 設置。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堆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裝置包括斜坡板、進料 斗、輸送槽、輸送機、勻料裝置、落料斗,所述進料斗、輸送槽、落料斗依次連接,所述輸送機 設置在所述進料斗、輸送槽內,所述進料斗前側面設置進料口,所述斜坡板貼于進料斗的前 側面,所述斜坡板可打開、關閉式活動連接在所述進料斗前側面的進料口處,所述勻料裝置 設置在靠近所述輸送槽的出料端,所述輸送槽的底端連接所述舉升油缸,所述舉升油缸連 接在所述支撐梁上。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堆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料裝置包括輸送機、料位 儀,所述輸送機的一端與所述回轉機構傳動連接,所述料位儀設置在所述輸送機的出料端 的下方,所述輸送機上料連接用于俯仰的所述牽拉油缸,所述牽拉油缸的上端固定在所述 動力車的支撐梁上。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堆料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動力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 置液壓支撐腿,所述液壓支撐腿分別伸出所述動力車兩側,所述液壓支撐腿分別固定在所 述底盤架上。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堆料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動力車的底盤架上設置遙 控接收裝置,所述遙控接收裝置分別與所述發動機、液壓驅動裝置連接。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堆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車的行走輪為萬向行走 輪。
【文檔編號】B65G65/28GK205555555SQ201620347475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5日
【發明人】張鵬, 張金宏
【申請人】南通奧普機械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