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化給料、加工、取料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進行小型工件加工時,通常需要操作者對工件進行手動取料,加工和收料。在加工過程中,造成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大,且由于需要手動操作,危險性較大,加工效率較低。因此,需要一種能夠進行自動給料、加工、取料的加工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自動化給料、加工、取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自動化給料、加工、取料裝置,包括機座、位于所述機座內部的控制器,所述機座一側安裝有墊板,所述墊板上方設置有收料箱,所述機座上方安裝有工位調節器,所述工位調節器頂部安裝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卡裝架,所述工作臺兩側對稱位置分別安裝有上料機與取料機,所述取料機一側通過滑道與收料箱相連通,所述上料機通過進料管與振動分料機相連通,所述振動分料機設置在所述機座一側,所述工作臺后側安裝有沖頭,所述沖頭背部上方安裝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與所述沖頭一側安裝有皮帶殼,所述沖頭上安裝有傳動輪。
上述結構中,工件放置于所述振動分料機上后,經所述振動分料機進行振動分料后,工件沿所述進料管至所述上料機,所述上料機將工件提起后放置在所述卡裝架上方,所述工作臺在所述工位調節器的作用下帶動所述卡裝架運動至所述沖頭下方,所述沖頭在所述電動機的帶動下對工件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后,所述卡裝架在所述工位調節器帶動下旋轉至所述取料機下方進行取料,取料后工件沿所述滑道落至所述收料箱中完成收料。
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為圓盤型,且其頂部邊緣安裝有至少6組所述卡裝架。
進一步的,所述振動分料機頂部設置有連接所述進料管的螺旋分料通道,且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墊板下方設置有連接所述機座與所述墊板的三角支撐架。
進一步的,所述工位調節器內部設置有伺服電機和電機驅動器。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內部安裝有PLC控制單元和設備運行所需的電氣元件。
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對工件的自動取料,加工,收料和收裝,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自動化給料、加工、取料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自動化給料、加工、取料裝置的主視圖。
1、機座;2、上料機;3、進料管;4、振動分料機;5、沖頭;6、電動機;7、皮帶殼;8、傳動輪;9、工作臺;10、取料機;11、收料箱;12、墊板;13、卡裝架;14、控制器;15、滑道;16、工位調節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自動化給料、加工、取料裝置,包括機座1、位于機座1內部的控制器14,控制器14用于控制設備的自動運行,機座1一側安裝有墊板12,墊板12上方設置有收料箱11,收料箱11用于完成工件的收集,機座1上方安裝有工位調節器16,工位調節器16用于根據控制程序調節工作臺9的旋轉角度,工位調節器16頂部安裝有工作臺9,工作臺9上安裝有卡裝架13,卡裝架13用于卡裝工件,工作臺9兩側對稱位置分別安裝有上料機2與取料機10,上料機2用于完成工件的取料和裝料,取料機10用于完成工件的下料,取料機10一側通過滑道15與收料箱11相連通,上料機2通過進料管3與振動分料機4相連通,振動分料機4設置在機座1一側,工作臺9后側安裝有沖頭5,沖頭5背部上方安裝有電動機6,電動機6與沖頭5一側安裝有皮帶殼7,沖頭5上安裝有傳動輪8,傳動輪8與電動機6通過三角皮帶的預緊力相連接,皮帶殼7用于保護三角皮帶。
上述結構中,工件放置于振動分料機4上后,經振動分料機4進行振動分料后,工件沿進料管3至上料機2,上料機2將工件提起后放置在卡裝架13上方,工作臺9在工位調節器16的作用下帶動卡裝架13運動至沖頭5下方,沖頭5在電動機6的帶動下對工件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卡裝架13在工位調節器16帶動下旋轉至取料機10下方進行取料,取料后工件沿滑道15落至收料箱11中完成收料。
進一步的,工作臺9為圓盤型,且其頂部邊緣安裝有至少6組卡裝架13,振動分料機4頂部設置有連接進料管3的螺旋分料通道,且與控制器14電性連接,墊板12下方設置有連接機座1與墊板12的三角支撐架,工位調節器16內部設置有伺服電機和電機驅動器,控制器14內部安裝有PLC控制單元和設備運行所需的電氣元件。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