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瓶胚整列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85091閱讀:20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瓶胚整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吹塑成形機的周邊配備中用以輸送瓶胚的裝置有關,尤指一種特別適合與多瓶胚同時入料以及多模穴同時成形的吹塑成形機配合使用的瓶胚整列裝置者。
背景技術
按習用的雙軸延伸拉吹成形機(簡稱吹塑成形機),其用以將一瓶胚制造成為一個中空容器之前,依其制作流程的次序而言,大體上均包含有由外界將一瓶胚輸送至一循環系統中的入料階段,并使該瓶胚在該循環系統中依序朝一定方向前進,以及在該瓶胚持續前進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加熱與調溫使其表里均達到一預定的工作溫度的加熱調溫階段,接著使該瓶胚進入一模具之中,并于其內部以機械拉伸或充入氣體使其膨脹等方式對其進行雙軸向延伸,迫使其成形為具有預定形狀的中空容器的成形階段,最后則是使已成形的中空容器脫離該吹塑成形機的卸料階段。
前述用以整合各該入料、循環、調溫、成形與卸料等各階段于同一系統中的裝置,大體上又可分為二種,其一為使瓶胚于過程中恒維持在一行進動作中的連續回轉式,其二為使瓶胚于該循環系統中呈間歇前進狀態的步進式。
再就步進式的吹塑成形機而言,其循環系統又可再分為兩大類,其一為使瓶胚沿一個封閉路徑前進,并于該封閉路徑中,依序完成前述入料、循環、調溫、成形、卸料等步驟(有業者稱其為close loop型),如臺灣專利公告第529994號與美國第4,382,760號專利所揭示;其二為使瓶胚先沿第一個路徑完成入料與加熱調溫步驟,再轉換至第二個路徑并繼續循環完成吹塑成形與卸料等步驟(有業者稱其為open loop型),如臺灣專利公告第481095號與第378178號所揭示。
前述二種步進式吹塑成形機的循環系統由于各具優點,所以目前仍然并存于國際市場上;然而,無論是僅有一輸送路徑的單循環系統,或是具有二個輸送路徑的雙循環系統,該二款吹塑成形機在使用上,就其入料前的瓶胚整列、輸送方式仍有其共同且尚待改善的缺點。
眾所周知,目前國際間各型吹塑成形機的制造者,其主要的研發方向,大都集中在如何增進其生產效能上,而在實際的發展上,在速度方面,瓶胚循環速度、成形時的開合模時間都已有顯著的進步;在品質方面,瓶胚也可以極短的加熱行程中獲得相當均勻的加熱品質。
在前述各項條件齊備的情況下,要再進一步增加其產能的可行方式之一,即是增加模穴數量,以使該吹塑成形機在相同工作時間或相同開合模次數中獲得較多的成品數量。
為能配合多模穴式的吹塑成形機,前述各專利中所揭露之間歇動作的入料機構,即必須隨之而調整其夾爪的數量,使其可以在每一次的間歇過程中輸入足量的瓶胚至其循環系統中。顯而易見的是,入料用的夾爪一旦增加,則配合各該入料用夾爪的瓶胚供給裝置,必須隨之改變為具有多重軌道以輸出瓶胚,使各該夾爪雖然每動作一次僅可由一個軌道中夾持一個瓶胚,但多數個夾爪一起動作,仍可取得足量的瓶胚數。
然而,傳統的瓶胚供料裝置中,并沒有設計成可供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瓶胚同步輸出的功能,因此,縱然一吹塑成形機具有再高的循環效率,缺乏可與其匹配的高效率瓶胚整列分配機構,則其產能仍然難以提升。
雖然,同時配置多數個臺灣第571915號專利所揭的瓶胚整列分配裝置,也可以達到配合高效率吹塑成形機動作時程的功效,但是,其在制造成本、人員配置以及使用時所必須占用的空間等方面,就顯然十分不經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瓶胚整列裝置,其具有可以同時輸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多數列瓶胚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瓶胚整列裝置,其具有可以使多數列瓶胚輸出軌道隨時維持供料充足狀態。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示一種瓶胚整列裝置,包含有一機體,機體上設有至少二個供若干瓶胚分別于其上依序前進的第一軌道,且該第一軌道以前低后高方式,相互平行地設于該機體上,一第二軌道橫跨于該二第一軌道的后端上方;一給料斗,設于該第二軌道上,可沿該第二軌道的長軸方向于該二第一軌道的后端上方往復移動且其內部可供承載適量瓶胚,給料斗的下端設有卸料口;一用以控制該給料斗位置和該卸料口啟閉的控制電路。
該第二軌道上設有一用以驅動該給料斗并改變其位置的無桿缸。
該裝置還進一步包含有一撥動件,該撥動件受一馬達所驅動而于各該第一軌道的前端回轉。及包含有一用以承載并輸送適量之瓶胚的輸送機構,該輸送機構具有一輸送帶以其一端延伸至該機體后端上方,一導料口設于該輸送機構的預定部位與各該第一軌道后端上方之間,并對應于該給料斗的上方。
該控制電路包含有若干個第一偵測器,分別設于機體的預定部位且對應于各該第一軌道旁。以及包含有至少一第二偵測器,設于該給料斗的預定部位。
該給料斗下端設有用以控制該卸料口啟閉的一電磁閥。
各該第一軌道分別包含有一對滾筒分別以其前后樞設于該機體上,一對齒輪分別固定于各該滾筒的后端,且相互嚙接,一鏈輪固定于其中一滾筒后端;該機體上設有一馬達,一鏈條環繞過各該第一軌道后端的各該鏈輪,并受該馬達驅動而回轉。
采用上述結構的瓶胚整列裝置不僅可以同時輸出多數列瓶胚,還可以使多數列瓶胚輸出軌道隨時維持供料充足狀態,這樣即提高產效、減小占用空間,又降低生產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盡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卸除護蓋后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部份立體圖。
圖4顯示第三圖的正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背視圖。
圖6顯示圖5的局部放大圖。
圖號說明整列裝置 10瓶胚 11機體 12給 料 斗 14第一軌道 20無 桿 缸 40護蓋 21卸 料 口 42第二軌道 22輸送機構 16第一馬達 24輸 送 帶 60主動鏈輪 25邊墻 62鏈條 26導 料 口 64軸桿 27導 料 板 66第二馬達 28滾筒 30撥 動 件 29齒輪 31、32控制電路 18被動鏈輪 33第一偵測器80導 引 片 34第二偵測器82導 引 件 3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各圖式,本實用新型的瓶胚整列裝置10,主要是由一機體12,以及設于該機體12上的一可動式給料斗14所組成,此外,尚可搭配用以輸送大量瓶胚11的一輸送機構16,以及用以控制各該組件動作方式的一控制電路18共同組成使用。
該機體12,具有六個第一軌道20,以彼此相互平行,且后端高、前端低的傾斜狀態延伸;一第二軌道22橫越各該第一軌道20的后端上方。
該給料斗14,經由一無桿缸40設于該第二軌道22上,并可沿其長軸方向往復移動,其下端設有受一電磁閥(圖中未示)控制其啟閉的一卸料口42。實務上,以適當的機構控制該卸料口42的啟閉固屬可行,惟當該第一軌道20前端輸出瓶胚11的速率相當快速時,則各該第一軌道20后端部位即允許有適量的該瓶胚11堆棧于其上,而如此一來,對應于其上方的該卸料口42,即可設為隨時供該瓶胚11向下掉落的常開狀態,而無需另外設置控制其啟閉的電磁閥。
該輸送機構16,以其一端延伸至一大型瓶胚貯料桶(圖中未示)下方,用以承載并輸送大量的各該瓶胚11,其另一端則延伸至該機體12后端上方,并具有受該控制電路18所控制而運轉或停止的一輸送帶60,一對邊墻62設于該輸送帶60之兩側,一導料口64設于其中一邊墻上,一導料板66相鄰于該導料口64旁,傾斜地阻擋于該輸送帶60上方。
該控制電路18,包含有CPU、若干線路、按鍵與面板等。該控制電路18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又進一步連接有六組第一偵測器80分別設于各該第一軌道20側邊,以及一組第二偵測器82設于該給料斗14內部。
使用時,藉由該控制電路18使該給料斗14移至該供料口64下方,再以該輸送帶60帶動各該瓶胚11,朝向該導料口64方向前進,并受該導料板66導引,而向下掉落至該給料斗14中,同時,藉由該第二偵測器82以偵測該給料斗14內的瓶胚11數量。
當各該第一偵測器80偵測到任何一第一軌道20上的瓶胚11,未依序排列并維持一預定長度時,該控制電路18即判斷該處無法穩定供料,并命該給料斗14移動至該第一軌道20上方后,開啟其卸料口釋放適量的瓶胚11掉落至其上。此一連續偵測、移動、泄料程序往返多次之后,該給料斗14內的瓶胚11將因此而存量不足,該控制電路18即又命該給料斗14移至該導料口64下方,重行承接大量的瓶胚11備用。
上述各組件的配合,可使該瓶胚整列裝置10隨時維持有六個瓶胚11可同時進入一多模穴吹塑成型機的循環系統,而且,又具有可以隨時自動補給各該第一軌道20使處于可以足量供料的狀態,使該吹塑成型機得以充分發揮其產能。
為使前述各該第一軌道20可以更為平順地輸送各該瓶胚11,并使六個瓶胚11可以整齊地排列于對應的各該第一軌道20末端,因此,將各該第一軌道20分別設為包含有一對滾筒30,分別以其前后端樞設于該機體10上,該二滾筒30彼此相隔不致于使瓶胚11由其間向下掉落的一適當距離;一對齒輪31、32,分別固定于對應各該滾筒30后端,而且相互嚙接;其中之一齒輪31外側,又進一步固定有一被動鏈輪33;一對導引片34分別固定于該機體12上,并以相隔適當距離的方式設于對應的各該滾筒30前端,用以供各該瓶胚11依序排列于其上;若干個導引件35,分別呈楔形或三角形,并位于相鄰的各該第一軌道20中間,以及該機體12兩側邊的內壁,用以集中并引導各該瓶胚11于其間向前向下滑動至各該第一軌道20中。
另外,于該機體12上設有一護蓋21以可折迭方式設于該第一軌道20前端上方,用以防止灰塵掉落于其間;一第一馬達24,其出力端設有一主動鏈輪25,該主動鏈輪25藉由一鏈條26以帶動各該被動鏈輪33隨其轉動,而各該被動鏈輪33又經由與其同軸轉動的各該齒輪31,帶動與其嚙接的另一齒輪32,用以迫使同一個第一軌道20上二個滾筒30同時反向轉動;一軸桿27橫越各該第一軌道20前端上方,其受一第二馬達28所驅動而不斷旋轉,且以布設于其周邊并對應于各該第一軌道20前端上方之若干刷毛29,逆向地撥動各該瓶胚11向后,用以避免各該瓶胚11堆棧于各該第一軌道20的前端,但允許各該瓶胚11依序且逐一地滑動至各該導引片34。
權利要求1.一種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機體,機體上設有至少二個供若干瓶胚分別于其上依序前進的第一軌道,且該第一軌道以前低后高方式,相互平行地設于該機體上,一第二軌道橫跨于該二第一軌道的后端上方;一給料斗,設于該第二軌道上,可沿該第二軌道的長軸方向于該二第一軌道的后端上方往復移動且其內部可供承載適量瓶胚,給料斗的下端設有卸料口;一用以控制該給料斗位置和該卸料口啟閉的控制電路。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軌道上設有一用以驅動該給料斗并改變其位置的無桿缸。
3.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撥動件,該撥動件受一馬達所驅動而于各該第一軌道的前端回轉。
4.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用以承載并輸送適量之瓶胚的輸送機構,該輸送機構具有一輸送帶以其一端延伸至該機體后端上方,一導料口設于該輸送機構的預定部位與各該第一軌道后端上方之間,并對應于該給料斗的上方。
5.依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輸送機構進一步包含有一位于該導料口旁且用以導引各該瓶胚由該導料口移出的導料板。
6.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電路包含有若干個第一偵測器,分別設于機體的預定部位且對應于各該第一軌道旁。
7.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電路包含有至少一第二偵測器,設于該給料斗的預定部位。
8.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給料斗下端設有用以控制該卸料口啟閉的一電磁閥。
9.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胚整列裝置,其特征在于各該第一軌道分別包含有一對滾筒分別以其前后樞設于該機體上,一對齒輪分別固定于各該滾筒的后端,且相互嚙接,一鏈輪固定于其中一滾筒后端;該機體上設有一馬達,一鏈條環繞過各該第一軌道后端的各該鏈輪,并受該馬達驅動而回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瓶胚整列裝置,包含有一機體,機體上設有至少二個供若干瓶胚分別于其上依序前進的第一軌道,且該第一軌道以前低后高方式,相互平行地設于該機體上,一第二軌道橫跨于該二第一軌道的后端上方;一給料斗,設于該第二軌道上,可沿該第二軌道的長軸方向于該二第一軌道的后端上方往復移動且其內部可供承載適量瓶胚,給料斗的下端設有卸料口;一用以控制該給料斗位置和該卸料口啟閉的控制電路。該結構能提高產效、減小占用空間,又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29C49/42GK2712611SQ20042002715
公開日2005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3日
發明者羅致中 申請人:全冠(福建)機械工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