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頂針退卡勾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應用于模具中,該模具包括: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公模板、上頂針板及下頂針板,該機構包括:若干扁頂針,其主體設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該扁頂針頂端配合成型該產品,該扁頂針的一側面配合成型該產品的卡勾并緊靠所述公模仁孔壁,該扁頂針的下端穿過所述上頂針板固定于所述下頂針板上,該扁頂針為彈性材料;第一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另一側面上;第二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一側面上并與所述第一斜面平行;第三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另一側面上并與所述第一斜面對稱。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結構簡單,加工及安裝方便,強度好且具有量產性。
【專利說明】扁頂針退卡勾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頂針機構,具體涉及一種扁頂針退卡勾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生產塑膠產品時,有些產品的體積較小,在模具開模時空間上受到一定限制,用斜頂退出強度又會很弱、易斷,不具有量產性,如圖1所示產品10,該產品10的兩邊存在卡勾11,由于卡勾11也很小,卡勾量一般在1_以下,因而幾乎無法做小斜頂的情況并且由于產品10的兩邊都存在卡勾11其斜頂情況也會相互干涉。
[0003]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機構,使得在產品及其卡勾較小的情況下能安全的退出,達到量產的效果。
【
【發明內容】
】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應用于模具中退出產品及其卡勾較小的情況,該模具至上而下包括: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公模板、上頂針板及下頂針板,該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包括:
[0005]若干扁頂針,其主體設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該扁頂針頂端配合成型該產品,該扁頂針的一側面配合成型該產品的卡勾并緊靠所述公模仁孔壁,該扁頂針的下端穿過所述上頂針板固定于所述下頂針 板上,該扁頂針為彈性材料;
[0006]第一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另一側面上,該第一斜面設于該產品卡勾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仁中;
[0007]第二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一側面上并與所述第一斜面平行,該第二斜面設于所述第一斜面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中;
[0008]第三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另一側面上并與所述第一斜面對稱,該第三斜面設于所述第二斜面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中。
[0009]較佳的,所述第二斜面的水平距離大于該產品的卡勾量。
[0010]較佳的,所述第二斜面上端運動到所述公模仁下端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端與所述扁頂針頂端的距離。
[0011]較佳的,所述第二斜面與第三斜面之間的扁頂針寬度小于所述公模仁孔的直徑。
[0012]較佳的,所述第三斜面上端運動到所述公模仁下端的距離大于所述上頂針板運動到所述公模板下端的距離。
[0013]較佳的,所述扁頂針兩側面上分別設有坡度,該坡度設于所述第三斜面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中。
[0014]較佳的,所述彈性材料為彈簧鋼。
[0015]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扁頂針退卡勾機構,通過在具有彈性的扁頂針上設置三個斜面來實現產品具有較小卡勾的退出,該機構結構簡單,加工及安裝方便,強度好且具有
量產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繪示為一塑膠產品。
[0017]圖2繪示為本發明扁頂針退卡勾機構于合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繪示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
[0019]圖4繪示為本發明扁頂針退卡勾機構于開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方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1]本發明提供一種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應用于模具中退出產品及其卡勾較小的情況,請參照圖1所示,該機構用于退出成型產品10,該產品10兩邊都具有卡勾11,其卡勾量約為1mm,請參照圖2及圖3所示,該模具至上而下包括:母模板200、母模仁210、公模仁310、公模板300、上頂針板400及下頂針板500,該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包括:
[0022]若干扁頂針100,其主體設于所述公模仁310及公模板300中,該扁頂針100頂端配合成型該產品10,該扁頂針100的一側面配合成型該產品10的卡勾11并緊靠所述公模仁310的孔壁,該扁頂針100的下端穿過所述上頂針板400固定于所述下頂針板500上,該扁頂針100為彈簧鋼;
[0023]第一斜面110,其設于所述扁頂針100的另一側面上,該第一斜面110設于該產品10卡勾11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仁310中;
[0024]第二斜面120,其設于所述扁頂針100的一側面上并與所述第一斜面110平行,該第二斜面120設于所述第一斜面110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300中;
[0025]第三斜面130,其設于所述扁頂針100的另一側面上并與所述第一斜面110對稱,該第三斜面130設于所述第二斜面120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300中。
[0026]其中,所述第二斜面120的水平距離S2大于該產品的卡勾量SI。
[0027]其中,所述第二斜面120上端運動到所述公模仁310下端的距離Al大于所述第一斜面110上端與所述扁頂針100 頂端的距離A2。
[0028]其中,所述第二斜面120與第三斜面130之間的扁頂針寬度B2小于所述公模仁310孔的直徑BI。
[0029]其中,所述第三斜面130上端運動到所述公模仁310下端的距離Cl大于所述上頂針板400運動到所述公模板300下端的距離C2。
[0030]其中,所述扁頂針100兩側面上分別設有坡度140,該坡度140設于所述第三斜面130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300中。
[0031]請參照圖4所示,于本實施例中,該扁頂針退卡勾機構開模時,下頂針板500帶動扁頂針100向上運動,當扁頂針100向上運動距離為Al時,第二斜面120的上端運動到公模仁310的下端,此時扁頂針100已將產品10向上頂出Al的距離,由于Al大于A2,第一斜面110也已出所述公模仁310 ;下頂針板500繼續向上運動,開始將第二斜面120頂入所述公模仁310孔,由于所述扁頂針100的一側面緊靠公模仁310的孔壁,由于第二斜面120,扁頂針100在公模板300中的一側大于公模仁310孔的邊界,由于第一斜面110,扁頂針100在公模板300中的另一側小于公模仁310孔的邊界,同時在坡度140及彈簧鋼的彈性作用下,迫使扁頂針100向其一側彎曲變形,從而開始帶動扁頂針100退出產品10的卡勾11,由于B2小于BI,此時扁頂針100會繼續向上運動,當上頂針板400運動完C2停止運動,此時扁頂針100已完全脫離產品10的卡勾11,該機構開模完成。
[0032]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扁頂針退卡勾機構,通過在具有彈性的扁頂針上設置三個斜面來實現產品具有較小卡勾的退出,該機構結構簡單,加工及安裝方便,強度好且具有
量產性。
[0033]需指出的是,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基于本發明技術方案對上述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都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應用于模具中退出產品及其卡勾較小的情況,該模具至上而下包括: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公模板、上頂針板及下頂針板,其特征在于,該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包括: 若干扁頂針,其主體設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該扁頂針頂端配合成型該產品,該扁頂針的一側面配合成型該產品的卡勾并緊靠所述公模仁孔壁,該扁頂針的下端穿過所述上頂針板固定于所述下頂針板上,該扁頂針為彈性材料; 第一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另一側面上,該第一斜面設于該產品卡勾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仁中; 第二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一側面上并與所述第一斜面平行,該第二斜面設于所述第一斜面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中; 第三斜面,其設于所述扁頂針的另一側面上并與所述第一斜面對稱,該第三斜面設于所述第二斜面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水平距離大于該產品的卡勾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上端運動到所述公模仁下端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端與所述扁頂針頂端的距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與第三斜面之間的扁頂針寬度小于所述公模仁孔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面上端運動到所述公模仁下端的距離大于所述上頂針板運動到所述公模板下端的距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頂針兩側面上分別設有坡度,該坡度設于所述第三斜面下方并位于所述公模板中。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頂針退卡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材料為彈簧鋼。
【文檔編號】B29C33/44GK103802246SQ201210447368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9日
【發明者】戴建華 申請人: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