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材料成型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注塑模具在產品較小且外圈全部倒扣時,若在四周設置多個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則難以進行頂出和進料,所以通常會采用強脫的方式,但是對塑膠產品進行強脫會增加報廢率,而且產生效率低下、增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的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其包括多個型芯100和與型芯100滑動配合的驅動件200及導向件300,型芯100之間形成產品的成型腔160,驅動件200可以驅動多個型芯100沿導向件300方向滑動使產品從型芯100中脫出。
可選的,所述驅動件200上設有用于驅動型芯100運動的驅動槽210,型芯100上設有延伸至驅動槽210中滑動配合的動力塊120,驅動槽210傾斜設置,驅動槽210與驅動件200的運動方向具有一定夾角。
可選的,所述型芯100上設有與導向件300配合的導向槽130,導向件300上設有延伸至導向槽130中滑動配合的導向塊330。
可選的,所述驅動件200上設有與型芯100配合的滑槽220,所述驅動槽210設置在滑槽220內側壁的底端,滑槽220的內側壁與型芯100滑動配合。
可選的,所述導向件300設置在型芯100背離滑槽220的一側與型芯100滑動配合。
可選的,所述導向槽130與驅動件200運動方向之間為直角。
可選的,所述型芯100包括相鄰設置的第一型芯101和第二型芯102,第一型芯101在第二型芯102的側邊上設有與第二型芯102配合的鎖定塊140,第二型芯102的側邊上設有與鎖定塊140配合的鎖定槽150。
可選的,所述驅動槽210包括與第一型芯101配合的第一驅動槽211和與第二型芯102配合的第二驅動槽212,第一驅動槽211和第二驅動槽212一端間距大于另一端的間距,在第一驅動槽211與第二驅動槽212之間形成梯形結構的驅動塊213。
可選的,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還包括用于帶動驅動件200運動的斜導柱400,斜導柱400通過其上設置的傾斜部分帶動驅動件200運動。
可選的,所述斜導柱400通過滑塊410聯動多個驅動件200往復運動,導向件300上設有多個與驅動件200上的型芯100配合的導向塊330。
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通過驅動件帶動多個型芯沿導向件方向遠離產品,在生產四周全部倒扣或體積較小的產品塑膠產品時,可以在不降低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對產品進行脫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至5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不限于以下實施例的描述。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抽芯機構包括多個型芯100和與型芯100滑動配合的驅動件200及導向件300,型芯100之間形成產品的成型腔160,驅動件200可以驅動多個型芯100沿導向件300方向滑動使產品從型芯100的成型腔160中脫出。
如圖3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驅動件200上設有用于驅動型芯100運動的驅動槽210,型芯100上設有延伸至驅動槽210中滑動配合的動力塊120,驅動槽210傾斜設置,即與驅動件200的運動方向具有一定夾角,在驅動件200往復運動過程中可以通過驅動槽210與動力條120的配合驅使多個型芯100相互靠近或遠離。所述動力塊120可以是如圖中所示的條形結構,也可以是軸形的結構,而且型芯100上也可以設置與驅動件200配合的槽形結構,在驅動件200上設置延伸至驅動件200中驅動型芯100運動的凸起結構。
進一步,所述驅動件200上設有與型芯100配合的滑槽220,所述驅動槽210設置在滑槽220內側壁的底端,滑槽220的內側壁與型芯100滑動配合,通過滑槽220的設置不僅可以使型芯100在運動過程中更加平穩和可靠,而且可以使型芯100可以承受住在注射時的壓力。
所述導向件300設置在型芯100背離滑槽220的一側與型芯100滑動配合,本實施例中的導向件300設置在型芯100的頂側與型芯100滑動配合,導向件300可以將型芯100壓緊在驅動件200上,使型芯100無法背離驅動件200竄動,配合更加可靠,而且所述型芯100上設有與導向件300配合的導向槽130,導向件300上設有延伸至導向槽130中滑動配合的導向塊330,型芯100在驅動件200作用下可以沿導向塊330的方向滑動,而且在型芯100遠離產品后可以將型芯100鎖緊。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導向槽130與驅動件200運動方向之間為直角,即導向槽130可以引導型芯100沿垂直于驅動件200的運動方向運動。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型芯100包括相鄰設置的第一型芯101和第二型芯102,第一型芯101與第二型芯102之間形成產品的成型腔160,第一型芯101在第二型芯102的側邊上設有與第二型芯102配合的鎖定塊140,第二型芯102的側邊上設有與鎖定塊140配合的鎖定槽150。本實施例中的驅動槽210包括與第一型芯101配合的第一驅動槽211和與第二型芯102配合的第二驅動槽212,第一驅動槽211和第二驅動槽212均與驅動件200的運動方向具有一定夾角,其中第一驅動槽211和第二驅動槽212在靠近成型腔160的一端間距大于背離成型腔160一端的間距,在第一驅動槽211與第二驅動槽212之間形成梯形結構的驅動塊213(圖2),在驅動件200遠離成型腔160運動時,通過第一驅動槽211與第二驅動槽212的側壁,即驅動塊213的兩側可以驅動第一型芯101和第二型芯102沿導向塊330的導向槽130分離,同時使產品倒扣從型芯100中的成型腔160脫出,達到產品脫模不受倒扣的影響,使得注塑產品得以在不降低質量品質的前提下成型,由于所述導向槽130與驅動件200運動方向之間為直角,所以第一型芯101和第二型芯102的運動方向與驅動件200運動方向是垂直的。
如圖4-5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用于帶動驅動件200運動的斜導柱400,斜導柱400在豎直往復運動的過程中通過其上設置的傾斜部分帶動驅動件200運動,在本實施例中,斜導柱400通過滑塊410聯動多個驅動件200往復運動,導向件300上設有多個與驅動件200上的型芯100配合的導向塊330。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