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吹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在加溫機中,加溫頭間隔排列設置在環形的軌道上。目前所使用的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的結構如圖3、圖4所示,包括導軌支座1和設置在導軌支座1中的鏈條支座2和兩個相對的導條支架9,鏈條支座2中設置有鏈條3,導條支架9上設置有導條10,導軌支座1上設置有導軌4,加溫頭5的底部設置有鏈輪6,鏈輪6與鏈條3相連接,加溫頭5的中部設置有滾套11,滾套11與兩個導條10相配合,加溫頭5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滾輪7,滾輪7與導軌4相配合。工作時,滾輪7在導軌4上滾動,通過鏈輪6與鏈條3的配合實現加溫頭5的運動,通過滾套11與導條10的配合對加溫頭5實現限位。上述的結構,其結構比較復雜,調整不方便且定位精度不高,很難保證左右導條平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調整方便且定位精度高的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包括導軌支座和設置在導軌支座中的鏈條支座,鏈條支座中設置有鏈條,導軌支座上設置有兩個導軌,加溫頭的底部設置有鏈輪,鏈輪與鏈條相連接,加溫頭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滾輪,滾輪與導軌相配合,所述其中一個導軌的表面為三角形結構,與該導軌相對應的滾輪的表面與該導軌相配合,為內凹的三角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的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導軌支座中形成凹槽,所述鏈條支座設置在凹槽的一側內壁,所述兩個導軌分別位于凹槽上部兩側,所述加溫頭的下部設置在凹槽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由于其滾輪和導軌的配合面為三角形,在加溫頭運動時實現限位,從而省去了原有的導套和導條,不僅結構簡單、調整方便,而且定位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即使滾輪和導軌之間有少量磨損也不影響定位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背景技術中所述的目前所使用的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B-B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圖2中:1、導軌支座,2、鏈條支座,3、鏈條,4、導軌,5、加溫頭,6、鏈輪,7、滾輪,8、凹槽。
圖3、圖4中:1、導軌支座,2、鏈條支座,3、鏈條,41、左導軌,42、右導軌,5、加溫頭,6、鏈輪,71、左滾輪,72、右滾輪,8、凹槽,9、導條支架,10、導條,11、滾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加溫機中加溫頭的驅動裝置,包括導軌支座1和設置在導軌支座1中的鏈條支座2,鏈條支座2中設置有鏈條3,導軌支座1上設置有兩個導軌——左導軌41和右導軌42,加溫頭5的底部設置有鏈輪6,鏈輪6與鏈條3相連接,加溫頭5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滾輪——左滾輪71和右滾輪72,滾輪與導軌相配合,所述其中一個導軌的表面為三角形結構,與該導軌相對應的滾輪的表面與該導軌相配合,為內凹的三角形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右導軌的表面為三角形結構,右滾輪的表面為內凹的三角形結構。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導軌支座1中形成凹槽8,所述鏈條支座2設置在凹槽8的一側內壁,所述兩個導軌4分別位于凹槽8上部兩側,所述加溫頭5的下部設置在凹槽8內。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時,滾輪在導軌上滾動,通過鏈輪6與鏈條3的配合實現加溫頭5的運動,由于其右滾輪72和右導軌42的配合面為三角形,在加溫頭5運動時實現限位,從而省去了原有的導套和導條,不僅結構簡單、調整方便,而且定位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即使滾輪和導軌之間有少量磨損也不影響定位精度。
上述的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創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