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B柱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燈罩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汽車使用性能要求的不斷提升,汽車外觀和內部裝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汽車的燈罩主要是塑料件,因此注塑模具的質量是影響汽車燈罩的重要因素,研究汽車的模具極有意義。
現有汽車燈罩的在脫模時不方便,造成脫模時間長,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脫模的燈罩注塑模具。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燈罩注塑模具,所述燈罩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芯、下模芯和下模座,所述上模芯設在上模座上,所述下模芯設在下模座上,所述上模芯與下模芯組合形成燈罩空腔,所述上模座與下模座固定,所述上模座固定孔上設有第一流道,所述上模芯上設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兩端分別與燈罩空腔和第一流道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燈罩模腔包括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上模芯內設于導流件,所述第一流道內設有注塑管,所述導流件套設在注塑管內,導流件與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底板和上模套,所述上模底板與上模套固定,所述上模套設有上模固定槽,所述上模芯固定在上模固定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底板和下模套,所述下模底板與下模套固定,所述下模套設有下模固定槽,所述下模芯固定在下模固定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均設有冷卻管路。
本實用新型燈罩注塑模具設置將上模芯與上模座固定,下模芯與下模芯固定,脫模時上模座帶動上模芯移動即可,操作簡單方便,沒有繁瑣的操作,脫模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燈罩注塑模具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上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下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上模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下模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注塑管和導流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燈罩注塑模具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上模座、上模芯5、下模芯6、注塑管7、導流件8和下模座,所述上模芯5設在上模座上,所述下模芯6設在下模座上,所述上模芯5與下模芯6組合形成燈罩空腔,所述上模座與下模座固定,所述上模座和上模芯5內均設有固定孔,所述注塑管7設在固定孔內,所述導流件8穿設在注塑管7內,并與燈罩空腔連通,通過注塑管7和導流件8給燈罩空腔注模。在其它實施方式中,還可去除注塑管7和導流件8,利用固定孔來完成注模,即將上模座上的固定孔看作第一流道,上模芯5的固定孔看作第二流道,以減少零部件。
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底板1和上模套2,所述上模底板1與上模套2固定,所述上模套2設有上模固定槽21,所述上模芯5固定在上模固定槽21內。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底板3和下模套4,所述下模底板3與下模套4固定,所述下模套4設有下模固定槽41,所述下模芯6固定在下模固定槽41內。
請參考圖4至圖5,所述上模芯5設有兩個上燈罩槽51,且上模芯5上還設有多個冷卻管路,每一冷卻管路呈U形,確保冷卻管路能接近燈罩槽,便于冷卻。所述下模芯6設有兩個下燈罩槽61和兩個冷卻管路,每一冷卻管路均設有冷卻桶,所述冷卻桶位于兩個下燈罩槽61的下方。兩個上燈罩槽51和兩個下燈罩槽61形成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形成燈罩空腔。所述冷卻管路的進水端和出水端均穿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上。
所述上模底板1上設有漏斗入口,便于引導材料流入注塑管7內。所述導流件8(如圖6所示)包括連接部和兩個分流管,所述兩個分流管分別與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連通,所述連接部穿設在注塑管7內。
使用時,通過注塑管7和導流件8將原材料注入到燈罩空腔內,后經冷卻后即可從模具中取出,取出時,因上模芯5固定在上模座內,只需通過移動上模座即可,如此打開了模具。操作簡單,方便。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