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吹瓶機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
背景技術:
在吹瓶機中的高壓氣體吹入裝置與容器聯通后,高壓氣體吹入到容器內,實現對容器的吹制。在聯通的過程中需要一套驅動裝置,便于聯通和斷開。傳統的驅動裝置由單獨的壓縮空氣驅動完成,聯通和斷開動作要使用大量的壓縮空氣。
傳統方式的封口裝置如圖4所示,其工作過程如下:活塞1在氣缸座2內上下移動,活塞1下移實現高壓氣體吹入裝置與容器的密閉聯通,活塞1上移與容器斷開。該方式中壓縮空氣通過進氣孔二802進入腔室一804,活塞1下移,高壓氣體吹入裝置與容器密閉聯通。高壓氣體通過進氣孔一801吹入容器,完成容器吹制。壓縮空氣通過進氣孔三803進入腔室二805,活塞1上移與容器斷開。該驅動裝置由單獨的壓縮空氣驅動完成,聯通與斷開動作要耗費大量的壓縮空氣,并且增大了封口裝置死區的容積,在吹制容器過程中浪費更多的高壓氣體。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減少壓縮空氣的損耗,減小封口裝置的死區的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包括氣缸座和活動設置在氣缸座中的活塞,所述氣缸座和活塞之間形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氣缸座的側壁上設置有上進氣孔和下進氣孔,上進氣孔與上腔室相連通,下進氣孔與下腔室相連接,活塞下部中設置有延至活塞底部的氣道,氣道與下腔室相連通;活塞的上部設置有拉伸桿,活塞的上部伸出氣缸座的部位上連接有升降座和用于驅動升降座移動的驅動裝置。
本發明中的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裝置的結構為:所述升降座套設在活塞的上部,通過螺母進行鎖定,升降座的一側設置有豎向導軌,升降座的另一側設置有凸輪,升降座的一側與豎向導軌相連接,升降座的另一側設置有軸承,軸承設置在凸輪表面。
本發明中的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裝置的結構為:所述升降座與活塞的上部通過滑套相連接,升降座的一側設置有支座,升降座的另一側設置有凸輪,升降座的一側與支座相鉸接,升降座的另一側設置有軸承,軸承設置在凸輪表面。
本發明中的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氣缸座的上部、中部和下部與活塞的接觸部位分別設置有導向套和密封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其結構可靠、響應速度快,其摒棄傳統的壓縮空氣驅動活塞的驅動方式,采用機械式驅動活塞的機構,節約壓縮空氣的損耗,減小封口裝置的死區,降低高壓氣體消耗,提高設備運行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背景技術中所述的傳統方式的封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圖2、圖3中:1、活塞,2、氣缸座,3、導向套,4、密封圈,5、上腔室,6、下腔室,7、上進氣孔,8、下進氣孔,9、氣道,10、拉伸桿,11、升降座,12、螺母,13、豎向導軌,14、凸輪,15、軸承,16、滑套,17、支座。
圖4中:1、活塞,2、氣缸座,801、進氣孔一,802、進氣孔二,803、進氣孔三,804、腔室一,805、腔室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所述的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包括氣缸座2和活動設置在氣缸座2中的活塞1,所述氣缸座2的上部、中部和下部與活塞1的接觸部位分別設置有導向套3和密封圈4。所述氣缸座2和活塞1之間形成上腔室5和下腔室6,氣缸座2的側壁上設置有上進氣孔7和下進氣孔8,上進氣孔7與上腔室5相連通,下進氣孔8與下腔室6相連接,活塞1下部中設置有延至活塞1底部的氣道9,氣道9與下腔室6相連通;活塞1的上部設置有拉伸桿10,活塞1的上部伸出氣缸座2的部位上連接有升降座11和用于驅動升降座11移動的驅動裝置。
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為:如圖1所示,所述驅動裝置的結構為:所述升降座11套設在活塞1的上部,通過螺母12進行鎖定,升降座11的一側設置有豎向導軌13,升降座11的另一側設置有凸輪14,升降座11的一側與豎向導軌13相連接,升降座11的另一側設置有軸承15,軸承15設置在凸輪14表面。
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例為:如圖2、圖3所示,所述驅動裝置的結構為:所述升降座11與活塞1的上部通過滑套16相連接,升降座11的一側設置有支座17,升降座11的另一側設置有凸輪14,升降座11的一側與支座17相鉸接,升降座11的另一側設置有軸承15,軸承15設置在凸輪14表面。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吹制瓶子時,通過上進氣孔7連接壓縮空氣,該處壓縮空氣與設備上的壓縮空氣容器相連,不用電磁閥控制,因設備上有多組封口裝置同時工作,封口與打開處于交替狀態,所以容器內的壓縮空氣氣壓一直處于穩定狀態,無需進行控制,所以該路壓縮空氣既提供了封口裝置的動力又不會損耗。壓縮空氣進入上腔室5,對活塞1產生向下的作用力,直至活塞1的下部與瓶口密封。密封后,下進氣孔8接通高壓氣體,高壓氣體通過活塞1內的氣道9進入瓶子內部,實現瓶子的吹制。瓶子吹制完成后,瓶子內的壓力通過下進氣孔8進行泄壓,泄壓完成后,瓶子內的壓力等于大氣壓,此時凸輪14的受力主要是上腔室5內的壓力。
上述兩種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活塞1的驅動方式不同,第一種實施例中,通過凸輪14對軸承15作用,使軸承15帶動升降座11的另一端上下移動,同時升降座11的一端沿豎向導軌13上下移動,從而實現活塞1的上下移動。第二種實施例中,通過凸輪14對軸承15作用,使軸承15帶動升降座11的另一端上下擺動,同時升降座11的一端以支座17為支點實現擺動,從而實現活塞1的上下移動。
上述的吹瓶機中的封口裝置,其結構可靠、響應速度快,其摒棄傳統的壓縮空氣驅動活塞1的驅動方式,采用機械式驅動活塞1的機構,節約壓縮空氣的損耗,減小封口裝置的死區,降低高壓氣體消耗,提高設備運行穩定性。
上述的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創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