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化設備,具體是一種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
天然氣是最為經濟清潔的燃料,在常溫常壓下呈氣態,需用管線管網傳輸給用戶使用,投資巨大。石油氣經壓縮冷卻后成為液體保存在壓力容器內,可提供給單個用戶使用,但成本高,運輸貯存相對困難,市場價格較高。作為燃料用的石油副產品較多,如撥頭油、冷噴油等,現國內外技術一般是采用液相傳輸,通過高壓噴射霧化燃燒的方式,但其燃燒效果不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在常溫負壓下通過物理方式使撥頭油、冷噴油等液體燃料充分氣化,克服了現有技術霧化燃燒不充分的弱點;本實用新型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的技術方案如下減壓容器(2)的外側設液位控制器(1),其內腔與減壓容器(2)相通,壓力容器(4)固設在減壓容器(2)之上,壓縮機(3)由減壓容器輸出管(7)與減壓容器(2)相連通,由壓力容器輸入管(8)與壓力容器(4)相連通。
減壓容器(2)的底部安裝水循環式供熱管網(5),其入水口由熱水管(11)與壓縮機(3)內的水冷式循環裝置的出水管相連,其出水口由冷水管(12)與壓縮機(3)的水冷式循環裝置的入水管相連。減壓容器(2)內壁上固定有蒸發管網(13)。
減壓容器(2)、壓縮機(3)與機座(10)固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一是使液體燃料充分氣化,燃燒效率高,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能源。二是設計合理、結構緊湊、投入經費少。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作進一步說明該附圖是本實用新型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結構示意圖。
該附圖符號表示如下1、液位控制器;2、減壓容器;3、壓縮機;4、壓力容器;5、供熱管網;6、液體燃料輸入管;7、減壓容器輸出管8、壓力容器輸入管;9、燃氣輸出管;10、機座;11、熱水管;12、冷水管;13、蒸發管網;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機座(10)上固設減壓容器(2)、壓縮機(3),液位控制器(1)固定在減壓容器(2)的外壁上并與減壓容器(2)相通,減壓容器輸出管(7)與壓縮機(3)的輸入口相連,壓縮機(3)的輸出口經壓力容器輸入管(8)與壓力容器(4)的防二次凝結管網(已有技術未畫出)相連,壓力容器(4)上安裝有燃氣輸出管(9)。
為防止輸入壓力容器(4)內的可燃氣體燃燒爆炸和二次凝結,在壓力容器(4)內設有防二次凝結管網(已知技術未畫出)和防回火裝置(已知技術未畫出)。
本實用新型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的工作過程如下液體燃料經液體燃料輸入管(6)進入液位控制器(1),并流入減壓容器(2),當壓縮機(3)工作時,減壓容器(2)內氣化空腔隨著壓縮機的不斷抽空,壓力降低,當壓力降到減壓容器(2)的溫度為液體燃料的沸點時。液體燃料開始蒸發出大量氣體,經壓縮機(3)壓縮,氣體通過壓力容器輸入管(8)經防二次凝結管網進入壓力容器(4),經燃氣輸出管(9)進入用戶管網。液體燃料氣化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為使減壓容器(2)溫度恒定,供熱管網(5)可為其提供損失的熱能,使液體燃料繼續蒸發大量氣體。
本實用新型變液體燃料為氣體,具有燃燒充分,節省能源,降低成本,保護環境,利國利民之優點。
權利要求1.一種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減壓容器(2)的外側設液位控制器(1),其內腔與減壓容器(2)相通,壓力容器(4)固設在減壓容器(2)之上,壓縮機(3)由減壓容器輸出管(7)與減壓容器(2)相連通,由壓力容器輸入管(8)與壓力容器(4)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減壓容器(2)的底部安裝水循環式供熱管網(5),其入水口由熱水管(11)與壓縮機(3)內的水冷式循環裝置的出水管相連,其出水口由冷水管(12)與壓縮機(3)的水冷式循環裝置的入水管相連。減壓容器(2)內壁上固定有蒸發管網(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減壓容器(2)、壓縮機(3)與機座(10)固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體燃料減壓式氣化設備,包括減壓容器、壓縮機、壓力容器,減壓容器輸出管與壓縮機的輸入口連接,壓力容器的輸入管與壓縮機的輸出口連接,在減壓容器的內部有供熱管網和蒸發管網,在其外側有液位控制器與其相通。在壓縮機工作時,使通過液位控制器的液位燃料在減壓容器內降壓并蒸發為氣體,進入壓縮機,經壓縮輸入壓力容器,作為氣體燃料。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緊湊、氣化充分、節省能源、有利環保。
文檔編號F23K5/02GK2472080SQ0120782
公開日2002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9日
發明者陳亮, 崔軍地 申請人:陳亮, 崔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