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549625閱讀:73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交換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溫控系統的熱管式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熱管式熱交換器可通過一封閉空間內外的溫差驅動而將熱能由高溫處傳遞至低 溫處,若欲維持封閉空間內在一特定溫度,對應封閉空間內外溫差不同,則所需的最小輸出 功率也不同,現有的熱管式熱交換器無良好的溫度控制系統,因此常以過大的輸出功率驅 動而造成能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由于現有的熱管式熱交換器存在輸出過大功率造成能源浪費的缺點,本實用新型 提供一種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以解決上述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設置于一封閉的 循環空間,該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包含一熱管,包含一循環側,位于該循環空間內,及 一換氣側,連接該循環側,并且位于該循環空間外;一第一風扇,位于該循環空間內,導引該 循環空間內的空氣流經該循環側;一第二風扇,位于該循環空間外,導引該循環空間外的空 氣流經該換氣側;一第一感測器,位于該循環空間內,感測該循環空間內的空氣溫度;一第 二感測器,位于該循環空間外,感測該循環空間外的空氣溫度;及一控制器,連接該第一風 扇、該第二風扇、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該控制器依據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 器調整該第一風扇的輸出,該控制器依據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調整該第二風扇的 輸出。進一步地,還包含一通訊端口,連接該控制器而使該控制器通過該通訊端口連接 至互聯網。進一步地,該通訊端口為一實體線路通訊端口。進一步地,該通訊端口為一無線信號通訊端口。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設置于一封閉的循環空間,該 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包含多個熱管,各熱管分別包含一循環側,位于該循環空間內, 及一換氣側,連接該循環側,并且位于該循環空間外;一第一風扇,位于該循環空間內,導引 該循環空間內的空氣流經該循環側;一第二風扇,位于該循環空間外,導引該循環空間外的 空氣流經該換氣側;一第一感測器,位于該循環空間內,感測該循環空間內的氣溫;一第二 感測器,位于該循環空間外,感測該循環空間外的氣溫;及一控制器,連接該第一風扇、該第 二風扇、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該控制器依據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調整 該第一風扇的輸出,該控制器依據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調整該第二風扇的輸出。進一步地,還包含一鰭片,橫跨該些熱管設置而連接該些熱管。進一步地,還包含一通訊端口,連接該控制器而使該控制器通過該通訊端口連接 至互聯網。[0011 ] 進一步地,該通訊端口為一實體線路通訊端口。進一步地,該通訊端口為一無線信號通訊端口。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熱管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循環空間200 熱管201 鰭片210循環側220換氣側311 第一風扇321 第二風扇410第一感測器420第二感測器500控制器600 通訊端 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 的限定。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 換器設置于一封閉的循環空間100,當循環空間100內的空氣溫度高于循環空間100外的空 氣溫度,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將熱能由封閉的循環空間100內傳遞 至循環空間100外。于本實施例示中,本實用新型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包含多個熱 管200、一第一風扇311、一第二風扇321、一第一感測器410、一第二感測器420及一控制器 500。參閱圖2,多個單向熱管200較佳地平行并列,并且較佳地由多個鰭片201橫跨連 接各熱管200以通過鰭片201延伸熱管200的熱交換面積。熱管200的二端分別為一循環 側210及一換氣側220,循環側210位于循環空間100內,換氣側220則位于循環空間100 外。熱管200較佳地限制單向熱傳遞,并由循環側210與換氣側220的溫差驅動。當循環 側210的溫度高于換氣側220時,熱能由循環側210傳遞至換氣側220 ;當循環側210的溫 度低于換氣側220時,則熱能無法自換氣側220傳遞至循環側210 ;當循環側210與換氣側 220的溫度差大于3°C即可驅動熱能傳遞。第一風扇311位于循環空間100內,導引循環空間100內的空氣循環流動并流經 循環側210而與循環側210進行熱交換,使得熱能由循環空間100內的空氣傳遞至循環側 210。熱能再通過熱管200由循環側210傳遞至換氣側220。[0032]第二風扇321位于循環空間100外,導引循環空間100外的空氣流經換氣側220 而與換氣側220進行熱交換,使得熱能由換氣側220傳遞至循環空間100外的空氣。第一感測器410位于循環空間100內,設置于循環空間100內均溫處,而感測循環 空間100內的空氣溫度;第二感測器420位于循環空間100外,與第二風扇321相鄰設置, 而感測循環空間100外未經熱交換的空氣溫度,而由此取得循環空間100內外的溫差。控制器500連接第一風扇311、第二風扇321、第一感測器410及第二感測器420, 于本實施例中較佳地預設一工作溫度于控制器500,以維持循環空間100內的空氣溫度在 此工作溫度。當循環空間100外的空氣溫度低于循環空間100內的空氣溫度(工作溫度)時, 控制器500依據第一感測器410及第二感測器420所感測得的溫度差,計算維持循環空間 100內的空氣溫度在工作溫度以下所需的熱通量而調整第一風扇311及第二風扇321的輸 出,改變循環側210及換氣側220的熱通量。當循環空間100外的空氣溫度高于循環空間100內的空氣溫度(工作溫度)時, 循環空間100內外溫差無法驅動熱能由循環側210傳遞至換氣側220,控制器500較佳地停 止運轉第一風扇311及第二風扇321以避免能源浪費。于本實施例中較佳地,當循環空間100外的空氣溫度遠低于循環空間100內的空 氣溫度(工作溫度)而達到一低溫下限,使得循環空間100內外溫差足夠驅動熱能直接通 過循環空間100邊界由循環空間100內傳遞至循環空間100外,而維持循環空間100內的 空氣溫度在工作溫度以下(于此應參考循環空間100邊界的熱阻計算得低溫下限并設定于 控制器500內),控制器500停止運轉第一風扇311及第二風扇321以避免能源浪費。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 設置于一封閉的循環空間100,包含一熱管200、一第一風扇311、一第二風扇321、一第一 感測器410、一第二感測器420、一控制器500及一通訊端口 600。熱管200、第一風扇311、第二風扇321、第一感測器410、第二感測器420及一控制 器500的功能、結構及其間相對連接關系如同前文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于此不再累述。通訊端口 600可以為一實體線路通訊端口(例如RS485、RJ45,本實用新型不限定 實體線路通訊端口的規格)通訊端口或者是一無線信號通訊端口(例如IEEE802. lla/b/g/ η,本實用新型不限定無線信號通訊端口的規格),通訊端口 600連接控制器500并可插接 一訊號線而使得控制器500連接至互聯網。本實用新型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可通過互 聯網對控制器500下達指令而設定工作溫度與低溫下限,及調節第一風扇311與第二風扇 321的輸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通過第一感測器410、第二感測器420偵 測循環空間100內外溫差,控制器500依據溫差而調節第一風扇311及第二風扇321輸出, 相于已知技術,可避免輸出過大而造成能源浪費,并可通過互聯網對控制器500下達指令, 手動調節時不需派人員至設置點。以上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 施的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根據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技術手段,而做出相應的 改變和變形,均屬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設置于一封閉的循環空間,其特征在于該具有溫控 系統的熱交換器包含一熱管,包含一循環側,位于該循環空間內;及 一換氣側,連接該循環側,并且位于該循環空間外; 一第一風扇,位于該循環空間內,導引該循環空間內的空氣流經該循環側; 一第二風扇,位于該循環空間外,導引該循環空間外的空氣流經該換氣側; 一第一感測器,位于該循環空間內,感測該循環空間內的空氣溫度; 一第二感測器,位于該循環空間外,感測該循環空間外的空氣溫度;及 一控制器,連接該第一風扇、該第二風扇、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該控制器依 據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調整該第一風扇的輸出,該控制器依據該第一感測器及該 第二感測器調整該第二風扇的輸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含 一通訊端口,連接該控制器而使該控制器通過該通訊端口連接至互聯網。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該通訊端口為一實體線 路通訊端口。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該通訊端口為一無線信 號通訊端口。
5.一種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設置于一封閉的循環空間,其特征在于該具有溫控 系統的熱交換器包含多個熱管,各熱管分別包含 一循環側,位于該循環空間內;及 一換氣側,連接該循環側,并且位于該循環空間外; 一第一風扇,位于該循環空間內,導引該循環空間內的空氣流經該循環側; 一第二風扇,位于該循環空間外,導引該循環空間外的空氣流經該換氣側; 一第一感測器,位于該循環空間內,感測該循環空間內的氣溫; 一第二感測器,位于該循環空間外,感測該循環空間外的氣溫;及 一控制器,連接該第一風扇、該第二風扇、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該控制器依 據該第一感測器及該第二感測器調整該第一風扇的輸出,該控制器依據該第一感測器及該 第二感測器調整該第二風扇的輸出。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含 一鰭片,橫跨該些熱管設置而連接該些熱管。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含 一通訊端口,連接該控制器而使該控制器通過該通訊端口連接至互聯網。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該通訊端口為一實體線 路通訊端口。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該通訊端口為一無線信 號通訊端口。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溫控系統的熱交換器包含一熱管、一第一風扇、一第二風扇、一第一感測器、一第二感測器及一控制器。熱管包含一循環側位于循環空間內,及一換氣側連接循環側并且位于循環空間外。第一風扇位于循環空間內,導引循環空間內的空氣流經循環側。第二風扇位于循環空間外,導引循環空間外的空氣流經換氣側。第一感測器位于循環空間內,感測循環空間內的空氣溫度。第二感測器位于循環空間外,感測循環空間外的空氣溫度。控制器連接第一風扇、第二風扇、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控制器依據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調整第一風扇及第二風扇的輸出。
文檔編號F28F27/00GK201917269SQ20102069984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1日
發明者廖克清 申請人:臺隆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廖克清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