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質顆粒生產加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生物質顆粒生產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消費大量增長,能源的短缺顯而易見。煤炭利用占我國能源利用組成的75%,其比例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據估計,100年后我國將無煤可開采。我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僅農業廢棄物每年的生產量達到8億多噸,可作燃料利用的有3~4億噸,折合1.5~2億噸標煤;林業廢棄物中每年可作燃料利用的有2~3億噸,折合1~1.5億噸標煤;即農林廢棄物可利用量折合約3.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我國每年原煤產量的六分之一。
生物質燃料作為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在近年得到快速的發展。但現有生物質燃料的生產設備存在耗能高、粉塵多等缺點。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120050600.0一種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制備系統,由投料口,初清篩,削片機,粉碎機,熱風爐,烘干機,提升機,永磁筒,緩沖回收倉,料倉,喂料機,添加劑分配器,制粒機,冷卻塔,打包機,振動分級篩,緩沖斗,除塵裝置,刮板輸送機,皮帶輸送機,螺旋輸送機,除塵器,沙克龍。本系統將農林廢棄物作為生物質原料,經過粉碎、擠壓、烘干等步驟,經專用成型設備壓制成為顆粒或棒狀,其能量密度較加工前大十倍左右,便于運輸和儲存,燃燒效率高。該結構采用烘干機對原料進行烘干,耗能大,產品加工成品高。此外,雖然本系統在加工過程中設置了諸多除塵設備,當在加工之前,原料如何進入投料口并沒有具體說明,現有車間加工,大多采用機械搬運的方式實現,如采用推土機進行裝運,由于原料是粉狀物,推土機在操作時,會有很大的揚塵,影響車間的操作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物質顆粒生產系統,解決現有系統能耗 高,揚塵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物質顆粒生產系統,包括粉碎機,與粉碎機出口端管道連接的第一風機,第一風機通過管道與沙克龍連接,沙克龍的下方設置有制粒機,制粒機的出料口通過輸送帶與冷卻器連接;制粒機上設置有氣體排放口,所述冷卻器為風冷結構,設置有冷卻進風口和冷卻出風口;還設置有原料干燥室,原料干燥室與粉碎機的進料斗間設置有進料管道,進料管道位于原料干燥室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風機;所述原料干燥室露天設置,包括大棚支架,蓋在大棚支架上的透明密封件。
為方便排出水蒸氣,所述透明密封件位于大棚的側面和頂部均設置有可開啟的通風窗口。
優選的,所述透明密封件為塑料薄膜,還設置有塑料薄膜收卷裝置;所述塑料薄膜收卷裝置包括固定在塑料薄膜端部的固定桿,固定桿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錐齒輪,還設置有一根轉動桿,轉動桿的端部設置有與第一錐齒輪配合的第二錐齒輪。
為加快原料的烘干,同時,對制粒機及冷卻器產生的熱量進行回收利用,所述原料干燥室的底部設置有加熱地板,加熱地板的中間設置有供氣體流通的腔室,腔室的一端通過管道與氣體排放口及冷卻出風口連通,腔室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第三風機相連。
優選的,所述原料干燥室的高度為3~4米。
為防止雨天原料干燥室對原料的干燥時間長,不能滿足生產需求,還設置有隧道式烘干爐,烘干爐的出料口通過管道與粉碎機的進料斗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原料干燥室對原料進行干燥,利用大棚的溫室效應,提高原料干燥室內的溫度,從而使原料的水分快速蒸發,節能環保。同時,通過氣體排放口及冷卻出風口排出的熱空氣對原料干燥室的地板進行加熱,從而加快原料的干燥速度,減少能源的浪費,很好的回收利用生物質顆粒生產過程中生產的熱量,達到節能高效的目的。所述進料管道實現了原料到粉碎機的自動化運輸,減少了人工或機械搬運產生的揚 塵問題,提升了車間的工作環境。所述的大棚采用塑料薄膜覆蓋,受熱快,原料干燥室保溫效果好。所述塑料薄膜的開啟結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定期打開通風窗口,與外接空氣形成對流,帶走水蒸氣,加速原料的干燥。所述烘干爐,能夠在原料干燥室的烘干效果不能滿足生產需求的情況下,加快原來的烘干速度,從而達到滿足產能的要求。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布置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塑料薄膜收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原料干燥室的剖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至3所示,一種生物質顆粒生產系統,包括粉碎機1,與粉碎機1出口端管道連接的第一風機2,第一風機2通過管道與沙克龍3連接,沙克龍3的下方設置有制粒機4,制粒機4的出料口通過輸送帶與冷卻器5的進料口連接。所述沙克龍3的上方還管道連接有除塵器11。所述制粒機4上設置有氣體排放口41,排出制粒過程中排出的大量熱氣。所述冷卻器5為風冷結構,設置有冷卻進風口51和冷卻出風口52,通過對生物質顆粒吹風冷卻。
為方便對原料進行干燥,還設置有原料干燥室6,所述原料干燥室6的高度為3~4米。原料干燥室6內設置有落料口,落料口與粉碎機1的進料斗間設置有進料管道7,進料管道7位于原料干燥室6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風機8。原料通過第二風機8直接吸入粉碎機1的進料斗內,能有效減少干燥粉末狀原料搬運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提高加工環境的清潔度。所述原料干燥室6為露天設置的密閉空間,包括大棚支架61,蓋在大棚支架61上的透明密封件62。所述透明密封件62位于大棚的側面和頂部均設置有可開啟的通風窗口。此處的透明密封件可以是玻璃板、亞克力板等結構,本實用新型優選塑料薄膜,并設置有塑料薄膜收卷裝置,打開塑料薄膜,形成通風窗口。
所述塑料薄膜收卷裝置包括固定在塑料薄膜端部的固定桿63,固定桿63 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錐齒輪64,還設置有一根轉動桿65,轉動桿65的端部設置有與第一錐齒輪64配合的第二錐齒輪66。通過轉動轉動桿65帶動固定桿63轉動,從而實現塑料薄膜的收起和攤開。當對原料進行干燥時,將原料均勻平鋪在原料干燥室的加熱地板67上,原料干燥室6的通風窗口關閉,通過密封的空間對原料干燥室進行升溫,使原料的水分蒸發,當原料干燥室6內的濕度達到一定值時,打開原料干燥室6頂部和側面的通風窗口,使原料干燥室6與外接空氣對流,帶走原料干燥室內的水蒸氣。
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所述原料干燥室6的底部設置有加熱地板67,加熱地板67采用導熱材料。加熱地板67的中間設置有供氣體流通的腔室68,腔室68的一端通過管道與氣體排放口41及冷卻出風口52連通,腔室68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第三風機9相連。氣體排放口41及冷卻出風口52排出的熱空氣流經加熱地板67,對加熱地板67進行加熱,提高原料的溫度,加速干燥。同時,通過第三風機9的吸力,增大氣體的流動速度。
為防止連續陰雨天氣原料干燥室不能滿足原來的干燥要求,進料管道7上還連通設置有隧道式烘干爐10,并在進料管道7上還設置有閥門,用于控制原料是否通過隧道式烘干爐10。隧道式烘干爐10的出料口也連接在進料管道7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類似蔬菜大棚的結構對原料進行升溫干燥,改變了傳統由烘干爐進行原料干燥的方法,降低了生產能耗。同時,原料干燥室結構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原料的干燥性,堆放在里面的原來也不會存在回潮的風險。另外,還通過廢氣對加熱地板進行加熱,提高廢氣能量的利用率,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所述進料管道能夠有效解決搬運原料造成的揚塵問題,提升車間內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