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及燃燒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及燃燒爐,直風管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直風管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環形風道分風管整體也呈圓臺形環狀結構,通過直風管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直風管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直風管的這種結構能讓風在爐膛內的同一水平面上分布更均勻;彎風管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同一半圓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彎風管的這種結構能讓風均勻射向爐膛中心位置,使爐膛中部的風分布更均勻。
【專利說明】
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及燃燒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固體燃料的燃燒爐,涉及一種燃料自上而下燃燒的全自動進料的生物質燃燒爐,尤其涉及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及燃燒爐。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生物質燃燒爐爐膛出風孔的出風方向均與出風管軸線方向一致,且只有一個出風口,致使氧化劑(空氣)集中在燃料的局部燃燒,增大了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結渣的可能性,嚴重影響燃燒爐的工作性能。
[0003]因此,現有技術方案還需進一步完善。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及燃燒爐。
[0005]技術方案
[0006]—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直風管頂部管身設有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直風管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
[0007]優選,直風管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
[0008]優選,環形風道分風管整體形狀呈圓臺形環狀結構,環形風道分風管與外環形風道和內環形風道連接,外環形風道上的直風管呈環形分布,相鄰直風管高低相間交錯排列。
[0009]—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彎風管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設有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
[0010]優選,彎風管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同一半圓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
[0011 ]優選,環形風道分風管整體形狀呈圓臺形環狀結構,環形風道分風管與外環形風道和內環形風道連接,內環形風道呈環形分布,內環形風道上設有若干根高低相間隔的向爐膛進料管的軸心方向傾斜的彎風管。
[0012]—種生物質燃燒爐,包括水平進料裝置、垂直進料裝置、爐膛進料管、排灰裝置、爐膛、上爐膛和各種風道,環形風道分風管整體形狀呈圓臺形環狀結構,環形風道分風管與外環形風道和內環形風道連接,外環形風道上的直風管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直風管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內環形風道上的彎風管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同一半圓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
[0013]進一步,爐膛的爐底、排灰裝置的排灰齒輪輪廓和振動篩為圓臺形環狀結構,從下往上依次為,爐底、排灰齒輪及環形風道分風管、振動篩。
[0014]進一步,爐膛的上爐膛為圓臺形環狀結構,爐膛上端口與上爐膛的下端口連接。
[0015]進一步,垂直螺旋轉軸上端側面和端面均勻開有螺旋出風孔,螺旋出風孔與螺旋風道連通。
[0016]進一步,垂直螺旋的螺旋葉片的上葉面沿徑向方向逐漸向下傾斜,葉片上(徑向)均勻開有若干條排肩槽。
[0017]進一步,垂直螺旋的下端螺旋柱與排肩網板固定連接,排肩網板與垂直進料管的底端之間設有刮肩板,刮肩板與排肩網板連接,刮肩板直接固定在排肩網板底部。
[0018]進一步,垂直螺旋支座的底部設有螺旋風道,B排肩閥門的上端與垂直螺旋轉軸的底端對應,B排肩閥門的上端穿過垂直螺旋支座的底部且與其連接,垂直螺旋的中空管孔通過垂直螺旋支座的底部內腔與B排肩閥門連通形成螺旋風道。
[0019]進一步,水平進料管與垂直進料管連接,水平螺旋的螺旋體位于漏斗的漏斗口下方,水平螺旋通過變速箱的A輸出端與水平進料管轉動連接,垂直螺旋設置在垂直進料管內,水平進料管的一端,水平螺旋頂端與垂直螺旋側邊設置有一燃料過渡空間。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環形風道分風管整體也呈圓臺形環狀結構,通過直風管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直風管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直風管的這種結構能讓風在爐膛內的同一水平面上分布更均勻;彎風管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同一半圓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彎風管的這種結構能讓風均勻射向爐膛中心位置,使爐膛中部的風分布更均勻。
[0021]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物質燃燒爐通過呈錐形結構的爐底、排灰齒輪、外環形風道、內環形風道、環形風道分風管、振動篩組裝在一起,爐底形成一個錐形面,使振動篩的上面所托承的燃料在送出爐膛進料管時堆積形狀也是錐形,這樣容易使燃料穩定向周邊散開,容易使各處燃料形成一個穩定的燃燒平面。
[0022]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物質燃燒爐通過在垂直螺旋的葉片上均勻開有排肩槽,垂直螺旋下端安裝排肩網板,排肩網板下面安裝刮肩板,垂直螺旋支座上安裝A排肩口,使燃料中的肩狀物被排出爐體外,使爐膛內燃料肩狀物減少,從而減少肩狀物燃燒產生的火星,灰塵排放量及污染物也相應減少;垂直螺旋中心設有螺旋風道,上端設有螺旋出風孔,使爐膛直徑較大時也能均勻鼓風,該通道也有排灰作用,使燃燒爐工作更穩定、環保性能更好。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環形風道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直風管結構示意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彎風管結構示意圖;
[0026]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漏斗I,刮灰電機2,刮灰電機齒輪3,變速箱4,A輸出端5,B輸出端6,水平螺旋7,傳動軸8,水平進料管9,下風帶10,下風帶出風孔11,排肩槽12,刮肩板13,錐形齒輪組14,B排肩口 15,B排肩閥門16,螺旋風道17,垂直螺旋支座18,螺旋風道閥門19,螺旋風道進風口20,A排肩口 21,A排肩口閥門22,垂直進料管23,排肩網板24,排肩網孔25,垂直螺旋26,排灰管27,排灰閥門28,爐底29,下風帶閥門30,下風帶進風管31,排灰齒輪32,環形風道進風管33,環形風道閥門34,振動器35,環形風道分風管36,直風管37,直風管帽38,直風管側出風孔39,外環形風道40內環形風道41,彎風管42,彎風管側出風孔43,螺旋出風孔44,爐膛進料管45,振動篩46,振動篩孔47,爐膛48,上爐膛49,點火燃氣入口 50,點火燃氣閥門51,點火風帶進風管52,點火風帶閥門53,料位感應器54,料位感應桿55,出火口進風管56,出火口進風閥門57,出火口風帶58,出火口風帶出風孔59,出火口60,點火風帶61,點火器62,點火風帶出風孔63,料位感應板64,封火板65。
【具體實施方式】
[0028]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實用新型內容】中的技術方案具體實施,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并不限于下述實施例。
[0029]實施例1:
[0030]垂直進料管23的上端與爐膛進料管45的下端連接,垂直進料管23的下端與垂直螺旋支座18連接。垂直進料管23的側面開有進料口并與水平進料管9連接,水平進料管9的另一端口與變速箱4連接,末端向上與漏斗I連接。
[0031]水平螺旋7與變速箱A的輸出端5連接,水平螺旋7的螺旋體位于漏斗I的漏斗口下方,因此,水平螺旋7通過變速箱的A輸出端5與水平進料管9轉動連接,并在變速箱A的輸出端5的帶動下水平送料。
[0032]變速箱B的輸出端6與傳動軸8的一端連接,垂直螺旋支座18設有錐形齒輪組14,傳動軸8的另一端與錐形齒輪組14連接,錐形齒輪組14通過變向齒輪與垂直螺旋26的下端連接,垂直螺旋26的下端穿過變向齒輪至垂直螺旋支座18底部,傳動軸8通過傳動座與垂直螺旋支座18的側壁轉動連接。
[0033]垂直螺旋支座18的底部設有螺旋風道,B排肩閥門16的上端與垂直螺旋26轉軸的底端對應,B排肩閥門16的上端穿過垂直螺旋支座18的底部且與其連接,垂直螺旋26的中空管孔通過垂直螺旋支座18的底部內腔與B排肩閥門16連通形成螺旋風道17,垂直螺旋26轉軸上端在爐膛進料管45內至爐膛48的中上方,垂直螺旋26轉軸上端側面和端面均勻開有螺旋出風孔44,螺旋出風孔44與螺旋風道17連通。B排肩閥門16的末端為B排肩口15;螺旋風道向外的進風管上設有螺旋風道閥門19,螺旋風道閥門19與垂直螺旋支座18連接,末端為螺旋風道進風口 20。
[0034]垂直螺旋26設置在垂直進料管23內,螺旋葉片的上葉面沿徑向方向逐漸向下傾斜,葉片徑向上均勻開有若干條排肩槽12。
[0035]垂直進料管23的底端設有排肩網板24,垂直螺旋26的下端螺旋柱與排肩網板24固定連接,一起轉動,排肩網板24與垂直進料管23的底端之間設有刮肩板13,刮肩板13與排肩網板24連接,刮肩板13直接固定在排肩網板24底部,排肩網板24上均勻開有排肩網孔25。垂直螺旋支座18上開有排放口,A排肩口閥門22與排放口連接,A排肩口閥門22的末端為A排肩口 21。
[0036]垂直進料管23的上部與爐膛進料管45連接,下風帶10是一圓筒,下風帶10上方與爐底29下面連接,下端與爐膛進料管45下端法蘭上平面連接,爐膛進料管45處于下風帶10位置上的同一圓周上均勻開有下風帶出風孔11。下風帶10的一側與下風帶進風管31連接,下風帶進風管31的末端設有下風帶閥門30。
[0037]爐底29為圓臺形環狀結構,內圓與爐膛進料管45外側連接,外圓與爐膛48下端連接,排灰齒輪32的內圓環與爐膛進料管45外側活動連接并且在爐底29上方,排灰齒輪32的外圓環與爐膛48內側間隙連接,排灰齒輪32的輪廓也為圓臺形環狀結構,排灰齒輪32上的輻條內端向上傾斜,其傾斜度與爐底29錐度相同,刮灰電機2分別與爐膛48下端和刮灰電機齒輪3連接,刮灰電機齒輪3與排灰齒輪32傳動連接,排灰齒輪32轉動時,排灰齒輪輻條具有刮灰功能。排灰管27安裝在爐底29下面,爐底29底板上對應于排灰管27的位置開有排放口,排灰管27上設有排灰閥門28。
[0038]環形風道包括環形風道進風管33和環形風道分風管36,環形風道安裝在爐膛48的爐體壁上;排灰齒輪32上方設有環形風道分風管36,環形風道分風管36整體形狀也呈圓臺形環狀結構,環形風道分風管36的外側與環形風道進風管33的內側連接,環形風道進風管33外側與環形風道閥門34連接;環形風道分風管36與外環形風道40和內環形風道41連接。
[0039]內環形風道41采用一根環形管;外環形風道40采用多根環形管。內環形風道41呈環形分布設有若干根高低相間隔的向爐膛進料管45軸心方向傾斜的彎風管42 ;多根外環形風道40上的直風管37呈環形分布相鄰直風管高低相間交錯排列,直風管37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39,直風管37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38,彎風管42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同一半圓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43。環形風道的各個環形管呈梯形分布,梯形側面斜度與爐底29錐度相同。
[0040]振動篩46在環形風道上方,振動篩46上開有均勻分布的振動篩孔47,直風管37和彎風管42穿過振動篩46的大篩孔,振動篩46的內圓和外圓分別與爐膛進料管45和爐膛48間隙連接,振動器35與爐膛48密封活動連接,其振動輸出端穿過爐膛48與振動篩46連接。
[0041]爐膛48上端口與上爐膛49的下端口連接,上爐膛49為圓臺形環狀結構,即倒漏斗狀。上爐膛49中上部設有點火風帶61;點火風帶61的上、下內圓與上爐膛49外壁連接,上爐膛49相對于點火風帶61位置在同一圓周上均勻開有點火風帶出風孔63。
[0042]點火燃氣閥門51的一端與點火風帶進風管52連接,另一端為點火燃氣入口50。點火風帶閥門53—端與點火風帶進風管52連接,另一端與點火風帶61連接。
[0043]料位感應桿55—端與料位感應器54位置相對,另一端穿過上爐膛49高于點火風帶61位置并與料位感應板64連接,料位感應板64位于與上爐膛49同心位置,料位感應桿55與上爐膛49爐體壁密封活動連接。點火器62的點火管從與料位感應桿55同一高度位置穿過上爐膛49進入爐膛,并與上爐膛49固定連接。
[0044]出火口風帶58外圈側壁口與上爐膛49上端連接,內側為出火口60的外側,出火口60相對于出火口風帶58的位置在同一圓周上均勻開有出火口風帶出風孔59,出火口風帶58與出火口進風管56連接,出火口進風管56上設有出火口進風閥門57。封火板65與出火口60活動連接。
[0045]本實用新型通過直風管37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39,直風管37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38,直風管37的這種結構能讓風在爐膛內的同一水平面上分布更均勻;彎風管42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同一半圓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43,彎風管42的這種結構也能讓風均勻射向爐膛中心,使風在爐膛中部分布更均勻。
[0046]工作原理:
[0047]起始時,所有閥門處于關閉狀態,燃燒爐處于封火狀態。
[0048]啟動燃燒爐時,啟動電源和變速箱4,打開A排肩口閥門22,變速箱A的輸出端5帶動水平螺旋7轉動,燃料從漏斗I進入水平進料管9,由水平螺旋7把燃料送至垂直進料管23,再由垂直螺旋26經過爐膛進料管45把燃料送入爐膛,當爐膛內燃料高度達到料位感應板64位置時,料位感應板64被燃料頂起,通過料位感應桿55使料位感應器54起控,進料機構停止運行。
[0049]進料過程中,燃料中的肩狀物由排肩槽12或排肩網孔25或垂直螺旋26的斜面或垂直螺旋26和垂直進料管23的間隙下落至排肩網板24與垂直螺旋支座18的上端面之間,由刮肩板13從A排肩口 21排出。主要是為了減少燃料中的肩狀物,從而減少燃燒時的火星及火星灰。
[0050]打開封火板65、點火燃氣閥門51、點火風帶閥門53、出火口進風閥門57、環形風道閥門34、下風道閥門30、螺旋風道閥門19,點火燃氣和空氣混合后通過點火風帶61、點火風帶出風孔63到達上爐膛49內部,同時啟動點火器62,混合燃氣被點著,開始對燃燒爐點火。此時,分別通過出火口進風管56、出火口風帶58、出火口風帶出風孔59、環形風道進風管33、環形風道分風管36、外環形風道40、內環形風道41、直風管37、直風管側出風孔39、彎風管42、彎風管側出風孔43、下風帶進風管31、下風帶10、下風帶出風孔11、螺旋風道進風口 20、螺旋風道17、螺旋出風孔44同時對爐膛鼓風。接著由定時器控制點火器62、點火燃氣閥門51、點火風帶閥門53、下風帶閥門30關閉,燃燒爐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0051 ]燃燒爐進入正常工作狀態后,由環形風道閥門34、出火口進風閥門57調節火力大小。在直風管37對爐膛鼓風過程中,多個直風管側出風孔39出風方向雖然與直風管37軸線垂直,但是由于燃料對風的阻擋作用,鼓風方向有可能被燃料改變,而直風管帽38會把風向重新糾正,在一定面積范圍之內保持水平方向均勻地分散鼓風±直風管帽38也有阻止其上方灰塵進入直風管37內的作用。
[0052]經過一段時間后,爐膛內燃料高度降低,料位感應板64下降,料位感應器54復位,再次啟動進料機構對爐膛進料,如此重復以上進料過程,使燃燒爐達到連續工作的目的。
[0053]封火時,蓋上封火板65,關閉所有進風閥門,打開B排肩閥門16、排灰閥門28,啟動刮灰電機2、振動器35,爐膛內灰塵通過振動篩孔47到達排灰齒輪32處,再由排灰齒輪32的輻條把灰塵刮入排灰管27后排出爐外;同時螺旋風道17內的灰塵和肩狀物由B排肩口15排出爐外。
[0054]最后關閉B排肩閥門16、A排肩口閥門22、排灰閥門28和電源。
【主權項】
1.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其特征在于,直風管(37)頂部管身設有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39),直風管(37)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3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其特征在于,直風管(37)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39)。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其特征在于,環形風道分風管(36)整體形狀呈圓臺形環狀結構,環形風道分風管(36)與外環形風道(40)和內環形風道(41)連接,外環形風道(40)上的直風管(37)呈環形分布,相鄰直風管高低相間交錯排列。4.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其特征在于,彎風管(42)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設有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43)。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其特征在于,彎風管(42)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同一半圓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43)。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出風管,其特征在于,環形風道分風管(36)整體形狀呈圓臺形環狀結構,環形風道分風管(36)與外環形風道(40)和內環形風道(41)連接,內環形風道(41)呈環形分布,內環形風道(41)上設有若干根高低相間隔的向爐膛進料管(45)的軸心方向傾斜的彎風管(42)。7.—種生物質燃燒爐,包括水平進料裝置、垂直進料裝置、爐膛進料管、排灰裝置、爐膛、上爐膛和各種風道,其特征在于,環形風道分風管(36)整體形狀呈圓臺形環狀結構,環形風道分風管(36)與外環形風道(40)和內環形風道(41)連接,外環形風道(40)上的直風管(37)頂部管身同一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直風管側出風孔(39),直風管(37)頂部端面有一片狀的直風管帽(38);內環形風道(41)上的彎風管(42)頂部朝彎曲方向的管身同一半圓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彎風管側出風孔(43)。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其特征在于,爐膛的爐底(29)、排灰裝置的排灰齒輪(32)輪廓和振動篩為圓臺形環狀結構,從下往上依次為,爐底(29)、排灰齒輪(32)及環形風道分風管(36 )、振動篩。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生物質燃燒爐,其特征在于,爐膛的上爐膛為圓臺形環狀結構,爐膛上端口與上爐膛的下端口連接。
【文檔編號】F23K3/14GK205447801SQ201521082355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3日
【發明人】孫清剛, 陸振邦, 孫吉章
【申請人】撫州孫氏兄弟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