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氣灶用燃燒器,具體涉及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用燃燒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頭與燃燒頭火蓋一體成形,燃燒頭的火孔為圓形,受結構限制,容易產生回火;外焰燃燒頭為環形,阻礙了自外焰燃燒頭外圍向內焰燃燒頭的空氣補給,內焰燃燒不充分;外焰火過分灼燒設置在外焰燃燒器外圍的烹飪支架,影響燃燒效果,縮短了烹飪支架的使用壽命;在進入燃燒頭前的燃氣與空氣預混合不足,容易產生燃燒不充分、燃燒不穩定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燃燒存在的問題,提供了結構改進的嵌入式燃氣灶用燃燒器,該燃燒器可自外焰燃燒頭外圍向內焰燃燒頭補給空氣,內焰燃燒充分。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用燃燒器,該燃燒器通過改進燃燒口結構,不宜產生回火現象。
本實用新型另行提供了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用燃燒器,該燃燒器結構獨特,燃氣與空氣預混合充分,燃燒過程中空氣補給充分,燃燒器燃燒充分、燃燒穩定。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用燃燒器,該燃燒器燃燒連續,燃燒充分,穩定。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用燃燒器,該燃燒器不會過分灼燒烹飪支架,燃燒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用燃燒器,該燃燒器結構精巧、簡單,組裝方便,生產效率高。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包括環形基座、設置在環形基座上的環形外焰燃燒頭、中心燃燒頭,燃燒頭上設置燃燒口,燃燒頭上設置火蓋;向外焰燃燒頭供氣的第一供氣管路和向中心燃燒頭供氣的第二供氣管路;第一供氣管路通向設置在外焰燃燒頭的外焰進氣口,第二供氣管路通向設置在內焰燃燒頭中內焰進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焰進氣口為兩個,對稱分布于外焰燃燒頭中,所述第一供氣管路分路成兩部分,分別通向兩個外焰進氣口;沿徑向設置在外焰燃燒頭上、向內燃燃燒頭提供空氣的空氣通道;所述空氣通道將外焰眼燒頭分割為兩部分,每一部分容納一個外焰進氣口。
上述技術方案中,在外焰燃燒頭上設置有空氣通道,通過空氣通道,可以自外焰外圍向內焰燃燒頭補給空氣,內焰燃燒頭燃燒充分;空氣通道可為外焰燃燒頭提供部分非直接灼燒部分,在該部分處設置烹飪支架的支桿或支角,烹飪支架不會受到過分灼燒,因此延長了烹飪支架的使用壽命。
所述第一供氣管路分路前設置有第一空氣混合口;所述第二供氣管路上設置有第二空氣混合口。
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第一供氣管路、第二供氣管路上設置空氣混合口,在燃氣燃燒前,燃氣與空氣混合充分,由于空氣補給充分,燃燒器燃燒充分、燃燒穩定。
所述空氣通道上設置有槽狀燃燒口。
如上所述,在外焰燃燒頭上設置空氣通道,造成燃燒器燃燒不連續,減弱該部分的燃燒強度和效果,為保證燃燒效果,在空氣通道上設置槽狀燃燒口,燃燒口使外焰燃燒器燃燒連續,燃燒效果好。
為進一步減少回火現象的發生,提高加熱效率,至少部分所述燃燒口底壁由內而外向上傾斜。
所述第一供氣管路由上蓋和下蓋疊合而成。該結構精巧、簡單,組裝方便,生產效率高。
為增加密閉性,所述上蓋與下蓋之間對應設置有墊片。
至少部分所述燃燒口底壁由內而外向上傾斜傾斜式不均勻式燃燒口結構設計,可以使火焰更集中,燃燒熱效率相對其它結構得到提高。
所述外焰燃燒頭中進氣口的外側設置有弧形分配擋板。
上述弧形擋板可產生氣流緩沖效果,更利于燃氣均勻分散從燃燒口噴出,火焰均勻性好,燃燒更充分、穩定。
部分所述外焰燃燒口相對于其他燃燒口較淺設置于燃燒頭的上部。
將部分燃燒口設置較淺,可防止燃氣燃燒時過分燒灼設置在其周圍的燃氣灶支架。
所述空氣通道中間窄外側寬。該設計可保證向內焰燃燒頭補給空氣流暢,空氣通道上設置燃燒口合理。
所述燃燒口為槽狀。燃燒口為槽狀,可減少或避免回火現象的發生,燃燒充分、穩定。
所述位于空氣通道外側的燃燒口由內而外向外傾斜。該設計可使燃燒口易于與外焰燃燒口燃燒連續,提高燃燒效率。
圖1為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具體實施方式
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分解狀態D-D方向結構剖視圖。
圖3為圖1分解狀態B-B方向結構剖視圖。
圖4位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圖1的右視圖。
圖5為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斜下方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6為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斜上方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7為外焰燃燒頭結構立體圖即燃燒口結構剖視圖。
圖8為中心燃燒頭結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6所示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包括環形基座1、設置在環形基座上的環形外焰燃燒頭2、中心燃燒頭3,燃燒頭上設置燃燒口,分別通第一管路200向外焰燃燒頭供氣的第一供氣口21和通過第二管路300向中心燃燒頭供氣的第二供氣口31,向外焰燃燒頭供氣的第一供氣管路200和向中心燃燒頭供氣的第二供氣管路300;第一供氣管路200分路成兩路22通向設置在外焰燃燒頭的外焰進氣口251,第二供氣管路300通向設置在內焰燃燒頭中內焰進氣口32;外焰進氣口251為兩個,對稱分布于外焰燃燒頭2中;在外焰燃燒頭2上,沿徑向設置向內燃燃燒頭3提供空氣的空氣通道6;空氣通道6將外焰眼燒頭分割為兩部分25,每一部分25容納一個外焰進氣口251。
第一供氣管路200分路前設置有第一空氣混合口24,即燃氣自出口21進入空氣混合口24與空氣混合后,自入口23再在進入第一供氣管路200。
第二供氣管路300上設置有第二空氣混合口34,即燃氣自出口31進入空氣混合口34與空氣混合后,自入口33再進入第二供氣管路300。
第一供氣管路200于基座1的上部形成與外焰燃燒頭進氣口251聯通的過渡管26。
第二供氣管路300部分形成于圓盤上4,圓盤4設置在基座1上。
第一供氣管路由上蓋221和下蓋222疊合而成。
221上蓋與下蓋222之間對應設置有墊片223。
如圖7、圖8所示,在外焰燃燒頭2上設置有槽狀燃燒口252,在內焰眼燒頭上設置槽狀燃燒口330,部分外焰燃燒口252的底壁254由內而外向上傾斜;部分外焰燃燒口255相對于其他燃燒口252較淺設置于燃燒頭的上部。
外焰燃燒頭中進氣口251的外側設置有弧形分配擋板253。
在外焰燃燒頭2上,對應設置有環形火蓋27,在中心燃燒頭3上,設置有圓形火蓋34,在基座的下蓋222上,設置有電子打火裝置5。
為便于組裝,并使組裝準確,密封性好,上蓋221的底壁上設置有多個銷柱224,在墊片上設置有安裝定位孔225,在下蓋222上設置有安裝定位孔226。
空氣通道6上設置有槽狀燃燒口61。
空氣6通道中間部分62窄、外側63部分寬。
位于空氣通道外側的燃燒口64由內而外向外傾斜。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通過在外焰燃燒頭3上設置空氣通道6,可自外焰燃燒頭外圍向內焰燃燒頭補給空氣,內焰燃燒充分。
通過將外焰燃燒口252、內焰燃燒口330設置為槽狀,不宜產生回火現象。
在第一供氣管路200上設置有混合口24,在第二供氣管路上設置混合口34,燃氣與空氣預混合充分,燃燒過程中空氣補給充分,燃燒器燃燒充分、燃燒穩定。
通過在空氣通道上設置燃燒口,燃燒器燃燒連續,燃燒充分,穩定。
在外焰燃燒頭3上設置空氣通道6,燃燒器不會過分灼燒烹飪支架,燃燒效果好。
燃燒器的第一供氣通道200通過上蓋和下蓋疊合而成,燃燒器結構精巧、簡單,組裝方便,生產效率高。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不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主旨,具體實施方式
可作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包括環形基座、設置在環形基座上的環形外焰燃燒頭、中心燃燒頭,燃燒頭上設置燃燒口,燃燒頭上設置火蓋;向外焰燃燒頭供氣的第一供氣管路和向中心燃燒頭供氣的第二供氣管路;第一供氣管路通向設置在外焰燃燒頭的外焰進氣口,第二供氣管路通向設置在內焰燃燒頭中內焰進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焰進氣口為兩個,對稱分布于外焰燃燒頭中,所述第一供氣管路分路成兩部分,分別通向兩個外焰進氣口;沿徑向設置在外焰燃燒頭上、向內燃燃燒頭提供空氣的空氣通道;所述空氣通道將外焰眼燒頭分割為兩部分,每一部分容納一個外焰進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氣管路分路前設置有第一空氣混合口;所述第二供氣管路上設置有第二空氣混合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通道上設置有槽狀燃燒口。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燃燒口底壁由內而外向上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氣管路由上蓋和下蓋疊合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與下蓋之間對應設置有墊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焰進氣口的外側設置有弧形分配擋板。
8.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通道中間窄外側寬。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口為槽狀。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空氣通道外側的燃燒口由內而外向外傾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嵌入式燃氣灶燃燒器,包括環形基座、設置在環形基座上的環形外焰燃燒頭、中心燃燒頭,燃燒頭上設置燃燒口,燃燒頭上設置火蓋;向外焰燃燒頭供氣的第一供氣管路和向中心燃燒頭供氣的第二供氣管路;第一供氣管路通向設置在外焰燃燒頭的外焰進氣口,第二供氣管路通向設置在內焰燃燒頭中內焰進氣口;所述外焰進氣口為兩個,對稱分布于外焰燃燒頭中,所述第一供氣管路分路成兩部分,分別通向兩個外焰進氣口;沿徑向設置在外焰燃燒頭上、向內燃燃燒頭提供空氣的空氣通道;所述空氣通道將外焰眼燒頭分割為兩部分,每一部分容納一個外焰進氣口。所述供氣管路分路前設置有空氣混合口;所述空氣通道上設置有槽狀燃燒口。該燃燒器不宜產生回火、燃燒充分、燃燒穩定。
文檔編號F24C3/08GK2775492SQ20052008183
公開日2006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30日
發明者徐進禮, 翁伍云, 牟海濤, 袁曉平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青島海爾洗碗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