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織品焙烘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紡織品焙烘裝置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焙烘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紡織焙烘裝置。背景l支術
現行的印花工藝中,通常采用以水為介質的印花工藝。采用水溶性染料調 和在水介質糊料中,用手工或機械方法,按花紋要求印制或噴射在織物上,經 過蒸汽的濕熱蒸化過程,達到染料上染的要求,然后,經過水洗工藝,把糊料 和多余的染化料洗盡,最后經過柔軟等特殊處理,完成全過程。也就是說,現 行的數碼印花機必須結合濕熱蒸化、洗滌設備、烘干設備才能完成印花工作。 其存在的缺陷工藝流程長,需配套設備多、投資大,占用空間大,同時,需 要消耗大量的工業用水,大量工業污水的排放,對社會日趨緊缺的水資源和曰 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帶來很大的壓力。
本申請人為解決上述問題研發出與顏料和織物在一定溫度下可以反應固色 的顏料固色助劑。經過打印設備將顏料和顏料固色助劑噴繪到織物上,對織物 進行焙烘就能形成色彩固定的圖案花形。因此,本申請人為了配合上述的目的 研發了紡織焙烘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紡織品焙烘裝置,可與印花裝置直接配合 使用,經印花裝置將顏料和顏料固色助劑噴繪到織物上直接焙烘即可,減少傳 統印花工藝的后續蒸化、水洗的設備,降低生產設備成本,還節省設備占用空 間,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生產設備多、占用空間大,消耗能源多等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紡織品焙烘 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設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焙烘裝置,與焙烘裝置相配合設有導布裝置。可與印花裝置直接配合使用,經印花裝置將顏料和顏料固色 助劑噴繪到織物上直接焙烘干燥即可形成具有色彩固定的圖案花形的織物,減 少了傳統印花工藝的后續蒸化、水洗的設備,降低了生產設備成本,還節省了 設備占用空間。該紡織品焙烘裝置自然也可以單獨使用。導布裝置將織物從焙 烘房的進布口送入焙烘房內,經焙烘房的焙烘,最后通過導布裝置將織物從焙 烘房中輸出。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焙烘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開有進布口和出布口的焙烘房, 在焙烘房上設有與進布口和出布口連線方向相適應的焙烘機構,所述的導布裝 置包括與進布口相配合進布導布機構、與出布口相配合的出布導布機構、設于 進布導布機構和出布導布機構之間與焙烘房相配合的焙烘導布機構。進布導布 機構將織物從焙烘房的進布口送入焙烘房內,織物在焙烘導布機構的帶動下從 進布口移動到出布口的過程中經焙烘房的烘干,最后通過出布導布機構將織物 從焙烘房中輸出。
所述的焙烘機構包括風機,與風機出風口相配合的加熱器,與加熱器出風 口相配合、并固定在焙烘房內腔中的熱風噴嘴,其上的出熱風口與進布口和出 布口連線方向相適應。熱風噴嘴包括上下兩部分,中間為出熱風口,織物經過 上下兩部分熱風噴嘴,使出熱風口位于織物的上下兩面,其中,出熱風口為復 數個,其均勻的分布在熱風噴嘴對應織物的工作面上,其長度與織物的門幅相 對應。焙烘房的內壁為保溫型內壁,防止能量的浪費,提高利用率。
所述的進布導布機構包括進布導布基架,依次設于該進布導布基架上的張 力調節機構、導布輥A、開幅對中機構和導布輥組件B,所述的張力調節機構 包括設置在進布導布基架上的兩輥筒,可調節該兩輥筒角度的帶手柄的渦輪蝸 桿;所述的開幅對中機構包括設置在進布導布基架上的相互配合的三支開幅螺 紋輥和兩支對中調節輥。進布導布基架為折邊鋼板構成,用來安裝進布導布的零部件。三支開布螺紋輥由電機傳動,用以開幅鋪平織物。二支可活動的對中 調節輥能夠根據織物所處位置自動調節角度來保證織物始終處于恰當位置。使 用張力調節機構時,旋轉手柄通過渦輪蝸桿調節二輥筒的角度,以調節織物和 輥筒的包角,使織物上的張力恰當。當包角大時,在織物前進時摩擦力大,織 物就緊,反之則松,因為織物太緊織物易拉長設備負荷也大,太松就不容易鋪 平、起皺,因此需要恰當的張力。導布輥A和導布輥組件B用以導布,使織物 按設定的方向走向。
所述的焙烘導布機構包括分別設于焙烘房前后兩端與進布口和出布口相配 合的焙烘導布前基座和焙烘導布后基座,分別設于兩焙烘導布前后基座上的傳 動組件,設于傳動組件上的至少兩條并排間距可調的傳動鏈,每條傳動鏈相對 的內側都設有針件,在焙烘導布前基座上設有與針件相配合的毛刷輪,在每條 傳動鏈的工作區域設有承接傳動鏈的承接軌道,在所述的承接軌道內設有上下 設置的銅條,銅條的間距與傳動鏈的厚度相對應。承接軌道采用折邊不銹鋼, 其內裝有上下二支銅條,傳動鏈在承接軌道內、并在上下二支銅條運行時,銅 條起到潤滑摩擦的作用,避免了承接軌道的摩損,銅條摩損后可以調換,起到 保護軌道的作用。
所述的傳動組件包括相配合的導布傳動組件和間距調節組件,導布傳動組 件包括分別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和焙烘導布后基座上與傳動鏈配合的由一組 主傳動輪和三組副傳動輪形成的梯形傳動輪組、設置在焙烘導布后基座上與主 傳動輪配合的動力件A,三組副傳動輪分別包括與主傳動輪位于同一直線的前 上副傳動輪,和分別位于主傳動輪和前上副傳動輪下方的前下副傳動輪和后下 副傳動輪;
.所述的間距調節組件包括連接相鄰承接軌道的前軌道調節絲桿和后軌道調 節絲桿、調節傳動件傳動輪的前上副絲桿、主傳動輪絲桿、前下副絲桿和后下 副絲桿,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上的分別通過前絲桿傳動件和同步絲桿傳動組件與前上副絲桿和后下副絲桿相連接的動力件B,該同步絲桿傳動組件包括分 別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和焙烘導布后基座上通過長軸相連接的傘齒輪A和傘
齒輪B,分別與傘齒輪A和傘齒輪B相配合的傘齒輪C和傘齒輪D,所述的傘 齒輪C和傘齒輪D分別通過中間傳動件和后絲桿傳動件與動力件B和后下副絲 桿相配合;
所述的前軌道調節絲桿上設有通過固定件A連接于承接軌道前端的螺母, 前上副絲桿和前下副絲桿上設有通過固定件B連接的螺母,所述的前上副傳動 輪和前下副傳動輪可相對轉動的套設在相對應的螺母上;
所述的主傳動輪絲桿和后軌道調節絲桿上分別設有通過固定件C連接的螺 母,后下副絲桿上設有通過固定件D (與固定件C連接的螺母,所述后軌道調 節絲桿對應的螺母通過固定件E連接在承接軌道后端,所述的主傳動輪可轉動 的連接在固定件C上。固定件A、固定件B、固定件C、固定件D和固定件E 將各個絲桿上的螺母固定不轉動,可以相對絲桿的軸向運動,因此各個絲桿轉 動時,各個螺母可以向內或向外移動,達到調節適應門幅的目的。主傳動輪與 固定件C相配合的一側設有階梯型凹槽,該凹槽與固定件C相配合,凹槽外的 凸臺與固定件C的內側相配合,使主傳動輪穿套在固定件C上,且可相對轉動。
所述焙烘房的內壁為保溫型內壁;所述熱風噴嘴遠風機端設有噴嘴平衡件。 噴嘴平衡件有利于均衡對噴嘴的作用力,提高噴嘴的壽命,同時,防止與織物 直接接觸,避免了對織物焙烘不均的現象的出現;保溫型內壁通常由保溫板構 成,以保證烘房內的溫度達到工藝所需溫度并不向外散熱,提高能量利用率。 通常焙烘房的壁體本行業人員稱之為墻板,這里的內壁可以為墻板的內壁,也 可以為整體墻板,也就是說整體墻板為保溫型墻板。
本實用新型為本申請人獨創性的技術方案,其可與印花裝置直接配合使用, 經印花裝置將顏料和顏料固色助劑噴繪到織物上直接焙烘固色即可,減少了傳 統印花工藝的后續蒸化、水洗的設備,降低了生產設備成本,還節省了設備占用空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側視結構示意圖2是圖1中A-A向的焙烘房部分的剖視結構示意圖3是圖1中絲桿動力組件部分的俯視結構示意圖4是圖2中B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IO.基座、20.走臺、30.焙烘房、40.織物;
41.風機、42.加熱器、43.熱風噴嘴、44.出熱風口、 45.噴嘴平衡件;51.進布 導布基架、52.導布輥A、 53.導布輥組件B、 54.輥筒、55.手柄、56.渦輪蝸桿、 57.開幅螺紋輥、58.對中調節輥;
61.焙烘導布前基座、62.焙烘導布后基座、63.傳動鏈、64.針件、65.毛刷輪、 66.承接軌道、67.銅條;
71.主傳動輪、72.動力件A、 73.前上副傳動輪、74.前下副傳動輪、75.后下 副傳動輪、76.主傳動輪絲桿、77.前上副絲桿、78.前下副絲桿、79.后下副絲桿、 710.前軌道調節絲桿、711.后軌道調節絲桿、712.固定件B、 713.固定件D、 714.前絲桿傳動件、715.固定件A、 716.固定件C、 717、固定件E;
81.動力件B、 82.長軸、83.傘齒輪A、 84.傘齒輪B、 85.傘齒輪C、 86.傘齒 輪D、 87.中間傳動件、88.后絲桿傳動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 說明。
實施例紡織品焙烘裝置,如圖l,它包括基座IO,設于基座10上的上的 焙烘裝置,與焙烘裝置相配合設有導布裝置。
焙烘裝置包括設置在基座10上的開有進布口和出布口的焙烘房30,在焙烘房30上設有與進布口和出布口連線方向相適應的焙烘機構,導布裝置包括與 進布口相配合進布導布機構、與出布口相配合的出布導布機構、設于進布導布 機構和出布導布機構之間與焙烘房30相配合的焙烘導布機構。
焙烘機構包括風機41,與風機出風口相配合的加熱器42,與加熱器42出 風口相配合、并固定在焙烘房30內腔中的熱風噴嘴43,其上的出熱風口44與 進布口和出布口連線方向相適應,熱風噴嘴包括上下兩部分,中間為出熱風口, 織物經過上下兩部分熱風噴嘴,使出熱風口位于織物的上下兩面,其中,出熱 風口 44為復數個,其均勻的分布在熱風噴嘴43對應織物的工作面上,其長度 與織物的門幅相對應。焙烘房30的內壁為保溫型內壁,防止能量的浪費,提高 利用率;熱風噴嘴43遠風機端設有噴嘴平衡件45,加熱器42內設有若干電加 熱棒,其位于電機風葉的前方,當風機41開啟,經過加熱器后的熱風進入上下 熱風噴嘴,上下對織物40進行對吹,織物40在高溫下就和墨水等物質發生聚 合反應,以達到升華固色的目的。
進布導布機構包括進布導布基架51,依次設于該進布導布基架51上的張 力調節機構、導布輥A52、開幅對中機構和導布輥組件B53,張力調節機構包 括設置在進布導布基架51上的兩輥筒54,可調節該兩輥筒54角度的帶手柄55 的渦輪蝸桿56;開幅對中機構包括設置在進布導布基架51上的相互配合的三 支開布螺紋輥57和兩支對中調節輥58。進布導布基架51為折邊鋼板構成,用 來安裝進布導布的零部件。三支開幅螺紋輥57由電機傳動,用以開幅鋪平織物 40。 二支可活動的對中調節輥58能夠根據織物所處位置自動調節角度來保證織 物40始終處于恰當位置。使用張力調節機構時,旋轉手柄55通過渦輪蝸桿56 調節二輥筒的角度,以調節織物和輥筒的包角。在進布導布機構和焙烘導布前 基座61之間還設有用鋼板制造的走臺20,供操作人員站立。
焙烘導布機構包括分別設于焙烘房前后兩端與進布口和出布口相配合的焙 烘導布前基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座62,分別設于兩焙烘導布前后基座上的動組件,設于傳動組件上的至少兩條并排間距可調的傳動鏈63,每條傳動鏈63 相對的內側都設有針件64,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上設有與針件64相配合的毛 刷輪65,在每條傳動鏈63的工作區域設有承接傳動鏈的承接軌道66,在承接 軌道66內設有上下設置的銅條(當然還可以采用其他具有一定硬度耐磨性好的 條形材質來替代),銅條的間距與傳動鏈63的厚度相對應。焙烘導布機構工作 時,毛刷輪65可將織物40壓入針件64上,織物40將隨著針件64向前輸送。
傳動組件包括相配合的導布傳動組件和間距調節組件,導布傳動組件包括 分別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座62上與傳動鏈63配合的由一 組主傳動輪71和三組副傳動輪形成的梯形傳動輪組、設置在焙烘導布后基座 62上與主傳動輪71配合的動力件A72,三組副傳動輪分別包括與主傳動輪71 位于同一直線的前上副傳動輪73,和分別位于主傳動輪71和前上副傳動輪73 下方的前下副傳動輪74和后下副傳動輪75;
間距調節組件包括連接相鄰承接軌道66的前軌道調節絲桿710和后軌道調 節絲桿711、調節傳動件傳動輪的前上副絲桿77、主傳動輪絲桿76、前下副絲 桿78和后下副絲桿79,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上的分別通過前絲桿傳動件 714和同步絲桿傳動組件與前上副絲桿77和后下副絲桿79相連接的動力件 B81,該同步絲桿傳動組件包括分別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 座62上通過長軸82相連接的傘齒輪A83和傘齒輪B84,分別與傘齒輪A83和 傘齒輪B84相配合的傘齒輪C85和傘齒輪D86,傘齒輪C85和傘齒輪D86分別 通過中間傳動件87和后絲桿傳動件88與動力件B81和后下副絲桿79相配合;
前軌道調節絲桿710上設有通過固定件A715連接于承接軌道前端的螺母, 前上副絲桿77和前下副絲桿78上設有通過固定件B712連接的螺母,前上副傳 動輪73和前下副傳動輪74可相對轉動的套設在相對應的螺母上;
主傳動輪絲桿76和后軌道調節絲桿711上分別設有通過固定件C716連接 的螺母,后下副絲桿79上設有通過固定件D713與固定件C716連接的螺母,后軌道調節絲桿711對應的螺母通過固定件E717連接在承接軌道后端,主傳動
輪71可轉動的連接在固定件C716上。
工作時,通過進布導布機構將織物平整、張力適中的傳送到焙烘導布機構 上,根據織物的門幅需求,動力件B81工作,動力件B81通過前絲桿傳動件714 帶動前上副絲桿77傳動,前上副絲桿77又通過傳動件帶動前下副絲桿78和前 軌道調節絲桿710同步傳動;在此同時,通過傳動鏈帶動中間傳動件87轉動, 中間傳動件87又帶動傘齒輪C85轉動,傘齒輪C85再帶動傘齒輪A83轉動, 傘齒輪A83轉動的同時通過長軸82帶動傘齒輪B84轉動,傘齒輪B84帶動傘 齒輪D86轉動,最后傘齒輪D86又帶動后絲桿傳動件88傳動使主傳動輪絲桿 76、后下副絲桿79和后軌道調節絲桿711與前上副絲桿77、下副絲桿78和前 軌道調節絲桿710同步傳動,完成調節相鄰承接軌道66間的間距以適應不同門 幅的織物,同時使主傳動輪71、前上副傳動輪73、前下副傳動輪74和后下副 傳動輪75調整位置與相應承接軌道的位置相對應,也就使兩條傳動鏈63的間 距與織物27的門幅相對應。
接著,動力件A72工作,帶動一組主傳動輪71 (為傳動鏈輪)和三組副傳 動輪(為傳動鏈輪)傳動,經過傳動鏈63上方的織物經毛刷輪65壓入針件64 上,針件上的復數根針件將織物與傳動鏈63相對固定,隨傳動鏈63—起向前 運動,經過焙烘房的焙烘,通過設置在焙烘導布后基座62后方的巻布裝置將織 物收起,完成加工。
1權利要求1.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設置在所述基座(10)上的焙烘裝置,與焙烘裝置相配合設有導布裝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焙烘裝置包 括設置在所述基座(10 )上的開有進布口和出布口的焙烘房(30),在焙烘房(30) 上設有與進布口和出布口連線方向相適應的焙烘機構,所述的導布裝置包括與 進布口相配合進布導布機構、與出布口相配合的出布導布機構、設于進布導布 機構和出布導布機構之間與焙烘房(30)相配合的焙烘導布機構。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焙烘機構包 括風機(41),與風機出風口相配合的加熱器(42),與加熱器(42)出風口相 配合、并固定在焙烘房(30)內腔中的熱風噴嘴(43),其上的出熱風口 (44) 與進布口和出布口連線方向相適應。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布導 布機構包括進布導布基架(51),依次設于該進布導布基架(51)上的張力調節 機構、導布輥A (52)、開幅對中機構和導布輥組件B (53),所述的張力調節 機構包括設置在進布導布基架(51)上的兩輥筒(54),可調節該兩輥筒(54) 角度的帶手柄(55)的渦輪蝸桿(56);所述的開幅對中機構包括設置在進布導 布基架(51)上的相互配合的三支開幅螺紋輥(57)和兩支對中調節輥(58)。
5.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焙烘導 布機構包括分別設于焙烘房前后兩端與進布口和出布口相配合的焙烘導布前基 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座(62),分別設于兩焙烘導布前后基座上的傳動組件, 設于傳動組件上的至少兩條并排間距可調的傳動鏈(63),每條傳動鏈(63)相 對的內側都設有針件(64),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上設有與針件(64)相配 合的毛刷輪(65),在每條傳動鏈(63)的工作區域設有承接傳動鏈的承接軌道(66),在所述的承接軌道(66)內設有上下設置的銅條,銅條的間距與傳動鏈 (63)的厚度相對應。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焙烘導布機 構包括分別設于焙烘房前后兩端與進布口和出布口相配合的焙烘導布前基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座(62),分別設于兩焙烘導布前后基座上的傳動組件, 設于傳動組件上的至少兩條并排間距可調的傳動鏈(63),每條傳動鏈(63)相 對的內側都設有針件(64),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上設有與針件(64)相配 合的毛刷輪(65),在每條傳動鏈(63)的工作區域設有承接傳動鏈的承接軌道(66),在所述的承接軌道(66)內設有上下設置的銅條,銅條的間距與傳動鏈(63)的厚度相對應。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組件包 括相配合的導布傳動組件和間距調節組件,導布傳動組件包括分別設置在焙烘 導布前基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座(62)上與傳動鏈(63)配合的由一組主 傳動輪(71)和三組副傳動輪形成的梯形傳動輪組、設置在焙烘導布后基座(62) 上與主傳動輪(71)配合的動力件A (72),三組副傳動輪分別包括與主傳動輪(71)位于同一直線的前上副傳動輪(73),和分別位于主傳動輪(71)和前上 副傳動輪(73)下方的前下副傳動輪(74)和后下副傳動輪(75);所述的間距調節組件包括連接相鄰承接軌道(66)的前軌道調節絲桿(710) 和后軌道調節絲桿(711)、調節傳動件傳動輪的前上副絲桿(77)、主傳動輪絲 桿(76)、前下副絲桿(78)和后下副絲桿(79),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 上的分別通過前絲桿傳動件(714)和同步絲桿傳動組件與前上副絲桿(77)和 后下副絲桿(79)相連接的動力件B (81),該同步絲桿傳動組件包括分別設置 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座(62)上通過長軸(82)相連接的 傘齒輪A (83)和傘齒輪B (84),分別與傘齒輪A (,83)和傘齒輪B (84)相配合的傘齒輪C (85)和傘齒輪D (86),所述的傘齒輪C (85)和傘齒輪D (86) 分別通過中間傳動件(87)和后絲桿傳動件(88)與動力件B (81)和后下副 絲桿(79)相配合;所述的前軌道調節絲桿(710)上設有通過固定件A (715)連接于承接軌 道前端的螺母,前上副絲桿(77)和前下副絲桿(78)上設有通過固定件B (712) 連接的螺母,所述的前上副傳動輪(73)和前下副傳動輪(74)可相對轉動的 套設在相對應的螺母上;所述的主傳動輪絲桿(76)和后軌道調節絲桿(711)上分別設有通過固定 件C (716)連接的螺母,后下副絲桿(79)上設有通過固定件D (713)與固 定件C (716)連接的螺母,所述后軌道調節絲桿(711)對應的螺母通過固定 件E (717)連接在承接軌道后端,所述的主傳動輪(71)可轉動的連接在固定 件C (716)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組件包 括相配合的導布傳動組件和間距調節組件,導布傳動組件包括分別設置在焙烘 導布前基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座(62)上與傳動鏈(63)配合的由一組主 傳動輪(71)和三組副傳動輪形成的梯形傳動輪組、設置在焙烘導布后基座(62) 上與主傳動輪(71)配合的動力件A (72),三組副傳動輪分別包括與主傳動輪 (71)位于同一直線的前上副傳動輪(73),和分別位于主傳動輪(71)和前上 副傳動輪(73)下方的前下副傳動輪(74)和后下副傳動輪(75);所述的間距調節組件包括連接相鄰承接軌道(66)的前軌道調節絲桿(710) 和后軌道調節絲桿(711)、調節傳動件傳動輪的前上副絲桿(77)、主傳動輪絲 桿(76)、前下副絲桿(78)和后下副絲桿(79),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 上的分別通過前絲桿傳動件(714)和同步絲桿傳動組件與前上副絲桿(77)和 后下副絲桿(79)相連接的動力件B (81),該同步絲桿傳動組件包括分別設置在焙烘導布前基座(61)和焙烘導布后基座(62)上通過長軸(82)相連接的 傘齒輪A (83)和傘齒輪B (84),分別與傘齒輪A (83)和傘齒輪B (84)相 配合的傘齒輪C (85)和傘齒輪D (86),所述的傘齒輪C (85)和傘齒輪D (86) 分別通過中間傳動件(87)和后絲桿傳動件(88)與動力件B (81)和后下副 絲桿(79)相配合;所述的前軌道調節絲桿(710)上設有通過固定件A (715)連接于承接軌 道前端的螺母,前上副絲桿(77)和前下副絲桿(78)上設有通過固定件B (712) 連接的螺母,所述的前上副傳動輪(73)和前下副傳動輪(74)可相對轉動的 套設在相對應的螺母上;所述的主傳動輪絲桿(76)和后軌道調節絲桿(711)上分別設有通過固定 件C (716)連接的螺母,后下副絲桿(79)上設有通過固定件D (713)與固 定件C (716)連接的螺母,所述后軌道調節絲桿(711)對應的螺母通過固定 件E (717)連接在承接軌道后端,所述的主傳動輪(71)可轉動的連接在固定 件C (716)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紡織品焙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烘房(30) 的內壁為保溫隔熱型內壁;所述熱風噴嘴(44)遠風機端設有噴嘴平衡件(4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焙烘裝置。它包括基座,設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焙烘裝置,與焙烘裝置相配合設有導布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基座上的開有進布口和出布口的焙烘房,在焙烘房上設有與進布口和出布口連線方向相適應的焙烘機構,導布裝置包括與進布口相配合進布導布機構、與出布口相配合的出布導布機構、設于進布導布機構和出布導布機構之間與焙烘房相配合的焙烘導布機構。本實用新型為本申請人獨創性的技術方案,其可與印花裝置直接配合使用,經印花裝置將顏料和顏料固色助劑噴繪到織物上直接焙烘固色即可,減少了傳統印花工藝的后續蒸化、水洗的設備,降低了生產設備成本,還節省了設備占用空間。
文檔編號F26B13/00GK201311166SQ20082016476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5日
發明者張伯洪 申請人:紹興東升數碼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