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油加熱式烘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交換設備,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油加熱式烘筒。
背景技術:
烘筒是印染機械中重要部件之一,傳統結構的烘筒依附筒內壁內置夾套式腔體容留熱介質,常用熱介質是導熱油或蒸汽,烘筒在旋轉過程中通過筒外壁與相接觸的待烘干布作熱交換。傳統的烘筒熱交換結構簡單、熱交換可靠,現已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實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熱介質從一端流向另一端必然存在一定量的熱損失,烘筒兩端筒外壁存在溫差,造成烘干質量不一致。另外,傳統結構的烘筒不可作表面溫度調節,易造成能源浪費。總的來說,傳統結構烘筒與用戶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有待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傳統結構烘筒的不足,提出一種加熱結構簡單、筒內熱介質溫度可調、筒體表面溫度均勻的電油加熱式烘筒。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電油加熱式烘筒,它包括電刷、左軸、電源線、筒體、電熱管、軟管、右軸、油接頭、油箱和熱介質。所述筒體為臥姿圓柱形雙層薄壁筒,內筒與外筒同軸套合并以肋板相間,內筒由內置環形板間隔支撐,筒體兩端分別密封連接封頭構成容留熱介質的夾套結構。所述左軸和右軸位于筒體兩端同軸密封連接。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左軸和右軸均設有始于自由端的軸向盲孔,軸壁上均布徑向通孔溝通軸向盲孔。左軸自由端安裝電刷引入電源,從電刷引出的電源線從軸向盲孔進入并從徑向孔引出。右軸自由端與油接頭配合組成旋轉密封結構,油接頭直通處于高位的油箱。筒體兩端封頭面對夾套結構的端面同一圓周上均布8 16只通孔密封安裝電熱管,電熱管左端外伸端與左軸徑向孔引出的電源線連接構成電加熱回路,位于筒體右端的封頭端面上均布3 5只溢油孔溝通夾套結構,溢油孔通過軟管連接右軸的徑向孔,徑向孔經軸向盲孔溝通油接頭構成夾套溢油通道。上述結構中,油箱位于高位,筒體位于低位,兩者位置差在0. 5 2. 5m之間。夾套結構中容留的熱介質為導熱油。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1、電加熱結構簡單,制作容易;2、電加熱功率調節方便,可按需調整烘筒溫度,節省能源;3、在夾套同一圓周上均布電熱管,電熱管軸向貫穿筒體,加熱快捷、溫度均勻,筒體兩端表面溫差< 士 rc,有利于提高烘干質量;4、高位油箱與烘筒夾套結構的溢油通道直通,當熱介質隨加熱溫度變化產生體積變化時,可通過溢油通道自動溢出或補充熱介質,避免筒體損壞。
圖1是本發明結構剖面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所示的電油加熱式烘筒,它包括電刷1、左軸2、電源線3、筒體4、電熱管5、軟管6、右軸7、油接頭8、油箱9和熱介質10。所述筒體4為臥姿圓柱形雙層薄壁筒,內筒4. 3 與外筒4. 2同軸套合并以肋板4. 4相間,內筒4. 3由內置環形板4. 5間隔支撐,筒體4兩端分別密封連接封頭4. 1構成容留熱介質10的夾套結構,本實施例中熱介質為導熱油。所述左軸2和右軸7位于筒體4兩端同軸密封連接,左軸2和右軸7共同支承筒體4。右軸2 和右軸7均設有始于自由端的軸向盲孔,軸壁上均布徑向通孔溝通軸向盲孔。左軸2自由端安裝電刷1引入電源,從電刷1引出的電源線3從軸向盲孔進入并從徑向孔引出。右軸 7自由端與油接頭8配合組成旋轉密封結構,油接頭8直通處于高位的油箱9,本實施例油箱9安裝位置比筒體4上外壁高1. 5m。筒體4兩端封頭4. 1面對夾套結構的端面同一圓周上均布8 16只通孔密封安裝電熱管5。本實施例筒體4直徑800mm,長1800mm,封頭 4. 1均布12只通孔密封安裝電熱管5。電熱管5左端外伸端與左軸2徑向孔引出的電源線 3連接構成電加熱回路。位于筒體4右端的封頭4. 1端面上均布3只溢油孔溝通夾套結構, 溢油孔通過軟管6連接右軸7的徑向孔,徑向孔經軸向盲孔溝通油接頭8構成夾套溢油通道。本實施例中12根電加管5同步加熱,筒體4兩端溫差很小,經測量筒體4兩端溫差僅在0. 40C -0. 6°C,此值遠遠高于現有技術,有利于提高烘干質量。本發明由電刷1引入電源,電源經電源線3接通電熱管5,電熱管5直接給熱介質 10加熱,因夾套容積小,熱介質10升溫快、溫度均勻,筒體4兩端表面溫差彡士 1 °C,熱效率高。通過調節電加熱功率可方便調整加熱溫度,按需調整溫度可降低能耗。本發明中油箱 9的位置高于筒體4,利用液位差及夾套溢油通道自動溢出或補充熱介質10,避免筒體4損壞,確保安全生產。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油加熱式烘筒,它包括電刷(1)、左軸⑵、電源線(3)、筒體(4)、電熱管(5)、 軟管(6)、右軸(7)、油接頭(8)、油箱(9)和熱介質(10);所述筒體(4)為臥姿圓柱形雙層薄壁筒,內筒(4. 3)與外筒(4. 2)同軸套合并以肋板(4. 4)相間,內筒(4. 3)由內置環形板 (4. 5)間隔支撐,筒體(4)兩端分別密封連接封頭(4. 1)構成容留熱介質(10)的夾套結構; 所述左軸( 和右軸(7)位于筒體(4)兩端同軸密封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軸( 和右軸(7)均設有始于自由端的軸向盲孔,軸壁上均布徑向通孔溝通軸向盲孔;左軸O)自由端安裝電刷⑴引入電源,從電刷⑴引出的電源線⑶從軸向盲孔進入并從徑向孔引出;右軸(7)自由端與油接頭(8)配合組成旋轉密封結構,油接頭(8)直通處于高位的油箱(9); 筒體(4)兩端封頭(4. 1)面對夾套結構的端面同一圓周上均布8 16只通孔密封安裝電熱管(5),電熱管(5)左端外伸端與左軸(2)徑向孔引出的電源線(3)連接構成電加熱回路,位于筒體(4)右端的封頭(4. 1)端面上均布3 5只溢油孔溝通夾套結構,溢油孔通過軟管(6)連接右軸(7)的徑向孔,徑向孔經軸向盲孔溝通油接頭(8)構成夾套溢油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油加熱式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9)安裝位置高于筒體(4)上外壁0. 5 2. 5m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油加熱式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介質(10)為導熱油。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油加熱式烘筒,它包括電刷、左軸、電源線、筒體、電熱管、軟管、右軸、油接頭、油箱和熱介質。所述筒體兩端分別同軸連接左軸和右軸,左軸端安裝電刷,右軸端與油接頭配合組成旋轉密封結構,油接頭直通處于高位的油箱。筒體內設夾套結構容留熱介質和圓周均布的電熱管,位于筒體右端封頭均布3~5只溢油孔溝通夾套結構,溢油孔通過軟管溝通油接頭構成夾套溢油通道。本發明由電刷引入電源并經電源線接通電熱管,電熱管加熱熱介質,因夾套內容積小,熱介質升溫快、溫度均勻,熱效率高。通過調節電加熱功率可方便調整加熱溫度,按需調溫節省能耗。油箱位置高于筒體,利用液位差及夾套溢油通道自動溢出或補充熱介質,避免筒體損壞,確保安全生產。
文檔編號F26B23/10GK102401556SQ20111037288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胡如琴, 袁恒鳳 申請人:泰州科世茂工程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