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集熱器溫度恒定的智能控制太陽能熱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632262閱讀:359來源:國知局
一種集熱器溫度恒定的智能控制太陽能熱水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集熱器溫度恒定的智能控制太陽能熱水器,所述太陽能熱水器包括集熱器和與集熱器連接的水箱,調節單元根據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和流量計的測量值,產生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的調節信號,以改變流入所述集熱器的水的流量,使得所述集熱器內的流體溫度保持不變。本發明可以通過自動控制保持集熱器水溫的恒定。
【專利說明】一種集熱器溫度恒定的智能控制太陽能熱水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太陽能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熱器溫度恒定的智能控制太陽能熱水器。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作為一種潔凈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其它能源無可比擬的無環境污染、無安全隱患等優點。隨著全國各地用電、用氣的日益緊張,太陽能熱水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將集熱管和水箱安裝在建筑物的樓頂,集熱管吸收太陽的熱量使水溫升高,熱水儲備于水箱中,當需要的時候,熱水由戶外的熱水管引入室內,供人們使用。在夏季,由于光照時間長、強度高,造成水箱內水溫過高,熱水不能直接使用,需依靠熱水管與自來水管連接,由混合閥來調節水溫的高低,這樣出水溫度波動大,在使用時常常需要反復調節,不僅麻煩,而且大大降低了洗浴的舒適性。在冬季,尤其是在北方,因光照時間短、強度小,水箱內的熱水往往達不到人們需要的溫度,此時水箱內的加熱器工作,先將熱水加熱到所需的溫度,由此人們在冬季使用時很不方便,易發生感冒,不但洗浴的舒適性較差,而且還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恒溫出水的太陽能熱水器溫度控制系統。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具有輔助加熱功能的智能控制太陽能熱水器,包括中央控制器、集熱器和與集熱器連接的水箱,集熱器的進水口通過管道與外部水源連通,所述集熱器包括: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流量控制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為兩個,分別設置在集熱器的進水口和出水口,用于測量集熱器的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的溫度;光照傳感器設置在集熱器的吸熱部,用于檢測太陽光的強度;流量計設置在進水口與外部水源的連接管道上,用于測量進入集熱器的水的流量;流量控制器設置在進水口與外部水源的連接管道上,用于控制進入集熱器的水的流量;所述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流量控制器與所述中央控制器之間通訊連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第一調節單元,所述第一調節單元根據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和流量計的測量值,產生控制所述流量控制器的調節信號,以改變流入所述集熱器的水的流量,使得所述集熱器內的流體溫度保持不變;
所述水箱包括:水箱內膽、電加熱器、水入口管、熱水出口管、溫度傳感器、水位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流量傳感器;所述內膽包括有四層結構,每相鄰的兩層緊密貼合,由內至外的第一層是內涂料層,第二層是合金層,第三層是不銹鋼層,第四層是外涂料層;所述水箱內膽從內向外,每層的熱膨脹系系數逐漸升高;熱水出口管和水入口管的一端與水箱內膽連接,水入口管的另一端與集熱器的出水口連接,所述的溫度傳感器、水位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流量傳感器、電加熱器與所述中央控制器之間通訊連接,所述內膽包括四個側壁和一個底壁,在底壁和每個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四個電加熱器,分別是第一電加熱器、第二電加熱器、第三電加熱器和第四電加熱器,用于對熱水器中的水進行加熱;當開始加熱時,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一電加熱器啟動加熱,第二電加熱器、第三電加熱器和第四電加熱器不啟動加熱;當水的溫度達到第一溫度時,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二電加熱器開始啟動加熱,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一電加熱器、第二電加熱器一起加熱,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第三電加熱器和第四電加熱器不啟動加熱;當溫度達到第二溫度時,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三電加熱器開始啟動,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一電加熱器、第二電加熱器、第三電加熱器一起對水進行加熱,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第四電加熱器不啟動加熱;當溫度達到第四溫度時,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四電加熱器開始啟動,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所有電加熱器一起對水進行加熱;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內膽內,用于測量水的溫度,所述流量傳感器和流量控制器設置在熱水器入口管上,所述流量傳感器用于測量流入水箱內膽的水的流量;所述的流量控制器用來控制水入口管上的水的流速,所述水位控制器用于測量水箱內膽的水位,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第二調節單元,所述第二調節單元根據所述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水的溫度,產生控制所述電加熱器的調節信號;為了保證內膽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中央控制器根據測量的水位和流量來控制流量控制器的流速;為了保證內膽的水的溫度達到預定溫度,中央控制器能夠根據內膽水溫、集熱器出水口的水溫和流入內膽的流量控制第二流量控制器的流速;
所述水箱進一步包括保溫層,保溫層具有三層,從內向外保溫層的每層的熱膨脹系數逐漸升高。
[0005]所述水箱內的溫度傳感器為多個,其中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內膽的熱水出口位置,用來測量出口熱水的溫度,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內膽的水入口位置,用來測量入口水的水溫,其中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水箱內膽的其他位置,用來測量水箱內膽內水的溫度,所述調節單元通過多個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的平均值來產生控制所述水箱的調節信號。
[0006]所述水箱的每個側壁和/或底壁上的第四電加熱器的功率大于第三電加熱器的功率,第三電加熱器的功率大于第二電加熱器的功率,第二電加熱器的功率大于第一電加熱器的功率。
[0007]所述的水箱每個側壁上的電加熱器沿水箱內膽的高度方向分布,其中從水箱內膽下部往上依次是第四電加熱器、第二電加熱器、第一電加熱器、第三電加熱器;所述的每個側壁和/或底壁上的電加熱器沿水箱內膽的高度錯列分布。
[0008]所述的水箱的每個側壁上的電加熱器沿水箱內膽的高度呈直線分布,在高度方向上,第二電加熱器與第一電加熱器是第一電加熱器與第三電加熱器距離的0.8-0.9倍,第四電加熱器與第二電加熱器的距離是第二電加熱器與第一電加熱器距離的0.7-0.75倍。
[0009]水箱的第二層為鋁合金層,所述鋁合金層的鋁合金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如下:6.0% Cu ,0.9% Mg ,0.6% Ag ,0.8% Mn ,0.13% Zr ,0.1% Ce ,0.10% Ti,0.15%Si,其余為Al。
[0010]電加熱器由電熱合金組成,所述電熱合金的質量百分比如下Ni 34% ;Cr 18% ;Al 5% ;C 0.05% ;B 0.006% ; Co 2% ;ff 4% ;Mo 4% ;Ti 2% ;Nb 0.1% ;La 0.2% ;Ce
0.2% ;Fe 余量。[0011]進入集熱器的水的單位時間的流量值的公式為:AV = (R XAX η)/ ( P XCLX(Τ3 - Τ)),其中AV為管道內流體單位時間的流量值,R為太陽輻射值,A為集熱器有效吸熱面積,H為熱損失系數,取值范圍為0.95-0.98之間,P為管道內水的密度,T3是集熱器需要達到的水溫,T集熱器的平均水溫,即Τ=(Τ1+Τ2)/2,Tl、Τ2分別為集熱器出口和集熱器入口的溫度,CL為管道內水平均溫度的比熱。
[0012]所述集熱器內設置電加熱裝置;所述集熱器包括三層結構,從內向外的每層熱膨脹系數逐漸降低。
[0013]所述熱水器還包括太陽能跟蹤系統。
[0014]所述的每個側壁上的電加熱器沿熱水器內膽的高度呈直線分布,所述直線與側壁的中線的夾角為30 — 45°。
[0015]集熱器中,根據時間段來調整流量,包括設定時間段,測得每個所述時間段平均太陽輻照值;測得每個所述時間段平均集熱器的出口溫度Tl ;測得每個所述時間段的平均所述集熱器出口溫度Τ2 ;根據設定集熱器終端溫度Τ3以及測量的數值計算集熱器的水的流量。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太陽能熱水器具有如下的優點:
I)通過水箱的輔助加熱,來實現出水的溫度恒定,例如當集熱器的水溫偏低的時候,通過啟動水箱的電熱裝置進行加熱。
[0017]2)可以通過測量溫度和光照強度,通過控制流量來實現熱水器溫度的恒定;
3)通過設置電加熱裝置,可以實現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對熱水器獨立進行加熱控制,也可以同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和中央控制器一起實現對熱水器溫度的共同控制。
[0018]4)可以按照時間段對熱水器溫度進行控制。
[0019]5)通過設置多個電加熱器,在熱水器剛開始加熱的時候,只啟動其中一個電加熱器,從而慢慢的提升水的溫度,從而避免了水的溫度快速提高,避免了水箱內膽的快速熱脹;當達到一定水溫后,此時的熱水器內壁已經慢慢的熱漲到一定程度,因此此時在加大加熱功率,并不會產生加熱初期的熱水器的熱漲的速度,因此提高了熱水器的使用壽命。
[0020]6)通過在四個側壁和底壁都設置電加熱器,可以保證加熱的水溫均勻;
7)將電加熱器設置在水箱內膽的高度方向上,而且將首先啟動加熱的電加熱器放置在三個電加熱器的中間,從而降低首先啟動的電加熱器對內膽底壁的熱漲現象。
[0021]8)通過水位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流量傳感器,實現對進入熱水器的流速的控制。
[0022]9)通過設置多個溫度傳感器,以保證測量的水溫的準確。
[0023]10)通過電加熱器間距和加熱功率的設置,實現對水的均勻加熱。
[0024]11)通過對鋁合金層的鋁合金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的合理分配,提高內膽的合金層的高耐熱性和高溫抗拉強度。
[0025]12)通過對電熱合金的組分的設置,使得電熱合金具有高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蝕能力。
[0026]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27]圖1是本發明集熱器的工作示意圖;
圖2是水箱內膽的結構圖
圖3是水箱內膽的外觀整體圖圖4是本發明水箱內膽工作的示意圖圖5是水箱內膽側壁上的電加熱器其中一種分布圖圖6是水箱內膽側壁上的電加熱器其中另一種分布圖附圖標記如下:
1中央控制器水箱的附圖標記如下:
2第一側壁的第一電加熱器,3第一側壁的第二電加熱器,4第一側壁的第三電加熱器,5第一側壁的第四電加熱器,6水入口管,7熱水出口管,8溫度傳感器,9溫度傳感器,10溫度傳感器,11流量傳感器,12流量控制器,13水箱內膽,14底壁的第三電加熱器,15底壁的第一電加熱器,16底壁的第二電加熱器,17底壁的第四電加熱器,18第二側壁的第一電加熱器,19第二側壁的第二電加熱器,20第二側壁的第三電加熱器,21第二側壁的第四電加熱器,22內膽的第一層,23內膽的第二層,24內膽的第三層,25內膽的第四層,26內膽的夕卜殼;
集熱器的部分的附圖標記如下:
27集熱器,28集熱器出口的溫度傳感器的位置,29集熱器入口的溫度傳感器的位置,30流量計的位置,31電加熱裝置,32流量控制器的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0029]下面先介紹集熱器的相關部件。
[0030]首先,請參考圖1,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包括集熱器27,集熱器27的進水口通過管道與外部水源連通,熱水器還包括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流量控制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為兩個,分別設置在集熱器的進水口的位置29和出水口位置28上,用于測量集熱器的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的溫度;光照傳感器設置在集熱器的吸熱部(圖1沒有示出),用于檢測太陽光的強度;流量計設置在進水口與外部水源的連接管道上,如圖1所示的附圖標記30的位置,用于測量進入集熱器的水的流量;流量控制器設置在進水口與外部水源的連接管道上,如圖1所示的附圖標記32的位置,用于控制進入集熱器的水的流量;所述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流量控制器與所述中央控制器1之間通訊連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第一調節單元,所述第一調節單元根據溫度傳感器和光照傳感器測量值,產生控制所述流量計的調節信號,以改變流入相應的所述集熱器的水的流量,使得所述集熱器內的流體溫度保持不變。
[0031]集熱器27的出水口與水箱的進水口相連。
[0032]所述集熱器27包括三層結構,從內向外每層的熱膨脹系數逐漸降低。這是因為在集熱的過程中,集熱器的外部先受熱,先膨脹,然后依次向內是第二層、第三層受熱膨脹,因此從內向外三層膨脹次數依次降低可以保證膨脹率基本保持一致,保證各層連接的緊密性和穩定性。[0033]所述太陽輻射值計算管道內水的單位時間的流量值的公式為:AV =(RXAX η)/ (P XCLX (Τ3 —Τ)),其中Λν為管道內流體單位時間的流量值,R為太陽輻射值,A為集熱器有效吸熱面積,η為熱損失系數,取值范圍為0.95-0.98之間,P為管道內水的密度,CL為管道內水所在溫度區間的平均比熱,Τ3是集熱器需要達到的水溫,T集熱器的平均水溫,即Τ=(Τ1+Τ2)/2,Tl、Τ2分別為集熱器出口和集熱器入口的溫度。
[0034]當然,集熱器的平均溫度還有許多其他的測量方式,例如在集熱器的多個位置處設置溫度傳感器,通過計算多個位置處的水的平均溫度來測量集熱器的水溫。如果采取此種方式,則不需要在集熱器進出口設置溫度傳感器,而需要在集熱器內部設置溫度傳感器。
[0035]中央控制器I還包括數據存儲單元、邏輯控制器,數據存儲單元用于存儲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測量的數值以及流量值的公式,所述邏輯控制器根據所述測量的數值以及流量值的公式計算單位時間的流量值,使得所述管道內的流體溫度保持不變。
[0036]所述集熱器內設置電加熱裝置31,所述電加熱裝置可以在沒有陽光(例如晚上或者陰天)的情況下獨立工作,也可以在陽光無法滿足正常的熱水使用的情況下,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配合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和中央控制器一起實現對熱水器溫度的共同控制。
[0037]此外,中央控制器I可以獨立控制電加熱裝置3來實現集熱器需要達到的水溫,例如可以在集熱器箱體中設置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根據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水溫來控制電加熱裝置31進行加熱。也可以根據集熱器進水口和出水口測量的水溫的平均值來控制電加熱裝置31進行加熱。
[0038]所述集熱器還包括太陽能跟蹤系統,通過太陽能跟蹤系統,可以使集熱器實時的跟蹤太陽,已達到最大的利用太陽能。
[0039]集熱器27的溫度控制可以實時進行控制,也可以根據時間段進行控制。根據時間段控制得情況下,需要設定時間段,測得每個所述時間段平均太陽輻照值;測得每個所述時間段平均集熱器的出口溫度Tl ;測得每個所述時間段的平均所述集熱器出口溫度Τ2 ;根據設定集熱器終端溫度Τ3以及測量的數值計算集熱器的水的流量。
[0040]調節單元通過調整閥門的開度大小改變流入相應的所述集熱器27的水的流量。當然調整流量的大小還有其他方法,例如通過控制泵等。
[0041]與集熱器相連的水箱的結構如下:
首先,請參考圖2,所述水箱包括水箱內膽13和外殼26,熱水器下部設置水入口管6,上部的一側設置有熱水出口管7,集熱器的加熱的水通過水入口管6進入水箱內膽13,然后在水箱內膽13內進行加熱,然后通過熱水出口管7流出。
[0042]當然,水入口管還可以同時連接外部冷水,當天氣不好的時候,可以關閉與集熱器相連的水入口,打開外部冷水的連接,從而實現水箱的獨立加熱。當然,也可以集熱器加熱的熱水和外部冷水同時連接,已達到集熱器的水和外部冷水混合,達到迅速實現合適的水溫的需求。
[0043]圖3展示了水箱內膽13的示意圖。水箱內膽13分為四層,每相鄰的兩層緊密貼合,從內向外分別是內涂料層22、合金層23、不銹鋼層24和外涂料層25,水箱內膽13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第一層是內涂料層,可以避免出現腐蝕,第二層是鋁合金層,使得傳熱均勻烹飪效果好,第三層是不銹鋼層,使內膽的外表面不僅美觀,還能使得內膽的傳熱更快,第四層是外涂料層,可以保護銅層避免產生銹蝕。
[0044]優選的,所述合金層為鋁合金層。
[0045]圖3展示的內膽13的側壁和底壁呈大于90°的鈍角,當然,內膽的側壁和底壁不局限于附圖的形式,內膽和側壁可以呈90°的角,內膽可以呈立方體形狀,有四個互相垂直的側壁和底壁組成。
[0046]對于內膽13中的材料不局限于上述描述的材料,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合理的選擇,但是對于內膽的四層結構的材料的選擇,要求是由內向外的四層結構的熱膨脹系數逐漸增大,也就是說,最內層的熱膨脹系數最低,第二層其次,第三層大于第二層但小于第四層,第四層最大。之所以這樣的設置,因為在加熱的過程中,第一層先受熱,先膨脹,然后依次是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受熱膨脹,因此四層膨脹系數依次增大可以保證膨脹率基本保持一致,保證各層連接的緊密性和穩定性。
[0047]所述水箱包括保溫層,保溫層具有三層,從內向外保溫層的每層的熱膨脹系數逐漸升高。更優選的是,水箱從內向外,從內膽到保溫層,每層的熱膨脹系數逐漸升高。從而實現保證膨脹率基本保持一致,保證各層連接的緊密性和穩定性
如圖4所示,所述水箱包括電加熱器、溫度傳感器,其中熱水出口管7和水入口管6與水箱內膽13連接,所述的溫度傳感器8-10、電加熱器2-5,14-17,18-21與所述中央控制器1之間通訊連接,所述內膽13包括四個側壁(圖3中只展示了兩個側壁)和一個底壁,在底壁和每個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四個電加熱器。如圖3所示,在圖3的水箱內膽的第一側壁上分別是第一電加熱器2、第二電加熱器3、第三電加熱器4和第四電加熱器5,同理在圖3的水箱內膽的第二側壁上分別是第一電加熱器18、第二電加熱器19、第三電加熱器20和第四電加熱器21,同時水箱內膽的兩外兩個側壁的電加熱器的設置與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設置相同,分別設置有四個電加熱器;在內膽13的底壁設置有四個電加熱器,分別是第三電加熱器14、第一電加熱器15、第二電加熱器16和第四電加熱器17,上述設置的電加熱器用于對熱水器中的水進行加熱,;當開始加熱時,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一電加熱器2、18、15 (包括未不出的兩個側壁上的第一電加熱器)啟動加熱,第二電加熱器、第三電加熱器和第四電加熱器不啟動加熱;當水的溫度達到第一溫度時,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二電加熱器開始啟動加熱,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一電加熱器、第二電加熱器一起加熱,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第三電加熱器和第四電加熱器不啟動加熱;當溫度達到第二溫度時,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三電加熱器開始啟動,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一電加熱器、第二電加熱器、第三電加熱器一起對水進行加熱,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第四電加熱器不啟動加熱;當溫度達到第三溫度時,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第四電加熱器開始啟動,底壁和每個側壁上的所述的所有電加熱器一起對水進行加熱;所述中央控制器1包括第二調節單元,所述第二調節單元根據所述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水的溫度,產生控制所述水箱的調節信號。
[0048]在實際加熱的過程中,只要水的溫度低于第一溫度,則只啟動底壁和四個側壁的第一電加熱器,如果水的溫度在第一溫度和第二溫度之間時,則同時啟動底壁和四個側壁的第一電加熱器和第二電加熱器,如果水的溫度在第二溫度和第三溫度之間時,則同時啟動底壁和四個側壁的第一電加熱器、第二電加熱器和第三電加熱器,當水的溫度達到或者超過第三溫度時,則所有的電加熱器同時啟動進行加熱。[0049]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設定需要加熱的最高溫度,例如設置溫度輸入控制板控制加熱的溫度。如果需要加熱到第二溫度,則第三加熱器和第四加熱器不需要啟動,只需要根據溫度啟動第一電加熱器和第二電加熱器即可。
[0050]通過設置水箱內的電加熱器,可以實現水箱的獨立加熱,也可以實現水箱輔助加熱。即當集熱器輸入的水溫偏低,水箱電加熱器啟動加熱,已達到所需的水溫。
[0051]所述溫度傳感器為多個,都設置在內膽5內。如圖3所示,其中一個溫度傳感器8設置在內膽的熱水出口位置,用來測量出口熱水的熱水溫度,其中一個溫度傳感器9設置在內膽的冷水入口位置,用來測量入口冷水的水溫,其中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10設置在水箱內膽的其他位置,用來測量水箱內膽10內水的溫度,例如如圖3所示的設置在內膽5的底部。所述調節單元通過多個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的平均值來產生控制所述電加熱器的調節信號。
[0052]雖然圖4中的溫度傳感器的數量為3個,實際上,溫度傳感器的數量不局限于3個,例如熱水器熱水出口位置、冷水入口位置以及其他位置處的傳感器的數量都可以是兩個以上。通過設置多個溫度傳感器可以增加水溫的測量準確性。
[0053]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將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熱水入口管和/或冷水出口管上,與設置在內膽的溫度傳感器一起來計算測量溫度的平均值。
[0054]為了保證內膽的水的溫度達到預定溫度,中央控制器能夠根據內膽水溫、集熱器出水口的水溫和流入內膽的流量控制第二流量控制器的流速。例如,當內膽中的水溫溫度偏低而集熱器的水溫溫度偏高,則可以提高集熱器的出口熱水流入內膽的速度,反之,則可以適當降低從集熱器流入內膽的水的流量。因為水箱的入口還可以連接外部水源(如自來水水源),如果集熱器水溫偏高,則還可以通過加大外部水源的流入速度來降低水箱中的水溫。
[0055]如果集熱器水溫也偏低,則可以啟動集熱器和/或水箱中的電加熱系統,通過電加熱系統輔助加熱,提高水溫,如果加熱器水溫偏高,則可以通過加大加熱器的入水口的流速來降低溫度,也可以通過加大外部冷水源的流速來降低水箱的水溫,或者可以采取集熱器和水箱同時入口冷水的流速來降低水箱和集熱器中的水溫。
[0056]此外,為了控制外部冷水源的流速,可以在外部冷水源的管道上設置流量控制器、流量傳感器,用于檢測外部冷水源的管道上的流速和控制流量,以便控制進入內膽的外部水源的流量。
[0057]如圖4所示,所述的第一側壁的電加熱器沿水箱內膽的高度方向分布,其中從水箱內膽下部往上依次是第四電加熱器5、第二電加熱器3、第一電加熱器2、第三電加熱器4。其他側壁的電加熱器的設置與第一側壁的設置相同。
[0058]所述的每個側壁上的電加熱器沿水箱內膽的高度呈直線分布,在高度方向上,第二電加熱器3與第一電加熱器2是第一電加熱器2與第三電加熱器4距離的0.8-0.9倍,第四電加熱器5與第二電加熱器3的距離是第二電加熱器3與第一電加熱器2距離的0.7-0.75倍。其他側壁的電加熱器的設置與第一側壁的設置相同。
[0059]第四電加熱器5的功率大于第三電加熱器4的功率,第三電加熱器4的功率大于第二電加熱器3的功率,第二電加熱器3的功率大于第一電加熱器2的功率。其他側壁的電加熱器的設置與第一側壁的設置相同。[0060]所述冷水入口 6設置在底壁上的底壁與側壁連接的位置附近,底壁的電加熱器距離水入口管6距離由近及遠的分布為:第四電加熱器17、第二電加熱器16、第一電加熱器15和第三電加熱器14。
[0061 ] 底壁上中,第四電加熱器17的功率大于第三電加熱器14的功率,第三電加熱器14的功率大于第二電加熱器16的功率,第二電加熱器16的功率大于第一電加熱器15的功率。
[0062]通過上述的位置和功率的設置,可以提高水的加熱的均衡性,保證各壁面溫度提升的一致性。
[0063]所述的水箱還包括水位控制器(圖3未示出)、流量控制器12、流量傳感器11,水位控制器、流量控制器12、流量傳感器11與中央控制器1通訊連接,流量傳感器11和流量控制器12設置在熱水器入口管6上,所述流量傳感器11用于測量流入水箱內膽5的水的流量;所述的流量控制器12用來控制熱水器入口管6上的水的流速,所述水位控制器用于測量水箱內膽的水位,并將測量結果傳遞給中央控制器1,中央控制器1根據測量的水位和流量來控制流量控制器12的流速,中央控制器1還可以根據水溫和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器12的流速。例如,如果水箱內的水溫超過了用戶的需求,則通過設置增加水的流量在降低水溫,同理,如果水箱內的水溫低于用戶的需求,則可以通過減少水的流量來保證水的快速加熱。用戶的需求可以通過用戶界面(未示出)進行設置。如果水位下降,則通過控制增加流速來增加進入內膽的水的流量,如果水位過高,則通過降低或者停止水的流速來減少或者避免進入內道的水流量。
[0064]如圖5展示了第一側壁的電加熱器沿水箱內膽的高度錯列分布。當然每一個側壁和底壁上的電加熱器都可以采用如圖4所示的錯列分布,
所述的每個側壁上的電加熱器沿水箱內膽的高度呈直線分布,如圖5所示,所述直線與側壁的中線的夾角為30 - 45° (圖5所示的兩條虛線所成的角度)。當然底壁上的電加熱器都可以采用如圖5所示的錯列分布。
[0065]通過上述的電加熱器位置設置,可以提高水的加熱的均衡性,保證各壁面溫度提升的一致性。
[0066]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設置防燒干裝置,以保證進行加熱的電加熱器都浸泡在水中。如果電加熱器沒有浸泡在水中,則電加熱器自動停止加熱,防止干燒。等水位上升淹沒電加熱器時再進行加熱。
[0067]鋁合金層的鋁合金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如下:6.0% Cu ,0.9% Mg ,0.6% Ag,
0.8% Μη ,0.13% Zr ,0.1% Ce ,0.10% Ti,0.15% Si,其余為 A1。
[0068]鋁合金的制造方法為:采用真空冶金熔煉,氬氣保護澆注成圓坯,經過600°C均勻化處理,在400°C,采用熱擠壓成棒材,然后再經過580°C固溶淬火后,在200°C進行人工時效處理。合金的抗拉強度。b:室溫≥550MPa,200°C≥440MPa,300°C≥_230MPa。
[0069]電加熱器由電熱合金組成,所述電熱合金的質量百分比如下Ni 34% ;Cr 18% ;A1 5% ;C 0.05% ;B 0.006% ; Co 2% ;ff 4% ;Mo 4% ;Ti 2% ;Nb 0.1% ;La 0.2% ;Ce0.2% ;Fe 余量。
[0070]電熱合金的制造方法為:通過在真空感應爐中按照電熱合金的成分熔煉澆注成錠,然后在1200°C _900°C將合金錠熱鍛成棒材,在1200°C -900°C熱軋成盤材,再在室溫冷拔成不同規格的絲材。
[0071]為了代替廣泛使用的NiCr系Cr20Ni80合金,而制造了低成本的電熱合金,合金的抗氧化性與Cr20Ni80對比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包括中央控制器、集熱器和與集熱器連接的水箱,集熱器的進水口通過管道與外部水源連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熱器包括: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第一流量控制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為兩個,分別設置在集熱器的進水口和出水口,用于測量集熱器的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的溫度;光照傳感器設置在集熱器的吸熱部,用于檢測太陽光的強度;流量計設置在進水口與外部水源的連接管道上,用于測量進入集熱器的水的流量;第一流量控制器設置在進水口與外部水源的連接管道上,用于控制進入集熱器的水的流量;所述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流量計、第一流量控制器與所述中央控制器之間通訊連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第一調節單元,所述第一調節單元根據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和流量計的測量值,產生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的調節信號,以改變流入所述集熱器的水的流量,使得所述集熱器內的流體溫度保持不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其特征在于:進入集熱器的水的單位時間的流量值的公式為:Λν =(R XAX η) / ( P XCLX (T3 — T)),其中AV為管道內流體單位時間的流量值,R為太陽輻射值,A為集熱器有效吸熱面積,η為熱損失系數,取值范圍為.0.95-0.98之間,P為管道內水的密度,Τ3是集熱器需要達到的水溫,T集熱器的平均水溫,即Τ=(Τ1+Τ2)/2,Tl、Τ2分別為集熱器出口和集熱器入口的溫度,CL為管道內水平均溫度的比熱。
【文檔編號】F24J2/40GK103644666SQ201310649095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3日
【發明者】郝身剛, 張麗, 王興, 程寧 申請人:南陽師范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