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風量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風量裝置,主要用于空調系統中。目前常用的變風量裝置的結構設計不夠合理。本實用新型包括變風量裝置本體,其特點是:還包括輸風管和低溫出口,變風量裝置本體安裝在輸風管上;低溫出口包括引風管、前擋板、后擋板、左導風板、右導風板、底出風板、左出風板和右出風板,引風管的上端連接在輸風管上,右出風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上,底出風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上,底出風板和左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個5-15cm寬的左出風槽,該底出風板和右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個5-15cm寬的右出風槽。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合理,布局科學,性能可靠,出風量均勻,氣流組織均勻。
【專利說明】變風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風量裝置,主要用于空調系統中,尤其適用于低溫送風變風量空調系統中。
【背景技術】
[0002]空調系統中一般均安裝有變風量裝置,目前常用的變風量裝置的結構設計不夠合理,布局不夠科學,性能不夠可靠,出風不夠均勻,出風阻力較大,氣流組織不夠均勻,從而降低了空調系統的整體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布局科學,性能可靠,出風量均勻,氣流組織均勻的變風量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變風量裝置包括變風量裝置本體,其結構特點在于:還包括輸風管和低溫出口,所述變風量裝置本體安裝在輸風管上;所述低溫出口包括引風管、前擋板、后擋板、左導風板、右導風板、底出風板、左出風板和右出風板,所述左出風板中設置有若干個左出風口,該左出風口為方口結構,所述右出風板中設置有若干個右出風口,該右出風口為方口結構,在底出風板中設置有若干個底部出風孔,該底部出風孔為圓孔結構;所述引風管的上端連接在輸風管上,所述前擋板、后擋板、左導風板和右導風板的頂部均固定在引風管的下端,所述前擋板、后擋板、左導風板和右導風板均呈傾斜狀結構,所述前擋板、右導風板、后擋板和左導風板依次圍成一圈,所述左出風板呈豎直狀結構,該左出風板的頂部固定在左導風板上,所述左出風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上,所述右出風板呈豎直狀結構,該右出風板的頂部固定在右導風板上,所述右出風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上,所述底出風板呈水平狀結構,該底出風板的頂面固定在左出風板和右出風板的底部,所述底出風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上,所述底出風板和左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個5-15cm寬的左出風槽,該底出風板和右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個5-15cm寬的右出風槽。
[0005]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輸風管呈水平狀結構。
[0006]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引風管的上端連接在輸風管的底部。
[0007]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前擋板的底部和底出風板的底面齊平,所述后擋板的底部和底出風板的底面齊平。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布局科學,性能可靠,出風阻力小,出風量均勻,氣流能夠分別通過左出風板中的左出風口、右出風板中的右出風口和底出風板中的底部出風孔而分布到需要調節溫度的區域,氣流組織均勻;能夠適用于各種形式的VAV裝置中,包括雙風機型、串聯型和并聯型;可以用于低溫送風系統中,保溫性能夠滿足送風溫度要求。【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變風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低溫出口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3是圖2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4是圖2中去掉右導風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5是圖2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6是圖5中去掉左導風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7是圖2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17]實施例。
[0018]參見圖1至圖7,本實施例中的變風量裝置包括變風量裝置本體1、輸風管3和低溫出口 4,變風量裝置本體I安裝在輸風管3上,輸風管3呈水平狀結構。
[0019]本實施例中的低溫出口 4包括引風管41、前擋板42、后擋板43、左導風板44、右導風板45、底出風板46、左出風板47和右出風板48,在左出風板47中設置有若干個左出風口 49,該左出風口 49為方口結構;在右出風板48中設置有若干個右出風口 50,該右出風口50為方口結構;在底出風板46中設置有若干個底部出風孔2,該底部出風孔2為圓孔結構。左出風口 49和右出風口 50的數量通常在8-30個之間,若干個左出風口 49通常排列成一行,若干個右出風口 50通常排列成一行,底部出風孔2的數量通常在50-300個之間,若干個底部出風孔2通常排列成數行或者數列狀結構。
[0020]本實施例中引風管41的上端連接在輸風管3上,引風管41的上端優選連接在輸風管3的底部。前擋板42、后擋板43、左導風板44和右導風板45的頂部均固定在引風管41的下端,前擋板42、后擋板43、左導風板44和右導風板45均呈傾斜狀結構。前擋板42、右導風板45、后擋板43和左導風板44依次圍成一圈,從而形成一個上窄下寬的喇卩八口狀結構。
[0021]本實施例中的左出風板47呈豎直狀結構,該左出風板47的頂部固定在左導風板44上,左出風板47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42和后擋板43上。本實施例中的右出風板48呈豎直狀結構,該右出風板48的頂部固定在右導風板45上,右出風板48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42和后擋板43上。
[0022]本實施例中的底出風板46呈水平狀結構,該底出風板46的頂面固定在左出風板47和右出風板48的底部,底出風板46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42和后擋板43上,底出風板46和左導風板44之間形成一個5-15cm寬的左出風槽,左出風板47中的若干個左出風口 49與左出風槽配合,輸風管3中的氣流能夠通過左出風口 49進入左出風槽,再通過左出風槽擴散到需要調節溫度的區域中。在底出風板46和右導風板45之間形成一個5-15cm寬的右出風槽,右出風板48中的若干個右出風口 50與右出風槽配合,輸風管3中的氣流能夠通過右出風口 50進入右出風槽,再通過右出風槽擴散到需要調節溫度的區域中。
[0023]本實施例前擋板42的底部和底出風板46的底面齊平,后擋板43的底部和底出風板46的底面齊平。
[0024]本實施例中的變風量裝置主要適用于低溫送風變風量空調系統中,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布局科學,性能可靠,出風阻力小,出風量均勻的特點。使用時,低溫氣流依次經過變風量裝置本體1、輸風管3和引風管41,大部分低溫氣流通過左出風板47中的若干個左出風口 49和右出風板48中的若干個右出風口 50分別進入左出風槽和右出風槽中,最后通過左出風槽和右出風槽擴散到需要調節溫度的空間中,剩余的低溫氣流通過底出風板46中的若干個底部出風孔2直接分布到需要調節溫度的空間中,確保氣流組織均勻更加均勻。
[0025]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變風量裝置,包括變風量裝置本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輸風管和低溫出口,所述變風量裝置本體安裝在輸風管上;所述低溫出口包括引風管、前擋板、后擋板、左導風板、右導風板、底出風板、左出風板和右出風板,所述左出風板中設置有若干個左出風口,該左出風口為方口結構,所述右出風板中設置有若干個右出風口,該右出風口為方口結構,在底出風板中設置有若干個底部出風孔,該底部出風孔為圓孔結構;所述引風管的上端連接在輸風管上,所述前擋板、后擋板、左導風板和右導風板的頂部均固定在引風管的下端,所述前擋板、后擋板、左導風板和右導風板均呈傾斜狀結構,所述前擋板、右導風板、后擋板和左導風板依次圍成一圈,所述左出風板呈豎直狀結構,該左出風板的頂部固定在左導風板上,所述左出風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上,所述右出風板呈豎直狀結構,該右出風板的頂部固定在右導風板上,所述右出風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上,所述底出風板呈水平狀結構,該底出風板的頂面固定在左出風板和右出風板的底部,所述底出風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前擋板和后擋板上,所述底出風板和左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個5-15cm寬的左出風槽,該底出風板和右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個5-15cm寬的右出風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風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風管呈水平狀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風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風管的上端連接在輸風管的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變風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擋板的底部和底出風板的底面齊平,所述后擋板的底部和底出風板的底面齊平。
【文檔編號】F24F13/08GK203615558SQ201320653595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3日
【發明者】馬洪濤, 俞鐵銘, 童航, 劉戰禮, 郝建剛 申請人: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