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變風量末端和空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65624閱讀:659來源:國知局
變風量末端和空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變風量末端和空調,變風量末端包括:風箱,設置有出口;風管,風管用于將風導入風箱內;折流板,設置在風箱內并位于風管的出風側,折流板能夠改變風管內流體的流向。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設置折流板能夠避免風從風管出來后直接吹向出口,從而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專利說明】
變風星末纟而和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變風量末端和空調。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空調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空調舒適性的要求不斷提高,空調變風量末端設備作為空調系統與用戶距離最近的裝置,其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已成為用戶家庭休憩時的主要矛盾。噪聲大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變風量末端優劣的重要指標,如何降低變風量末端的噪聲,提高用戶使用的舒適性也是當前變風量末端研發的重點方向。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變風量末端和空調,以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變風量末端,變風量末端包括:風箱,設置有出口;風管,風管用于將風導入風箱內;折流板,設置在風箱內并位于風管的出風側,折流板能夠改變風管內流體的流向。
[0005]進一步地,折流板包括一體設置的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的一端與風箱的下部固定,第一折流板的另一端與第二折流板的一端連接,第二折流板與風箱的上部之間形成通風流道,通風流道與出口連通。
[0006]進一步地,變風量末端還包括平衡閥,平衡閥設置在風管內并能夠調節風管的通風面積。
[0007]進一步地,風管為筒狀結構,平衡閥為圓片狀結構,平衡閥的外徑與筒狀結構的內徑相適配。
[0008]進一步地,風管沿水平方向設置,平衡閥包括全開啟位置、全關閉位置和上部出風位置,在全開啟位置時,平衡閥沿水平方向設置,在全關閉位置時,平衡閥沿豎直方向設置,在上部出風位置時,平衡閥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設置,并且平衡閥的上端朝向風管的出風側。
[0009]進一步地,變風量末端還包括錐形閥,錐形閥包括錐形閥體,錐形閥體設置在風管和折流板之間,錐形閥體能夠沿風管的軸線方向調整,并且錐形閥體的錐頂朝向風管的出風側。
[0010]進一步地,錐形閥體的回轉軸線與風管的軸線重合。
[0011]進一步地,風管沿水平方向設置,風管與風箱的內壁之間形成環狀緩沖通道,環狀緩沖通道與通風流道連通。
[0012]進一步地,變風量末端還包括用于支撐風管的支架,支架固定在風箱的底部并且位于環狀緩沖通道內,支架上設置有多個通風孔。
[0013]進一步地,風箱的內壁設置有用于降噪的玻璃棉。
[0014]進一步地,通風流道沿水平方向設置,出口垂直于通風流道。
[001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包括上述變風量末端。
[0016]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設置折流板能夠避免風從風管出來后直接吹向出口,從而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17]設置平衡閥,能夠通過平衡閥使風管內的風由風管上部流入到風箱內,防止風撞擊箱體的底部產生噪聲。
[0018]設置錐形閥,可以防止由風管出風口流出的風直接撞擊折流板而產生渦流和噪聲。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變風量末端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圖1中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10、風箱;20、風管;30、平衡閥;41、第一折流板;42、第二折流板;50、錐形閥;60、支架;61、通風孔;70、玻璃棉;81、環狀緩沖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變風量末端,該變風量末端包括風箱10、風管20、平衡閥30和折流板。風箱10設置有出口。風管20的入風口置于風箱10外,風管20的出風口置于風箱10內。平衡閥30可轉動地設置在風管20的出風口內,并且平衡閥30能夠調節風管20的通風面積。折流板設置在風箱10內并位于風管20的出風口外(出風側),折流板與風箱10的上部形成通風流道,通風流道與出口連通,該折流板能夠改變風管20內流體的流向。
[0024]設置平衡閥30,能夠通過平衡閥30使風管20內的風由風管20上部流入到風箱10內,防止風撞擊風箱10的底部產生噪聲。設置折流板,使折流板與風箱10的上部之間形成通風流道,該通風流道能夠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并且折流板能夠避免風從風管20出來后直接吹向出口,進一步達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風箱10的內壁設置有用于降噪的玻璃棉70。
[0025]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調節風管20的通風面積是指能夠調節出風口的風量大小,并還能夠使風管20內的風由風管20的上部流入風箱10內。上述通風流道沿水平方向設置,上述出口垂直于通風流道。
[0026]具體地,上述風管20沿水平方向設置,平衡閥30包括全開啟位置、全關閉位置和上部出風位置,在全開啟位置時,平衡閥30沿水平方向設置,此時,風管20的出風口完全打開,風管20內的風能夠無阻礙的由出風口流出。在全關閉位置時,平衡閥30沿豎直方向設置,此時風管20的出風口完全關閉,風管20內的風無法由出風口流出。在上部出風位置時,平衡閥30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設置,并且平衡閥30的上端朝向風管20的出風口,此時,由于受到平衡閥30的導向作用,大部分風由平衡閥30上端與風管20內壁之間的縫隙流過,即從風管20的上部流出。少部分風由平衡閥30下端與風管20內壁之間的縫隙流過,即從風管20的下部流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平衡閥30為手動平衡閥,該手動平衡閥的手柄伸出至風箱10外部,該手動平衡閥能夠通過手柄驅動并相對于風管20轉動。
[0027]在工作時,使用者可以通手柄將手動平衡閥轉動至需要角度,從而使風管20與手動平衡閥上下方形成過流通道。由于手動平衡閥朝向出風口傾斜,風管20內的風通過手動平衡閥的導向作用朝向風管20上方的過流通道流動,進而使風管20內的風由風管20上部流入到風箱10內。
[0028]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風管20為筒狀結構,平衡閥30為圓片狀結構,平衡閥30鉸接于風管20的管壁上,平衡閥30的外徑與風管20的內徑相同。
[0029]如圖1所示,上述折流板包括一體設置的第一折流板41和第二折流板42。第一折流板41的一端與風箱10的下部固定,第一折流板41的另一端與第二折流板42的一端連接,第二折流板42與風箱10的上部之間形成通風流道,該通風流道即具有導向作用,也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上述通風流道的長短和折流板的位置可以根據不同實施環境來改變。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通風流道越長,降噪效果越好。
[003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第一折流板41垂直固定在風箱10的下部,并且第一折流板41與風管20的軸線垂直。上述風管20的出風口與第一折流板41相對并間隔設置。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第一折流板41與風箱10的下部通過圓弧部過渡連接。從而減小紊流產生,達到降噪效果。
[0031]在第一折流板41上設置有錐形閥50。該錐形閥50包括圓錐狀結構的錐形閥體,錐形閥體包括錐底和錐頂。其中錐底與第一折流板41朝向風管20的一側面抵接固定,錐頂朝向風管20的出風口。由風管20出風口出來的風能夠沿錐形閥50的錐形面延伸方向擴散,并經過錐形閥50導向能夠進入到通風流道內。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錐形閥50與現有技術中的平板結構相比,具有更好的導流降噪效果,由出風口流出的風經過錐形閥50的錐形面擴散能夠避免直接撞擊到折流板上形成渦流和噪聲,而且錐形閥50能夠將風導入通風流道內,起到很好的導流作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為增加導流效果,也可以將錐形閥50更換成其他形狀,凡是便于將風導入通風流道的結構,均應屬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0032]上述錐形閥體的回轉軸線與風管20的軸線同軸,并且根據不同需要或者工作情況,錐形閥體能夠沿風管20的軸線方向左右調整,并且錐形閥體待調整完成后可以相對于風箱10固定。
[0033]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風管20與風箱10的內壁之間形成環狀緩沖通道81,環狀緩沖通道81與通風流道連通。
[0034]由于平衡閥30上下均由過流通道,雖然大部分風通過上部的過流通道進入到通風流道內,但是還有小部分風通過風管20的下部進入到風箱10內。此時,該小部分風在錐形閥50的導向作用下,進入到環狀緩沖通道81內(風箱10的底壁與風管20之間的位置),該小部分風經環狀緩沖通道81的緩沖和導向作用流至風箱10的頂壁與風管20之間的環狀緩沖通道81處。由于環狀緩沖通道81與通風流道連通,上述小部分風能夠進入到通風流道內。
[0035]設置環狀緩沖通道81能夠對上述小部分風起到緩沖降噪的作用。從而進一步降低變風量末端的整體噪音。
[0036]如圖1和圖2所示,變風量末端還包括用于支撐風管20的支架60,支架60固定在風箱10的底部并且位于環狀緩沖通道81內,支架60上設置有多個通風孔61。
[0037]上述支架60上部設置有用于安裝風管20下部的圓弧卡接結構,在支架60的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間隔排列的條形通風孔61。上述條形通風孔61的結構和排列形式并不限于圖2所示,凡是能夠增加環狀緩沖通道81的導風效率的結構和排列方式,均應屬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
[0038]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包括上述變風量末端。
[0039]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風量末端包括: 風箱(10),設置有出口; 風管(20),所述風管(20)用于將風導入風箱內; 折流板,設置在所述風箱(10)內并位于所述風管(20)的出風側,所述折流板能夠改變所述風管(20)內流體的流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包括一體設置的第一折流板(41)和第二折流板(42),所述第一折流板(41)的一端與所述風箱(10)的下部固定,所述第一折流板(4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折流板(42)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折流板(42)與所述風箱(1)的上部之間形成通風流道,所述通風流道與所述出口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風量末端還包括平衡閥(30),所述平衡閥(30)設置在所述風管(20)內并能夠調節所述風管(20)的通風面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管(20)為筒狀結構,所述平衡閥(30)為圓片狀結構,所述平衡閥(30)的外徑與所述筒狀結構的內徑相適配。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管(20)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平衡閥(30)包括全開啟位置、全關閉位置和上部出風位置,在所述全開啟位置時,所述平衡閥(30)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全關閉位置時,所述平衡閥(30)沿豎直方向設置,在所述上部出風位置時,所述平衡閥(30)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設置,并且所述平衡閥(30)的上端朝向所述風管(20)的出風側。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風量末端還包括錐形閥(50),所述錐形閥(50)包括錐形閥體,所述錐形閥體設置在所述風管(20)和所述折流板之間,所述錐形閥體能夠沿所述風管(20)的軸線方向調整,并且所述錐形閥體的錐頂朝向所述風管(20)的出風側。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閥體的回轉軸線與所述風管(20)的軸線重合。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管(20)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風管(20)與所述風箱(10)的內壁之間形成環狀緩沖通道(81),環狀緩沖通道(81)與所述通風流道連通。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風量末端還包括用于支撐風管(20)的支架(60),所述支架(60)固定在風箱(10)的底部并且位于環狀緩沖通道(81)內,所述支架(60)上設置有多個通風孔(61)。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箱(10)的內壁設置有用于降噪的玻璃棉(70)。11.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流道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出口垂直于所述通風流道。12.—種空調,包括變風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風量末端為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變風量末端。
【文檔編號】F24F13/08GK205655455SQ201620146259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6日 公開號201620146259.1, CN 201620146259, CN 205655455 U, CN 205655455U, CN-U-205655455, CN201620146259, CN201620146259.1, CN205655455 U, CN205655455U
【發明人】李鵬濤, 楊經良, 張玉進, 尹永存, 李志海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