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柵型誘導吹出口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能夠防止冷風和結露的格柵型誘導吹出口。具備通過從外部送入的供給空氣誘導混合被空調空間(S)的空氣而將該混合空氣吹出至被空調空間(S)的主體(1)。在主體(1)內設置噴出供給空氣的空氣噴出口(2)、將被空調空間(S)的空氣作為誘導空氣引入的誘導風道(3)、將供給空氣和誘導空氣的混合空氣吹出至被空調空間(S)的混合吹出風道(4)、以及與誘導風道(3)和混合吹出風道(4)連通且誘導誘導空氣的多個誘導口(5);多個誘導口(5)以使在上風側的誘導口(5a)誘導混合的空氣逐漸吹入至下風側的誘導口(5b)的形式配置。
【專利說明】格柵型誘導吹出口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格柵型誘導吹出口。
【背景技術】
[0002]以削減送風動力為目的,具有使來自于空調機的供給空氣與通常時相比低溫、少風量化后從設置于室內等的被空調空間內的吹出口供氣,并且進行空氣調節的低溫送風空調系統。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53448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
[0005]在該低溫送風空調系統中使用現有的格柵型吹出口時,由于供給空氣為低溫,因而存在產生冷風(cold draft)和結露的問題。
[0006]解決問題的手段:
[0007]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格柵型誘導吹出口,具備通過從外部送入的供給空氣誘導混合被空調空間的空氣而將該混合空氣吹出至所述被空調空間的主體;在該主體內設置噴出所述供給空氣的空氣噴出口、將所述被空調空間的空氣作為誘導空氣引入的誘導風道、將所述供給空氣和所述誘導空氣的混合空氣吹出至所述被空調空間的混合吹出風道、以及與所述誘導風道和所述混合吹出風道連通且誘導所述誘導空氣的多個誘導口 ;所述多個誘導口以使在上風側的所述誘導口誘導混合的空氣逐漸吹入至下風側的所述誘導口的形式配置。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可得到以下效果:
[0009](I)因通過在供給空氣中誘導混合被空調空間的空氣以此產生的再熱(reheat)而從混合吹出風道向被空調空間吹出的空氣和被空調空間空氣之間的溫度差減少,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將低溫的供給空氣原封不動地吹出而產生的冷風和被空調空間的溫度不均、結露等,從而謀取舒適性的改善;
[0010](2)在主體內部將低溫的供給空氣與比其高溫的誘導空氣進行混合并吹出,因此可以防止在比空氣噴出口下風側上發生結露。因此,不需要進行誘導口和混合吹出風道的隔熱,減少隔熱處理范圍,制作容易;
[0011](3)可以通過兼作空氣噴出口的多個誘導口逐漸增加誘導空氣,從而可以確保相對于供給空氣風量的誘導空氣的風量(混合比)多。因此,謀求混合空氣的吹出風量的增加,并且擴散性變得良好且消除溫度不均;
[0012](4)可以兼作空氣噴出口和誘導口,因此結構簡略化,制作容易且廉價;
[0013](5)通過增減誘導口的數量,以此可以任意地變更誘導風量,通過增減調節被空調空間空氣的誘導量,以此可以選擇對于空調最佳的混合空氣吹出溫度(誘導空氣混合比),從而謀求空調效率的改善。
[0014]在本實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主體具有細長狀吹出開口部;所述空氣噴出口沿著所述細長狀吹出開口部的對置的長邊形成為線狀;所述誘導口以通過隔開構件區劃所述誘導風道和混合吹出風道的連通部,使開口部向下風縮小的形式形成,且沿著所述空氣噴出口形成為線狀。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可得到以下效果:
[0016](I)可以通過一個隔開構件形成兩個誘導口,因此結構簡單化且制作容易;
[0017](2)使誘導口的開口部向下風縮小,以此可以提高風速,因此可以不降低誘導性能,而穩定地確保誘導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從吹出開口部側觀察格柵型誘導吹出口的圖;
[0019]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0020]圖3是圖2的B向視圖;
[0021]符號說明:
[0022]I主體;
[0023]2空氣噴出口 ;
[0024]3誘導風道;
[0025]4混合吹出風道;
[0026]5誘導口 ;
[0027]6隔開構件;
[0028]11 吹出開口部;
[0029]S被空調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圖1?圖3示出本實用新型的格柵型誘導吹出口的一個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將供給空氣的供給側稱為“上風側”,將混合空氣的吹出側稱為“下風側”。該格柵型誘導吹出口具備通過從外部送入的供給空氣誘導混合被空調空間S的空氣并將該混合空氣吹出至被空調空間S的主體I。被空調空間S是指寫字樓和醫院、賓館等的各種建筑物的室內和大廳等的空間。在該被空調空間S的壁面和屋頂等設置格柵型誘導吹出口。在格柵型誘導吹出口中,從圖示省略的空調機通過管道(duct)等供給調節用空氣等。另外,各圖中的點線的粗箭頭表示風向。
[0031]在主體I內設置噴出供給空氣的空氣噴出口 2、從被空調空間S引入誘導空氣的誘導風道3、將供給空氣和誘導空氣的混合空氣吹出至被空調空間S的混合吹出風道4、和與誘導風道3和混合吹出風道4連通而誘導誘導空氣的多個誘導口 5,多個誘導口 5以使在上風側的誘導口 5a誘導混合的空氣逐漸吹入至下風側的誘導口 5b的形式配置。
[0032]空氣噴出口 2沿著主體I的細長狀吹出開口部11的對置的長邊形成為線狀。誘導風道3和混合吹出風道4的連通部被一個隔開構件6區劃,而使兩個誘導口 5、5沿著空氣噴出口 2形成為線狀。為了減少通過截面積而提高風速,空氣噴出口 2和誘導口 5以使開口部向下風縮小的形式形成。
[0033]主體I具有兩端部開口的方筒狀的外壁體8及內壁體9、隔開構件6和多個葉片
10。內壁體9在外壁體8的內部隔著規定間隔設置。在該外壁體8的內表面和內壁體9的外表面上形成誘導風道3,在內壁體9的內表面上形成混合吹出風道4。另外,混合吹出風道4和誘導風道3的結構、結構的變更是自由的,不限于圖中示例。
[0034]被送入至主體I內的供給空氣通過空氣噴出口 2,并且向上風側的誘導口 5a噴出。此時,空氣噴出口 2和上風側的誘導口 5a之間的間隙部處于負壓,從而將被空調空間S的空氣通過誘導風道3誘導。誘導空氣與供給空氣混合而變成風量增加的混合空氣,并且在誘導口 5a的稍端細口上風速被提高的同時向下風側的誘導口 5b噴出。借助于此,上風側的誘導口 5a和下風側的誘導口 5b之間的間隙部處于負壓,從而將被空調空間S的空氣通過誘導風道3誘導,從而變成進一步增加風量的混合空氣。像這樣,將在上風側的誘導口 5上誘導混合的空氣逐漸吹入至下風側的誘導口 5,因此可以增加混合空氣吹出風量(相對于供給空氣風量的誘導空氣風量的比例)。
[0035]混合空氣通過混合吹出風道4向被空調空間S擴散并吹出。例如,在制冷時,在誘導口 5及混合吹出風道4上,將13°C的低溫的供給空氣和比其高溫的室內27°C的誘導空氣進行混合以此進行再熱(reheat),因此不會發生結露。另外,供給空氣是以使其在誘導混合的時刻比被空調空間S的露點溫度高溫且絕對濕度降低的方式進行設定,但是可自由變更。
[0036]另外,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圍內可自由變更設計。例如,可自由增減誘導口 5和誘導風道3等的數量。
【權利要求】
1.一種格柵型誘導吹出口,其特征在于, 具備通過從外部送入的供給空氣誘導混合被空調空間(S)的空氣而將該混合空氣吹出至所述被空調空間(S)的主體(I); 在所述主體(I)內設置噴出所述供給空氣的空氣噴出口( 2 )、將所述被空調空間(S )的空氣作為誘導空氣引入的誘導風道(3)、將所述供給空氣和所述誘導空氣的混合空氣吹出至所述被空調空間(S)的混合吹出風道(4)、以及與所述誘導風道(3)和所述混合吹出風道(4)連通且誘導所述誘導空氣的多個誘導口(5); 所述多個誘導口(5)以使在上風側的所述誘導口(5)誘導混合的空氣逐漸吹入至下風側的所述誘導口(5)的形式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格柵型誘導吹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體(I)具有細長狀吹出開口部(11); 所述空氣噴出口(2)沿著所述細長狀吹出開口部(11)的對置的長邊形成為線狀; 所述誘導口(5)以通過隔開構件(6)區劃所述誘導風道(3)和混合吹出風道(4)的連通部,使開口部向下風縮小的形式形成,且沿著所述空氣噴出口(2)形成為線狀。
【文檔編號】F24F13/06GK204128140SQ201420580014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3日
【發明者】木村惠一, 浦野勝博, 貝塚晃一 申請人:木村工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