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調器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調室內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器已成為人們調節室內溫度的重要手段,家用空調器通常分為掛壁式空調器、柜式空調器、窗式空調器以及吊頂式空調器這四類。空調器通過第一風機將內部系統制熱或制冷產生的熱量或冷量送到室內,從而達到調節室內溫度的目的。
由于老人和小孩身體較弱,從出風口吹出的風如果直接吹向人體會造成身體不適,因此現有空調器多在其出風口處設置可左右擺動的導風板,通過導風板的擺動將出風口處吹出的風的方向從垂直于出風口的方向導向出風口的左右兩側,避免從出風口處吹出的風直接吹向人體。但使用導風板改變出風口的出風方向時,會出現以下兩個問題:
1、由于現有空調器是通過導風板將風生硬的導向左右,必然伴隨著風量的損失,影響空調器的換熱效率;
2、當導風板擺到左右兩側的最大角度后,此時風量也最小,影響了此時的換熱效果,即柜式空調器的導風板擺動時的換熱效果無法達到風直接朝前吹的時候的換熱效果。
同時,導風板在擺動時并不能完全將從出風口吹出的風導向出風口的左右兩側,因此仍會有部分風直接吹向人體,引起身體不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空調室內機及其控制方法,能夠避免從空調器中吹出的風直吹人體。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內機,包括殼體,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換熱器和第一風機,所述殼體上開設有第一風口,所述第一風機位于所述換熱器的一側且與所述第一風口相對設置,所述殼體的頂部開設有第二風口,且所述第二風口和所述第一風口對稱設置于所述換熱器的兩側,所述第二風口處還設置有第二風機,所述第二風機可帶動空氣從第一風口吹入并從第二風口吹出。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室內機,正常出風時,第一風機轉動,將與換熱器換熱后的空氣從第一風口送出,使室內溫度發生改變。若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時,可啟動第二風機,此時室內空氣從第一風口吹入殼體內,經換熱器換熱后從第二風口吹出,而由于第二風口設置于殼體的頂部,因此從第二風口吹出的空氣會向上流動,然后沿天花板向室內擴散,不會直接吹到人體,因此不會引起人體不適。其中,第一風口可以是現有空調室內機的出風口,第二風口可以是現有空調室內機的進風口,也可以是為實現本發明額外開設的風口。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空調室內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檢測到用戶輸入上出風模式的指令后,發出控制所述換熱器啟動的指令;
S2、發出控制所述軸流風機沿第一方向轉動的指令,使所述空調室內機從第一風口進風并從所述第二風口出風。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當用戶開啟上出風模式后,換熱器開始制冷或制熱,軸流風機沿第一方向轉動,帶動空氣從第一風口吹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內部,與換熱器發生熱交換后,從設置于殼體頂部的第二風口吹出,從而避免了從空調器吹出的風直接吹到人體,因而不會引起人體不適。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第二種空調室內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N1、檢測到用戶輸入快速出風模式的指令后,發出控制所述換熱器啟動的指令;
N2、發出控制所述第一風機轉動、及所述軸流風機沿第二方向轉動的指令,使所述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進風并從所述第一風口出風。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控制方法,當用戶開啟快速出風模式后,換熱器開始制冷或制熱,第一風機轉動,且軸流風機沿與第二方向轉動,此時第一風機和軸流風機共同帶動空氣從第二風口進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內部,與換熱器發生熱交換后,從空調室內機的第一風口吹出,由于此時空調室內機的通過第一風機和軸流風機共同出風,因此空調室內機的出風效率較高,能夠使室內溫度迅速改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室內機從第一風口出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出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室內機從第一風口出風的結構示意圖,且第二風口處設置有導流結構;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出風的結構示意圖,且第二風口處設置有導流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空調室內機的工作原理是將室內空氣抽吸至空調室內機的殼體內部,與換熱器進行熱交換后送出至室內環境中,從而使室內溫度發生改變。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內機,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殼體1,殼體1內設置有換熱器2和第一風機3,殼體1上開設有第一風口11,第一風機3位于換熱器2的一側且與第一風口11相對設置,殼體1的頂部開設有第二風口12,且第二風口12和第一風口11對稱設置于換熱器2的兩側,第二風口12處還設置有第二風機4,第二風機4可帶動空氣從第一風口11吹入并從第二風口12吹出。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調室內機,正常出風時,第一風機3轉動,將與換熱器2換熱后的空氣從第一風口11送出,使室內溫度發生改變。若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時,可啟動第二風機4,此時室內空氣從第一風口11吹入殼體1內,經換熱器2換熱后從第二風口12吹出,而由于第二風口12設置于殼體1的頂部,因此從第二風口12吹出的空氣會向上流動,然后沿天花板向室內擴散,不會直接吹到人體,因此不會引起人體不適。其中,第一風口11可以是現有空調室內機的出風口,第二風口12可以是現有空調室內機的進風口,也可以是為實現本發明額外開設的風口。
第一風機3為普通空調器所用風機,因而多使用貫流風機作為第一風機3。由于貫流風機具備軸向長度不受限制的優點,因此技術人員們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需要任意選擇葉輪的長度,從而滿足不同型號空調室內機的需求;同時,貫流風機在轉動過程中形成的氣流貫穿葉輪流動,受葉片兩次力的作用,因此氣流能到達很遠的距離,能夠實現遠距離送風,有利于快速改變室內溫度;且貫流風扇出風時沒有紊流現象,出風較為均勻,因而不會出現太大噪聲,用戶體驗較好。
為增大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一風口11出風時的出風效率,如圖2和圖4所示,第二風機4為軸流風機。當用戶需要使室內溫度迅速改變時,將第一風機3和第二風機4同時啟動,此時第一風機3和第二風機4共同帶動空氣從第二風口12進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內部,與換熱器2發生熱交換后,從該空調室內機的第一風口11吹出,由于此時該空調室內機的通過第一風機3和第二風機4共同出風,因此空調室內機的出風效率較高,能夠使室內溫度迅速改變。而由于此時空調室內機從第一風口11出風,這就要求第二風機4的進出風方向與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12出風時的進出風方向相反,故選用軸流風機作為第二風機4,軸流風機能夠隨著電機轉向的改變而改變自身轉動方向,從而改變軸流風機的進出風方向,因此,將第二風機4設置為軸流風機后,軸流風機在沿第一方向轉動時能夠實現從第二風口12出風的需求,避免從空調室內機吹出的風直吹人體;軸流風機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轉動時,能夠提高該空調室內機的出風效率,使室內溫度迅速改變。
為使吹入室內的空氣為潔凈的空氣,如圖1所示,第二風口12處設置有過濾組件5。當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一風口11出風時,室內空氣從第二風口12處進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的內部,由于第二風口12處設置有過濾組件5,空氣穿過過濾組件5時,空氣中攜帶的雜質等被過濾組件5過濾,因此吹入室內的空氣為潔凈的空氣。而當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12出風時,室內空氣從第一風口11進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的內部,與換熱器2進行熱交換后從第二風口12吹出,由于第二風口12處設置有過濾組件5,因此空氣在從第二風口12吹出之前,會被過濾組件5將空氣中攜帶的雜質等過濾,因此吹入室內的空氣為潔凈的空氣。
為達到較好的過濾效果,如圖1所示,過濾組件5包括格柵51和過濾網52,且格柵51設置于過濾網52和第二風口12之間。將過濾組件5設置為格柵51和過濾網52組合的雙層結構時,能夠更有效地將空氣中的雜質進行過濾。同時,由于格柵51更為靠近第二風口12,因此空氣在從第二風口12吹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時會首先經過格柵51,此時格柵51會將空氣中含有的顆粒較大的雜質進行過濾,而空氣在經過格柵51后,還需穿過過濾網52,過濾網52會將空氣中的較小顆粒物等進行過濾,從而使吹入空調室內機的空氣形成潔凈的空氣,這部分潔凈的空氣在與換熱器2進行熱交換時,不會對換熱器2造成污染。同時,由于格柵51將空氣中的較大顆粒物過濾,因此變相地延長了過濾網52的使用壽命。而當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12出風時,空氣在吹出前也會依次經過過濾網52和格柵51,因而吹入室內的空氣為潔凈的空氣。
第二風機4會增加該空調室內機的負載,因此,將第二風機4可拆卸地連接于格柵51上。當用戶無需使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12出風時,可將第二風機4從格柵51上拆下,減小了該空調室內機的負載,降低了能耗。
需要說明的是,第二風機4可通過卡扣或螺栓等連接結構可拆卸地連接于格柵51上。卡扣連接的方式拆裝較為方便,便于用戶自行拆裝。而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強度較高,能夠確保第二風機4長期穩定地工作。
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12出風時,吹出的空氣直接吹向空調器的上方,沿室內的天花板流動,然后向室內環境中擴散,因而室內溫度改變速度較慢,為解決這一問題,如圖3和圖4所示,在第二風口12處設置有導流結構,進入空調室內機中的空氣經換熱器2換熱后從第二風口12吹出,并沿導流結構吹向殼體1的前側,以使從空調室內機中吹出的空氣直接在室內環境中擴散,加快了室內溫度改變的速度。
具體地,如圖4所示,導流結構為罩設在第二風口12上的導流蓋6,導流蓋6朝向殼體1的前側的蓋體上開設有導流口61,從第二風口12吹出的空氣沿導流蓋6的內壁流動至導流蓋6朝向殼體1的前側的蓋體上的導流口61處,然后從導流口61中吹出,直接擴散在室內環境中,使室內溫度迅速改變。
為避免室內空氣中的雜質污染第一風機3和換熱器2,第一風口11處也設置有過濾組件。當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12出風時,室內空氣從第一風口11進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的內部,與換熱器2進行熱交換后從第二風口12吹出,由于第一風口11處設置有過濾組件,因此空氣在吹入該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內之前,會被過濾組件將空氣中攜帶的雜質等過濾,因此吹入該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內的空氣為潔凈的空氣,這部分潔凈的空氣與第一風機3和換熱器2接觸后,不會污染第一風機3和換熱器2。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空調室內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檢測到用戶輸入上出風模式的指令后,發出控制換熱器2啟動的指令;
S2、發出控制軸流風機沿第一方向轉動的指令,使空調室內機從第一風口11進風并從第二風口12出風。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當用戶開啟上出風模式后,換熱器2開始制冷或制熱,軸流風機沿第一方向轉動,帶動空氣從第一風口11吹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的內部,與換熱器2發生熱交換后,從設置于殼體1的頂部的第二風口12吹出,從而避免了從空調器吹出的風直接吹到人體,因而不會引起人體不適。
示例地,當第一風機3為貫流風機,第二風機4為軸流風機時,為避免在上出風模式下第一風機3帶動殼體內空氣從第一風口11吹出,當系統在檢測到用戶輸入上出風模式的指令后,僅發出啟動第二風機4的指令4,這使得該空調室內機在上出風模式下,室內空氣僅能從該空調室內機的第一風口11吹入,與換熱器2進行熱交換后從第二風口12吹出。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第二種空調室內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N1、檢測到用戶輸入快速出風模式的指令后,發出控制換熱器2啟動的指令;
N2、發出控制第一風機3轉動、及軸流風機沿第二方向轉動的指令,使空調室內機從第二風口12進風并從第一風口11出風。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控制方法,當用戶開啟快速出風模式后,換熱器2開始制冷或制熱,第一風機3轉動,且軸流風機沿與第二方向轉動,此時第一風機3和軸流風機共同帶動空氣從第二風口12進入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的內部,與換熱器2發生熱交換后,從空調室內機的第一風口11吹出,由于此時空調室內機的通過第一風機3和軸流風機共同出風,因此空調室內機的出風效率較高,能夠使室內溫度迅速改變。
需要說明的是,該空調室內機從第一風口11出風時,可單獨開啟第一風機3或單獨開啟軸流風機。當單獨開啟第一風機3時,室內空氣從第二風口12吹入該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的內部,經換熱器2換熱后,從第一風口11吹出,從而改變室內溫度。當單獨開啟軸流風機時,軸流風機沿第二方向轉動,帶動空氣從第二風口12進入該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的內部與換熱器2進行熱交換,然后從第一風口11吹出,對室內溫度進行改變。
關于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室內機的其他構成等已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詳細說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