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紡織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紡織物生產中紡織烘箱是必不可少的生產設備之一,紡織烘箱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紡織物的質量,現有的紡織烘箱主要包括有烘干箱和設置在烘干箱上的發熱裝置,發熱裝置發熱使烘干箱內的溫度達到規格要求后對烘干箱內的布料進行烘干。但是現有紡織烘箱的能耗大,而且烘干的效果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紡織烘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紡織烘干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底部和一側側壁設有導線輪支架,所述導線輪支架設置為U型支架,所述導線輪支架的上端支腳內均安裝軸承,所述軸承內安裝有轉桿,所述轉桿上套接有導線輪,所述導線輪上設有導線凹槽,所述轉桿的一端穿過軸承并延伸出導線輪支架的上端支腳,且轉桿的一端安裝有風扇,所述,所述殼體的內壁還設有進出線架,所述進出線架分別設置在殼體左側內壁上方和右側內壁下方,所述進出線架上固定有導線桿,所述導線桿上設有進出線孔,所述殼體的上端內壁設有第一加熱裝置,所述導線桿的側壁設有第二加熱裝置。
優選的,所述導線輪上的導線凹槽的數量不少于三個。
優選的,所述導線桿上的進出線孔的數量與導線凹槽的數量相同。所述殼體的內壁設有保溫層。
優選的,所述殼體的內部設有除濕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紡織烘干裝置,結構合理,實用性強,第一加熱裝置的設置,用于加熱殼體內部,以便給經過的紡織線烘干,兩個導線輪的設置,增加紡織線在殼體內部的長度,增加烘干效果,多個線凹槽的設置,可以使多條紡織線同時進行烘干增加效率,導線桿上設有第二加熱裝置可對紡織線進一步加熱,非常實用,風扇的設置,可以在導線輪的帶動下轉動,提高烘干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導線輪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進出線架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導線輪支架、3導線輪、4第一加熱裝置、5軸承、6轉桿、7導線凹槽、8風扇、9進出線架、10導線桿、11第二加熱裝置、12進出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提供了如圖1-3所示的一種紡織烘干裝置,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的底部和一側側壁設有導線輪支架2,所述導線輪支架2設置為U型支架,所述導線輪支架2的上端支腳內均安裝軸承5,所述軸承5內安裝有轉桿6,所述轉桿6上套接有導線輪3,所述導線輪3上設有導線凹槽7,所述轉桿6的一端穿過軸承5并延伸出導線輪支架2的上端支腳,且轉桿6的一端安裝有風扇8,所述,所述殼體1的內壁還設有進出線架9,所述進出線架9分別設置在殼體1左側內壁上方和右側內壁下方,所述進出線架9上固定有導線桿10,所述導線桿10上設有進出線孔12,所述殼體1的上端內壁設有第一加熱裝置4,所述導線桿10的側壁設有第二加熱裝置11,所述導線輪3上的導線凹槽7的數量不少于三個,所述導線桿10上的進出線孔12的數量與導線凹槽7的數量相同,所述殼體1的內壁設有保溫層,所述殼體1的內部設有除濕裝置。
工作原理:紡織線從殼體1的一端進入,先經過導線桿10上的進出線孔12,第二加熱裝置11可對紡織線進行加熱烘干,然后紡織線繞過兩個導線輪3后從另一個導線桿10上的進出線孔12引出,殼體1內部的紡織線由第一加熱裝置4加熱烘干,風扇8的設置,可以在導線輪3的帶動下轉動,提高烘干效果。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