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能裝置領域裝置,尤其是一種可以自動的對供暖溫度進行調節,無需人工操作,且結構簡單,控制簡單,進而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降低了施工難度、降低了系統成本的一體機式太陽能供暖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太陽能供暖系統主要采取雙循環方式為主,集熱器組與水箱之間進行集熱循環,水箱與散熱器之間進行供暖循環。系統通常單獨設置一個大水箱,水箱直接放在地面或屋頂上,且水箱多為開式水箱。現有技術中的這種系統存在以下缺點:水箱占地面積大,集熱循環管路長。外置的水箱增加了成本,水箱本身和較長的循環管路增加了散熱面積,開式水箱保溫效果差。集熱循環需要設置集熱泵來驅動集熱器與水箱之間的熱交換循環,而集熱泵需要耗電,且需要設置對應的控制器來實現功能。供暖管道壓力問題。系統的供暖循環管道若不打壓,則管道阻力較大,需要增加采暖泵的功率,導致耗電量增加;若進行打壓則存在泄壓問題(系統在運行一段時間后管道內壓力會下降。因為供暖循環的管道多多少少會向外滲水,壓力下降是很難避免的),泄壓后原先配置的采暖泵有可能功率不夠,導致供暖不暢,進而影響系統整體功能與效率,嚴重的會使采暖泵的電機燒壞;或者是增加一套專用的打壓設備隨時監視管道壓力,壓力低時進行補壓,而這樣進一步增加了成本和耗能。整個系統結構復雜,控制復雜,進而影響到系統的可靠性、產生施工難、成本高等問題。
目前,關于本專利,公知的技術構造是包括水箱,專用控制器,排氣閥,集熱器,散熱器,進水口。該太陽能供暖裝置不能自動的對供暖溫度進行調節,需要人工操作進行溫度調節,浪費了人力,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一體機式太陽能供暖系統,該一體機式太陽能供暖系統可以自動的對供暖溫度進行調節,無需人工操作,且結構簡單,控制簡單,進而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降低了施工難度、降低了系統成本。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包括水箱、專用控制器、排氣閥、太陽能集熱器、散熱器、進水口、溫度感應器、自動溫度調節器。
所述水箱與所述太陽能集熱器循環連通,多組所述組合內的所述水箱之間連通;所述一體機式太陽能供暖系統還包括散熱器,多組所述組合內的所述水箱與所述散熱器循環連通;所述水箱與所述散熱器連接的管路中設置進水口,所述進水口連接自來水管;所述水箱與所述散熱器連接的管路中設置排氣閥;所述水箱上安裝有專用控制器;所述散熱器與太陽能集熱器上均安裝有溫度感應器;所述太陽能集熱器開關位置處安裝有自動溫度調節器,所述溫度感應器通過線路連接自動溫度調節器。
所述進水口處設置止回閥。
所述水箱上或至少一個所述水箱上設置電加熱器,并設置相應的控制器控制所述電加熱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自動的對供暖溫度進行調節,無需人工操作,且結構簡單,控制簡單,進而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降低了施工難度、降低了系統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一體機式太陽能供暖系統實施例的構造圖。
圖中
1、水箱
2、專用控制器
3、排氣閥
4、太陽能集熱器
5、散熱器
6、進水口
7、溫度感應器
8、自動溫度調節器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本發明包括水箱1、專用控制器2、排氣閥3、太陽能集熱器4、散熱器5、進水口6、溫度感應器7、自動溫度調節器8。
所述水箱1與所述太陽能集熱器4循環連通,多組所述組合內的所述水箱1之間連通;所述一體機式太陽能供暖系統還包括散熱器5,多組所述組合內的所述水箱1與所述散熱器5循環連通;所述水箱1與所述散熱器5連接的管路中設置進水口6,所述進水口6連接自來水管;所述水箱1與所述散熱器5連接的管路中設置排氣閥3;所述水箱1上安裝有專用控制器2;所述散熱器5與太陽能集熱器4上均安裝有溫度感應器7;所述太陽能集熱器4開關位置處安裝有自動溫度調節器8,所述溫度感應器7通過線路連接自動溫度調節器8;所述進水口6處設置止回閥;所述水箱1上或至少一個所述水箱1上設置電加熱器,并設置相應的控制器控制所述電加熱器。
具體實施時,太陽能集熱器收集太陽能加熱內部的水,然后通過管道降價熱的水輸送出去,如果需要電加熱進行能源補充,可以在水箱出廠時要求廠家安裝專用控制器2在水箱1上,直接將電加熱器安裝到各個水箱,即可由每一水箱上對應的專用控制器2獨立地對該水箱進行控溫;在散熱器5進行散熱時,位于散熱器5上的溫度感應器7可以感應到散熱的溫度,然后將感應到的溫度數據通過線路發送到太陽能集熱器4上的自動溫度調節器8上,自動調節溫度器8可以將該溫度數據與太陽能集熱器4上的溫度進行對比,從而控制太陽能集熱器4輸送到散熱器5上的溫度。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發明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
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發明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發明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發明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