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散熱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油冷水冷中冷于一體的高效集成換熱器。
背景技術:
散熱器是風電、冶金、化工、礦山、輕工及重工等行業中普遍使用的冷卻設備。利用冷卻器可使具有一定溫差的兩種流體介質實現熱交換,從而達到降低溫度的效果,保證發熱設備正常運行的目的。
冷卻器按冷卻方式可分為空冷、水冷和油冷,現有的冷卻器大多結構單一,一般采用上述三種冷卻方式中的一種來設計冷卻器,這種冷卻方式單一的冷卻器可以滿足大部分場合的使用, 但是一些對于冷卻效果有特殊要求的設備, 這種單一冷卻方式的冷卻器往往不能滿足使用要求;也有一些冷卻器生產廠家對組合式冷卻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但是從目前來看,其產品大多結構復雜, 導致后續使用維護成本較高。目前,市面上也存在一些功能集合的散熱器,但是結構布局不盡合理,使用過程中,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油冷水冷中冷于一體的高效集成換熱器,該散熱器適用范圍廣,能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油冷水冷中冷于一體的高效集成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冷卻器,中冷器橫向設置于所述油水冷卻器后表面上部位置,油水冷卻器包括縱向并排布置的油冷卻器與水冷卻器,所述油冷卻器與水冷卻器兩者表面中間位置開設吸風口,在吸風口的邊緣固定導風罩,所述導風罩呈外口小、內口大的圓錐臺狀,所述油水冷卻器的后部貼合設置防塵網,油水冷卻器的底部頂角位置設置用于連接的底角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冷器的進口和出口分別置于油水冷卻器沿寬度方向兩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防塵網通過固定板壓緊于油水冷卻器的背部,固定板通過螺栓、第一墊圈、第二墊圈及蝶形螺栓緊固連接于油水冷卻器后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油冷卻器的上部設置油冷進口,下部設置油冷出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冷卻器的前端表面上部設置水冷進口,水冷卻器的前端表面下部設置水冷出口。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產品針對現有冷卻器功能單一的問題而開發設計,可以廣泛應用于多種場合,適用范圍廣,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后視圖。
圖3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3中,包括油水冷卻器1、油冷卻器1-1、油冷進口1-11、油冷出口1-12、水冷卻器1-2、水冷進口1-21、水冷出口1-22、導風罩2、蝶形螺栓3、螺栓4、第一墊圈5、第二墊圈6、固定板7、防塵網8、底角板9等。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油冷水冷中冷于一體的高效集成換熱器,包括油水冷卻器1,中冷器10橫向設置于所述油水冷卻器1后表面上部位置,油水冷卻器1包括縱向并排布置的油冷卻器1-1與水冷卻器1-2,所述油冷卻器1-1與水冷卻器1-2兩者表面中間位置開設吸風口,在吸風口的邊緣固定導風罩2,所述導風罩2呈外口小、內口大的圓錐臺狀,所述油水冷卻器1的后部貼合設置防塵網8,油水冷卻器1的底部頂角位置設置用于連接的底角板9。底角板9上開設連接孔,通過連接孔與待冷卻介質的設備相固定。
中冷器10的進口和出口分別置于油水冷卻器1沿寬度方向兩側,中冷器10采用橫向布置的方式,兩側分別與油冷卻器1-1、水冷卻器1-2固定連接,對油冷卻器1-1、水冷卻器1-2兩者連接進一步加固,確保連接可靠穩定。
防塵網8通過固定板7壓緊于油水冷卻器1的背部,固定板7通過螺栓4、第一墊圈5、第二墊圈6及蝶形螺栓3緊固連接于油水冷卻器1后部。
油冷卻器1-1的上部設置油冷進口1-11,下部設置油冷出口1-12。
水冷卻器1-2的前端表面上部設置水冷進口1-21,水冷卻器1-2的前端表面下部設置水冷出口1-22。
本實用新型產品將多個冷卻功能集成到一個產品上,有效擴大產品的使用范圍,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