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風冷熱泵機組制冷的水簾式風調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01392閱讀:411來源:國知局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制冷機械,特別是一種用于風冷熱泵機組制冷的水簾式風調裝置。



背景技術:

風冷熱泵空調機組的運行受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及進出風氣流的影響。熱泵機組的制冷量與室外環境溫度成反比,與室內進風濕球溫度成正比;熱泵機組制冷時的耗電功率與室外環境溫度成正比,與室內進風濕球溫度成正比。

水的蒸發需吸收大量的熱能,能把空氣中的熱量散走,實現對環境溫度的降溫、調節作用。

現有的方案:對風冷熱泵空調機組用水進行噴淋來幫助機組散熱,提高熱泵機組的制冷能力及室內降溫效果,降低了熱泵機組運轉的電耗能,極大減少熱泵機組因室外溫度過高所造成壓宿機過載、過熱、電負過大及壓力過高的故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風冷熱泵機組容易生銹腐蝕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用于風冷熱泵機組制冷的水簾式風調裝置。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風冷熱泵機組制冷的水簾式風調裝置,包含有,

上水槽本體,其具有上底壁、上前側壁、上后側壁、上左側壁及上右側壁,所述上底壁、所述上前側壁、所述上后側壁、所述上左側壁及所述上右側壁共同界定出上水槽容置空間,所述上底壁上有落水孔;

上制冷裝置,其具有設置于所述上前側壁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前導軌、設置于所述上后側壁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后導軌及設置于所述上水槽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上前導軌與所述上后導軌的上制冷棒;

下水槽本體,其處于所述上水槽本體的下方,所述下水槽本體具有下底壁、下前側壁、下后側壁、下左側壁及下右側壁,所述下底壁、所下前側壁、所述下后側壁、所述下左側壁及所述下右側壁共同界定出下水槽容置空間,所述下底壁上有回水孔;

下制冷裝置,其具有設置于所述下前側壁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前導軌、設置于所述下后側壁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后導軌及設置于所述下水槽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下前導軌與所述下后導軌的下制冷棒;以及,

中間水簾片,其處于所述上水槽本體與所述下水槽本體間。

作為一種用于風冷熱泵機組制冷的水簾式風調裝置的優選方案,所述上制冷棒上有上散熱片,所述上散熱片上有上散熱孔,所述上散熱孔具有依次相連的上漸縮段、上直線段及上漸擴段,所述下制冷棒上有下散熱片,所述下散熱片上有下散熱孔,所述下散熱孔具有依次相連的下漸縮段、下直線段及下漸擴段。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至少在于:

1、促進風冷熱泵空調機組散熱,提高熱泵機組的制冷能力及室內降溫效果。

2、降低或消除熱泵機組因室外溫度過高所造成散熱困難,極大降低了運轉時的電能損耗。

3、極大減少熱泵機組因室外溫度過高所造成壓宿機過載、過熱、電負過大及壓力過高的故障。

4、消除采用對風冷熱泵空調機組長期進行水噴淋,造成風冷熱泵空調機組機體生銹腐蝕以及浪費水資源的弊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

1.上水槽本體 11.上前側壁 12.上后側壁

13.上左側壁 14.上右側壁 15.上底壁

150.落水孔 2.上制冷裝置 21.上前導軌

22.上后導軌 23.上制冷棒 24.上散熱片

3.下水槽本體 4.循環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圖中所示的是一種用于風冷熱泵機組制冷的水簾式風調裝置,設置于所述水簾式風調裝置的旁側。所述水簾式風調裝置的結構主要由上水槽本體、上制冷裝置、下水槽本體、下制冷裝置、中間水簾片及循環泵組成。

所述上水槽本體具有上底壁、上前側壁、上后側壁、上左側壁及上右側壁。所述上底壁、所述上前側壁、所述上后側壁、所述上左側壁及所述上右側壁共同界定出上水槽容置空間。所述上底壁上有落水孔。

所述上制冷裝置具有設置于所述上前側壁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前導軌、設置于所述上后側壁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后導軌及設置于所述上水槽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上前導軌與所述上后導軌的上制冷棒。所述上制冷棒由上驅動電機推動左右移位。所述上制冷棒可以是制冷半導體。

所述下水槽本體處于所述上水槽本體的下方。所述下水槽本體具有下底壁、下前側壁、下后側壁、下左側壁及下右側壁。所述下底壁、所下前側壁、所述下后側壁、所述下左側壁及所述下右側壁共同界定出下水槽容置空間,所述下底壁上有回水孔。

所述下制冷裝置具有設置于所述下前側壁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前導軌、設置于所述下后側壁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后導軌及設置于所述下水槽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下前導軌與所述下后導軌的下制冷棒。所述下制冷棒由下驅動電機推動左右移位。所述下制冷棒可以是制冷半導體。

所述中間水簾片處于所述上水槽本體與所述下水槽本體間。

所述循環泵連接所述上水槽本體及所述下水槽本體。所述循環泵用以將從所述上水槽本體內落下至所述下水槽本體內的水循環至所述上水槽本體內。

所述上制冷棒上有上散熱片,所述上散熱片上有上散熱孔,所述上散熱孔的軸向沿左右方向設置。所述上散熱孔具有依次相連的上漸縮段、上直線段及上漸擴段。所述下制冷棒上有下散熱片,所述下散熱片上有下散熱孔,所述下散熱孔的軸向沿左右方向設置。所述下散熱孔具有依次相連的下漸縮段、下直線段及下漸擴段。此設計,保證散熱性能。

以上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