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器,尤其涉及一種毛巾架散熱器。
背景技術:
散熱器是用來傳導、釋放熱量的熱交換裝置,用散熱器采暖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采暖方式之一。通常散熱器中最常見的熱傳遞介質為水或油,散熱器一般是由并排的多片暖氣片組成,暖氣片內通過輸入熱水或在內部注入導熱水或導熱油,導熱水或導熱油經電加熱棒加熱,然后通過暖氣片的表面將熱量輻射出去或通過對流腔將熱量對流出去,從而起到加熱空間環境的作用。
隨著現代家居生活方式的改變,家用散熱器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在一些電熱水汀/油汀產品中已經可見配設的烘干架,針對烘干架與散熱器的結合,申請號為CN201520414725.5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了一種帶有烘干架的散熱器,其直接將原來用于掛衣物和毛巾的烘干架改進為可以通入熱媒液體的結構,該烘干架一方面增加了熱能轉化的表面積,提高了散熱器的熱效率;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了烘干架的傳熱作用,可充分烘干衣物和毛巾,同時能夠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如圖1所示,上述散熱器中熱媒水在暖氣片中流通過程中,由于水中攜帶空氣,會在暖氣片頂部累積儲存空氣,從而形成滯留區,尤其是在近出水口的暖氣片頂部位置,累積的空氣最終會影響熱媒水的流通,降低散熱效果,以及烘干架的烘干效果,所以需要在暖氣片頂部裝置放氣閥來釋放其中的空氣。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毛巾架散熱器,其即能避免其中空氣滯留的問題,又能作為毛巾架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烘干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毛巾架散熱器,包括由若干彎管依次連接所形成的具有多個折回的第一管路,以及與所述第一管路相連接的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上連接或設置有進水口,所述第三管路上連接或設置有出水口,由所述進水口至所述出水口具有唯一通路。
進一步地,所述彎管具有兩個直管段,以及將所述兩個直管段相連接的彎管段。
進一步地,所述兩個直管段相互平行設置。
優選地,所述彎管為U型管。
進一步地,所述彎管限定一參考平面,所述彎管段和所述兩個直管段的軸線位于所述參考平面,所述第一管路中,至少具有一組依次連接的彎管,其中相鄰彎管的參考平面間具有一固定夾角。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夾角為90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中,至少具有一對相鄰彎管,兩者參考平面間具有一過渡夾角,所述過渡夾角不同于所述固定夾角。
進一步地,所述過渡夾角為180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連接于所述第一管路的頂部并向所述第一管路的底部的延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管路連接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底部并向遠離所述第一管路方向延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由單根材料一體彎圓成形。
本實用新型的毛巾架散熱器,其內部結構無熱媒流體滯留區,不會儲存空氣,取代傳統散熱器需要通過放氣、排氣才可以使熱媒充分循環,使熱能轉換更充分,實現熱媒可全程循環換熱,達到節能效果。另一方面,散熱器管道多折回的設計,不但能在較小體積下實現更大的散熱面積,而且這樣的結構也更利于懸掛毛巾、衣物等需要烘干的物件,并且直接與散熱器的換熱面相接觸,提高了烘干的效果,同時能夠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另外,散熱器是由一根材料一體彎圓成形,突破傳統散熱器焊接工藝會出現漏水的問題。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一種帶烘干架的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毛巾架散熱器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毛巾架散熱器的主視圖;
圖4是圖2中毛巾架散熱器的側視圖;
圖5是圖2中毛巾架散熱器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附圖為原理圖或者概念圖,各部分厚度與寬度之間的關系,以及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等等,與其實際值并非完全一致。
圖2至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包括第一管路100、第二管路200和第三管路300,第一管路100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管路200和第三管路300連接。第二管路200和第三管路300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201和出水口301,從而熱媒流體從進水口201進入至出水口301流程具有唯一通路。
第一管路100由若干U型管101(附圖中標示了其中的一部分)依次連接形成,從而使其整體結構具有多個折回。具體地,每個U型管一端開口與下一段U型管的開口連接,并依此繼續連接多個U型管。此外每段U型管連接到上一段時,均需轉過一個角度,從而使散熱器整體形成延伸。
以下對在本實施例中各U型管的連接延伸做進一步說明。以頂部的兩段U型管為例,其分別可限定一參考平面401、402,參考平面401、402滿足其所對應的U型管的中心軸線在其面內。本實施例中參考平面401和參考平面402的夾角呈90度,其后連接的U型管的參考平面與參考平面402的夾角也呈90度,依次類推可以實現散熱器管路的不斷延伸。需要指出的是,夾角的選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做變化,通過夾角的變化可以有效地調節結構中管路的密度,以及散熱器的整體外形結構。
同時可以看到,在本實施例中,某一組相鄰的U型管分別具有參考平面403、404,參考平面403和參考平面404是共面的(相對于兩個平面具有180度的夾角),從而使U型管在延伸途中有一個不規則的變化。
第二管路200連接位于第一管路100頂部的U型管并向下延伸,進水口201設置在第二管路200的下部。
第三管路300連接位于第一管路100底部的U型管并向下延伸,出水口301設置在與進水口201大致等高的位置。
上述結構描述中雖然以各管路、管段來對整體結構進行描述,但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散熱器是各管路、管段是分立并通過一些連接手段(如焊接、套接等)形成的。更優的方式是,整個散熱器的管路由單根材料一體彎圓成形,即在單管上應用彎管工藝形成。
本實施例的毛巾架散熱器,其內部結構無熱媒流體滯留區,不會儲存空氣,取代傳統散熱器需要通過放氣、排氣才可以使熱媒充分循環,使熱能轉換更充分,實現熱媒可全程循環換熱,達到節能效果。另一方面,散熱器管道多折回的設計,不但能在較小體積下實現更大的散熱面積,而且這樣的結構也更利于懸掛毛巾、衣物等需要烘干的物件,并且直接與散熱器的換熱面相接觸,提高了烘干的效果,同時能夠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另外,散熱器是由一根材料一體彎圓成形,突破傳統散熱器焊接工藝會出現漏水的問題。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