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有關于服務器,特別是一種不需使用工具裝置硬盤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硬盤先裝載于一載具(Carrier/Tray)內,再放入服務器機殼內以固定。以載盤(Tray)固定在服務器內的方式來說,現有技術是將硬盤直接螺固于載盤上。當需要對硬盤進行更換或維護時,須將每一螺絲拆下再鎖回所耗費的工時較長。對于每天要對許多的服務器進行硬盤更換作業人員而言,重復地將硬盤組裝至載盤及將硬盤自載盤拆卸,顯然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在更換或維護硬盤時,能夠提升效率,且組裝結構及組件的制造成本亦需加入考慮,始可符合服務器業者對硬盤數量龐大的需求。
有鑒于此,本創作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的問題點,即成為本創作人改良的目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需使用工具操作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其包含有一外載盤、一內載盤以及一鎖止臂。外載盤開設有一鎖止穿孔;內載盤套疊在外載盤之內且能夠相對于外載盤滑移,內載盤設置有一鎖止扣孔;一鎖止臂,樞設在外載盤的外側,鎖止臂形成一勾部;當鎖止穿孔對齊鎖止扣孔時,勾部穿過鎖止穿孔扣接鎖止扣孔。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其鎖止臂罩設有一外蓋,外蓋樞設在外載盤的外側。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其鎖止臂的中段樞接外載盤,勾部形成在鎖止臂的其中一端,鎖止臂的另一端與外載盤之間連接有一彈性復位件以將勾部推向外載盤。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其外載盤形成有一外定位勾,外定位勾勾接內載盤。內載盤開設有一內導槽,外定位勾穿過內導槽勾接內載盤。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其內載盤形成有一內定位勾,內定位勾勾接外載盤。外載盤開設有一外導槽,內定位勾穿過外導槽勾接外載盤。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其外載盤具有一外底板,外底板的一側形成有一第一側壁,內載盤具有一內底板,內底板的一側形成有一第二側壁,內底板疊置于外底板且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相對間隔配置。第一側壁的內側及第二側壁的內側分別凸出有至少一鎖銷。內底板的外側對應第二側壁設置有一墊腳。外底板的另一側形成有鄰接第一側壁的一外前壁,內底板的另一側形成有鄰接第二側壁的一內前壁,外前壁與內前壁相疊配置,其中鎖止穿孔形成在外前壁,鎖止扣孔形成在內前壁。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包含有一轉換模塊,轉換模塊包含設置在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之間的一電路板,電路板的二面分別設置有規格相異的一第一連接器以及一第二連接器,第一連接器朝向內載盤之內,第二連接器朝向內載盤之外。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其外載盤開設有多個散熱孔,鎖止穿孔為散熱孔的其中之一。內載盤開設有多個散熱孔,鎖止扣孔為散熱孔的其中之一。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藉由其外載盤及內載盤夾持硬盤,并且以可活動的鎖止臂固定外載盤及內載盤,因此不需要使用工具及螺絲即能夠裝卸硬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之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的另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之中的轉換模塊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之一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圖6至10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
100外載盤
110外底板
111外定位勾
112外導槽
120第一側壁
130外前壁
131散熱孔
132鎖止穿孔
200內載盤
210內底板
211內定位勾
212內導槽
213墊腳
220第二側壁
221鎖銷
222定位銷
230內前壁
231散熱孔
232鎖止扣孔
300鎖止臂
310勾部
320釋放鈕
330彈性復位件
340外蓋
400轉換模塊
410固定架
411定位孔
420電路板
432第二連接器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設置在一服務器機殼內用以供容置固定一硬盤10,硬盤10較佳地是3.5吋硬盤10。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包含有一外載盤100、一內載盤200、一鎖止臂300以及一轉換模塊400。
于本實施例中,外載盤100較佳地為鈑金制成的金屬件,外載盤100固定在服務器機殼內,外載盤100具有一個矩形的外底板110,外底板110的一側長邊形成有豎立在外底板110的一第一側壁120,外底板110的另一側短邊形成有豎立在外底板110的且鄰接第一側壁120的一外前壁130。
外底板110上形成有一外定位勾111,而且外底板110上開設有鄰接外定位勾111的一外導槽112,外導槽112較佳地沿外底板110的橫向延伸,外定位勾111較佳地沿外底板110的縱向延伸至外導槽112較靠近第一側壁120的的一端之內。第一側壁120的內側向外載盤100之內凸出有至少一鎖銷121,而且第一側壁120的一端的內側向外載盤100之內凸出有至少一定位銷122。外前壁130上貫穿開設有一鎖止穿孔132,于本實施例中,外前壁130上較佳地貫穿開設有多個散熱孔131而且鎖止穿孔132為該些散熱孔131的其中之一。
于本實施例中,內載盤200較佳地為鈑金制成的金屬件,內載盤200套疊在該外載盤100之內且能夠相對于該外載盤100滑移。內載盤200具有一個矩形的內底板210,內底板210的一側長邊形成有豎立在內底板210的一第二側壁220,內底板210的另一側短邊形成有豎立在內底板210的且鄰接第二側壁220的一內前壁230。
內底板210上形成有一內定位勾211,而且內底板210上開設有鄰接內定位勾211的一內導槽212,內導槽212較佳地沿內底板210的橫向延伸,內定位勾211較佳地沿內底板210的縱向延伸至內導槽212較靠近第二側壁220的的一端之內。第二側壁220的內側向內載盤200之內凸出有至少一鎖銷221,而且第二側壁220的一端內側向內載盤200之內凸出有至少一定位銷222。內前壁230的外側開設有一鎖止扣孔232,鎖止扣孔232可以是盲孔或是穿孔,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于本實施例中,內前壁230上較佳地貫穿開設有多個散熱孔231而且鎖止扣孔232為該些散熱孔231的其中之一。
內底板210疊置在外底板110上,外前壁130與內前壁230相疊配置,且第一側壁120與該第二側壁220相對間隔配置。
鎖止臂300的中段樞接外前壁130的外側,鎖止臂300的其中一端形成一勾部310,鎖止臂300的另一端為一釋放鈕320,釋放鈕320與外前壁130之間連接有一彈性復位件330(于本實施例中為彈簧,但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以將釋放鈕320推離外前壁130而使鎖止臂300的勾部310朝向外前壁130樞轉。外前壁130的外側樞設有一外蓋340罩蓋鎖止臂300以防止鎖止臂300被誤觸。
內底板210的外側對應第二側壁220設置有一墊腳213,藉以校正內底板210與外底板110之間的段差,當內載盤200自外載盤100拉出時不致于搖晃。
轉換模塊400包含一固定架410、一電路板420、一第一連接器431以及一第二連接器432。固定架410開設有多個定位孔411,電路板420固定在固定架410上,電路板420的二面分別設置有規格相異的一第一連接器431以及一第二連接器432。固定架410固定在第一側壁120與第二側壁220之間,第一連接器431朝向內載盤200之內且第二連接器432朝向內載盤200之外。第一連接器431用以插接硬盤10,第二連接器432則用以插接服務器的主板。第一連接器431為SATA HDD規格,第二連接器432則為SAS HDD,因此轉換模塊400可以將較低價的SATA HDD轉變成高價的SAS HDD雙存取模式。
參閱圖6至圖9,硬盤10先接上轉換模塊400之后,再一并置入內載盤200中。當內載盤200與外載盤100收攏時,外定位勾111穿過內導槽212勾接該內載盤200。內定位勾211穿過外導槽112勾接外載盤100。于本實施例中,外定位勾111與內定位勾211較佳地相互勾接而避免內載盤200脫離外載盤100。各鎖銷121/221分別嵌入硬盤10而將硬盤10固定,各定位銷122/222則分別嵌入轉換模塊400的固定架410上對應的各定位孔411,鎖止穿孔132對齊鎖止扣孔232,鎖止臂300的勾部310穿過鎖止穿孔132而扣接該鎖止扣孔232,硬盤10及轉換模塊400被夾固在第一側壁120及第二側壁220之間。
外蓋340可以被樞轉開啟以供操作鎖止臂300,當鎖止臂300上的釋放鈕320被壓下能夠帶動鎖止臂300樞轉而使勾部310退出鎖止穿孔132及鎖止扣孔232,藉此釋放外載盤100及內載盤200。將內載盤200自外載盤100拉出即使鎖銷121/221退出硬盤10且各定位銷122/222退出轉換模且釋放轉換模塊400。而且外定位勾111及內定位勾211分別沿內導槽212及外導槽112滑移而使外定位勾111與內定位分離,因此可以將內載盤200自外載盤100中取出。
本實用新型的服務器硬盤載盤組件藉由其外載盤100及內載盤200夾持硬盤10,并且以可活動的鎖止臂300固定外載盤100及內載盤200。作業人員只需要按壓鎖止臂300上的釋放鈕320即能夠釋放外載盤100及內載盤200,因此不需要使用工具及螺絲即能夠裝卸硬盤10。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其他運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精神的等效變化,均應俱屬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