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設備換熱管封堵防漏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換熱管堵頭。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的換熱管封堵常采用焊接封堵,堵頭大都采用圓鋼,用車床加工成圓錐型,堵頭小頭的外徑值小于換熱器的內徑值,大頭外徑值大于換熱器的內徑值,使用時將堵頭放置在換熱管內砸緊后焊接;但是焊接封堵存在許多弊端,比如一方面焊接應力易造成周圍列管泄漏,另一方面若換熱器內有易燃易爆介質,則無法使用傳統的堵頭進行換熱管封堵。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換熱管堵頭,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利用焊接技術封堵換熱管時存在的弊端。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換熱管堵頭,包括外套件、內套件和螺栓,外套件和內套件均為錐臺型;外套件大頭端的外徑大于換熱管的內徑,外套件小頭端的外徑小于換熱管的內徑,外套件中心開設有通孔,通孔由螺紋孔和緊固孔兩部分構成,緊固孔的直徑大于螺紋孔的直徑,螺紋孔開設在錐臺型外套件的小頭端,螺紋孔的直徑與螺栓的外徑相匹配;內套件大頭端的外徑小于換熱管的內徑且大于緊固孔的內徑,內套件小頭端的外徑小于緊固孔的內徑,錐臺型內套件的小頭端開設有盲孔,盲孔的直徑與螺栓的外徑相匹配;螺栓的長度值等于通孔的長度值。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換熱管堵頭,采用了外套件、內套件和螺栓,并利用膨脹原理將三者結合起來,在封堵換熱管時,不用焊接,只需將螺栓擰緊即可,封堵更簡便,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同時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換熱管堵頭還能夠從換熱管上拆卸下來,便與檢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外套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內套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換熱管堵頭,包括外套件1、內套件2和螺栓6,其中,外套件1和內套件2均為錐臺型,錐臺型不僅容易制作,同時錐臺型的直徑過渡平緩,有利于使內套件2順利的進入外套件1,同時也有利于外套件1進一步的深入換熱管7。
外套件1大頭端的外徑大于換熱管7的內徑,外套件1小頭端的外徑小于換熱管7的內徑,保證外套件1的小頭端能夠進入換熱管7,大頭端不能進入換熱管7,外套件1中心還開設有通孔,通孔由螺紋孔3和緊固孔4兩部分連通構成,緊固孔4的直徑大于螺紋孔3的直徑,緊固孔4用于容納內套件2,螺紋孔3開設在錐臺型外套件1的小頭端,螺紋孔3的直徑與螺栓6的外徑相匹配。
內套件2大頭端的外徑小于換熱管7的內徑且大于緊固孔4的內徑,保證當內套件2進入外套件1的緊固孔4內時,內套件2能夠擠壓緊固孔4,從而使外套件1膨脹;內套件2小頭端的外徑小于緊固孔4的內徑,保證內套件2能夠順利的進入緊固孔4,錐臺型內套件2的小頭端開設有盲孔5,盲孔5的直徑與螺栓6的外徑相匹配。
螺栓6的長度值等于通孔的長度值,以保證內套件2進入緊固孔4后,擰緊螺栓6時,內套件2和外套件1能夠相向運動。
如圖3所示: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換熱管堵頭時,首先按照換熱管7的內徑選擇合適的堵頭;然后將堵頭的內套件2套設在堵頭的外套件1(緊固孔4)內,并擰上螺栓6;然后如圖3所示將堵頭放置在需要封堵的換熱管7內,并擰緊螺栓6;此時,由于內套件2固定在緊固孔4內,因此在擰緊螺栓6的過程中,內套件2將進一步向緊固孔4內運動并進一步擠壓緊固孔4,外套件1將在內套件2的擠壓下膨脹從而使外套件1膨脹,從而使堵頭起到封堵防漏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換熱管堵頭,采用了外套件1、內套件2和螺栓6,并利用膨脹原理將三者結合起來,在封堵換熱管7時,不用焊接,只需將螺栓6擰緊即可,封堵更簡便,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同時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換熱管堵頭還能夠從換熱管7上拆卸下來,便與檢修。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