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夏季制冷系統,具體涉及一種火力發電廠應用的壓縮式夏季制冷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電廠采用吸收式熱泵技術,可回收循環水余熱,并提高供熱效率,在全國各地得到應用,但該熱泵技術仍只限于冬季供熱應用,無法解決夏季多余熱量的消耗問題。目前吸收式制冷機組多用于小型冷熱電三聯供系統,或有廢熱回收利用的場合,可將熱能轉化為冷能,供用戶使用,但絕大多數吸收式制冷機組產生的冷能,供夏季空調制冷應用,且節能效果有待商榷。暫無針對傳統火電廠潛在熱能利用的高效制冷系統。
目前還未設計出一種結構合理,高能源轉換,少輸送環節的技術,為了解決夏季用電高峰負荷較大、熱電廠及過渡季多余供熱潛能利用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提出了一種火力發電廠應用的壓縮式夏季制冷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火力發電廠應用的壓縮式夏季制冷系統。
具體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火電廠背壓式汽輪機夏季余熱發電系統,包括背壓式汽輪機、汽輪機、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蒸汽換熱器、離心冷水機組,其中,
所述汽輪機、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組成熱泵機組;
背壓式汽輪機的中段排汽口連接到汽輪機的蒸汽進口,所述汽輪機的背壓排汽口連接蒸汽換熱器的熱媒進口,蒸汽換熱器的熱媒出口為蒸汽凝結水;冷凝器的出水口連接蒸汽換熱器的進水口;所述蒸發器的冷卻水出口連接離心冷水機組的蒸發裝置,所述蒸發裝置的冷水出口連接空調供冷系統。
蒸發器的冷卻水出口排出的冷卻水的溫度基本維持在20-25℃,作為離心冷水機組的進水比較合適。經過離心冷水機組的冷凝裝置進一步降溫后,出口的冷水溫度在10℃左右,可以作為空調供冷系統(如風機盤管)進水。
為了進一步利用離心冷水機組冷凝裝置的熱量,可以接入生活用水,通過加熱,獲取生活熱水,進行儲存和調用。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于直接加熱用戶用水的汽輪機中壓段的抽氣焓值較高,本實用新型則利用其中壓抽氣驅動熱泵機組,避免了電力驅動熱泵機組的耗電量大,價格高的限制,以及蒸汽驅動熱泵機組的蒸汽發電損失和電力輸配損失,大大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同時利用離心冷水機組與該系統配套進而實現了電廠夏季制冷。離心冷水機組的用電完全可以由回收余熱增加的發電量補足。即本實用新型裝置系統實際通過降背壓實現了夏季制冷。節省了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背壓式汽輪機,2為汽輪機,3為壓縮機,4為冷凝器,5為蒸發器,6為蒸汽換熱器,7為離心冷水機組,8為熱水儲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一種火電廠背壓式汽輪機夏季余熱發電系統,包括背壓式汽輪機1、汽輪機2、壓縮機3、冷凝器4、蒸發器5、蒸汽換熱器6、離心冷水機組7,其中,
所述汽輪機2、壓縮機3、冷凝器4、蒸發器5組成熱泵機組;
背壓式汽輪機1的中段排汽口連接到汽輪機2的蒸汽進口,所述汽輪機2的背壓排汽口連接蒸汽換熱器6的熱媒進口,蒸汽換熱器6的熱媒出口為蒸汽凝結水;冷凝器4的出水口連接蒸汽換熱器6的進水口;所述蒸發器5的冷卻水出口連接離心冷水機組7的蒸發裝置,所述蒸發裝置的冷水出口連接空調供冷系統。
實施例2
含有實施例1的全部結構,另外還包括熱水儲罐8,生活用水管接入離心冷水機組7的冷凝裝置,所述冷凝裝置的熱水出口連接熱水儲罐8。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以上實施例特別是助劑的混合配比,僅是示例性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多種變化、替換以及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