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平板集熱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
【背景技術】
[0002]在公知的技術領域,平板集熱器目前在中高溫方面缺乏應用,因為其在中高溫的集熱效率遠低于真空管,如果能夠將平板集熱器抽真空,將大大提高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效率。這種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結合了平板集熱器與真空管的優勢,既有優秀的集熱效率,又能與建筑有效結合,滿足了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太陽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對于我國的低碳與環保有著重要意義。
[0003]目前,現有真空型平板集熱器中的金屬流道主要有蛇形與柵欄型這兩種結構,這兩種結構都包括有主流道與支流道,該主流道和支流道均設置在吸熱腔室內,且通過焊接進行密封連接,由于真空型平板集熱器中的吸熱腔室為真空環境,對焊接要求很高,不能存在有氣孔、沙眼等缺陷問題,為此大大提升施工難度,存在工藝難度高、成本高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真空腔室內無需焊接,不存在漏的可能性,且易于施工、成本低,氣密性好,也更耐流體壓力的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其包括兩呈圓心對稱設置在吸熱腔室內的蛇形管道,其中一蛇形管道的入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左側頂部,并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出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左側中部位置,并垂直向下延伸直至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另一蛇形管道的入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右側中部位置,并垂直向上延伸直至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出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右側底部,并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所述吸熱腔室上設有讓所述蛇形管道伸出的通孔,該通孔與蛇形管道之間設有密封件。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蛇形管道由單根金屬管彎折而成,結構穩定性好,耐流體壓力強。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金屬管為銅管,導熱效果更佳。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密封件為鎳鐵合金。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其還包括波紋管,該波紋管套在所述蛇形管道上,且一端與吸熱腔室相連接,另一端與通過所述密封件與蛇形管道的外管壁相連接。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蛇形管道與吸熱腔室中的吸熱膜相焊接,進一步提升導熱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巧妙,采用雙蛇形管道對稱結構設計,有效增加吸熱面積,吸熱效果好,并合理使蛇形管道的兩端伸出吸熱腔室,在真空腔室內無需焊接,不僅降低制作工藝難度,易于施工、成本低,且不存在漏的可能性,氣密性好,同時也更耐流體壓力,可靠性高,利于廣泛推廣應用。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中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一。
[0016]圖3是圖1中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參見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吸熱腔室1、蛇形管道2和蛇形管道3,蛇形管道2和蛇形管道3呈圓心對稱設置在吸熱腔室I內,其中蛇形管道2的入口部21位于吸熱腔室I的左側頂部,并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1,出口部22位于吸熱腔室I的左側中部位置,并垂直向下延伸直至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1蛇形管道3的入口部31位于吸熱腔室I的右側中部位置,并垂直向上延伸直至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1,出口部32位于吸熱腔室I的右側底部,并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I。為提升導熱效果,將所述蛇形管道2和蛇形管道3焊接在吸熱腔室I中的吸熱膜(圖中未視)上。
[0018]具體的,所述蛇形管道2和蛇形管道3均由單根金屬管彎折而成,結構穩定性好,耐流體壓力強。優選的,該所述金屬管為銅管,導熱效果更佳。
[0019]在所述吸熱腔室I上設有讓蛇形管道2和蛇形管道3伸出的通孔,在該通孔與蛇形管道之間設有密封件4,能有效提升密封效果。該密封件可以為鎳鐵合金,通過焊接填補通孔與蛇形管道2或蛇形管道3之間的間隙。
[0020]其它實施例中,參見圖2,該密封件4呈套狀,外緣與通孔相焊接,內緣與蛇形管道相焊接。或者,參見圖3,較佳的,還包括波紋管5,該波紋管5套在所述蛇形管道2上,且一端與吸熱腔室I相連接,另一端與通過所述密封件4與蛇形管道2的外管壁相連接,同樣實現密封的目的。
[0021]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好的實施方式和應用,本實用新型不能一一列舉出全部的實施方式。
[0022]工作時,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雙蛇形管道對稱結構設計,有效增加吸熱面積,吸熱效果好。同時由于兩蛇形管道的兩端均是伸出吸熱腔室I的,在真空腔室內無焊接口,不僅降低制作工藝難度,易于施工、成本低,且不存在漏的可能性,氣密性好,同時也更耐流體壓力,可靠性高。
[0023]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如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所述,采用與其相同或相似結構的流道,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兩呈圓心對稱設置在吸熱腔室內的蛇形管道,其中一蛇形管道的入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左側頂部,并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出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左側中部位置,并垂直向下延伸直至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另一蛇形管道的入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右側中部位置,并垂直向上延伸直至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出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右側底部,并穿透伸出該吸熱腔室,所述吸熱腔室上設有讓所述蛇形管道伸出的通孔,該通孔與蛇形管道之間設有密封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道由單根金屬管彎折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管為銅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為镲鐵合金。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波紋管,該波紋管套在所述蛇形管道上,且一端與吸熱腔室相連接,另一端與通過所述密封件與蛇形管道的外管壁相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道與吸熱腔室中的吸熱膜相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真空型平板集熱器的集熱流道,其包括兩呈圓心對稱設置在吸熱腔室內的蛇形管道,其中一蛇形管道的入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左側頂部,并伸出吸熱腔室,出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左側中部位置,并垂直向下延伸伸出吸熱腔室,另一蛇形管道的入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右側中部位置,并垂直向上延伸伸出吸熱腔室,出口部位于吸熱腔室的右側底部,并伸出吸熱腔室;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巧妙,采用雙蛇形管道對稱結構設計,有效增加吸熱面積,吸熱效果好,并合理使蛇形管道的兩端伸出吸熱腔室,在真空腔室內無需焊接,不僅降低制作工藝難度,易于施工、成本低,且不存在漏的可能性,氣密性好,同時也更耐流體壓力,可靠性高,利于廣泛推廣應用。
【IPC分類】F24J2/46
【公開號】CN204693868
【申請號】CN201520320777
【發明人】張曹
【申請人】張曹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