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空氣調節裝置和制冷劑量判定方法

文檔序號:4795401閱讀:33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空氣調節裝置和制冷劑量判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進行關于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量的適當與否的判定的空氣調 節裝置和制冷劑量判定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已知的是具有壓縮機和熱源側熱交換器的熱源單元和具有利用側膨脹閥和 利用側熱交換器的利用單元經由液體制冷劑連絡管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連接而構成的 空氣調節裝置。并且,該空氣調節裝置的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量的判定中,通過以規 定的條件進行空氣調節裝置的運轉,檢測熱源側熱交換器的制冷劑的出口側的過冷卻度 來進行。作為這樣的條件下的運轉例如有控制起到作為蒸發器的作用的利用側熱交換器 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熱度為正值,并控制利用壓縮機的制冷劑回路的低壓側的制冷劑壓 力恒定的方式(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6-023072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記載的判定方法中,由于受到周圍溫度的影響,實 現制冷劑量判定用的運轉的情況下的控制變得復雜。相對于此,例如在將存在于制冷劑回路中的制冷劑通過冷凝器冷凝而液化,通 過檢測其體積等而進行制冷劑量判定的情況下,能夠使實現判定用的運轉的情況下的控 制簡單。但是,在進行判定之前時,由于是進行判定的對象部分的制冷劑大部分能夠液 化的狀態,所以為了送給冷凝器而由壓縮機吸入的制冷劑量降低。因此,壓縮機的溫度 會上升,壓縮機的可靠性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研發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氣調節裝置和制冷劑 量判定方法,能夠以不損害壓縮機的可靠性的程度簡單且準確地進行制冷劑量的判定的 空氣調節裝置和制冷劑量判定方法。第1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包括制冷劑回路、控制部、液體旁通回路和制冷劑量 檢測部。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使制冷劑冷凝的冷凝器、膨脹機構、使制冷劑蒸發 的蒸發器、連接膨脹機構與蒸發器的蒸發器側連接配管、連接膨脹機構與冷凝器的液體 制冷劑配管、連接蒸發器與壓縮機的氣體制冷劑配管和連接壓縮機與冷凝器的氣體排出 配管。控制部進行液化控制,使得存在于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以液體狀態存在于從膨 脹機構到冷凝器的與膨脹機構側相反側的端部之間的儲液部中。液體旁通回路是連接儲 液部與氣體制冷劑配管的液體旁通回路。制冷劑量檢測部檢測儲液部中的液體制冷劑的 體積以及與該體積等價的物理量的至少一個。作為制冷劑回路當然也可以是也能夠進行 該制冷運轉以外的運轉、例如采暖運轉等的結構。關于在此的制冷劑量的檢測包含制冷 劑量自身的檢測、制冷劑量是否適當的檢測等。
5
若要將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液化,集中在儲液部時,在制冷劑回路中循環的 制冷劑量會減少,壓縮機的端口溫度會上升。因此,不能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相對于此,在此通過對壓縮機的吸入側供給儲液部的液體制冷劑,能夠抑制壓 縮機的端口溫度的上升。由此,即使在將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作為液體狀態集中在儲液部上,進行制 冷劑量的判定的情況下,也能夠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特別是,室外機內的液體旁通回路的容積比連接冷凝器和蒸發器的連絡配管等 的容積小的額情況下,由液體旁通回路返回壓縮機的吸入側的制冷劑量導致的誤差為可 忽視的程度,這種情況下,也能夠維持檢測精度。第2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1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的基礎上,控制部進行使 由液化控制而液化的制冷劑的溫度恒定化的溫度恒定化控制。在此,由于能夠使存在于儲液部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恒定,所以液體制冷劑的
密度穩定。由此,能夠提高根據制冷劑量檢測部檢測到的體積或與體積等價的物理量進行 制冷劑量的判定的情況下的判定精度。第3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1或2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的基礎上,還包括過 冷卻回路、過冷卻膨脹機構和過冷卻熱交換器。過冷卻回路從冷凝器和膨脹機構之間分 支,與壓縮機的吸入側連接。過冷卻膨脹機構設于過冷卻回路的中途。過冷卻熱交換器 使過冷卻膨脹機構膨脹的制冷劑與從冷凝器朝流向膨脹機構的制冷劑彼此之間進行熱交 換。并且,控制部通過調節過冷卻膨脹機構的膨脹程度來進行溫度恒定化控制。在此,能夠例如不使用液體制冷劑溫度調節加熱器等外加裝置,而實現以檢測 對象的液體制冷劑為對象的制冷劑溫度恒定化控制。第4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還包括直接或間接調節在液體旁通回路中從儲液部向 氣體制冷劑配管流動的制冷劑的流量的流量調節機構。將存在于制冷劑回路中的制冷劑以液體狀態集中的情況下,為了抑制因壓縮機 的吸入制冷劑量減少而壓縮機的排出管溫度上升,經由液體旁通回路向壓縮機吸入側供 給液體制冷劑。這種情況下,若供給壓縮機的吸入側的液體制冷劑的量過多,則氣體排 出配管的制冷劑溫度會急劇降低。這樣,當氣體排出配管內部的壓力急劇降低時在液體 制冷劑的一部分中有氣泡產生等原因會使檢測氣態和液態的準確邊界變得困難。相對于此,在此關于流經液體旁通回路的制冷劑,不是單純地將液體制冷劑供 給壓縮機的吸入側,而能夠由流量調節機構調節該供給量。由此,能夠維持制冷劑量的檢測精度,并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第5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4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的基礎上,流量調節機構 包括設于液體旁通回路的中途,能夠調節通過制冷劑量的液體旁通閥。在此,通過調節在旁通配管中通過而返回壓縮機的吸入側的液體制冷劑量,能 夠抑制制冷劑量的檢測精度的降低,并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第6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5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液體旁通閥是使所通 過的制冷劑的壓力降低的液體旁通膨脹機構。流量調節機構還包括使從儲液部朝向液體 旁通膨脹機構的制冷劑和通過液體旁通膨脹機構而朝向氣體制冷劑配管的制冷劑彼此之間進行熱交換的液體旁通熱交換器。在此,若因氣液混合狀態的情況下的溫度變化導致氣態體積份額顯著變化時, 在液體旁通膨脹機構中通過的制冷劑量也會較大受到周圍溫度的影響而變動。因此,穩 定提供為了充分實現抑制制冷劑量的檢測精度的降低和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的效果所需 的量的液體制冷劑變得困難。相對于此,在此設置配管熱交換器,能夠通過液體旁通膨脹閥在減壓前的制冷 劑和減壓后的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因此,配管熱交換器的容量充分的情況下,能夠 使在液體旁通膨脹機構中通過的制冷劑形成液體單態狀態。該液體單態狀態的制冷劑即 使在周圍的溫度變化的情況下,由于體積的變化小,所以能夠使液體制冷劑返回壓縮機 吸入側的返回量穩定化。第7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6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的基礎上,控制部通過 調節液體旁通膨脹機構中的制冷劑的減壓程度,而使液體旁通熱交換器中的熱交換量變 動,使流入液體旁通膨脹機構的制冷劑變為液體單相狀態,并調節通過液體旁通膨脹機 構中的液體單相狀態的制冷劑的流量。在此,膨脹機構能夠在通過制冷劑維持液體單態狀態的范圍內控制制冷劑量的 通過量。像這樣,在膨脹機構中通過的制冷劑不是混合比率不明確的氣液二相狀態,而 是液體單態狀態,所以通過調節膨脹機構的通過制冷劑容積,能夠更準確地控制供給壓 縮機吸入側的制冷劑量。第8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5發明 第7發明任一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的基 礎上,流量調節機構包括連接氣體排出配管和氣體制冷劑配管的氣體返回回路。控制部 通過調節液體旁通閥的通過制冷劑量來調節經由氣體返回回路被導入氣體制冷劑配管的 氣體制冷劑和經由液體旁通回路被導入氣體制冷劑配管的液體制冷劑的混合比率。在此,通過調節返回壓縮機的吸入側的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的比率,能夠 更可靠地抑制壓縮機的端口溫度等的上升,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氣體排出配管的制冷劑溫 度急劇降低導致的判定精度的降低。第9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4發明的將空氣調節裝置的基礎上,流量調節機 構包括設于液體旁通回路的中途的毛細管;連接氣體排出配管與氣體制冷劑配管的氣 體返回回路;和設于氣體返回回路上,調節從氣體排出配管流向氣體制冷劑配管的制冷 劑量的氣體返回閥。控制部通過調節氣體返回閥的通過制冷劑量來調節經由氣體返回回 路被導入氣體制冷劑配管的氣體制冷劑和經由液體旁通回路被導入氣體制冷劑配管的液 體制冷劑的混合比率。在此,通過調節返回壓縮機的吸入側的氣體制冷劑和液體制冷劑的比率,能夠 更可靠地抑制壓縮機的端口溫度等的上升,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氣體排出配管的制冷劑溫 度急劇降低導致的判定精度的降低。第10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7發明 第9發明的任一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 中,還包括檢測壓縮機的排出制冷劑的溫度的排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控制部根據排出 制冷劑溫度傳感器檢測的值來調節混合比率。在此,能夠在觀察實際的排出制冷劑溫度的同時調整氣液混合比率。由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壓縮機的端口溫度等的上升,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氣體排出配管的制冷劑溫度急劇降低導致的判定精度的降低。第11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在第7發明 第9發明的任一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 中,還包括檢測壓縮機的高溫部分的溫度的壓縮機高溫部溫度傳感器。控制部根據壓縮 機高溫部溫度傳感器所檢測的值調節混合比率。在此,由于能夠在把握實際的壓縮機的高溫部分的溫度的同時對其進行控制, 所以能夠可靠地抑制該壓縮機的高溫部的溫度的異常上升。第12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的制冷劑量判定方法,該空氣調節裝置包括制冷劑回 路,該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冷凝制冷劑的冷凝器、膨脹機構、蒸發制冷劑的蒸發 器、連接所述膨脹機構與蒸發器的蒸發器側連接配管、連接膨脹機構與冷凝器的液體制 冷劑配管、連接蒸發器與壓縮機的氣體制冷劑配管和連接壓縮機與冷凝器的氣體排出配 管。該制冷劑量判定方法中,進行液化控制,使存在于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以液體狀 態存在于從膨脹機構到冷凝器的與膨脹機構側相反側的端部之間的儲液部中。并且,在 檢測儲液部中的液體制冷劑的體積或與該體積等價的物理量之前,將存留在儲液部中的 制冷劑的至少一部分不經由蒸發器而導入氣體制冷劑配管。在此,作為制冷劑回路當然 也可以是也能夠進行該制冷運轉以外的運轉、例如采暖運轉等的結構。關于在此的制冷 劑量的檢測包含制冷劑量自身的檢測、制冷劑量是否適當的檢測等。若要將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液化,集中在儲液部時,在制冷劑回路中循環的 制冷劑量會減少,壓縮機的端口溫度會上升。因此,不能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相對于此,在此通過對壓縮機的吸入側供給儲液部的液體制冷劑,能夠抑制壓 縮機的端口溫度的上升。(發明效果)在第1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即使在將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作為液體狀態 集中在儲液部上,進行制冷劑量的判定的情況下,也能夠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在第2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能夠提高根據制冷劑量檢測部檢測到的體積或 與體積等價的物理量進行制冷劑量的判定的情況下的判定精度。在第3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能夠例如不使用液體制冷劑溫度調節加熱器等 外加裝置,而實現以檢測對象的液體制冷劑為對象的制冷劑溫度恒定化控制。在第4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能夠維持制冷劑量的檢測精度,并維持壓縮機 的可靠性。在第5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通過調節在旁通配管中通過而返回壓縮機的吸 入側的液體制冷劑量,能夠抑制制冷劑量的檢測精度的降低,并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在第6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液體單態狀態的制冷劑即使在周圍的溫度變化 的情況下,由于體積的變化小,所以能夠使液體制冷劑返回壓縮機吸入側的返回量穩定 化。在第7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通過調節膨脹機構的通過制冷劑容積,能夠更 準確地控制供給壓縮機吸入側的制冷劑量。在第8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能夠更可靠地抑制壓縮機的端口溫度等的上 升,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氣體排出配管的制冷劑溫度急劇降低導致的判定精度的降低。在第9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能夠更可靠地抑制壓縮機的端口溫度等的上
8升,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氣體排出配管的制冷劑溫度急劇降低導致的判定精度的降低。在第10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能夠更可靠地抑制壓縮機的端口溫度等的上 升,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氣體排出配管的制冷劑溫度急劇降低導致的判定精度的降低。在第11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由于能夠在把握實際的壓縮機的高溫部分的溫 度的同時對其進行控制,所以能夠可靠地抑制該壓縮機的高溫部的溫度的異常上升。在第12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中,即使在將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作為液體狀態 集中在儲液部上,進行制冷劑量的判定的情況下,也能夠維持壓縮機的可靠性。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2是空氣調節裝置的控制方塊圖。圖3是室外熱交換器的概略圖。圖4是表示制冷運轉時的流經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圖5是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的流程圖。圖6是表示將室內膨脹閥形成全閉狀態,使液體制冷劑對室外熱交換器存留的 模樣的圖示。圖7是表示制冷劑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的模樣的概念圖。圖8是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的流程圖。圖9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A)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10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A)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控制方塊圖。圖11是液體制冷劑存留在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A)的室外熱交換器中的情況 下的在其它部分中存留液體制冷劑的baryation的說明圖。圖1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D)的制冷劑益處的模樣的概念圖。圖13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D)的利用一部分制冷劑回收罐的判定的說明 圖。圖14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H)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15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H)的制冷運轉時的流經制冷劑回路內的制 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圖16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H)的室外熱交換器中存留液體制冷劑的模 樣的圖示。圖17是液體制冷劑存留在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H)的室外熱交換器中的情況 下的在其它部分中存留液體制冷劑的baryation的說明圖。圖18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H)的利用一部分制冷劑回收罐的判定的說明圖。圖19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的采用毛細管的空氣調節裝置的空氣調節裝 置的概略結構圖。圖20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2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控制方塊圖。圖2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的制冷運轉時的流經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圖23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的將室內膨脹閥形成全閉狀態,使液體制冷 劑對室外熱交換器存留的模樣的圖示。圖24是關于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的液面明確化控制的模樣的圖示。圖25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K)的逆流防止部的概略結構圖。圖26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L)的逆流防止部的概略結構圖。圖27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M)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28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29是空氣調節裝置的控制方塊圖。圖30是室外熱交換器的概略圖。圖31是表示制冷運轉時的流經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圖32是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的流程圖。圖33是表示在室外熱交換器中存留制冷劑的模樣的概念圖。圖34是表示將室內膨脹閥形成全閉狀態,對室外熱交換器存留液體制冷劑的模 樣的圖示。圖35是表示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的模樣的圖示。圖36是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的流程圖。圖37是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A)的采用毛細管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 圖。圖38是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A)的方框結構圖。圖39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B)的流經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 模式圖。圖40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C)的流經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 模式圖。圖41是表示進行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的能力比率控制時的制冷劑回路中 的制冷劑的分布的圖示。圖42是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K)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43是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L)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44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L)的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時以及制冷劑 泄漏檢測運轉時的流經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圖45是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L)的利用一部分制冷劑回收罐的判定的說明 圖。圖46是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L)的室內單元為一臺的情況下的空氣調節裝置 的概略結構圖。圖47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L)的進行能力比率控制時的制冷劑回路內 的制冷劑的分布的圖示。圖48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概略結構圖。圖49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時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 運轉時的流經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
圖50是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例(C)的利用一部分制冷劑回收罐的判定的說明圖。附圖標記說明1空氣調節裝置2室外單元4、5室內單元6液體制冷劑連絡管7氣體制冷劑連絡管8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x室外機內連接配管(第一冷凝器側連接配管)8y室外機內連接配管(第二冷凝器側連接配管)9控制部(液面檢測機構、校正機構、判定部、檢測控制部、封鎖控制部)10制冷劑回路19存儲器(收納所需制冷劑量數據的存儲器)21壓縮機2 Ix壓縮機2 Iy壓縮機23室外熱交換器(冷凝器)23a冷凝器主體(冷凝主體部)23b集管(header)(高度區別分支部)23d集管擴張部(逆流防止機構)23x室外熱交換器(冷凝器、第一冷凝器)23y室外熱交換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35液管溫度傳感器(液面檢測機構)36室外溫度傳感器(周圍溫度傳感器)39液面檢測傳感器(制冷劑檢測部)39x液面檢測傳感器(第一制冷劑檢測部)39y液面檢測傳感器(第二制冷劑檢測部)41室內膨脹閥(膨脹機構、第一膨脹機構)42室內熱交換器(蒸發器、第一蒸發器)53室內風扇(送風扇、第一送風扇)51室內膨脹閥(膨脹機構、第二膨脹機構)52室內熱交換器(蒸發器、第二蒸發器)53室內風扇(送風扇、第二蒸發器)70液體旁通回路72液體旁通閥(液體旁通膨脹機構)73配管熱交換器(液體旁通熱交換器)80熱氣旁通回路(氣體旁通回路)81熱氣旁通管(氣體旁通回路)
82熱氣旁通閥(氣體旁通閥)172毛細管Dl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蒸發器側液體分支部)D2液體制冷劑室外側分支點(冷凝器側液體分支部)El氣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蒸發器側氣體分支部)E2氣體制冷劑室外側分支點(冷凝器側氣體分支部)T 熱敏電阻(thermistor)Tl T5熱敏電阻(氣液判定機構、熱敏電阻)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附圖,關于本發明的空氣調節裝置以及制冷劑量判定方法的一實施 方式的例子,分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1>第一實施方式<1.1>空氣調節裝置的結構圖1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1的概略結構圖。空氣調節裝置1是通過進行蒸氣壓縮式的冷凍循環運轉而在樓房等室內的制冷 采暖中使用的裝置。空氣調節裝置1主要具有作為一臺熱源單元的室外單元2、與其并列連接的兩臺 的作為利用單元的室內單元4、連接室外單元2與室內單元4的作為制冷劑連絡管的液體 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S卩,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1的蒸氣壓縮 式的制冷劑回路10通過連接室外單元2、室內單元4和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 劑連絡管7而構成。(室內單元)室內單元4通過埋入或懸吊等方式設置在樓房等的室內頂板上,或通過掛壁等 方式設置在室內的壁面上。室內單元4構成制冷劑回路10的一部分,經由液體制冷劑連 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在室外單元2上。接著,關于室內單元4的結構進行說明。由于室內單元4主要具有構成制冷劑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內側制冷劑回路10a。 該室內側制冷劑回路IOa主要具有作為利用側膨脹機構的室內膨脹閥41和作為利用側熱 交換器的室內熱交換器42、以及連接室內膨脹閥41和室內熱交換器42的室內機內連接配
管4b。在本實施方式中,室內膨脹閥41是為了進行流經室內側制冷劑回路IOa內的制 冷劑的流量的調節等而連接在室內熱交換器42的液體側的電動膨脹閥,也能夠阻斷制冷 劑的通過。在本實施方式中,室內熱交換器42是由導熱管和多個翅片構成的交叉翅型的翅 管式熱交換器、在制冷運轉時起到作為制冷劑的蒸發器的作用,對室內空氣進行冷卻, 在采暖運轉時起到作為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對室內空氣進行加熱的熱交換器。在本實施方式中,室內單元4具有將室內空氣吸入單元內,在室內熱交換器42 中與制冷劑熱交換后,作為供給空氣供給室內的作為送風扇的室內風扇43。室內風扇43
12是能夠改變供給室內熱交換器42的空氣的風量的風扇。該室內風扇43是通過由DC風 扇電機等構成的電機43m驅動的離心風扇或多翅風扇等。另外,在室內單元4中設置各種傳感器。在室內熱交換器42的液體側設置檢測 制冷劑的溫度(即,與采暖運轉時的冷凝溫度或制冷運轉時的蒸發溫度對應的制冷劑溫 度)的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在室內熱交換器42的氣體側設置檢測制冷劑的溫度的氣體 側溫度傳感器45。在室內單元4的室內空氣的吸入口側設置檢測流入單元內的室內空氣 的溫度(即,室內溫度)的室內溫度傳感器46。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氣體側溫度傳感 器45以及室內溫度傳感器46由熱敏電阻構成。另外,室內單元4如圖2所示具有控制構成室內單元4的各部分的動作的室內側 控制部47。并且,室內側控制部47具有用于控制室內單元4而設置的微型計算機和存儲 器19等。該微型計算機和存儲器19等能夠與用于單獨操作室內單元4的遙控器(未圖 示)之間進行控制信號等的處理,或者能夠與室外單元2之間經由傳送線(未圖示)進行 控制信號等的處理。<室外單元>室外單元2設置在樓房等室外,與室內單元4之間構成制冷劑回路10,經由液體 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在室內單元4上。接著,關于室外單元2的結構進行說明。室外單元2主要具有構成制冷劑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側制冷劑回路10c。該 室外側制冷劑回路IOc主要具有壓縮機21、四方切換閥22、連接四方切換閥22與壓縮 機21的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作為熱源側熱交換器的室外熱交換器23、液面檢測傳感器 39、液體旁通回路70、各種傳感器以及室外側控制部37。壓縮機21是能夠改變運轉容量的壓縮機。該壓縮機21是通過由電機21m驅動 的容積式壓縮機。該電機21m的轉速由變頻器控制。四方切換閥22是用于在制冷運轉時和采暖運轉時切換制冷劑的流動方向的閥。 在制冷運轉時,四方切換閥22將壓縮機21的排出側和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連接, 并將壓縮機21的吸入側和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側連接(參照圖1的四方切換閥22的實 線)。由此,在制冷運轉時,室外熱交換器23起到作為由壓縮機21壓縮的制冷劑的冷 凝器的作用,并使室內熱交換器42起到作為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制冷劑的蒸發器 的作用。另外,在采暖運轉時四方切換閥22將壓縮機21的排出側和氣體制冷劑連絡管 7側連接,并將壓縮機21的吸入側和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連接(參照圖1的四方切 換閥22的虛線)。由此,在采暖運轉時,室外熱交換器42起到作為由壓縮機21壓縮的 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并使室內熱交換器42起到作為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制冷 劑的蒸發器的作用。室外熱交換器23是交叉翅型的翅管式熱交換器,如作為室外熱交換器23的概略 圖的圖3所示,主要具有由導熱管和多個翅片構成的熱交換器主體23a、連接在熱交換器 主體23a的氣體側的集管23b和連接在熱交換器主體23a的液體側的分流器23c。室外熱 交換器23是在制冷運轉時起到作為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在采暖運轉時起到作為制冷 劑的蒸發器的作用的熱交換器。室外熱交換器23其氣體側連接在四方切換閥22上,其 液體側連接在室外膨脹閥38上。該室外熱交換器23如圖3所示具有熱交換器主體23a以及集管23b。該熱交換器主體23a從多個不同的高度接收由壓縮機21加壓的高溫高壓 的氣體制冷劑,在與外部氣體溫度之間進行熱交換,從而使氣體制冷劑冷凝。另外,集 管23b為了將由壓縮機21加壓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供給上述熱交換器主體23a的多 個不同高度而將氣體制冷劑分割到各個高度。液面檢測傳感器39如圖3所示能夠檢測室外熱交換器23的側面、具體地室外熱 交換器23內的作為制冷劑的氣態區域和液態區域的邊界的液面高度。該液面檢測傳感器 39由沿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23b的高度方向配置的電阻檢測部件構成。在此,在制冷 運轉的情況下,從壓縮機21排出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由室外風 扇28供給的空氣冷卻冷凝,形成高壓的液體制冷劑。該狀態下,該液面檢測傳感器39 起到作為檢測關于存在于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的制冷劑量的狀態量的制冷劑檢測機構 的作用。具體地,液面檢測傳感器39通過沿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23b的高度方向配 置的電阻檢測部件檢測由液體狀態的制冷劑覆蓋的部分和由氣體狀態的制冷劑覆蓋的部 分的電阻的差值,來檢測作為制冷劑以氣體狀態存在的區域和制冷劑以液體狀態存在的 區域的邊界的液面高度。如后所述,在連接在控制部9上的能夠讀出地設置的存儲器19 中預先存儲從室內膨脹閥41到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側端部之間的體積 以及室外熱交換器23的底面積(或者相對于此的值)。并且,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存留 液體制冷劑的狀態下,通過將從室內膨脹閥41到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 側端部由液體制冷劑填滿的情況下的制冷劑量和對室外熱交換器23的底面積乘以由液面 檢測傳感器39檢測出的液面高度所得的制冷劑量加和,來算出液體制冷劑的量。另外, 也可以不預先存儲室外熱交換器23的底面積,而預先存儲根據室外熱交換器23的高度決 定的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量的對應數據。液體旁通回路70是設于室外單元2的內部,連接液體制冷劑配管6和氣體制冷 劑連絡管7的回路。該液體旁通回路70具有液體旁通管71以及液體旁通膨脹閥72。液體 旁通管71具有相對于液體旁通膨脹閥72連接在液側即高壓側的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 相對于液體旁通膨脹閥72連接在氣體側即低壓側的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液體旁通膨 脹閥72能夠直接調節從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朝向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而在液體旁通管71 內流動的液體制冷劑的量。室外單元2具有作為送風扇的室外風扇28。該室外風扇28在室外單元2內吸 入室外空氣,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與制冷劑進行熱交換器,將熱交換后的空氣再度排出 室外。該室外風扇28是能夠改變供給室外熱交換器23的空氣的風量的風扇。室外風扇 28是螺旋槳風扇等,由DC風扇電機等構成的電機28m驅動。在室外單元2上、上述液面檢測傳感器39以外,也設置有各種傳感器。具體 地,在室外單元2上設置檢測壓縮機21的吸入壓力的吸入壓力傳感器29、檢測壓縮機21 的排出壓力的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壓縮機21的吸入溫度的吸入溫度傳感器31以及檢 測壓縮機21的排出溫度的排出溫度傳感器32。在室外單元2的室外空氣的吸入口側設置 有檢測流入單元內的室外空氣的溫度(即、室外溫度)的室外溫度傳感器36。吸入溫度 傳感器31、排出溫度傳感器32、液管溫度傳感器35以及室外溫度傳感器36由熱敏電阻 構成。室外側控制部37設于室外單元2上。進行構成室外單元2的各部分的動作的控
14制。并且,室外側控制部37具有用于進行室外單元2的控制而設置的微型計算機、存儲 器19以及控制電機21m的變頻電路等。室內側控制部47設于室內單元4上,進行構成室內單元4的各部分的動作的控 制。在此,室外側控制部37能夠在與室內單元4的室內側控制部47之間經由傳送線 (未圖示)進行控制信號等的處理。并且,由室內側控制部47、室外側控制部37以及連接它們的傳送線(未圖示) 構成進行空氣調節裝置1整體的運轉控制的控制部9。控制部9,如作為空氣調節裝置1的控制方塊的圖2所示,以能夠接收各種傳感 器29 32、35、36、39、44 46的檢測信號的方式連接。控制部9能夠根據這些檢測 信號控制各種設備以及閥21、22、28、28m、41、43、43m、72。另外,在控制部9上連 接存儲器19。該存儲器19中存儲各種數據。作為各種數據存儲根據液面檢測傳感器 39檢測的液面高度h計算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制冷劑量的關系式、制冷劑回路10 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室外熱交換器23之前的部分(除去室外熱交換器23自身、 包含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的體積、對應溫度狀況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數據以及考慮到 對建筑物施工后的配管長度等的每個物件中空氣調節裝置1的制冷劑回路10的適當制冷 劑量。并且,控制部9在進行后述的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時讀 出這些數據,對制冷劑回路10僅填充適當量的制冷劑,或通過與該適當制冷劑量數據比 較判斷液體制冷劑有無泄漏。(制冷劑連絡管)制冷劑連絡管6、7是在將空氣調節裝置1設置在樓房等設置場所時現場施工的 制冷劑管。該制冷劑連絡管根據設置場所、室外單元和室內單元的組合等設置條件采用 具有各種長度和管徑的連絡管。因此,例如新設置空氣調節裝置的情況下,需要對空氣 調節裝置1填充與制冷劑連絡管6、7的長度和管徑的設置條件對應的適當量的制冷劑。如以上所示,通過連接室內側制冷劑回路10a、室外側制冷劑回路IOc以及制冷 劑連絡管6、7,從而構成空氣調節裝置1的制冷劑回路10。并且,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 節裝置1通過由室內側控制部47和室外側控制部37構成的控制部9,由四方切換閥22切 換制冷運轉以及采暖運轉而進行運轉,并且根據各室內單元4的運轉負載來進行室外單 元2以及室內單元4的各設備的控制。<1.2>空氣調節裝置的動作接著,關于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1的動作進行說明。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1的運轉模式,有通常運轉模式、適當制冷劑 量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在通常運轉模式中,根據各室內單元4的運轉負載進行室外單元2以及室內單元 4的構成設備的控制。在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中,在空氣調節裝置1的構成設備的 設置后等進行試運轉時對制冷劑回路10進行適當量的制冷劑填充。在制冷劑泄漏檢測運 轉模式中,結束包含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的試運轉而開始填充運轉后,進行是否有制 冷劑從制冷劑回路10泄漏的判定。以下,關于空氣調節裝置1的各運轉模式中的動作進行說明。
(通常運轉模式)首先,關于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參照圖1進行說明。-制冷運轉_制冷運轉時,四方切換閥22為圖1的實線所示的狀態,S卩、壓縮機21的排出側 連接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并且壓縮機21的吸入側經由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 在室內熱交換器42的氣體側的狀態。控制部9通過對各室內膨脹閥41進行開度調節,從而室內熱交換器42的出口 (即、室內熱交換器42的氣體側)中的制冷劑的過熱度以過熱度目標值恒定。另外,液 體旁通膨脹閥72形成全閉狀態。在此,各室內熱交換器42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熱度通過從由氣體側溫度傳感器 45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與蒸發溫度 對應)而檢測出。在該制冷劑回路10的狀態下,運轉壓縮機21、室外風扇28以及室內風扇43, 則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被吸入壓縮機21而壓縮,形成高壓的氣體制冷劑。之后,高壓的氣 體制冷劑經由四方切換閥22,由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送給室外熱交換器23。該室外熱交 換器23中,高壓的氣體制冷劑與由室外風扇28供給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冷凝,形成 高壓的液體制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經由液體制冷劑配管6送給室內 單元4。送給該室內單元4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由室內膨脹閥41減壓到接近壓縮機21的 吸入壓力,形成低壓的氣液二相狀態的制冷劑。該低壓的氣液二相狀態的制冷劑通過室 內機內連接配管4b送給室內熱交換器42,在室內熱交換器42中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而 蒸發,形成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該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送給室外單元2。送給室外單元2 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四方切換閥22再次被吸入壓縮機21。像這樣,在空氣調節裝置1中,作為運轉模式的一實施方式能夠進行將室外熱 交換器23起到作為在壓縮機21中壓縮的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并且將室內熱交換器42 起到作為制冷劑的蒸發器的作用的制冷運轉。在此,進行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劑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10的制冷劑的分布狀態 是表示流經制冷劑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如圖4所示,制 冷劑形成液體狀態(圖4中的涂黑的剖線部分)、氣液二相狀態(圖4中的格子狀的剖線 部分)、氣體狀態(圖4中的斜線的剖線部分)的各狀態而分布。具體地,制冷劑回路10中由液體制冷劑填滿的部位是從室外熱交換器23的內部 以及室外熱交換器23的出口附近的部分經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到室內膨脹閥41的部分。并且,制冷劑回路10中由氣液二相狀態的制冷劑填滿的部位是室外熱交換器23 的中間的部分以及室內熱交換器42的入口附近的部分。另外,制冷劑回路10中由氣體狀態的制冷劑填滿的部位是從室內熱交換器42的 中間的部分經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以及壓縮機21到室外熱交換器23的入口的部分以及室 外熱交換器23的入口附近的部分。
另外,在填充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中,制冷劑以這樣的分布在制冷劑回路10內 分布,但是在后述的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的制冷劑 量判定運轉中,形成液體制冷劑在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和室外熱交換器23中集中的分布 (參照圖6)。-采暖運轉_接著,關于通常運轉模式的采暖運轉進行說明。采暖運轉時,四方切換閥22為圖1的虛線所示的狀態,即、壓縮機21的排出側 經由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在室內熱交換器42的氣體側,并且壓縮機21的吸入側連接 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的狀態。室內膨脹閥41由控制部9調節開度,從而室內熱 交換器42的出口中的制冷劑的過熱度以過熱度目標值恒定。另外,液體旁通膨脹閥72 形成全閉狀態。在此,各室內熱交換器42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冷卻度通過將從由排出壓力傳感 器30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排出壓力換算成與冷凝溫度對應的飽和溫度值,從該制冷劑的 飽和溫度值減去由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而檢測出。在該制冷劑回路10的狀態下,運轉壓縮機21、室外風扇28以及室內風扇43, 則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被吸入壓縮機21而壓縮,形成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四方切換閥 22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送給室內單元4。然后,送給室內單元4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室內熱交換器42中與室內空氣進 行熱交換而冷凝,形成高壓的液體制冷劑后,通過室內機內連接配管4b送至室內膨脹閥 41。然后,高壓的液體制冷劑通過室內膨脹閥41時與室內膨脹閥41的閥開度對應而被 減壓。在該室內膨脹閥41中通過的制冷劑經由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送給室內單元2。 之后,該液體制冷劑流入室外熱交換器23。然后,流入室外熱交換器23的低壓的氣液二 相狀態的制冷劑與由室外風扇28供給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形成低壓的氣體制 冷劑。該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以及四方切換閥22再次被吸入壓縮 機21。以上的通常運轉模式中的運轉控制通過起到作為進行包含制冷劑運轉以及采暖 運轉的填充運轉的運轉控制機構的作用的控制部9(更具體地、室內側控制部47、室外側 控制部37以及能夠通信地將它們連接的未圖示的傳送線)進行。(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接著,關于試運轉時進行的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參照圖5 圖7進行說 明。圖5是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的流程圖。圖6是表示制冷劑量判定運轉下的流經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圖7是模式表示圖2的熱交換器主體23a以及集管23b的內部的圖示。該圖7 中表示在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下制冷劑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的狀態。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是在空氣調節裝置1的構成機器的設置后等試運轉 時進行的運轉模式。該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是對制冷劑回路10自動填充與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的容積對應的適當的制冷劑量的運轉模式。在此,設置等時在制冷劑回路10中使用的制冷劑為預先填充在室外單元2內的 狀態。然后使預先填充在室外單元2中的制冷劑填滿制冷劑回路10內。接著,進行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的操作者將追加填充用的制冷劑瓶(bombe) 連接在制冷劑回路10而開始填充。在此,追加填充用的制冷劑瓶例如通過連接在制冷劑 回路10的壓縮機21的吸入側等而被追加填充。然后,操作者對控制部9直接或由遙控器(未圖示)等發出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 轉的指令。由此,控制部9進行依照圖5所示的步驟Sl 步驟SlO的順序進行的處理的 制冷劑量判定運轉以及制冷劑量的合適與否的判定。另外,在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 式中,液體旁通膨脹閥72為全閉狀態。在步驟Sl中,控制部9檢測制冷劑瓶的連接的完成,并同時將設于從制冷劑瓶 延伸的配管上的閥(未圖示)形成容許制冷劑的供給的狀態,開始制冷劑的追加填充。在步驟S2中,控制部9控制設備進行與上述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段落已述 的控制同樣的運轉。由此,從追加填充用的制冷劑瓶向制冷劑回路10內追加填充制冷 劑。另外,在步驟S2的結束時刻,維護工程師根據經驗判斷追加填充是否進行到了從室 內膨脹閥41到室外熱交換器23之間能夠由圓筒狀的制冷劑填滿的程度。然后,維護工 程師暫時結束追加填充。在步驟S3中,控制部9將室內膨脹閥41形成全閉狀態,并同時進行繼續壓縮機 21以及室外風扇28的運轉的液化控制。通過這樣的控制,如圖6所示,能夠遮斷室內 膨脹閥41的制冷劑的通過,阻斷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的循環。然后,控制部9為 了繼續壓縮機21以及室外風扇28的運轉,在起到作為冷凝器的作用的室外熱交換器23 中,與由室外風扇28供給的室外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而冷卻,從而被冷凝。像這樣,制 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的循環被阻斷的情況下,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制冷劑逐漸 存留在制冷劑回路10內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 下游側的部分。另外,在室內膨脹閥41由控制部9控制在全閉狀態的狀態下,繼續利用壓縮機 21的吸入。因此,存在于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熱交換器42和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等中 的室內膨脹閥41的下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部分的制冷劑由壓縮機21持續吸引。 由此,室內膨脹閥41的下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部分被減壓,形成幾乎不存在制冷 劑的狀態。由此,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形成液體狀態,集中在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 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更具體地,如圖7所示,被冷凝而形成 液體狀態的制冷劑在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到室外熱交換器23內存留。在步驟S4中,控制部9判斷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出的室外熱交換器23的 制冷劑的液面維持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是否持續規定持續時間以上。在此的液面高度 的規定變動范圍例如能夠采用正負5cm的范圍內。另外,作為規定時間例如為保持液面 高度維持在正負5cm的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經過的時間,能夠采用5分鐘。在此,控制部9當判斷維持在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持續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 下,移向步驟S5。另外,控制部9判斷維持在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未持續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繼續步驟S3的液化控制。在步驟S5中,控制部9進行使集中在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 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恒定化的溫度恒定化控制。具體地,控 制部9進行將室內膨脹閥41形成全閉狀態,并同時繼續壓縮機21以及室外風扇28的運 轉,從而將存在于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 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接近周圍溫度并恒定化的控制。在此,集中在從室內膨脹閥41到壓 縮機21之間的液體制冷劑,特別是在室內膨脹閥41中遮斷流通,所以不會移動而在此處 受到周圍的溫度的影響。這樣,控制部9判斷由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出的溫度維持在 規定溫度范圍內的狀態是否持續規定的穩定時間以上。在此的液管溫度傳感器35的檢測 溫度的規定穩定范圍內例如能夠采用正負3°C的范圍內。另外,作為規定穩定時間例如為 保持液管溫度傳感器35的檢測穩定維持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的狀態的經過的時間,能夠采 用10分鐘。在此,控制部9判斷維持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的狀態持續規定穩定時間以上的情 況下,移向步驟S6。另外,控制部9判斷為維持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的狀態持續規定穩定 時間以上的情況下,反復步驟S5。在步驟S6中,通過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的液體制 冷劑的液面高度h。在此,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制冷劑以氣體狀態存在的區域和以液 體狀態存在的區域的邊界作為液面。液面檢測傳感器39進行檢測的時刻是通過步驟S5 的溫度恒定化控制使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恒定的時刻。由此,控制部9將由液面檢測傳感 器39得到的液面的高度h(參照圖7)帶入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與室外熱交換器23相關 的液面高度和制冷劑量的關系式。另外,控制部9讀出存儲在此存儲器19中的制冷劑回 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的體積。并且,控制部9對 根據室外熱交換器23的關系式求出的室外熱交換器23內部的液體制冷劑的體積和制冷劑 回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的體積的和加入由液管溫 度傳感器35檢測的值對液體制冷劑密度變化的影響,求出液體制冷劑量。作為在此的與 液管溫度傳感器35的檢測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密度的修正,乘以液管溫度傳感器35的 檢測溫度狀況下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與該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數據預先 被存儲在存儲器19中。由此,控制部9能夠計算從室內膨脹閥41到室外熱交換器23的內部存留的液體 制冷劑的量。在步驟S7中,控制部9計算上述的步驟S5中計算的制冷劑量和存儲在存儲器19 中的適當制冷劑量之差。在步驟S8中,控制部9判斷由步驟S7計算的制冷劑量的差是否在規定誤差范圍 內。在此,控制部9判斷為在規定誤差范圍內的情況下,結束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 式。這時,控制部9迅速停止壓縮機21的運轉。這樣,通過在檢測后迅速停止壓縮機 21的運轉,從而能夠回避室內熱交換器42或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等極端減壓,能夠維持 機器的可靠性。另外,能夠抑制壓縮機21的輸出側的孔溫度的過度上升,也能夠維持關 于壓縮機21的可靠性。另外,控制部9在判斷為在規定誤差范圍外的情況下,移向步驟 S9。
在步驟S9中,控制部9輸出不足制冷劑量或過剩制冷劑量。由此,根據被輸出 的內容,維護工程師追加填充對適當制冷劑量不足量的制冷劑或從制冷劑回路10回收對 適當制冷劑量的過剩量的制冷劑。然后,再次返回步驟S2,由控制部9反復進行同樣的 處理直到出現在規定誤差范圍內的判斷出現。在步驟SlO中,控制部9將設于從制冷劑瓶延伸的配管中的閥(未圖示)形成不 容許制冷劑的追加填充的狀態,結束制冷劑的追加填充。(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接著,關于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進行說明。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除伴隨制冷劑填充作業外,與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 模式大致相同。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是在例如定期(在節假日或深夜等不需要進行空調運 轉的時間帶等)檢測制冷劑是否未從制冷劑回路10泄漏的情況下進行的運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中,如圖8所示,依照步驟Sll 步驟S19的順序進行處理。在步驟Sll中,控制部9控制設備以能夠進行與上述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段 落已述的控制同樣的運轉。另外,步驟Sll的制冷運轉的結束時刻可以通過從開始經過 規定時間進行判斷,也可以通過維護工程師手動結束。任一種情況下,在此、等待通過 制冷運轉使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分布狀態以圖4所示的狀態穩定,移向步驟S12。在步驟S12中,控制部9進行將室內膨脹閥41形成全閉狀態,并同時使壓縮機 21以及室外風扇28的運轉繼續的液化控制,從而如圖6所示,能夠遮斷室內膨脹閥41的 制冷劑的通過,能夠阻斷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的循環。然后,控制部9為了使壓縮 機21以及室外風扇28的運轉繼續,制冷劑在起到作為冷凝器的作用的室外熱交換器23 中,在與由室外風扇28供給的室外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而被冷卻,從而冷凝。像這樣, 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的循環阻斷的情況下,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制冷劑逐漸 存留在制冷劑回路10中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 下游側的部分。另外,在此,在室內膨脹閥41由控制部9控制在全閉狀態的狀態下,繼續利用 壓縮機21的吸入。因此,存在于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熱交換器42和氣體制冷劑連絡管 7等中的室內膨脹閥41的下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部分的制冷劑由壓縮機21持續吸 引。由此,室內膨脹閥41的下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部分被減壓,形成幾乎不存 在制冷劑的狀態。由此,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形成液體狀態,集中在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 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更具體地,如圖7所示,被冷凝而形成 液體狀態的制冷劑在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到室外熱交換器23內存留。在步驟S13中,控制部9判斷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出的室外熱交換器23的 制冷劑的液面維持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是否持續規定持續時間以上。在此的液面高度 的規定變動范圍例如能夠采用正負5cm的范圍內。另外,作為規定時間例如為保持液面 高度維持在正負5cm的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經過的時間,能夠采用5分鐘。在此,控制部9當判斷維持在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持續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移向步驟S14。另外,控制部9判斷維持在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未持續規定時間 以上的情況下,繼續步驟S12的液化控制。在步驟S14中,控制部9進行稍打開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回液控制。在該回液 控制中,進行將存留在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 游側的部分的液體制冷劑中極少的一部分返回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的控制。在此,控制 部9調節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閥開度,僅稍稍容許液體制冷劑的通過。由此,即使室內 膨脹閥41的下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部分被減壓,形成幾乎不存在制冷劑的狀態, 極少通過液體旁通回路70循環的液體制冷劑也能夠防止壓縮機21的排出管的溫度過度上 升。在步驟S 15中,控制部9進行使集中在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 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恒定化的溫度恒定化控制。具體地, 控制部9進行將室內膨脹閥41形成全閉狀態,并同時繼續壓縮機21以及室外風扇28的 運轉,從而將存在于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 分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接近周圍溫度并恒定化的控制。在此,集中在從室內膨脹閥41到 壓縮機21之間的液體制冷劑,特別是在室內膨脹閥41中遮斷流通,所以不會移動而在此 處受到周圍的溫度的影響。這樣,控制部9判斷由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出的溫度維持 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的狀態是否持續規定的穩定時間以上。在此的液管溫度傳感器35的檢 測溫度的規定穩定范圍內例如能夠采用正負;TC的范圍內。另外,作為規定穩定時間例如 為保持液管溫度傳感器35的檢測穩定維持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的狀態的經過的時間,能夠 采用10分鐘。在此,控制部9判斷維持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的狀態持續規定穩定時間以上的情 況下,移向步驟S16。另外,控制部9判斷為維持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的狀態持續規定穩 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反復步驟S15。在步驟S16中,控制部9結束回液控制。由此,通過液體旁通管70中的循環阻 斷,制冷劑回路10內的全部制冷劑集中在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 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在步驟S17中,控制部9判斷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出的室外熱交換器23的 制冷劑的液面維持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是否持續規定持續時間以上。在此的液面高度 的規定變動范圍例如能夠采用正負5cm的范圍內。另外,作為規定時間例如為保持液面 高度維持在正負5cm的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經過的時間,能夠采用5分鐘。在此,控制部9當判斷維持在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持續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 下,移向步驟S18。另外,控制部9判斷維持在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未持續規定時間 以上的情況下,繼續步驟S17的液化控制。在步驟S18中,控制部9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 的制冷劑的液面高度h。在此,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以制冷劑以氣體狀態存在的區域 與以液體狀態存在的區域的邊界作為液面。液面檢測傳感器39進行檢測的時刻是在步驟 S17中判斷未液面高度穩定的時刻。由此,控制部9將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得到的液面 的高度h(參照圖7)帶入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與室外熱交換器23相關的液面高度和制冷 劑量的關系式。另外,控制部9讀出存儲在此存儲器19中的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的體積。并且,控制部9對根據室外熱交換 器23的關系式求出的室外熱交換器23內部的液體制冷劑的體積和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 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的體積的和加入由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 測的值對液體制冷劑密度變化的影響,求出液體制冷劑量。作為在此的與液管溫度傳感 器35的檢測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密度的修正,乘以液管溫度傳感器35的檢測溫度狀況 下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與該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數據預先被存儲在存儲 器19中。由此,控制部9能夠計算從室內膨脹閥41到室外熱交換器23的內部存留的液體 制冷劑的量。在步驟S19中,控制部9判斷由步驟S18計算的制冷劑量是否是存儲在存儲器19 中的適當制冷劑量,從而判斷制冷劑回路10中的制冷劑的泄漏的有無。另外,檢測液面高度h的數據后,控制部9迅速停止壓縮機21的運轉。這樣, 通過在檢測后迅速停止壓縮機21的運轉,從而能夠回避室內熱交換器42或氣體制冷劑連 絡管7等極端減壓,能夠維持機器的可靠性。另外,能夠抑制壓縮機21的輸出側的孔溫 度的過度上升,也能夠維持關于壓縮機21的可靠性。由以上,結束制冷劑泄漏檢測運 轉。<1.3>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以及制冷劑量判定方法的特征(1)在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1中,集中液體制冷劑的情況下,檢測室外熱 交換器23的液面高度h稍前,進行調節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閥開度,稍容許液體制冷劑 的通過的回液控制。因此,用于判定的運轉的后半程中,即使室內膨脹閥41的下游側且 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部分被減壓,形成幾乎不存在制冷劑的狀態,極少通過液體旁通回 路70而繼續通過壓縮機21。由此,在液面高度h的檢測錢通過使液體制冷劑循環,能夠 防止壓縮機21的排出管的溫度過度上升的狀況。另外,液體旁通膨脹閥72能夠通過調節閥開度直接調整從存留液體制冷劑的液 體制冷劑連絡管6要流向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側的制冷劑量。(2)在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1中,通過回液控制維持壓縮機21的可靠性, 并同時在判定之前結束回液控制。由此,能夠將構成判定對象的制冷劑極力供給由液面 檢測傳感器39檢測的位置,使檢測精度提高。<1.4>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A)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以作為調節液體旁通回路70的液體制冷劑的流量的機 構采用液體旁通膨脹閥72,直接控制流量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圖9所示,也可以代替液體旁通膨脹閥72,采用 使用毛細管172的液體旁通回路170。該毛細管172,如圖10所示不是控制部9直接控制。在此,如圖11所示,由 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的高壓和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的低壓的壓力差,使液體旁通回路170 中的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液體制冷劑通過毛細管172,流入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側。由此,對壓縮機21供給液體制冷劑。這樣,能夠間接抑制壓縮機21的排出管的溫 度上升。(B)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中,以 將制冷劑回路10的四方切換閥22形成制冷運轉的連接狀態,進行存留液體制冷劑的運轉 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 運轉中,將制冷劑回路10的四方切換閥22形成采暖運轉的連接狀態,存留液體制冷劑。 具體地,液面檢測傳感器39設于室內熱交換器42中,在采暖運轉的回路中,進行將液體 制冷劑存留在室內膨脹閥41、室內機內連接配管4b和室內熱交換器42內的運轉。這種 情況下,也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能夠由簡單的控制進行準確的制冷劑量的判定以及 制冷劑泄漏的有無的判定。另外,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不同,不設置室內膨脹閥41,在室外膨脹閥38設于 室外熱交換器23和室內熱交換器42之間的制冷劑回路中,通過采暖運轉存留液體制冷 劑,從而即使室外單元2和室內單元4遠離配置,也能夠進行精度高的填充和泄漏檢測。(C)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關于構成檢測對象的液體制冷劑,以對所掌握的液體制冷 劑的體積乘以與液管溫度傳感器35的檢測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密度,以能夠以與液體 制冷劑的溫度對應的密度算出制冷劑量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根據制冷劑的性質、與周圍溫度非常接近的情況 下,不采用液管溫度傳感器35,而使用由室外溫度傳感器36檢測的溫度。(D)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存在于制冷劑回路10內的全部制冷劑為對象,形成液體 狀態,集中在一處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不集中在一 處,而分割集中在多處。例如,圖12所示,根據空氣調節裝置1采用的制冷劑的種類,會擔心制冷劑回 路10內的全部制冷劑不能完全集中在室內膨脹閥41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自身的室外熱 交換器23的上游側端部之間。這種情況下,從壓縮機21到室外熱交換器23殘留密度較 濃的氣體制冷劑,不能包含在檢測對象中。這種情況下,也如圖13所示,可以在制冷劑回路10上連接局部制冷劑回收罐 13,來回收制冷劑回路10內的全部制冷劑中的一部分。這樣,即使制冷劑回路10內的 全部制冷劑不能完全集中在室內膨脹閥41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自身的室外熱交換器23 的上游側端部之間的情況下,通過采用局部制冷劑回收罐13,從而能夠將判定時的液面 定位在能夠利用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的位置上。由此,不限于空氣調節裝置1的制冷 劑的種類和結構,能夠進行上述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以及各判 定。(E)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室外熱交換器23和室內熱交換器42的例子例舉交叉翅型的翅管式熱交換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類型的熱交換器。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壓縮機21的例子例舉了僅設置一臺的情況,但是不限 于此,也可以對應室內單元的連接臺數等,并列連接兩臺以上的壓縮機。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過冷卻制冷劑管61例舉了從室外膨脹閥38和過冷卻器 25之間的位置分支過冷卻膨脹管6d的情況,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從室外膨脹閥38與液 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位置分支過冷卻膨脹管6d。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集管23b和分流器23c的例子例舉了相對于熱交換器主 體23a設于相反側的端部的形式,但是也可以是集管23b以及分流器23c設于熱交換器主 體23a的相同端部側。(F)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以制冷運轉時等的各室內熱交換器42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 熱度通過從由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由液側溫度傳感器44檢測 出的制冷劑溫度值(與蒸發溫度對應)來檢測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過將由吸入壓力傳感器29檢測出的壓縮 機21的吸入壓力換算成與蒸發溫度對應的飽和溫度值,從由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檢測出 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該制冷劑的飽和溫度值來檢測。另外,作為其它檢測方法,也可以新設置檢測流經各室內熱交換器42內的制冷 劑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將與由該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蒸發溫度對應的制冷劑溫度值從 由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而檢測出。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以供暖運轉時等的室內熱交換器42的出口中的制冷 劑的過冷卻度是,由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排出壓力被換算成與冷凝溫 度對應的飽和溫度值,通過從該制冷劑的飽和溫度值減去液側溫度傳感器44所檢測的制 冷劑溫度值而被檢測出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設置對在各室內熱交換器42內流過的制冷劑 的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傳感器,從由液側溫度傳感器44檢測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由該溫 度傳感器檢測的與冷凝溫度對應的制冷劑溫度值而檢測出也可以。(G)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制冷劑泄漏檢測的判定以計算液體制冷劑的量 的方法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預先求得與基于液體制冷劑的溫度對應的最 佳制冷劑量的基準液面高度H,存儲在存儲器19中。由此,沒必要進行上述實施方式的 制冷劑量的計算,通過將檢測到的檢測液面高度h與構成指標的基準液面高度H直接比 較,能夠進行制冷劑泄漏檢測。(H)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使液體制冷劑穩定在周圍溫度附近而檢測制冷劑體積的 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圖14所示也可以采用使用制冷劑回路110的空氣調 節裝置Ia的結構。根據該空氣調節裝置la,能夠在與周圍溫度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進行上 述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以及各判定。
24
以下,關于制冷劑回路110,以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制冷劑回路110)該制冷劑回路110中,如圖14所示,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制冷劑回路10的結構 以外,室外膨脹閥38、作為溫度調節機構的過冷卻器25、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液體側 閉鎖閥26、氣體側閉塞閥27、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室外膨脹過冷卻連結配管6c 以及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室外膨脹閥38是在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110中的制冷劑的流動方向上 配置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下游側的電動膨脹閥。該室外膨脹閥38在本變形例中連接在 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側。由此,室外膨脹閥38能夠調節流經室外側制冷劑回路IOc內 的制冷劑的壓力和流量等。并且,該室外膨脹閥38也能夠遮斷該位置的制冷劑的通過。過冷卻器25設于室外膨脹閥38與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該過冷卻器25是通 過使在二重管型的熱交換器、作為熱源側熱交換器的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制冷劑流 經的制冷劑管和后述的過冷卻制冷劑管61接觸而構成的配管熱交換器。像這樣,在作為 熱源側熱交換器的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制冷劑和流經后述的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的 制冷劑之間不混雜制冷劑并同時進行熱交換,從而能夠將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并送 給室內膨脹閥41的制冷劑進一步冷卻。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起到作為在過冷卻器25中使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往室內 膨脹閥41的制冷劑冷卻的冷卻源的作用。該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具有過冷卻制冷劑管 61以及過冷卻膨脹閥62。過冷卻制冷劑管61是以使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往室內膨脹閥 41的制冷劑的一部分分支,通過上述的過冷卻器25并同時返回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方式 連接的配管。該過冷卻制冷劑管61包含過冷卻膨脹管6d、過冷卻分支管64以及過冷卻 匯合管65。該過冷卻膨脹管6d將從室外膨脹閥38送給室內膨脹閥41的制冷劑的一部分 從室外熱交換器23與過冷卻器25之間的位置分支,以連接在過冷卻膨脹閥62上的方式 延伸。過冷卻分支管64使過冷卻膨脹閥62和過冷卻器25連接。過冷卻匯合管65以從 過冷卻器25的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側的出口返回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方式連接在壓縮 機21的吸入側。過冷卻膨脹閥62介于過冷卻膨脹管6d和過冷卻分支管64之間而將兩 者連接,是起到作為調節通過的制冷劑的流量的連通管膨脹機構的作用的電動膨脹閥。在此,過冷卻制冷劑管61將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往室內膨脹閥41的制冷劑的 一部分在過冷卻膨脹管6d分支,將由過冷卻膨脹閥62減壓的制冷劑由過冷卻分支管64 引導至過冷卻器25。由此,在過冷卻器25中,能夠在通過過冷卻膨脹閥62而減壓的制 冷劑和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通過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而送至室內膨脹閥41的制冷劑之間進 行熱交換。由此,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至室內膨脹閥41的制冷劑在過冷卻器25中通過 由過冷卻膨脹閥62減壓后流經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制冷劑冷卻。即、能夠通過過冷卻 膨脹閥62的開度調節進行過冷卻器25的能力控制。另外,過冷卻制冷劑管61如后所述也能夠起到作為連接制冷劑回路110中液體 側閉鎖閥26和室外膨脹閥38之間的部分與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部分的連通管的作用。液體側閉鎖閥26是設于作為外部的設備的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和室外單元2的 連接口上的閥。液體側閉鎖閥26在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10中的制冷劑的流動 方向上配置在過冷卻器25的下游側且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的上游側,能夠遮斷制冷劑的通過。氣體側閉塞閥27是設于作為外部的設備的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和室外單元2的 連接口上的閥。該氣體側閉塞閥27連接在四方切換閥22上。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將室外熱交換器23和室外膨脹閥38連接。室外膨 脹過冷卻連結配管6c將室外膨脹閥38和過冷卻器25連接。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 管6b將過冷卻器25和液側閉鎖閥26連接。在室外單元2上、上述液面檢測傳感器39以外,也設置有各種傳感器。具體 地,在室外單元2上設置檢測從過冷卻器25朝向室內熱交換器42的制冷劑的溫度(即、 液管溫度)的液管溫度傳感器35。在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匯合管65上設置有用于 檢測流經過冷卻器25的旁通制冷劑管側的出口的制冷劑的溫度的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 液管溫度傳感器35以及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由熱敏電阻構成。并且,它們由控制部9 控制。另外,相對于控制部9能夠讀出地連接的存儲器19中存儲有各種數據。作為各 種數據存儲根據從室外膨脹閥38到室外熱交換器23之間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 以及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的配管內的體積、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的液面高度h計算 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制冷劑量的關系式、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 側且液體側閉鎖閥26之前的配管內的體積、與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數據以 及考慮到對建筑物施工后的配管長度等的每個物件中空氣調節裝置Ia的制冷劑回路110 的適當制冷劑量。(制冷運轉)制冷運轉時,上述的制冷劑回路110中,四方切換閥22為圖14的實線所示的 狀態,即、壓縮機21的排出側連接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并且壓縮機21的吸入 側經由氣體側閉塞閥27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在室內熱交換器42的氣體側的狀 態。在此,室外膨脹閥38形成全開狀態。液體側閉鎖閥26以及氣體側閉塞閥27形成 開狀態。控制部9通過對各室內膨脹閥41進行開度調節,從而室內熱交換器42的出口 (即、室內熱交換器42的氣體側)中的制冷劑的過熱度以過熱度目標值恒定。另外,液 體旁通膨脹閥72形成全閉狀態。在此,各室內熱交換器42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熱度通 過從由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檢測出的制 冷劑溫度值(與蒸發溫度對應)而檢測出。另外,過冷卻膨脹閥62被開度調節以使過冷 卻器25的過冷卻制冷劑管61側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熱度為過熱度目標值(以下、稱作過 熱度控制)。在此,在過冷卻制冷劑管61中通過過冷卻器25后的壓縮機21吸入側的制 冷劑的過熱度通過將由吸入壓力傳感器29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吸入壓力換算成與蒸發溫 度對應的飽和溫度值,從由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該制冷劑的 飽和溫度值而檢測出。在該制冷劑回路10的狀態下,運轉壓縮機21、室外風扇28以及室內風扇43, 則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被吸入壓縮機21而壓縮,形成高壓的氣體制冷劑。之后,高壓的氣 體制冷劑經由四方切換閥22送給室外熱交換器23。該室外熱交換器23中,高壓的氣體 制冷劑與由室外風扇28供給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冷凝,形成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然 后,該高壓的液體制冷劑通過室外膨脹閥38流入過冷卻器25,與流經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而被進一步冷卻,形成過冷卻狀態。這時,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 凝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的一部分向過冷卻制冷劑管61分支,由過冷卻膨脹閥62減壓后, 返回壓縮機21的吸入側。在此,通過過冷卻膨脹閥62的制冷劑被減壓到壓縮機21的吸 入壓力,從而該部分蒸發。然后,從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膨脹閥62朝向壓縮機 21的吸入側流動的制冷劑通過過冷卻器25,與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往室內單元4的高壓 的液體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然后,在過冷卻器25中通過并形成過冷卻狀態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經驗液體側 閉鎖閥26以及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送給室內單元4。送給該室內單元4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由室內膨脹閥411減壓到接近壓縮機21 的吸入壓力,形成低壓的氣液二相狀態的制冷劑,送給室內熱交換器42,在室內熱交換 器42中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形成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該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驗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送給室外單元2。送給室外單元2 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氣體側閉塞閥27以及四方切換閥22再次吸入壓縮機21。像這樣,在空氣調節裝置Ia中,作為運轉模式的一實施方式能夠進行將室外熱 交換器23起到作為在壓縮機21中壓縮的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并且將室內熱交換器42 起到作為制冷劑的蒸發器的作用的制冷運轉。在此,進行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劑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110的制冷劑的分布狀 態,如表示流經制冷劑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Iio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的圖15所 示,制冷劑形成液體狀態(圖15中的涂黑的剖線部分)、氣液二相狀態(圖15中的格子 狀的剖線部分)、氣體狀態(圖15中的斜線的剖線部分)的各狀態而分布。具體地、制 冷劑回路10中由液體制冷劑填滿的部位是從室外膨脹閥38從室外熱交換器23的出口附 近的部分、包含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以及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經由過冷卻器 25的液體側閉鎖閥26的部分以及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到室內膨脹閥41的部分、以及、過 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膨脹閥62上游側的部分。并且,制冷劑回路10中由氣液二相 狀態的制冷劑填滿的部位是室外熱交換器23的中間的部分、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 膨脹閥62上游側的部分、過冷卻器25的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側的部分中入口附近的部 分、以及室內熱交換器42的入口附近的部分。另外,制冷劑回路10中由氣體狀態的制 冷劑填滿的部位是經由氣體制冷劑配管7和壓縮機21從室內熱交換器42的中間的部分到 室外熱交換器23的入口的部分、室外熱交換器23的入口附近的部分、以及從過冷卻器25 的旁通制冷劑管側的部分中中間的部分到與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壓縮機21的吸入側匯合 的部分、以及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的部分。(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本變形例中,自動進行預見制冷劑的填充結束的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 式以及預見有無制冷劑泄漏的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上述本變形例的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 式,雖然與制冷運轉以及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的步驟S5的制 冷劑回路10的溫度恒定化控制近似,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在該制冷劑回路110的液溫恒定化控制中,液體旁通膨脹閥72在形成全閉狀態 的狀態下進行冷凝壓力控制和液管溫度控制。
在冷凝壓力控制中,控制部9控制由室外風扇28供給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外空 氣的風量,以使室外熱交換器23中的制冷劑的冷凝壓力恒定。由于冷凝器的制冷劑的冷 凝壓力受室外溫度的影響較大變化,所以控制部9根據室外溫度傳感器36檢測的溫度進 行電機28m的輸出控制,從而控制從室外風扇28供給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內空氣的風 量。由此,能夠使室外熱交換器23的制冷劑的冷凝壓力恒定化,能夠使流經冷凝器內的 制冷劑的狀態穩定化。并且,能夠將制冷劑回路110中從室外熱交換器23到室內膨脹閥 41之間、即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室外膨脹過冷卻連結 配管6c、過冷卻膨脹管6d、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以及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分 別控制在高壓的液體制冷劑流動的狀態。由此,關于從室外熱交換器23到室內膨脹閥41 以及過冷卻膨脹閥62的部分的制冷劑的壓力也能夠穩定化。另外,在此的冷凝壓力控制 中,控制部9使用由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排出壓力作為冷凝壓力進行 控制。液管溫度控制中,與上述的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中的過熱度控制不同,控 制過冷卻器25的能力,以使從過冷卻器25送給室內膨脹閥41的制冷劑的溫度恒定。更 具體地、在液管溫度控制中,控制部9進行調節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膨脹閥62的 開度的控制,以使通過過冷卻器25的設于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側的出口的液 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制冷劑的溫度以液管溫度目標值恒定。由此,能夠使從過冷卻器 25的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的出口到室內膨脹閥41的包括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 的制冷劑管內的制冷劑密度以某一恒定值穩定化。并且,控制部9在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溫度的變化維持在5分鐘正負2°C范 圍之間、即穩定化之前持續進行該液溫恒定化控制。控制部9通過液溫恒定化控制判斷為處于穩定化的狀態的情況下,進行將室內 膨脹閥41形成全閉狀態后將液體側閉鎖閥26形成全閉狀態的封鎖控制。由此,如圖16 所示,在從室內膨脹閥4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液體制冷劑能夠作為由液溫恒定化控 制而控制在某溫度的、具有從室內膨脹閥4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配管內的體積的制 冷劑確定。具體地,控制部9讀出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制冷劑回路10中室內膨脹閥41 的上游側且液體側閉鎖閥26之前的配管內的體積數據以及與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 的密度數據,對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液體側閉鎖閥26之前的配管內的體積乘以與液 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密度,關于作為從室內膨脹閥41到液體側 閉鎖閥26之間的配管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量的液管確定制冷劑量Y計算精度高的值。像這 樣,即使制冷劑回路110中的制冷劑量超過室外熱交換器23內容積存在的情況下,至少 關于被閉鎖控制的制冷劑,能夠判定由準確的體積和準確的液體制冷劑密度定量化的精 度高的制冷劑量。并且,控制部9在進行封鎖控制后,進行使室外膨脹閥38為全閉狀態的控制。 由此,如圖16所示,能夠將制冷劑回路110內的制冷劑中從室內膨脹閥41的室內機內連 接配管4b側到壓縮機21的吸入側、從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室外膨脹過冷卻連結 配管6c、過冷卻器25、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以及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到壓 縮機21的吸入側的各個場所中存在的制冷劑吸入到壓縮機21中。由此,能夠將這些部 分的制冷劑由壓縮機形成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供給至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23。由此,供給至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23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由室外熱交換器23的 熱交換冷凝,而形成液體制冷劑。在此,由遮斷控制阻斷制冷劑的循環,所以在室外熱 交換器23內冷凝的液體制冷劑存留在室外膨脹閥38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側。 并且,形成液體狀態的制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部因自重從未冷凝的高溫高壓的氣體 制冷劑的下方、室外熱交換器23的底部逐漸積留。在此,壓縮機21吸入的制冷劑量逐漸減少,所以控制部9進行稍打開液體旁通 膨脹閥72的閥開度而進行回液控制。由此,能夠防止壓縮機21的排出管溫度的過度上升。并且,當持續進行回液控制的同時,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的液面高度h穩 定,則控制部9關閉液體旁通膨脹閥72,結束回液控制。由此,能夠抑制在從遮斷控制 后到進行液面檢測之間持續上升的壓縮機21的排出管的溫度。接著,控制部9為了使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的液體制冷劑的量等待至穩 定,進行液面檢測傳感器39的檢測的液面高度h是否維持在5分鐘程度正負2cm的范圍 內而穩定化的判斷的檢測控制。在此,判斷為液面高度穩定化的情況下,控制部9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存 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的液體制冷劑的液面高度h。在此,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制 冷劑以氣體狀態存在的區域和以液體狀態存在的區域的邊界作為液面。由此,控制部9 根據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得到的液面的高度h(參照圖7)、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從室外 膨脹閥38到室外熱交換器23之間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內的體積、與室外熱交 換器23相關的液面高度和制冷劑量的關系式、以及室外溫度傳感器36檢測的溫度計算。 具體地,將對從室外膨脹閥38到室外熱交換器23之間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內 的體積乘以與室外溫度傳感器36的檢測溫度對應的制冷劑密度而得的制冷劑量、和對在 與室外熱交換器23相關的液面高度和制冷劑量的關系式帶入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的液 面高度h而得的制冷劑體積乘以與室外溫度傳感器36的檢測溫度對應的制冷劑密度而得 的制冷劑量進行加和,從而關于熱交換制冷劑量X能夠算出精度高的值。 并且,控制部9通過對熱交換制冷劑量X加以液管確定制冷劑量Y,從而能夠準 確地算出制冷劑回路110內的制冷劑量。像這樣,控制部9在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中,進行遮斷控制后,持 續進行壓縮機21以及室外風扇28的運轉,直到熱交換制冷劑量X滿足與從存儲在存儲 19中的考慮到對建筑物施工后的配管長度等的每個物件的空氣調節裝置Ia的制冷劑回路 110的適當制冷劑量減去液管確定制冷劑量Y而得的值相同的條件。在此,熱交換制冷 劑量X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控制部9結束自動填充運轉模式。另外,控制部9在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中將熱交換制冷劑量X和液管確定制 冷劑量Y的合計值與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考慮到對建筑物施工后的配管長度等的每個物 件的空氣調節裝置Ia的制冷劑回路110的適當制冷劑量進行比較,在熱交換制冷劑量X 和液管確定制冷劑量Y的合計不滿足適當制冷劑量的情況下判斷為產生制冷劑的泄漏。(關于變形例H的變形)另外,在上述閉鎖控制中,從室內膨脹閥4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配管內閉 鎖液體制冷劑。但是,不限于此,如圖17所示,也可以在從室內膨脹閥41到室外膨脹閥38之間的配管內、以及分支并延伸到過冷卻膨脹閥62的過冷卻膨脹管6d的配管內閉 鎖液體制冷劑。這種情況下,不是將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的全部,而是將過冷卻分支管 64以及過冷卻匯合管65的內部的制冷劑吸入到壓縮機21。另外,在判定這樣的制冷劑回路110的制冷劑量時,不能在從室內膨脹閥41到 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配管內的體積與從室外膨脹閥38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自身的體 積的合計體積內收納全部制冷劑回路110的制冷劑的情況下,如圖18所示,與上述變形 例(D)同樣地,也可以使用局部制冷劑回收罐13。在上述變形例(H)中,以過冷卻制冷劑管61中通過過冷卻器25后的壓縮機21 吸入側的制冷劑的過熱度通過將由吸入壓力傳感器29檢測的壓縮機21的吸入壓力換算成 與蒸發溫度對應的飽和溫度值,從由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該 制冷劑的飽和溫度值而檢測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過冷卻制 冷劑管61中通過過冷卻器25后的壓縮機21吸入側的制冷劑的過熱度,例如也可以通過 在過冷卻器25的旁通制冷劑管側的入口設置溫度傳感器,從由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檢測 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由該溫度傳感器檢測的制冷劑溫度值而檢測。在上述變形例(H)中,以在進行液溫恒定化控制時的冷凝壓力控制以及液管溫 度控制中的冷凝壓力控制中,控制部9使用由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的壓縮機21的排出 壓力作為冷凝壓力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新設置檢 測流經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制冷劑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將由該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與 冷凝溫度對應的制冷劑溫度值換算成冷凝壓力,用于冷凝壓力控制。在上述變形例(H)中,液體側閉鎖閥26可以是手動閥,也可以是能夠由控制部 9開閉操作的電磁閥等自動閥。另外,變形例(H)的制冷劑量判定運轉時,作為代替液 體側閉鎖閥26操作的開閉閥,可以采用能夠由控制部9開閉操作的配置在液體側閉鎖閥 26和過冷卻器25之間的電磁閥等自動閥。在上述變形例(H)中,可以在過冷卻器25和室外膨脹閥38之間設置接收器。(I)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G)中,以采用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空氣調節裝 置Ia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圖19所示,也可以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G) 中的液體旁通膨脹閥72為毛細管172的采用液體旁通回路170的空氣調節裝置。該毛細管172不是控制部9直接進行控制。在此,如圖19所示,由液體制冷劑 連絡管6的高壓和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的低壓的壓力差,使液體旁通回路170中的高壓側 液體旁通管71a內的液體制冷劑通過毛細管172,流入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側。由此, 對壓縮機21供給液體制冷劑。這樣,能夠間接抑制壓縮機21的排出管的溫度上升。(J)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以通過采用電阻檢測部件的液面檢測傳感器39,由室 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態部分的電阻和氣態部分的電阻的差異來檢測液面高度h的情況為 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液面檢測傳感器39可以是配置在室外熱交換器23 的側面,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10中的制冷劑的流動方向中液體側閉鎖閥26的上
30游側,沿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23b的高度方向分別不同的高度位置上的熱敏電阻的結 構。具體地,液面檢測傳感器39根據這些熱敏電阻的各自的溫度差異,檢測制冷劑以氣 體狀態存在的區域和制冷劑以液體狀態存在的區域的邊界作為液面高度。在此,關于熱 敏電阻的檢測溫度中檢測飽和溫度以下的溫度的情況,在配置該熱敏電阻的高度上制冷 劑以液體狀態存在時,控制部9進行判定。另外,關于熱敏電阻的檢測溫度中檢測出超 過飽和溫度的溫度的情況,在配置該熱敏電阻的高度上制冷劑以氣體狀態存在時,控制 部9進行判定。由此,為了檢測液面檢測傳感器39的熱敏電阻在多個不同的高度位置上 的液體制冷劑的有無,控制部9能夠把握液面存在于作為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檢測的高度 中超過最高位置的位置上。另外,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面高度h的情況下,在檢 測之前通過切換四方切換閥22對壓縮機21的連接狀態,關于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氣體 部分,控制部9進行使溫度急劇降低,產生與液態的溫度差,或者增大溫度差的、液面 明確化控制。另外,如圖20所示,也可以在具有熱氣旁通回路80的制冷劑回路111中,控制 部9進行利用熱氣旁通回路80的液面明確化控制。該熱氣旁通回路80,如圖20所示具有熱氣旁通管81以及熱氣旁通閥82。熱氣 旁通管81將相對于四方切換閥22連接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和室外 機內連接配管8相互連接。并且,熱氣旁通閥82設于熱氣旁通管81的中途,能夠進行 容許熱氣旁通管81的制冷劑的通過的開狀態或不容許制冷劑的通過的閉狀態的切換。另 外,將熱氣旁通管81中從熱氣旁通閥82向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側延伸的部分作為高壓側 熱氣旁通管81a。另外,將熱氣旁通管81中從熱氣旁通閥82向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側延 伸的部分作為低壓側熱氣旁通管81b。在此,制冷劑回路111的方塊結構圖如圖21所示追加了熱氣旁通閥82。控制部9如以下所示通過控制熱氣旁通閥82的開閉狀態,從而進行液面明確化 控制。具體地,控制部9如圖22所示,在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的步驟S2和制冷 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的步驟Sll的最初的制冷劑運轉同樣控制中,在液體旁通膨脹閥72 為全閉狀態之前以關閉熱氣旁通閥82的狀態進行制冷運轉同樣的控制。由此,制冷劑回 路111內形成圖22所示的制冷劑分布狀態。接著,控制部9如圖23所示,在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的步驟S3和制冷劑 泄漏檢測運轉模式的步驟S12的液化控制中,在液體旁通膨脹閥72為全閉狀態之前、關 閉熱氣旁通閥82的狀態之前,關閉室內膨脹閥41,進行以液體狀態集中制冷劑回路111 內的制冷劑的控制。像這樣進行液化控制,從而如圖23所示能夠遮斷室內膨脹閥41的 制冷劑的通過,能夠阻斷制冷劑回路111內的制冷劑的循環。并且,控制部9為了繼續 壓縮機21以及室外風扇28的運轉,制冷劑在起到作為冷凝器的作用的室外熱交換器23 中,與由室外風扇28供給的室外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而冷卻,從而被冷凝。像這樣,制 冷劑回路111內的制冷劑的循環被阻斷的情況下,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制冷劑逐 漸存留在制冷劑回路10內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 的下游側的部分。另外,在室內膨脹閥41由控制部9控制在全閉狀態的狀態下,繼續利用壓縮機21的吸入。因此,存在于制冷劑回路111中室內熱交換器42和氣體制冷劑連絡 管7和低壓側熱氣旁通閥81b等中的室內膨脹閥41的下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部分 的制冷劑由壓縮機21持續吸引。由此,室內膨脹閥41的下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 部分被減壓,形成幾乎不存在制冷劑的狀態。由此,制冷劑回路111內的制冷劑形成液 體狀態,集中在制冷劑回路111中室內膨脹閥41的上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另外,控制部9在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的步驟S5和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 模式的步驟S14的液溫恒定化控制中,進行稍打開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回液控制,并同 時在關閉熱氣旁通閥82之前等待制冷劑回路111內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在周圍溫度附近 穩定化。之后,控制部9在判斷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溫度的情況下,將液體旁通膨脹閥72 形成全閉狀態,打開確認旁通閥82,從而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通過該液面明確化控 制,如圖24所示,因為成為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與壓縮機21的吸入側連通的狀態,所以 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內的制冷劑壓力急劇降低。由于像這樣、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氣態 制冷劑的壓力也急劇降低,所以該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氣態制冷劑的溫度急劇降低。但 是,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不急劇變化。由此,能夠產生室外熱交換器 23內的制冷劑的液態溫度和氣態溫度的差異,或者擴大差異。由此,液面檢測傳感器39 在進行該液面明確化控制后立即進行液面的檢測,從而能夠精度高地判定室外熱交換器 23內的液面高度。另外,上述的熱氣旁通回路80例如在采暖運轉開始時對室內單元4不想輸送冷 的制冷劑的情況下利用。即、在采暖運轉開始時暫時打開熱氣旁通閥82,將壓縮機21的 排出側和吸入側連接,從而能夠在室外單元2內部加熱制冷劑。由此,能夠抑制采暖運 轉的開始時對室內用戶供給不舒服的冷氣。這樣,熱氣旁通回路80不單純僅在上述的液 面明確化控制中利用,也能夠在采暖運轉開始時的暫時制冷劑加熱中通用。另外,在液面明確化控制中,例如也可以如以下進行。例如,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面高度h的變化程度穩定的狀態下,停止壓縮機 21和室外風扇28的電機28m的旋轉。并且,在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內的制冷劑溫度受 到周圍溫度的影響的狀態下,室外風扇28的電機28m不動作,僅再次啟動壓縮機21。 由此,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內的制冷劑壓力急劇上升,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內的氣體制冷 劑的溫度急劇上升。這樣,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氣態溫度因顯熱變化而急劇上升。并 且,由于室外風扇28的電機28m的旋轉停止,所以該氣態的溫度的急劇上升難以緩和。 另一方面,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態受到周圍溫度的影響的狀態下即使受到來自氣態的 熱的供給,不會有急劇的溫度上升。像這樣,通過僅再度啟動壓縮機21的運轉,能夠產 生或擴大溫度高的氣態和溫度低的液態的溫度差。由此,液面檢測傳感器39能夠精度高 地檢測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面高度h。這種情況下,也能夠起到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同樣的效果。另外,此外作為液面明確化控制例如也可以在進行液面檢測傳感器39的檢測之 前,通過加熱器等加熱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面附近。這種情況下,利用液態和氣態的比 熱不同的性質,液態由加熱器而迅速溫度上升,氣態即使加熱器的作用下溫度怎么也不 會上升。因此,也可以直到能夠由熱敏電阻Tl T5進行液面檢測的程度,由加熱器等進行暫時的加熱,停止加熱器的加熱后,進行液面檢測傳感器39的液面檢測。另外,在液面明確化控制中,例如可以如以下進行。例如,可以在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之前進行熱敏電阻的溫度校正處理。例如, 在熱敏電阻檢測相同溫度的狀況下,控制部9進行校正,以使各熱敏電阻顯示溫度為相 同的值。具體地,在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的最 初進行以下的處理。具體地,控制部9判定制冷劑回路10中的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23b的溫度是 否穩定。控制部9判斷室外單元2在規定時間(例如24小時)以上期間是否在運轉狀 態。在此,控制部9同時取得液面檢測傳感器39的各熱敏電阻Tl T5的檢測值。并且,控制部9檢測出的各熱敏電阻的檢測溫度作為檢測出相同的溫度的內容 進行熱敏電阻的校正。在此,熱敏電阻的檢測溫度中檢測出最接近平均值的溫度的熱敏 電阻檢測出的溫度作為其它熱敏電阻也檢測出的內容進行其它熱敏電阻的校正。一般地,要檢測未冷凝的過熱度到達的氣體狀態的制冷劑和冷凝的過冷卻度到 達的液體狀態的制冷劑的溫度差而檢測液面高度時,液面附近變為要冷凝之前的過熱度 小的氣體狀態的制冷劑和剛剛冷凝后過冷卻度未到達的液體狀態的制冷劑接近。并且, 為了檢測液面高度,要求能夠檢測到這樣的液面附近的、要冷凝之前的過熱度小的氣 體狀態的制冷劑和剛剛冷凝后過冷卻度未到達的液體狀態的制冷劑的溫度差的程度的精 度。相對于此,像這樣進行熱敏電阻的校正的情況下,能夠降低相同的環境下的溫度檢 測誤差,關于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量,能夠提高檢測精度。即、能夠將利 用各熱敏電阻的液面高度檢測精度形成為似乎是由一個傳感器檢測各高度上的溫度這樣 的高精度。(K)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以及變形例⑴中,以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的情況下,控制 部9使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的制冷劑壓力急劇降低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像這樣,在使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內的制冷劑壓力急劇降低的情況下,根據制 冷劑回路10、111的結構、制冷劑的種類會擔心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體狀態的 制冷劑一邊起泡一邊向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方逆流。S卩、因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內的制 冷劑壓力的急劇降低,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被拉向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側, 體積急劇膨脹,會擔心出現起泡。像這樣液體制冷劑出現起泡時,使室外熱交換器23內 的液態和氣態的溫度差明確化的利用液面檢測傳感器39的檢測變得困難。相對于此,例如圖25所示,通過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23b的部分的上端附 近設置逆流防止部23d,從而能夠防止這樣起泡的液體制冷劑逆流。該逆流防止部23d如圖25所示設于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23b的上方、連接有 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的一側的端部上。并且,具有隨著從集管23b朝向室外機內連接配 管8側配管內徑逐漸增大的部分。由此,將要逆流的制冷劑的趨勢能夠在該逆流防止部 23d中急劇弱化。由此,能夠有效地防止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逆流,即使 在液面明確化控制中假設產生泡狀的制冷劑的逆流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液面檢測傳感 器39的精度降低。(L)
33
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以及變形例⑴中,以采用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空氣調節 裝置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圖26所示,也可以代替變形例⑴中的液體旁通 膨脹閥72,使用具有包含采用毛細管172的液體旁通回路170以及采用熱氣旁通膨脹閥 82的熱氣旁通回路180兩者的制冷劑回路Illa的空氣調節裝置101a。在此,毛細管172如圖26所示,不是控制部9直接進行控制。在此,如圖26 所示,通過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的高壓和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的低壓的壓力差使液體旁通 回路170中的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的液體制冷劑通過毛細管172流向低壓側液體旁通管 71b側。并且,該壓力差能夠通過控制部9控制熱氣旁通膨脹閥82的閥開度來被調節。 像這樣通過調節熱氣旁通膨脹閥82的閥開度,能夠間接調節對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液體 制冷劑供給量。由此,能夠間接抑制壓縮機21的排出管的溫度上升。(M)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以在檢測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面高度h稍前,調節液 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閥開度,進行稍容許液體制冷劑的通過的回液控制的情況為例進行了 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9也可以根據檢測壓縮機21的排出制冷劑溫 度的排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32的檢測溫度來調節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開度。這種情況 下,排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32的檢測溫度變高的情況下,控制部9可以提高液體旁通膨 脹閥72的開度,進行將更大量的液體制冷劑供給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控制。另外,排 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32的檢測溫度變低的情況下,控制部9可以降低液體旁通膨脹閥72 的開度,進行稍抑制供給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制冷劑量的控制。另外,例如圖27所示,也可以是具有還設置能夠直接檢測壓縮機21內的排出制 冷劑所通過的輸出孔的溫度的壓縮機高溫部溫度傳感器21h的結構的制冷劑回路Illb的 空氣調節裝置101b。這種情況下,本變形例(M)的控制部9的控制可以不以排出制冷劑 溫度傳感器32的檢測溫度為指標,而采用壓縮機高溫部溫度傳感器21h的檢測溫度。<2>第二實施方式<2.1>空氣調節裝置的結構圖28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201的概略結構圖。空氣調節裝置201是通過進行蒸氣壓縮式的冷凍循環運轉而在樓房等的室內的 制冷采暖中使用的裝置。空氣調節裝置201主要具有一臺作為熱源單元的室外單元2、與其并列連接的多 臺(本實施方式中為兩臺)作為利用單元的室內單元4、5、將室外單元2和室內單元4、
5連接的作為制冷劑連絡管的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S卩、本實施 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201的蒸氣壓縮式的制冷劑回路210通過室外單元2、室內單元4、 5、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而構成。(室內單元)室內單元4、5通過埋入或懸吊等方式設置在樓房等的室內頂板上,或者通過壁 掛等方式設置在室內的墻壁上。室內單元4、5構成制冷劑回路210的一部分,經由液體 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在室外單元2上。
接著,關于室內單元4、5的結構進行說明。由于室內單元4、5為相同的結構,所以在此僅說明室內單元4的結構,關于室 內單元5的結構分別代替室內單元4的各部分的40序列的附圖標記而使用50序列的附圖 標記,省略對各部分的說明。室內單元4主要具有構成制冷劑回路210的一部分的室內側制冷劑回路210a(室 內單元5中為室內側制冷劑回路210b)。該室內側制冷劑回路210a主要具有作為利用側膨 脹機構的室內膨脹閥41和作為利用側熱交換器的室內熱交換器42、以及連接室內膨脹閥 41和室內熱交換器42的室內機內連接配管4b(室內單元5中為室內機內連接配管5b)。在本實施方式中,室內膨脹閥41是為了進行流經室內側制冷劑回路210a內的制 冷劑的流量的調節等而連接在室內熱交換器42的液體側的電動膨脹閥,也能夠阻斷制冷 劑的通過。在本實施方式中,室內熱交換器42是由導熱管和多個翅片構成的交叉翅型的翅 管式熱交換器、在制冷運轉時起到作為制冷劑的蒸發器的作用,對室內空氣進行冷卻, 在采暖運轉時起到作為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對室內空氣進行加熱的熱交換器。在本實施方式中,室內單元4具有將室內空氣吸入單元內,在室內熱交換器42 中與制冷劑熱交換后,作為供給空氣供給室內的作為送風扇的室內風扇43。室內風扇43 是能夠改變供給室內熱交換器42的空氣的風量的風扇。該室內風扇43是通過由DC風 扇電機等構成的電機43m驅動的離心風扇或多翅風扇等。另外,在室內單元4中設置各種傳感器。在室內熱交換器42的液體側設置檢測制冷劑的溫度(即,與采暖運轉時的冷凝 溫度或制冷運轉時的蒸發溫度對應的制冷劑溫度)的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在室內熱交 換器42的氣體側設置檢測制冷劑的溫度的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在室內單元4的室內空 氣的吸入口側設置檢測流入單元內的室內空氣的溫度(即,室內溫度)的室內溫度傳感器 46。在本實施方式中,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以及室內溫度傳 感器46由熱敏電阻構成。另外,室內單元4具有控制構成室內單元4的各部分的動作的室內側控制部47。 并且,室內側控制部47具有用于控制室內單元4而設置的微型計算機和存儲器19等。這 些微型計算機和存儲器19等能夠與用于單獨操作室內單元4的遙控器(未圖示)之間進 行控制信號等的處理,或者能夠與室外單元2之間經由傳送線(未圖示)進行控制信號等 的處理。<室外單元>室外單元2設置在樓房等室外,與室內單元4、5之間構成制冷劑回路210,經由 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在室內單元4、5上。接著,關于室外單元2的結構進行說明。室外單元2主要具有構成制冷劑回路210的一部分的室外側制冷劑回路210c。 該室外側制冷劑回路210c主要具有壓縮機21、四方切換閥22、室外熱交換器23、液面檢 測傳感器239、室外膨脹閥38、過冷卻器25、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室外膨脹過 冷卻連結配管6c、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氣體閉鎖四方連接配管7b、四方壓
35縮連接配管7c、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液體旁通回路270、熱氣旁通回路80、液體側閉 鎖閥26、氣體側閉塞閥27、各種傳感器以及室外側控制部37。壓縮機21是能夠改變運轉容量的壓縮機。該壓縮機21是通過由電機21m驅動 的容積式壓縮機。該電機21m的轉速由變頻器控制。四方切換閥22是用于在制冷運轉時和采暖運轉時切換制冷劑的流動方向的閥。 在制冷運轉時,四方切換閥22將壓縮機21的排出側和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連接, 并將壓縮機21的吸入側和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側連接(參照圖28的四方切換閥22的實 線)。由此,在制冷運轉時,室外熱交換器23起到作為由壓縮機21壓縮的制冷劑的冷凝 器的作用,并使室內熱交換器42、52起到作為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的制冷劑的蒸發 器的作用。另外,在采暖運轉時,四方切換閥22將壓縮機21的排出側和氣體制冷劑連 絡管7側連接,并將壓縮機21的吸入側和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連接(參照圖28的 四方切換閥22的虛線)。由此,在采暖運轉時,室外熱交換器42、52起到作為由壓縮機 21壓縮的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并使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23起到作為在室外熱交 換器42、52中冷凝的制冷劑的蒸發器的作用。室外熱交換器23是交叉翅型的翅管式熱交換器,如作為室外熱交換器23的概略 圖的圖30所示,主要具有由導熱管和多個翅片構成的熱交換器主體23a、連接在熱交換 器主體23a的氣體側的集管23b和連接在熱交換器主體23a的分流器23c。室外熱交換器 23是在制冷運轉時起到作為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在采暖運轉時起到作為制冷劑的蒸 發器的作用的熱交換器。室外熱交換器23其氣體側連接在四方切換閥22上,其液體側 連接在室外膨脹閥38上。該室外熱交換器23如圖30所示具有熱交換器主體23a以及集 管23b。該熱交換器主體23a從多個不同的高度接收由壓縮機21加壓的高溫高壓的氣體 制冷劑,在與外部氣體溫度之間進行熱交換,從而使氣體制冷劑冷凝。另外,集管23b 為了將由壓縮機21加壓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供給上述熱交換器主體23a的多個不同 高度而將氣體制冷劑分割到各個高度。液面檢測傳感器239如圖30所示配置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側面中,進行制冷運 轉時的制冷劑回路210中的制冷劑的流動方向上液體側閉塞閥26的上游側。該液面檢測 傳感器239具有沿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23b的高度方向配置在各個不同高度位置的熱 敏電阻Tl T5,起到作為檢測關于存在于包括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室內膨脹閥41、51 的上游側的制冷劑量的狀態量的制冷劑檢測機構的作用。該液面檢測傳感器239中,檢 測作為與存在于室內膨脹閥41、51的上游側的制冷劑量相關的狀態量的存留在室外熱交 換器23中的液體制冷劑的量。在此,制冷運轉的情況下,從壓縮機21排出的高溫高壓 的氣體制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通過由室外風扇28供給的空氣冷卻而冷凝,形成高壓 的液體制冷劑。另外,當執行后述的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 測運轉模式時,阻斷制冷劑的循環的狀態下,為了繼續啟動壓縮機21、起到作為冷凝器 的作用的室外熱交換器23、以及室外風扇28,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存留冷凝的液體制冷 劑。在此,液體制冷劑比氣體制冷劑密度高且重,所以會因自重而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 23的下方。這種情況下,由于液體制冷劑集合在下方,所以若能夠檢測出液體制冷劑的 液面高度位置,則能夠把握液體制冷劑的體積。并且,具體地,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根 據這些熱敏電阻Tl 各自的溫度的差異檢測制冷劑以氣體狀態存在的區域和制冷劑以液態狀態存在的區域的邊界作為液面高度。在此,關于熱敏電阻Tl T5的檢測溫度中 檢測出飽和溫度以下的溫度的情況,在配置該熱敏電阻的高度上制冷劑以液體狀態存在 時,控制部9進行判定。另外,關于熱敏電阻Tl T5的檢測溫度中檢測出超過飽和溫 度的溫度的情況,在配置該熱敏電阻的高度上制冷劑以氣體狀態存在時,控制部9進行 判定。由此,為了檢測液面檢測傳感器239的熱敏電阻Tl T5在多個不同的高度位置 上的液體制冷劑的有無,控制部9能夠把握液面存在于作為液體制冷劑的溫度檢測的高 度中超過最高位置的位置上。室外膨脹閥38是在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210中的制冷劑的流動方向上 配置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過冷卻器25的上游側的電動膨脹閥。該室外膨脹閥38連接在 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體側。由此,室外膨脹閥38能夠調節流經室外側制冷劑回路210c 內的制冷劑的壓力和流量等。并且,該室外膨脹閥38也能夠遮斷該位置上的制冷劑的通 過。室外單元2具有作為送風扇的室外風扇28。該室外風扇28在室外單元2內吸 入室外空氣,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與制冷劑進行熱交換器,將熱交換后的空氣再度排出 室外。該室外風扇28是能夠改變供給室外熱交換器23的空氣的風量的風扇。室外風扇 28是螺旋槳風扇等,由DC風扇電機等構成的電機28m驅動。過冷卻器25設于室外熱交換器23與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之間。更具體地,過 冷卻器25連接在室外膨脹閥38與液體側閉塞閥26之間。該過冷卻器25是通過使在二 重管型的熱交換器、熱源側熱交換器中冷凝的制冷劑流經的制冷劑管和后述的過冷卻制 冷劑管61接觸而構成的配管熱交換器。像這樣,在熱源側熱交換器中冷凝的制冷劑和流 經后述的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制冷劑之間不混雜制冷劑并同時進行熱交換,從而能夠將 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并送給室內膨脹閥41、51的制冷劑進一步冷卻。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將室外熱交換器23和室外膨脹閥38連接。室外膨 脹過冷卻連結配管6c將室外膨脹閥38和過冷卻器25連接。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 管6b將過冷卻器25和液體側閉鎖閥26連接。氣體閉鎖四方連接配管7b將氣體側閉塞閥27和四方切換閥22連接。四方壓縮 連接配管7c將四方切換閥和壓縮機21的吸入側連接。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在過冷卻器25中起到作為使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往室內 膨脹閥41、51的制冷劑冷卻的冷卻源的作用。該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具有過冷卻制冷 劑管61以及過冷卻膨脹閥62。過冷卻制冷劑管61是以使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往室內膨脹閥41、51的制冷劑 的一部分分支,通過上述的過冷卻器25并同時返回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方式連接的配 管。該過冷卻制冷劑管61包含過冷卻膨脹管6d、過冷卻分支管64以及過冷卻匯合管 65。該過冷卻膨脹管6d將從室外膨脹閥38送給室內膨脹閥41、51的制冷劑的一部分從 室外膨脹閥38和過冷卻器25之間的位置分支,延伸到過冷卻膨脹閥62上。過冷卻分支 管64使過冷卻膨脹閥62和過冷卻器25連接。過冷卻匯合管65以從過冷卻器25的過冷 卻制冷劑回路60側的出口返回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方式連接在壓縮機21的吸入側。過冷卻膨脹閥62介于過冷卻膨脹管6d和過冷卻分支管64之間而將兩者連接, 是起到作為調節通過的制冷劑的流量的連通管膨脹機構的作用的電動膨脹閥。
在此,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往室內膨脹閥41、51的制冷劑的一部分由過冷卻膨 脹管6d分支,由過冷卻膨脹閥62減壓,通過過冷卻分支管64將該減壓的制冷劑引導至 過冷卻器25。由此,在過冷卻器25中,能夠在通過過冷卻膨脹閥62而減壓的制冷劑和 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通過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而送至室內膨脹閥41、51的制冷劑之間進行 熱交換。由此,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至室內膨脹閥41、51的制冷劑在過冷卻器25中通 過由過冷卻膨脹閥62減壓后流經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制冷劑冷卻。即、能夠通過過冷 卻膨脹閥62的開度調節進行過冷卻器25的能力控制。另外,過冷卻制冷劑管61如后所述也起到作為連接制冷劑回路210中液體側閉 鎖閥26和室外膨脹閥38之間的部分與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部分的連通管的作用。液體旁通回路270是設于室外單元2的內部,連接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 和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的回路。該液體旁通回路270具有液體旁通管71、液體旁通膨 脹閥72、配管熱交換器73以及液體旁通溫度傳感器74。液體旁通管71具有相對于液體 旁通膨脹閥72連接在液側即高壓側的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相對于液體旁通膨脹閥72 連接在氣體側即低壓側的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液體旁通膨脹閥72能夠調節液體旁通 管71中從高壓液體制冷劑所流經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朝向低壓氣體制冷劑所流 經的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流動的液體制冷劑的膨脹程度,并且能夠直接調節制冷劑的通 過量。配管熱交換器73在流經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的制冷劑和流經低壓側液體旁通管 71b的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在此,流經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的制冷劑在通過液體旁 通膨脹閥72時被減壓,在通過液體旁通膨脹閥72之前形成低溫。因此,配管熱交換器 73能夠將流經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液體制冷劑由流經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內的制 冷劑冷卻。另外,這時,流經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的制冷劑從流經高壓側液體旁通管 71a內的液體制冷劑得到熱,形成氣體狀態,朝向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流動。在此,控 制部根據液體旁通溫度傳感器74檢測的溫度調節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閥開度,以使流經 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制冷劑中通過配管熱交換器73的部分的制冷劑可靠地形成液 體狀態。另外,控制部9將像這樣被控制成流經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制冷劑中通 過配管熱交換器73的部分的制冷劑可靠地形成液體狀態的液體制冷劑的通過量(通過容 積)由液體旁通膨脹閥72控制。由此,能夠防止在通過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制冷劑中 參雜氣體狀態,能夠確保形成完全的液體狀態,所以通過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制冷劑密 度大致恒定。另外,在此的配管熱交換器73具有僅能夠有富余地使流經高壓側液體旁通 管71a內的液體制冷劑可靠地變為液體狀態的能力、大小和容量。由此,控制部9能夠 將液體旁通膨脹閥72中的每單位時間的制冷劑通過容積控制再該富余量的范圍內維持液 體狀態,從而能夠使用液體旁通回路270使循環的制冷劑量穩定化。熱氣旁通回路80具有熱氣旁通管81以及熱氣旁通閥82。熱氣旁通管81將相對 于四方切換閥22連接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和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相 互連接。并且,熱氣旁通閥82設于熱氣旁通管81的中途,能夠進行容許熱氣旁通管81 的制冷劑的通過的開狀態或不容許制冷劑的通過的閉狀態的切換。另外,將熱氣旁通管 81中從熱氣旁通閥82向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側延伸的部分作為高壓側熱氣旁通管81a。 另外,將熱氣旁通管81中從熱氣旁通閥82向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側延伸的部分作為低壓 側熱氣旁通管81b。該熱氣旁通回路80例如能夠在采暖運轉開始時對室內單元4、5不想輸送冷的制冷劑的情況下利用。即、在采暖運轉開始時暫時打開熱氣旁通閥82,將壓縮 機21的排出側和吸入側連接,從而能夠在室外單元2內部加熱制冷劑。由此,能夠抑制 采暖運轉的開始時對室內用戶供給不舒服的冷氣。液體側閉鎖閥26是設于外部的設備的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和室外單元2的連接 口上的閥。液體側閉鎖閥26在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210中的制冷劑的流動方 向上配置在過冷卻器25的下游側且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的上游側,能夠遮斷制冷劑的通 過。另外,第二實施方式的液體側閉鎖閥26經由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連接 在過冷卻器25上。氣體側閉塞閥27是設于作為外部的設備的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和室外單元2的 連接口上的閥。該氣體側閉塞閥27經由氣體閉鎖四方連接配管7b連接在四方切換閥22 上。在室外單元2上、上述液面檢測傳感器239以外,也設置有各種傳感器。具體 地,在室外單元2上設置檢測壓縮機21的吸入壓力的吸入壓力傳感器29、檢測壓縮機21 的排出壓力的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壓縮機21的吸入溫度的吸入溫度傳感器31以及檢 測壓縮機21的排出溫度的排出溫度傳感器32。另外,在過冷卻器25的室外熱交換膨脹 連接配管6e側的出口設置有檢測制冷劑的溫度(即、液管溫度)的液管溫度傳感器35。 在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匯合管65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流經過冷卻器25的旁通制冷 劑管側的出口的制冷劑的溫度的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在室外單元2的室外空氣的吸入 口側設置有檢測流入單元內的室外空氣的溫度(即、室外溫度)的室外溫度傳感器36。 吸入溫度傳感器31、排出溫度傳感器32、液管溫度傳感器35、室外溫度傳感器36以及過 冷卻溫度傳感器63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由熱敏電阻構成。室外側控制部37設于室外單元2上。進行構成室外單元2的各部分的動作的控 制。并且,室外側控制部37具有用于進行室外單元2的控制而設置的微型計算機、具有 控制電機21m的變頻電路等,與存儲器19連接。室內側控制部47、57設于室內單元4、5上,進行構成室內單元4、5的各部分 的動作的控制。在此,室外側控制部37能夠在與室內單元4、5的室內側控制部47、57之間經 由傳送線(未圖示)進行控制信號等的處理。并且,由室內側控制部47、57、室外側控制部37以及連接它們的傳送線(未圖 示)構成進行空氣調節裝置201整體的運轉控制的控制部9。控制部9,如作為空氣調節裝置201的控制方塊的圖29所示,以能夠接收各種 傳感器29 32、35、36、239、44 46、54 56、63、74的檢測信號的方式連接。控 制部9能夠根據這些檢測信號控制各種設備以及閥21、22、28、38、41、43、51、53、 62、72、82。另外,在構成控制部9的存儲器19中存儲各種數據。作為各種數據存儲 根據從室外膨脹閥38到室外熱交換器23之間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以及高壓側液 體旁通管71a的配管內的體積、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檢測的液面高度h計算存留在室外熱 交換器23內的制冷劑量的關系式、從室內膨脹閥4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從 室內膨脹閥5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以及從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到液 體側閉鎖閥26的配管內的體積的合計的閉鎖配管體積、與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室內側的密度數據以及考慮到對建筑物施工后的配管長度等的每個物件中空氣調節裝置201 的制冷劑回路210的適當制冷劑量。并且,控制部9在進行后述的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 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時讀出這些數據,對制冷劑回路210僅填充適當量的制冷劑, 或通過與該適當制冷劑量數據比較判斷液體制冷劑有無泄漏。(制冷劑連絡管)制冷劑連絡管6、7是在將空氣調節裝置201設置在樓房等設置場所時現場施工 的制冷劑管。該制冷劑連絡管根據設置場所、室外單元和室內單元的組合等設置條件采 用具有各種長度和管徑的連絡管。因此,例如新設置空氣調節裝置的情況下,需要對空 氣調節裝置201填充與制冷劑連絡管6、7的長度和管徑的設置條件對應的適當量的制冷 劑。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具有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4a、5a、室外側液體配管6a以及 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4a是從室內膨脹閥41延伸的配管。 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是從室內膨脹閥51延伸的配管。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4a、室內 側液體分支配管5a和室外側液體配管6a在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匯合。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具有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4c、5c、室外側氣體配管7a以及 氣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E1。室內側氣體分支配管4c是從室內熱交換器42的配管。室 內側氣體分支配管5c是從室內熱交換器52延伸的配管。室內側氣體分支配管4c、室內 側液體分支配管5c和室外側氣體配管7a在氣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El匯合。如以上所示,通過連接室內側制冷劑回路210a、210b、室外側制冷劑回路210c 以及制冷劑連絡管6、7,從而構成空氣調節裝置201的制冷劑回路210。并且,本實施方 式的空氣調節裝置201通過由室內側控制部47、57和室外側控制部37構成的控制部9, 由四方切換閥22切換制冷運轉以及采暖運轉而進行運轉,并且根據各室內單元4、5的運 轉負載來進行室外單元2以及室內單元4、5的各設備的控制。<2.2>空氣調節裝置的動作接著,關于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201的動作進行說明。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201的運轉模式,有通常運轉模式、適當制冷 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在通常運轉模式中,根據各室內單元4、5的運轉負載進行室外單元2以及室內 單元4、5的構成設備的控制。在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中,在空氣調節裝置 201的構成設備的設置后等進行試運轉時對制冷劑回路210進行適當量的制冷劑填充。在 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中,結束包含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的試運轉而開始填充 運轉后,進行是否有制冷劑從制冷劑回路210泄漏的判定。以下,關于空氣調節裝置201的各運轉模式中的動作進行說明。(通常運轉模式)首先,關于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參照圖31進行說明。-制冷運轉-制冷運轉時,四方切換閥22為圖28的實線所示的狀態,即、壓縮機21的排出 側連接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并且壓縮機21的吸入側經由氣體側閉塞閥27以及 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在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氣體側的狀態。在此,室外膨脹閥38為全開狀態。液體側閉鎖閥26以及氣體側閉塞閥27為開狀態。控制部9通過對各室內 膨脹閥41、51進行開度調節,從而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出口(即、室內熱交換器42、 52的氣體側)中的制冷劑的過熱度以過熱度目標值恒定。另外,制冷運轉時,液體旁通 膨脹閥72以及熱氣旁通閥82被閉鎖。在此,各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熱度通過從由氣體側溫度傳 感器45、55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54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 (與蒸發溫度對應)而檢測出。另外,過冷卻膨脹閥62其過冷卻器25的過冷卻制冷劑 管61側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熱度被開度調節以變為過熱度目標值(以下、稱作過熱度控 制)。在此,過冷卻制冷劑管61中通過過冷卻器25后的壓縮機21吸入側中的制冷劑 的過熱度通過將由吸入壓力傳感器29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吸入壓力換算成與蒸發溫度對 應的飽和溫度值,從由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該制冷劑的飽和 溫度值而檢測出。在該制冷劑回路210的狀態下,運轉壓縮機21、室外風扇28以及室內風扇43、 53,則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被吸入壓縮機21而壓縮,形成高壓的氣體制冷劑。之后,高 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四方切換閥22送給室外熱交換器23。該室外熱交換器23中,高壓 的氣體制冷劑與由室外風扇28供給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冷凝,形成高壓的液體制冷 劑。并且,該高壓的液體制冷劑通過室外膨脹閥38流入過冷卻器25,與流經過冷卻器 制冷劑管61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而進一步被冷卻,形成過冷卻狀態。這時,在室外熱交 換器23中冷凝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的一部分向過冷卻制冷劑管61分支,由過冷卻膨脹閥 62減壓后,返回壓縮機21的吸入側。在此,通過過冷卻膨脹閥62的制冷劑被減壓至接 近壓縮機21的吸入壓力,從而其一部分蒸發。然后,從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膨 脹閥62朝向壓縮機21的吸入側流動的制冷劑,通過過冷卻器25與從室外熱交換器23送 往室內單元4、5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然后,通過過冷卻器25而形成過冷 卻狀態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經由液體側閉鎖閥26以及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而送至室內單 元 4、5。送至該室內單元4、5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由室內膨脹閥41、51減壓到接近壓縮 機21的吸入壓力,形成低壓的氣液二相狀態的制冷劑,送給室內熱交換器42、52,在室 內熱交換器42、52中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形成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該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送給室外單元2。送給室外單元2 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氣體側閉塞閥27以及四方切換閥22再次被吸入壓縮機21。像這樣,在空氣調節裝置201中,作為運轉模式的一實施方式能夠進行將室外 熱交換器23起到作為在壓縮機21中壓縮的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并且將室內熱交換器 42、52起到作為制冷劑的蒸發器的作用的制冷運轉。在此,進行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劑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210的制冷劑的分布狀 態,如作為表示流經制冷劑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210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的圖26 所示,制冷劑形成液體狀態(圖26中的涂黑的剖線部分)、氣液二相狀態(圖26中的格 子狀的剖線部分)、氣體狀態(圖26中的斜線的剖線部分)的各狀態而分布。具體地, 制冷劑回路210中由液體制冷劑填滿的部位是從室外熱交換器23的出口附近的部分、經由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室外膨脹閥38、室外膨脹過冷卻連結配管6c、過冷卻器 25、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液體側閉鎖閥26以及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到室內 膨脹閥41、51的部分、以及作為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膨脹閥62上游側的過冷卻 膨脹管6d的部分。并且,制冷劑回路210中由氣液二相狀態的制冷劑填滿的部位是過冷 卻分支管64的部分、過冷卻器25的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側的部分中入口附近的部分、 以及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入口附近的部分。另外,制冷劑回路210中由氣體狀態的制 冷劑填滿的部位是經由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以及壓縮機21從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中間 的部分到室外熱交換器23的入口的部分、室外熱交換器23的入口附近的部分、以及從過 冷卻器25的旁通制冷劑管60側的部分中從過冷卻器25的中間的部分到與過冷卻匯合管 65以及壓縮機21的吸入側匯合的部分。另外,在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中,制冷劑以上述這樣的分布在制冷劑回路 210內分布,但是在后述的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 的制冷劑量判定運轉中,形成液體制冷劑在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和室外熱交換器23中集 中的分布(參照圖30)。-采暖運轉_接著,關于通常運轉模式的采暖運轉進行說明。采暖運轉時,四方切換閥22為圖23的虛線所示的狀態,即、壓縮機21的排出 側經由氣體側閉塞閥27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連接在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氣體側, 并且壓縮機21的吸入側連接在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的狀態。室外膨脹閥38為了減 壓到能夠使流入室外熱交換器23的制冷劑能夠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蒸發的壓力(即、蒸 發壓力),由控制部9進行開度調節。另外,液體側閉鎖閥26以及氣體側閉塞閥27為開 狀態。室內膨脹閥41、51由控制部9調節開度,從而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出口中的 制冷劑的過熱度以過熱度目標值恒定。另外,在采暖運轉開始時,不想對室內單元4、5輸送冷的制冷劑的情況下,如 上所述,在采暖運轉開始時暫時打開熱氣旁通閥82,將壓縮機21的排出側和吸入側連 接,從而能夠在室外單元2內部加熱制冷劑。由此,能夠抑制采暖運轉開始時向室內用 戶供給不舒服的冷風。另外,液體旁通膨脹閥72為關閉狀態。在此,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劑的過冷卻度通過將從由排出壓力傳 感器30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排出壓力換算成與冷凝溫度對應的飽和溫度值,從該制冷劑 的飽和溫度值減去由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54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而檢測出。另外, 采暖運轉時,過冷卻膨脹閥62閉鎖。在該制冷劑回路210的狀態下,運轉壓縮機21、室外風扇28以及室內風扇43、 53,則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被吸入壓縮機21而壓縮,形成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四方切 換閥22、氣體側閉塞閥27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送給室內單元4、5。然后,送給室內單元4、5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室內熱交換器42、52中與室內 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冷凝,形成高壓的液體制冷劑后,通過室內膨脹閥41、51時與室內膨 脹閥41、51的閥開度對應而被減壓。在該室內膨脹閥41、51中通過的制冷劑經由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送給室內單元 2,經由液體側閉鎖閥26、過冷卻器25以及室外膨脹閥38進一步被減壓,流入室外熱交
42換器23。然后,流入室外熱交換器23的低壓的氣液二相狀態的制冷劑與由室外風扇28 供給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形成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該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 四方切換閥22再次被吸入壓縮機21。以上的通常運轉模式中的運轉控制通過起到作為進行包含制冷劑運轉以及采暖 運轉的填充運轉的運轉控制機構的作用的控制部9(更具體地、室內側控制部47、57、室 外側控制部37以及能夠通信地將它們連接的未圖示的傳送線)進行。(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接著,關于試運轉時進行的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參照圖32 圖35進行 說明。圖32是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的流程圖。圖33是模式表示圖2的熱交換器主體23a以及集管23b的內部的圖示。圖34是表示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中的檢測前的流經制冷劑回路210內的 制冷劑的狀態的模式圖。該圖34中表示在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下制冷劑存留在室 外熱交換器23中的狀態。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是在空氣調節裝置201的構成機器的設置后等 試運轉時進行的運轉模式,是對制冷劑回路210自動填充與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 制冷劑連絡管7的容積對應的適當的制冷劑量的運轉模式。并且,打開室外單元2的液體側閉鎖閥26以及氣體側閉塞閥27,然后使預先填 充在室外單元2中的制冷劑填滿制冷劑回路210內。接著,進行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的操作者將追加填充用的制冷劑瓶連接在制 冷劑回路210(例如、壓縮機21的吸入側等)而開始填充。然后,操作者對控制部9直接或由遙控器(未圖示)等發出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 轉的指令。于是,控制部9進行伴隨圖32所示的步驟S21 步驟S32的處理的制冷劑量判 定運轉以及制冷劑量的合適與否的判定。另外,在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模式中,液體旁通膨脹閥72為全閉狀態。在步驟S21中,控制部9檢測制冷劑瓶的連接的完成,并同時將設于從制冷劑瓶 延伸的配管上的閥(未圖示)形成容許制冷劑的供給的狀態,開始制冷劑的追加填充。在步驟S22中,控制部9在關閉熱氣旁通閥82的狀態下控制設備進行與上述通 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段落已述的控制同樣的運轉。由此,從追加填充用的制冷劑瓶向 制冷劑回路210內追加填充制冷劑。在步驟S23中,溫度恒定化控制由控制部9執行。液溫恒定化控制中,控制部9進行冷凝壓力控制和液管溫度控制。在冷凝壓力 控制中,控制部9在關閉熱氣旁通閥82的狀態下,以使室外熱交換器23的制冷劑的冷凝 壓力為恒定的方式控制由室外風扇28供給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外空氣的風量。由于冷凝 器的制冷劑的冷凝壓力受室外溫度的影向較大變化,所以控制部9根據室外溫度傳感器 36檢測的溫度進行電機28m的輸出控制,從而控制從室外風扇28供給室外熱交換器23的 室內空氣的風量。由此,能夠使室外熱交換器23的制冷劑的冷凝壓力恒定化,能夠使流 經冷凝器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穩定化。并且,能夠將制冷劑回路210中從室外熱交換器23到室內膨脹閥41、51之間、S卩、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室外膨脹過冷卻連結配管 6c、過冷卻膨脹管6d、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以及室外側液體配管6a、液體制 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4a、5a的各內部分別控制在高壓的液體制冷 劑流動的狀態。由此,關于從室外熱交換器23到室內膨脹閥41、51以及過冷卻膨脹閥 62的部分的制冷劑的壓力也能夠穩定化。另外,在此的冷凝壓力控制中,控制部9使用 由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排出壓力作為冷凝壓力進行控制。另外,作 為液溫恒定化控制的另一個控制的液管溫度控制中,與上述的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 中的過熱度控制不同,控制過冷卻器25的能力,以使從過冷卻器25送給室內膨脹閥41、 51的制冷劑的溫度恒定。更具體地、在液管溫度控制中,在關閉熱氣旁通閥82的狀態下 控制部9進行調節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膨脹閥62的開度的控制,以使通過過冷卻 器25的設于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側的出口的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制冷 劑的溫度以液管溫度目標值恒定。由此,能夠使從過冷卻器25的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 接配管6b的出口到室內膨脹閥41、51的包括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的制冷劑管內的制冷劑 密度以某一恒定值穩定化。在步驟S24中,控制部9在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溫度的變化維持在5分鐘 正負2°C范圍之間、即穩定化之前持續進行該液溫恒定化控制。若控制部9判斷為未穩 定,則繼續該液溫恒定化控制以及能力比率控制。若控制部9判斷為已經穩定化,則移 向步驟S25。在步驟S25中,控制部9進行將室內膨脹閥41、51形成全閉狀態后將液體側閉 鎖閥26形成全閉狀態的封鎖控制。由此,在從室內膨脹閥41、5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 間的液體制冷劑能夠作為由液溫恒定化控制而控制在某溫度的、具有從室內膨脹閥41、 5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配管內的體積的制冷劑確定。在步驟S26中,控制部9讀出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制冷劑回路10中的、從室內 膨脹閥4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從室內膨脹閥5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 DU以及從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到液體側閉鎖閥26的配管內的體積的合計即閉 鎖配管體積的數據、以及與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數據。并且,控制部9對 從室內膨脹閥4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從室內膨脹閥5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 分支點D1、以及從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到液體側閉鎖閥26的配管內的體積的合 計即閉鎖配管體積乘以與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密度,計算作 為從室內膨脹閥41、5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配管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量的液管確定制 冷劑量Y。該液管確定制冷劑量Y能夠得到也考慮到與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的 精度高的值。像這樣,即使制冷劑回路210中的制冷劑量超過室外熱交換器23內容積存 在的情況下,至少關于被閉鎖控制的制冷劑,能夠判定由準確的體積和準確的液體制冷 劑密度定量化的精度高的制冷劑量。在步驟27中,控制部9讀出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制冷劑回路210中的適當制 冷劑量。然后,控制部9從該適當制冷劑量Z減去作為準確量求得的液管確定制冷劑量 Y,算出從室外膨脹閥38到室外熱交換器23需要存留的熱交換制冷劑量X。進而,控制 部9讀出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用于根據從室外膨脹閥38到室外熱交換器23之間的室 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內的體積、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檢測的液面高度h算出的存儲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制冷劑量的關系式、以及與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數 據。并且,控制部9計算與算出的熱交換制冷劑量X對應的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面高 度h。具體地,控制部9從熱交換制冷劑量X減去對從室外膨脹閥38到室外熱交換器23 之間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內的體積乘以與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所 得的值。然后,根據該減法計算所得的量和由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檢測的液面高度h計 算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制冷劑量的關系式算出液面高度h。另外,在此的液面高 度h使用與后述的液面檢測傳感器239進行檢測的時刻的與周圍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 密度進行計算。即、在此,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23b部分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高時液 體制冷劑體積大,其低時液體制冷劑體積小。由此,控制部9當室外熱交換器23的集管 23b部分的溫度越高則將判定是否填充適當制冷劑量的高度位置設定得高,當溫度越低則 將判定是否填充適當制冷劑量的高度位置設定得低。在步驟S28中,控制部9進行將室外膨脹閥38形成全閉狀態的遮斷控制。由 此,如圖34所示,能夠將制冷劑回路210內的制冷劑中,存在于對室內膨脹閥41的壓縮 機21吸入側的室內機內連接配管4b、室內熱交換器42、室內側氣體分支配管4c、對室內 膨脹閥51的壓縮機21吸入側的室內機內連接配管5b、室內熱交換器52、室內側氣體分 支配管5c、氣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El、室外側氣體配管7a、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 6e、室外膨脹過冷卻連結配管6c、過冷卻器25、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以及過 冷卻制冷劑回路60、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低壓側熱氣旁通管81b、氣體閉鎖四方連接 配管7b以及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的制冷劑吸入到壓縮機21。由此,供給到室外熱交換 器23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由室外熱交換器23的熱交換冷凝,形成液體制冷劑。在 此,由于通過遮斷控制阻斷制冷劑的循環,所以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冷凝的液體制冷劑 存留在室外膨脹閥38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側。并且,形成液體狀態的制冷劑 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部因自重從未冷凝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下方、室外熱交換器 23的底部逐漸積留。在步驟29中,控制部9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在該液面明確化控制中,控制部 9如以下所述,通過控制熱氣旁通閥82的開閉狀態,使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氣態的制冷 劑溫度急劇降低。具體地,控制部9如圖35所示打開熱氣旁通閥82,從而形成與室外機 內連接配管8與壓縮機21的吸入側連通的狀態。由此,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內的制冷劑 壓力急劇降低,所以該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氣態制冷劑的溫度急劇降低。但是,室外熱 交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不急劇變化。由此,能夠產生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制 冷劑的液態溫度和氣態溫度的差異,或者擴大該差異。由此,液面檢測傳感器239在進 行該液面明確化控制后立即進行液面的檢測,從而能夠精度高地判定室外熱交換器23內 的液面高度。在步驟S30中,控制部9修正液面檢測傳感器239的檢測值與在步驟S27中算出 的熱交換制冷劑量X對應的液面高度h,以如上所述與當時的利用室外溫度傳感器36檢 測的檢測溫度條件下的液體制冷劑密度對應,判斷到達該修正的液面高度h之前是否填 充了制冷劑。在此,控制部9判斷未到達液面高度h的情況下,移向步驟S31。另外, 控制部9判斷到達液面高度h的情況下,移向步驟S32。在步驟S31中,控制部9以規定時間從制冷劑罐向制冷劑回路210繼續填充,返
45回步驟S29。在步驟S32中,控制部9結束來自制冷劑瓶的追加填充。具體地,將設于從制 冷劑瓶延伸的配管上的閥(未圖示)形成不容許制冷劑的通過的狀態。(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接著,關于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進行說明。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除伴隨制冷劑填充作業外,與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 模式大致相同。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是在例如定期(在節假日或深夜等不需要進行空調運 轉的時間帶等)檢測制冷劑是否未從制冷劑回路210泄漏的情況下進行的運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中,如圖36所示,依照步驟S41 步驟S53的順序進行處理。另外,在此,液體旁通膨脹閥72先開始,控制部9從關閉的狀態開始。在步驟S41中,控制部9控制設備以能夠進行與上述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段 落已述的控制同樣的運轉。在步驟S42中,溫度恒定化控制由控制部9執行。液溫恒定化控制中,控制部9進行冷凝壓力控制和液管溫度控制。在冷凝壓力 控制中,控制部9在關閉熱氣旁通閥82的狀態下,以使室外熱交換器23的制冷劑的冷凝 壓力為恒定的方式控制由室外風扇28供給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外空氣的風量。由于冷凝 器的制冷劑的冷凝壓力受室外溫度的影響較大變化,所以控制部9根據室外溫度傳感器 36檢測的溫度進行電機28m的輸出控制,從而控制從室外風扇28供給室外熱交換器23的 室內空氣的風量。由此,能夠使室外熱交換器23的制冷劑的冷凝壓力恒定化,能夠使流 經冷凝器內的制冷劑的狀態穩定化。并且,能夠將制冷劑回路210中從室外熱交換器23 到室內膨脹閥41、51之間、S卩、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室外膨脹過冷卻連結配管 6c、過冷卻膨脹管6d、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以及室外側液體配管6a、液體制 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4a、5a的各內部分別控制在高壓的液體制冷 劑流動的狀態。由此,關于從室外熱交換器23到室內膨脹閥41、51以及過冷卻膨脹閥 62的部分的制冷劑的壓力也能夠穩定化。另外,在此的冷凝壓力控制中,控制部9使用 由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排出壓力作為冷凝壓力進行控制。另外,作 為液溫恒定化控制的另一個控制的液管溫度控制中,與上述的通常運轉模式的制冷運轉 中的過熱度控制不同,控制過冷卻器25的能力,以使從過冷卻器25送給室內膨脹閥41、 51的制冷劑的溫度恒定。更具體地、在液管溫度控制中,在關閉熱氣旁通閥82的狀態下 控制部9進行調節過冷卻制冷劑管61的過冷卻膨脹閥62的開度的控制,以使通過過冷卻 器25的設于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側的出口的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制冷 劑的溫度以液管溫度目標值恒定。由此,能夠使從過冷卻器25的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 接配管6b的出口到室內膨脹閥41、51的包括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的制冷劑管內的制冷劑 密度以某一恒定值穩定化。在步驟S43中,控制部9判斷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溫度的變化是否維持在 5分鐘正負2°C范圍之間、即穩定化的判斷。若控制部9判斷為未穩定,則繼續該液溫恒 定化控制以及能力比率控制。若控制部9判斷為已經穩定化,則移向步驟S44。
在步驟S44中,控制部9進行將室內膨脹閥41、51形成全閉狀態后將液體側閉 鎖閥26形成全閉狀態的封鎖控制。由此,在從室內膨脹閥41、5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 間的液體制冷劑能夠作為由液溫恒定化控制而控制在某溫度的、具有從室內膨脹閥41、 5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配管內的體積的制冷劑確定。在步驟S45中,控制部9讀出存儲在存儲器19中的制冷劑回路10中的、從室內 膨脹閥4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從室內膨脹閥5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 DU以及從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到液體側閉鎖閥26的配管內的體積的合計即閉 鎖配管體積的數據、以及與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數據。并且,控制部9對 從室內膨脹閥4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從室內膨脹閥51到液體制冷劑室內側 分支點D1、以及從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到液體側閉鎖閥26的配管內的體積的合 計即閉鎖配管體積乘以與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密度,計算作 為從室內膨脹閥41、5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配管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量的液管確定制 冷劑量Y。該液管確定制冷劑量Y能夠得到也考慮到與溫度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的 精度高的值。像這樣,即使制冷劑回路210中的制冷劑量超過室外熱交換器23內容積存 在的情況下,至少關于被閉鎖控制的制冷劑,能夠判定由準確的體積和準確的液體制冷 劑密度定量化的精度高的制冷劑量。在步驟S46中,控制部9進行將室外膨脹閥38形成全閉狀態的遮斷控制。由 此,如圖34所示,能夠將制冷劑回路210內的制冷劑中,存在于對室內膨脹閥41的壓縮 機21吸入側的室內機內連接配管4b、室內熱交換器42、室內側氣體分支配管4c、對室內 膨脹閥51的壓縮機21吸入側的室內機內連接配管5b、室內熱交換器52、室內側氣體分 支配管5c、氣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El、室外側氣體配管7a、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 6e、室外膨脹過冷卻連結配管6c、過冷卻器25、室外過冷卻液側閉鎖連接配管6b以及過 冷卻制冷劑回路60、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低壓側熱氣旁通管81b、氣體閉鎖四方連接 配管7b以及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的制冷劑吸入到壓縮機21。由此,將這些部分的制冷 劑由壓縮機21形成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供給至室外熱交換器23。由此,供給到室 外熱交換器23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由室外熱交換器23的熱交換冷凝,形成液體制冷 劑。在此,由于通過遮斷控制阻斷制冷劑的循環,所以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冷凝的液體 制冷劑存留在室外膨脹閥38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側。并且,形成液體狀態的 制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部因自重從未冷凝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下方、室外熱 交換器23的底部逐漸積留。在步驟S47中,控制部9進行將液體旁通膨脹閥72稍打開的液面明確化控制。 在該液面明確化控制中,進行使存留在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內膨脹閥41、51的上游 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在此為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以及高壓側液體旁通 管71a內的液體制冷劑中極少的一部分通過液體旁通膨脹閥72而返回四方壓縮連接配管 7c的控制。在此,控制部9調節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閥開度,稍容許液體制冷劑的通 過。控制部9通過控制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閥開度,從而能夠調節在液體旁通管71中液 體高壓液體制冷劑所流動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朝向低壓氣體制冷劑所流動的四 方壓縮連接配管7c流動的液體制冷劑的膨出程度,并且能夠直接調節制冷劑的通過量。 這時,配管熱交換器73在流經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的制冷劑和流經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b的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在此,流經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的制冷劑在通過液體旁 通膨脹閥72時被減壓,比通過液體旁通膨脹閥72之前更低溫。因此,在配管熱交換器 73中,能夠使流經高壓側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液體制冷劑由流經低壓側液體旁通 管71b內的制冷劑冷卻。另外,這時,流經低壓側液體旁通管71b的制冷劑從流經高壓 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液體制冷劑得到熱,形成氣體狀態,朝向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流 動。在此,控制部根據由液體旁通溫度傳感器74檢測的溫度調節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 閥開度,以使流經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制冷劑中通過配管熱交換器73的部分的制 冷劑可靠地形成液體狀態。另外,控制部9通過液體旁通管72控制上述被控制成流經高 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制冷劑中通過配管熱交換器73的部分的制冷劑可靠地變為液體 狀態的液體制冷劑的通過量(通過容積)。由此,能夠防止在通過液體旁通膨脹閥72中 的制冷劑混合氣體狀態,形成液體狀態,所以能夠確保通過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制冷劑 密度大致恒定。由此,控制部9控制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每單位時間的制冷劑通過容 積,從而能夠使用液體旁通回路270使循環的制冷劑量穩定化。另外,由此,即使室內 膨脹閥41、51的下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上游側的部分形成被減壓,幾乎不存在制冷劑的 狀態,極少通過液體旁通回路270循環的液體制冷劑也能夠防止壓縮機21的排出管的溫 度過度上升的狀況。在步驟S48中,控制部9判斷由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檢測出的室外熱交換器23 的制冷劑的液面維持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是否持續規定持續時間以上。在此的液面高 度的規定變動范圍例如能夠采用正負5cm的范圍內。另外,作為規定時間例如為保持液 面高度維持在正負5cm的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經過的時間,能夠采用5分鐘。在此,控制部9當判斷維持在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持續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 下,移向步驟S48。另外,控制部9判斷維持在規定變動范圍內的狀態未持續規定時間 以上的情況下,繼續步驟S47的液化控制。在步驟S49中,控制部9結束回液控制。由此,通過液體旁通管270中的循環 阻斷,制冷劑回路210內的全部制冷劑集中在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外膨脹閥38的上 游側且壓縮機21的下游側的部分、幾、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高壓側液體旁通管 71a以及室外熱交換器23內。在步驟S48中,控制部9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在該液面明確化控制中,控制 部9如以下所示通過控制熱氣旁通閥82的開閉狀態,從而急劇降低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 氣態的制冷劑溫度。具體地,控制部9通過打開熱氣旁通閥82,從而室外機內連接配管 8形成與壓縮機21的吸入側連通的狀態。由此,由于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內的制冷劑壓 力急劇降低,所以該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氣態制冷劑的溫度急劇降低。但是,室外熱交 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不會急劇變化。由此,能夠不產生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 制冷劑的液態溫度和氣態溫度的差異或者擴大該差異。由此,液面檢測傳感器239通過 在該液面明確化控制進行后立刻進行液面的檢測,能夠精度良好地判定室外熱交換器23 內的液面高度。在步驟S49中,控制部9讀出存儲在此存儲器19中的從室外膨脹閥38到室外熱 交換器23之間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內的體積、與室外溫度傳感器36檢測的溫度 對應根據液體制冷劑密度、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檢測的液面高度h算出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制冷劑量的關系式、以及與我的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數據。另外,在 步驟S49中根據由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檢測的液面高度h和讀出的關系式算出室外熱交換 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體積。并且,加和從室外膨脹閥38到室外熱交換器23之間的室 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內的體積、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體積。并且, 控制部9對合計體積乘以與溫度狀況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算出熱交換制冷劑量X。在步驟S50中,控制部9加和由步驟S45計算的液管確定制冷劑量Y和由步驟 S49算出的熱交換制冷劑量X,算出制冷劑回路210內的現在的全部制冷劑量。在步驟S51中,控制部9比較收納在存儲器19中的適當制冷劑量和在步驟S50 中算出的制冷劑回路210內的當時的全部制冷劑量。在此,收納在存儲器19中的適當制 冷劑量在進行該步驟S50的判定的時刻由與室外溫度傳感器36檢測的溫度對應的液體制 冷劑的密度修正,由修正得到的量為基準,與制冷劑回路210內的當時的全部制冷劑量 進行比較。在此,當時的全部制冷劑量不滿足適當制冷劑量的情況下,判定為產生制冷 劑的泄漏。另外,當時的全部制冷劑量與適當制冷劑量實質上相等的情況下,判定為不 產生泄漏。另外,檢測液面高度h的數據后,控制部9迅速停止壓縮機21的運轉。像這樣 通過在檢測后迅速停止壓縮機21的運轉,從而能夠回避室內熱交換器42、52或氣體制冷 劑連絡管7等極端減壓,能夠維持機器的可靠性。另外,能夠抑制壓縮機21的輸出側的 孔溫度的過度上升,也能夠維持關于壓縮機21的可靠性。由以上,結束制冷劑泄漏檢測 運轉。<2.3>第二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以及制冷劑量判定方法的特征第二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201以及制冷劑量判定方法具有以下的特征。在此,即使在設置多個室內單元4、5的制冷劑回路210中,也能夠通過進行液 面明確化控制,進行準確的制冷劑量判定。另外,在液溫恒定化控制中,通過進行冷凝壓力控制以及液管溫度控制,能夠 進行反映液體制冷劑的密度的溫度依賴性的精度高的判定。<2.4>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A)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作為調節液體旁通回路270的液體制冷劑的流量的機構 采用液體旁通膨脹閥72,以直接控制流量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圖37所示,也可以代替液體旁通膨脹閥72,使用 具有采用使用毛細管272的液體旁通回路270a的制冷劑回路211a的空氣調節裝置201a。這種情況下,如圖37所示,也可以代替熱氣旁通閥82,采用使用熱氣旁通膨脹 閥85的熱氣旁通回路280。該毛細管172如圖38所示不是控制部9直接進行控制。在此,如圖37所示, 由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側的高壓和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側的低壓的壓力差,使液 體旁通回路270a中的高壓側液體旁通管71a內的液體制冷劑通過毛細管272,流入低壓側 液體旁通管71b側。由此,對壓縮機21供給液體制冷劑。這樣,能夠間接抑制壓縮機 21的排出管的溫度上升。另外,熱氣旁通膨脹閥85如圖38所示,由控制部9控制從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
49朝向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的制冷劑量。由此,能夠控制四方壓縮連接配管7c的制冷劑 壓力。由此,如上所述,能夠間接控制通過毛細管272的液體制冷劑的量。(B)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閉塞控制中,從室內膨脹閥41、5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 間的配管內閉塞液體制冷劑。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閉塞控制中例如圖39所示,可以在空氣調節裝置201b 的制冷劑回路211b所具有的室內膨脹閥41、51到室外膨脹閥38之間的配管內、以及分 支而延伸到過冷卻膨脹閥62的過冷卻膨脹管6d的配管內閉塞液體制冷劑。這種情況下,不是全部過冷卻制冷劑回路60,而是過冷卻分支管64以及過冷卻 匯合管65內部的制冷劑吸入到壓縮機21。(C)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以存在于制冷劑回路210內的全部制冷劑為對象,形 成液體制冷劑,集中在一處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制冷劑回路210內的制冷劑不集中在一 處,而分割集中在多處。例如,根據空氣調節裝置201采用的制冷劑的種類,會擔心制冷劑回路210內的 全部制冷劑不完全集中在室內膨脹閥41、51到液體側閉鎖閥26之間以及從室外膨脹閥38 到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自身的室外熱交換器23的上游側端部之間。這種情況下,從壓 縮機21到室外熱交換器23殘留密度較濃的氣體制冷劑,不能包含在檢測對象中。這種情況下,也如圖40所示,可以在制冷劑回路210上連接局部制冷劑回收罐 13,來回收空氣調節裝置201c的制冷劑回路211c內的全部制冷劑中的一部分。這樣, 即使制冷劑回路210內的全部制冷劑不能完全集中在室內膨脹閥41、51到液體側閉鎖閥 26之間以及從室外膨脹閥38到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自身的室外熱交換器23的上游側端 部之間的情況下,通過采用局部制冷劑回收罐13,從而能夠將判定時的液面定位在能夠 利用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檢測的位置上。由此,不限于空氣調節裝置201的制冷劑的種 類和結構,能夠進行上述適當制冷劑量填充運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以及各判定。(D)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作為室外熱交換器23和室內熱交換器42的例子例舉交叉翅 型的翅管式熱交換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類型的熱交換器。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作為壓縮機21的例子例舉了僅設置一臺的情況,但是不限 于此,也可以對應室內單元的連接臺數等,并列連接兩臺以上的壓縮機。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作為過冷卻制冷劑管61例舉了從室外膨脹閥38和過冷卻器 25之間的位置分支過冷卻膨脹管6d的情況,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從室外膨脹閥38與液 體側閉鎖閥26之間的位置分支過冷卻膨脹管6d。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作為集管23b和分流器23c的例子例舉了相對于熱交換器主 體23a設于相反側的端部的形式,但是也可以是集管23b以及分流器23c設于熱交換器主 體23a的相同端部側。(E)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以制冷運轉時等的各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劑
50的過熱度通過從由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54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由液側溫度傳感 器44、55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與蒸發溫度對應)來檢測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過將由吸入壓力傳感器29檢測出的壓縮 機21的吸入壓力換算成與蒸發溫度對應的飽和溫度值,從由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55檢 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該制冷劑的飽和溫度值來檢測。另外,作為其它檢測方法,也可以新設置檢測流經各室內熱交換器42、52內的 制冷劑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將與由該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蒸發溫度對應的制冷劑溫度 值從由氣體側溫度傳感器45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而檢測出。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以采暖運轉時等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 劑的過冷卻度通過將由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的壓縮機21的排出壓力換算成與冷凝溫度 對應的包含溫度值,從該制冷劑的飽和溫度值減去由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54檢測出的 制冷劑溫度值來檢測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設置檢測流經各室內熱交換器42、52內的 制冷劑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通過將由該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與冷凝溫度對應的制冷劑 溫度值從由液體側溫度傳感器44、54檢測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而檢測。(F)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作為制冷劑泄漏檢測的判定以計算液體制冷劑的量的 方法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預先求得與基于液體制冷劑的溫度對應的最 佳制冷劑量的基準液面高度H,存儲在存儲器19中。由此,沒必要進行上述實施方式的 制冷劑量的計算,通過將檢測到的檢測液面高度h與構成指標的基準液面高度H直接比 較,能夠進行制冷劑泄漏檢測。(G)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以過冷卻制冷劑管61中通過過冷卻器25后的壓縮機21 吸入側的制冷劑的過熱度通過將由吸入壓力傳感器29檢測出的壓縮機21的吸入壓力換算 成與蒸發溫度對應的飽和溫度值,從由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 該制冷劑的飽和溫度值來檢測出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以過冷卻制冷劑管61中通過過冷卻器25后的壓縮機21 吸入側的制冷劑的過熱度例如也可以通過在過冷卻器25的旁通制冷劑管側的入口新設置 溫度傳感器,將由該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制冷劑溫度值從由過冷卻溫度傳感器63檢測出 的制冷劑溫度值減去來檢測出。(H)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在進行液溫恒定化控制時的冷凝壓力控制以及液管溫度 控制中的冷凝壓力控制中,控制部9使用由排出壓力傳感器30檢測的壓縮機21的排出壓 力作為冷凝壓力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新設置檢測流經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制冷劑 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將由該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與冷凝溫度對應的制冷劑溫度值換算 成冷凝壓力,用于冷凝壓力控制。(I)
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進行制冷劑判定運轉的制冷劑回路的其它例,也可以是作 為代替液體側閉鎖閥26操作的開閉閥,采用能夠由控制部9開閉操作的配置在液體側閉 鎖閥26和過冷卻器25之間的電磁閥等自動閥(室外膨脹閥38)的制冷劑回路。(J)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以僅關于液溫恒定化控制使液體制冷劑的溫度穩定化 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圖41所示,也可以是在具有室內單元5比室內單 元4能力低的結構的制冷劑回路211d的空氣調節裝置201d中,為了迅速且可靠地實現液 溫恒定化控制的液溫恒定化,控制部9不僅可以進行液溫恒定化控制,還可以進行能力 比率控制。在此所謂能力是指提高室內單元4的室內風扇43的輸出,形成最大風量的狀 態下,能夠在室內熱交換器42中蒸發制冷劑的能力或者與此等效的熱量和工作量等。關 于室內單元5也同樣,是指提高室內風扇53的輸出,形成最大風量的狀態下,能夠在室 內熱交換器52中蒸發制冷劑的能力或者與此等效的熱量和工作量等。另外,在此,液體旁通膨脹閥72先開始,控制部9從關閉的狀態開始。能力比率控制中,控制部9以室外單元2的冷凍能力和室內單元4、5的合計的 冷凍能力的比率為工作臺數少的狀態下為規定的比率的方式進行控制。即、以至少根據 壓縮機21、室外熱交換器23以及室外風扇28、電機28m中工作中的電機的能力確定的 室外單元側冷凍能力、至少根據室內膨脹閥41、室內熱交換器42、室內風扇43、電機 43m、室內膨脹閥51、室內熱交換器52、以及室內風扇53、電機53m中工作中的電機的 能力確定的室內單元側冷凍能力的關系為預定的規定比率的方式進行調節各構成機器的 工作狀態的控制。在此,由于設置兩臺室內單元4、5,在限制任一臺運轉能力的狀態下 控制功率的比率為規定的比率。具體地,控制部9如上所述能夠優先限制室內單元4、5 中蒸發制冷劑的能力較低的一方的室內單元5的能力。在此,能夠將室內單元5的室內 膨脹閥51的開度縮小到室內單元4的室內膨脹閥41的開度的1/20以下,停止旋轉驅動 室內風扇53的風扇電機53m的驅動。由此,能夠減少構成產生誤差的原因的室內單元 的高輸出工作臺數,并且能夠維持能力大一側的室內單元工作的狀態,所以能夠在較大 的能力范圍內調節輸出,能夠確保較寬的調節幅度。由此,能夠更可靠地使制冷劑分布 狀態穩定化。通過該能力比率控制如圖41所示,在室內膨脹閥51中通過的制冷劑量能 夠控制得比在室內膨脹閥41中通過的制冷劑量少。由此,能夠壁面伴隨室內熱交換器52 的周圍環境變化的液溫恒定化的難度。即、設置室內熱交換器52的室內的室內溫度等室 內環境變化較大,從室內熱交換器52朝向室內側氣體分支配管5c流動的氣體制冷劑的過 熱度不穩定,導致制冷劑回路210內的制冷劑分布不穩定。但是,通過這樣控制能力比 率,形成室內膨脹閥51基本關閉的狀態,使室內風扇53也停止,將室內熱交換器52的 能力抑制得較低,能夠回避這樣制冷劑210內的制冷劑分布的不穩定化。由此,能夠迅 速達成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溫度的恒定化(液溫恒定化的實現)另外,像這樣,通過進行能力比率控制,從而使室內膨脹閥51形成基本關閉的 狀態,所以從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到室內膨脹閥51之間的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 5a內的制冷劑停滯。因此,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內的流動被阻斷的液體制冷劑受到 室內溫度傳感器56檢測的周圍溫度的影響,難以通過液溫恒定化控制維持在由過冷卻器25控制的液溫的狀態。因此,像這樣進行能力比率控制的情況下,控制部9也可以進一 步進行能力限制機分支配管溫度恒定化控制。在該能力限制機分支配管溫度恒定化控制 中,控制部9能夠防止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內的上述的流通被阻斷的液體制冷劑的溫 度從由液溫恒定化控制來控制的溫度遠離。具體地,在能力限制機分支配管溫度恒定化 控制中,控制部9以過度輸出室內熱交換器52的能力以使制冷劑回路210的制冷劑分布 的穩定不崩潰的程度,打開室內膨脹閥51的開度打開,使停滯在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 內的液體制冷劑流通,將剛剛被液溫恒定化控制的液體制冷劑從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 點Dl的上游側新導入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內。另外,該能力限制機分支配管溫度恒 定化控制中,控制部9進行當由液溫恒定化控制而恒定化的溫度與氣體側溫度傳感器55 的乖離程度越大則越提高室內膨脹閥51的開度的控制。由此,使變為由液溫恒定化控制 來控制的溫度狀態的液體制冷劑在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中流通,使室內側液體分支配 管5a內的溫度能夠接近由液溫恒定化控制來控制的液溫。另外,控制部9可以將該能力限制機分支配管溫度恒定化控制,以通過過度輸 出室內熱交換器52的能力以使制冷劑回路210的制冷劑分布的溫度不崩潰的程度,采用 以規定時間間隔進行打開室內膨脹閥51的開度的方式代替上述能力限制機分支配管溫度 恒定化控制。另外,控制部9存在最終不形成在室外熱交換器23中存留液體制冷劑的狀態 則檢測難,根據用于此的時間,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內的液體制冷劑的溫度變化的問 題,因此可以控制在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量越來越少的限度,并且 進行提高室內膨脹閥51的開度的控制。在此,制冷劑回路210中最終進行判定之前存 留液體制冷劑的部位以下的部分需要進行真空化,但是由于室外熱交換器23內維持液體 制冷劑以不減少的程度存留的狀態,所以能夠縮短該真空化所需要的時間,判定精度提 聞。(K)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以在檢測室外熱交換器23的液面高度h稍前,調節液 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閥開度,稍容許液體制冷劑的通過的回液控制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 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9也可以根據檢測壓縮機21的排出制冷劑 溫度的排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32的檢測溫度調節液體旁通膨脹閥72的開度。這種情況 下,排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32的檢測溫度變高的情況下,控制部9可以提高液體旁通閥 72的開度,進行將更多的液體制冷劑供給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控制。另外,排出制冷劑 溫度傳感器32的檢測溫度變低的情況下,控制部9可以降低液體旁通閥72的開度,進行 至少抑制供給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制冷劑量的控制。另外,例如圖42所示,也可以是具有還設有能夠直接檢測壓縮機21內的排出制 冷劑通過的輸出孔的溫度的壓縮機高溫部溫度傳感器21h的結構的制冷劑回路211e的空 氣調節裝置201e。這種情況下,本變形例(M)的控制部9的控制可以不以排出制冷劑溫 度傳感器32的檢測溫度為指標,而采用壓縮機高溫部溫度傳感器21h的檢測溫度。(L)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以室外單元2僅一臺的制冷劑回路210為例進行了說明。
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圖43所示,也可以采用具有設置室外單元20&以及 室外單元202y的多個室外單元的制冷劑回路210M的空氣調節裝置201a。制冷劑回路210M除設置多個室外單元外,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 201的制冷劑回路201相同,所以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在此,關于室外單元20&,對相關結構附加綴字χ表示,關于室外單元202y對 相關結構附加綴字y表示。關于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部件序號相同或僅附加綴字X、y的部分不同 的部件序號的結構,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制冷劑回路210相同。其中,在此,關于具 有附加綴字y的結構的室外單元202y,比具有附加綴字χ的結構的室外單元20&冷凍能 力低。例如,室外熱交換器23y,與室外熱交換器23x相比,對熱交換有效的表面積比 小。另外,室外風扇28y其大小比室外風扇28x小。此外,電機28my與電機28mx相 比,其輸出也變弱。另外,壓縮機21y其由頻率等確定的容量比壓縮機21x小。在該制冷劑回路210M中,室內側制冷劑回路210M、210b、室外側制冷劑回路 210c、210d通過由制冷劑連絡管6、7連接而構成。在制冷劑回路210M中,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以及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的結構與 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制冷劑回路210有較大區別。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不僅具有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4a、5a、液體制冷劑連絡管 室內側分支點D1,而且還具有室外側液體分支配管6ax、6ay、液體制冷劑室外側分支點 D2以及液體分支點連接管6P。在此,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4a是從室內膨脹閥41延伸 的配管。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是從室內膨脹閥51延伸的配管。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 4a和室內側液體分支配管5a在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中匯合。室外側液體分支配 管6ax是從也液體側閉鎖閥26x延伸的配管。室外側液體分支配管6ay是從液體側閉鎖 閥26y延伸的配管。室外側液體分支配管6ax和室外側液體分支配管6ay在液體制冷劑 室外側分支點D2匯合。并且,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l和液體制冷劑室外側分支點 D2由液體分支點連接管6P連接。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不僅具有室內側氣體分支配管4c、5c、氣體制冷劑室內側 分支點E1,還具有室外側氣體分支配管7ax、7ay、氣體制冷劑室外側分支點E2以及氣體 分支點連接管7P。在此,室內側氣體分支配管4c是從室內熱交換器42延伸的配管。室 內側氣體分支點連接管5c是從室內熱交換器52延伸的配管。室內側氣體分支點連接管 4c、室內側氣體分支點連接管5c在氣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El匯合。室外側氣體分支配管7ax是從氣體側閉塞閥27x延伸的配管。室外側氣體分支 配管7ay是從氣體側閉塞閥27y延伸的配管。該室外側氣體分支配管7ax和室外側氣體 分支配管7ay在氣體制冷劑室外側分支點E2匯合。并且,氣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El 和氣體制冷劑室外側分支點E2由氣體分支點連接管7P連接。在此,液面檢測傳感器對每個室外單元設置,分別在室外單元20&上設置液面 檢測傳感器239x,在室外單元202y上設置液面檢測傳感器239y。另外,關于制冷劑回路210M的其它方式,部件序號相同的情況表示相同的結 構,關于僅附加綴字X、y的不同的情況下也相同。在此,如上所述,室外單元202y其容量比室外單元20&小。
(溫度恒定化控制和能力比率控制)由上述的制冷劑回路210M進行溫度恒定化控制、能力比率控制、以及后述的低 容量機優先停止控制、事前工作控制、飽和液控制,則制冷劑回路210M內的制冷劑分布 取得圖44所示的分布。像這樣關于室外單元也連接多個的制冷劑回路210M中的能力比率控制中,控制 部9不僅抑制室內單元205的運轉,進行以室內單元204為中心的工作,也進行特征室外 單元側的能力,限制室外單元202y的能力并以室外單元20&為中心的控制。由此,控 制部9不僅室內單元,在關于室外單元也設置多個的結構中,也能夠盡可能將不穩定因 素的工作單元的影響抑制得降低,能夠迅速且簡單地實現主要以室內單元204的一臺和 室外單元20&的一臺為中心的液溫恒定化的液溫恒定化,并且進行容易使制冷劑回路內 210M內的制冷劑分布的控制。在低容量機優先停止控制中,控制部9在進行能力比率控制的情況下,使容量 小的室外單元202y的壓縮機21y、室外熱交換器23y以及室外風扇28y、電機28my的工 作的冷凍能力的抑制,比容量大的室外單元20&的壓縮機21x、室外熱交換器23x以及室 外風扇28x、電機28mx的工作的冷凍能力的抑制化優先。由此,制冷劑回路210M內的 制冷劑分布為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x內的液體制冷劑比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y內的液 體制冷劑的量多的狀態。在此,不分別同時進行多個室外單元的工作,而是為了減少不 穩定要素,從容量小的室外單元優先進行限制冷凍能力的控制。由此,由于形成用于實 現穩定恒定化控制的不穩定要素減少且以室外單元20&為中心的能力大的為主繼續工作 的狀態,所以能夠更大確保液溫恒定化控制中的制冷劑回路210M穩定化的輸出控制的寬 度。飽和液控制中,控制部9在進行上述低容量機優先停止控制時,關于室外熱交 換器23x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管6ex以及室外熱交換器23y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 管6ey的任一個都控制在制冷劑上附著過冷卻度的狀態。在此,控制部9以過冷卻度為 0°C以上5°C以下的方式分別控制室外風扇28x、28y以及電機28mx、28my的輸出。另 外,在進行上述低容量機優先停止控制時,通過限制室外單元202y的能力,能夠降低室 外熱交換器23y的冷凝能力,過冷卻度不會帶給室外熱交換器23y的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 配管6ey中通過的制冷劑。但是,控制部9不僅進行低容量機優先停止控制,而且也為了 同時進行飽和液控制,能夠使0°C以上5°C以下的過冷卻度帶給在室外熱交換膨脹連接配 管6ey中通過的制冷劑。由此,能夠確保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的整體即室內側液體分支 配管4a、5a、液體制冷劑室內側分支點D1、室外側液體分支配管6ax、6ay、液體制冷劑 室外側分支點D2和液體分支點連接管6P在被經溫度規定化控制的液體制冷劑填滿的狀 態。由此,不僅減少用于實現液溫恒定化控制的不穩定要素,可靠地實現溫度恒定化, 也能夠以溫度恒定化的液體制冷劑填滿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內。事前工作控制中,控制部9進行關于室外單元20&以及室外單元202y的任一個 利用液面檢測傳感器239x、239y檢測之前執行一端通常運轉的制冷運轉,從而關于任一 個在不限制能力的狀況下工作的控制。在此,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步驟S22和步驟S41 中進行的制冷運轉時同時進行該事前工作控制。由此,能夠通過低容量機優先停止控制 回避能力受限制的室外單元202y內大量埋入制冷劑,能夠降低存在于室外單元202y內的液體制冷劑的量。這一點通過壓縮機21y的工作,冷凍機油被加熱,所以溶入冷凍機油 的制冷劑從冷凍機油分離,能夠包含液面檢測傳感器239x、239y的檢測對象。因此,提 高檢測精度。(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圖44表示在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中進 行液面明確化控制,由液面檢測傳感器239x、239y進行檢測的時間狀況下的制冷劑回路 2IOM內的制冷劑分布。具體地,控制部9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步驟S23、S24、S42、S43同樣地,由 液溫恒定化控制,關于液管溫度傳感器35x、35y的任一個,檢測溫度穩定,關于氣體側 溫度傳感器45、55的任一個也穩定穩定的情況下,進行閉鎖控制。在此的閉鎖控制中, 室內膨脹閥41、51的任一個形成關閉的狀態,關于液體側閉鎖閥26x、26y的任一個也形 成關閉的狀態。并且,與第二實施方式的步驟S25、S46同樣地進行遮斷控制。另外, 在此,制冷劑回路210M內的制冷劑除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以外,向室外熱交換器23x和 室外熱交換器23y分開存留。因此,熱交換制冷劑量X將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x中的 液體制冷劑和存留在室外熱交換器23y中的液體制冷劑合計進行計算。在此的室外熱交 換器23x中存留的液體制冷劑量的檢測通過液面檢測傳感器239x進行,室外熱交換器23y 中存留的液體制冷劑量的檢測由液面檢測傳感器239y進行。其它流程與上述第二實施方 式同樣。另外,在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之前預先關閉熱氣旁通閥82,在進行液面明確化 控制時控制部9暫時打開熱氣旁通閥82的時刻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相同。這樣,圖43所示的、設置室外單元20&以及室外單元202y多個室外單元的制 冷劑回路210M,也能夠簡單且精度高地進行制冷劑量的判定。(關于變形例L的變形)在上述變形例(L)中,制冷劑回路210M內的制冷劑不是如圖44所示集中,而 是分割集中在多處。例如,根據空氣調節裝置201采用的制冷劑的種類,會擔心從室內 膨脹閥41、51到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x、23y自身的室外熱交換器23x、23y的上游側端 部之間不會集中制冷劑回路210M內的全部制冷劑。這種情況下,從壓縮機21x、21y到 室外熱交換器23x、23y存留密度比較濃的氣體制冷劑,不能包含在檢測對象中。這種情 況下,也如圖45所示,可以將制冷劑回路210M內的全部制冷劑中的一部分通過將局部 制冷劑回收罐13連接在制冷劑回路210M中而回收。像這樣,即使全部制冷劑回路210M 內的制冷劑不能完全集中在從室內膨脹閥41、51到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x、23y自身的 室外熱交換器23x、23y的上游側端部之間的情況下,通過采用局部制冷劑回收罐13,從 而能夠將判定時的液面定位在能夠利用液面檢測傳感器239x、239y檢測的位置上。由 此,不限于空氣調節裝置201a的制冷劑的種類和結構,能夠進行上述適當制冷劑量填充 運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以及各判定。另外,如上述的變形例(L)所示,可以不是設置室內單元204和室內單元205構 成的多個室內單元的結構。例如如圖46所示,也可以是采用僅具有室內單元204的制 冷劑回路201b的制冷劑回路210N。這種情況下,在能力比率控制中,室外單元20&、 202y中也進行優先抑制低容量機的控制,能夠起到與上述變形例(L)同樣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變形例(L)的制冷劑回路210M中,以室外單元202y的結構都比 室外單元20&的結構容量小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室外單元 202y的結構中的一部分結構也可以是與室外單元20&的結構相同程度的容量。另外,在上述變形例(L)中,以即使在能力比率控制中進行低容量機優先停止 控制而限制壓縮機21y的輸出,也能夠通過確保壓縮機21y的工作狀態,從而加熱冷凍機 油,將溶入冷凍機油中的制冷劑從冷凍機油分離,包含在液面檢測傳感器239x、239y的 檢測對象中,提高檢測精度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從 冷凍機油分離溶入冷凍機油中的制冷劑。另外,如圖47所示,可以在制冷劑回路210M的室內單元204、205以及室外單 元20&、202y之間進行上述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的能力比率控制。(M)另外,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各變形例中,可以過冷卻器25和室外膨脹閥38 之間設置接收器。(N)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A) (M)中,以在執行適當制冷劑量自動 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模式時的液體穩定恒定化控制中,進行冷凝壓力 控制和液管溫度控制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A) (M) 的任一個中,保持在室外熱交換器23內存留液體制冷劑的狀態,稍持續壓縮機21、室外 熱交換器23和室外風扇28等的運轉,等待液化的制冷劑達到周圍溫度,從而實現液溫的 恒定化。這種情況下,控制部9檢測液管溫度傳感器35檢測的溫度與室外溫度傳感器36 檢測的溫度的差異不到規定值的狀態下的液面高度h。由此,僅通過稍稍待機,不進行其 它積極的處理,就能夠使液體溫度恒定化。并且,可以根據與該恒定化的階段的液管溫 度傳感器35的檢測值對應的液體制冷劑的密度算出制冷劑量。另外,在此,用于修正與液體制冷劑的溫度對應的密度的周圍溫度的檢測中, 可以使用室外溫度傳感器36,但是也可以在周圍溫度的檢測中通用用于液面檢測的熱敏 電阻Tl T5的任一個的檢測溫度。這種情況下,能夠降低熱敏電阻的個數。(O)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A) (M)中,以液面檢測傳感器239的熱 敏電阻Tl T5從集管23b的上端附近到下端附近配置的情況為了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㈧ (L)中,液 面檢測傳感器239的熱敏電阻Tl T5也可以設置在從集管23b的上端附近到下端附近之 間的某范圍。另外,也可以相對于熱交換器主體23a設置或設于從熱交換器23a的上端 附近到下端附近之間的某范圍。這種情況下,即使以相同數量使用熱敏電阻Tl T5的 情況下,由于各熱敏電阻Tl T5之間的高度方向的距離縮短,所以檢測精度提高。另 外,從熱交換器主體23a的下端附近到上端附近配置熱敏電阻Tl T5的情況下,能夠對 應其寬度增大能夠測量液面的寬度,但是也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使用的空氣調節裝置 201的種類或者制冷劑的種類等,例如在制冷劑回路210內存入適當量的制冷劑的情況下 集中在一定要檢測的液面高度的附近的高度位置上設置熱敏電阻Tl T5。由此,通過
57僅在必要的場所設置熱敏電阻Tl T5,從而能夠實現液面檢測傳感器239的緊湊化或低 成本化。(P)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A) (M)中,以根據判定時的周圍溫度調 節構成判定的基準的高度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㈧ (M)的 任一個中,關于預先收納在存儲器19等上的構成規定的判定基準的高度也可以不進行修 正等,而根據判定時的周圍溫度修正實際上由液面檢測傳感器239檢測出的液面高度h。 這種情況下,對構成規定的判定基準的高度,比較實測液面高度h的修正值。另外,在此本變形例中為了修正檢測的液面高度h以與對應于溫度對應的液體 制冷劑的密度對應而檢測周圍溫度的情況下,或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等中修正基準高度 以與液體制冷劑的溫度對應而進行周圍溫度的檢測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室外溫度傳感器 36,但是也可以在周圍溫度的檢測中通用液面檢測用的熱敏電阻Tl T5的任一個的檢測 溫度。(Q)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A) (M)中,溫度修正以在室外單元2不 工作的狀態稍持續的狀態下進行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預先設置對液面檢測傳感器239的熱敏電阻Tl T5都能夠冷卻/加熱的加熱器/冷卻器等,控制部9積極作出熱敏電阻Tl 的周圍 溫度相同的狀況。這種情況下,控制部9能夠在周圍的溫度相同的狀況的狀態下進行溫 度修正。另外,作為在此的相同溫度狀況的積極作法例如可以通過控制部9的制冷劑回 路210內的制冷劑分布狀況的控制作出各熱敏電阻Tl 的周圍溫度相同的狀況。這樣,控制部9作出在設有任一個熱敏電阻Tl Τ5的位置上都一定檢測相同 溫度的狀況。并且,在一定檢測該相同溫度的狀況下,即使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的各熱 敏電阻Tl Τ5實際上檢測的值假設有差異,通過控制部9的修正處理,也能夠確保各 熱敏電阻Tl Τ5顯示相同的溫度,能夠使配置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的各熱敏電阻Tl Τ5的液面高度檢測精度形成似乎是使用一個傳感器檢測到各高度的溫度的高精度。(R)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A) (M)中,以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的判 定以適當制冷劑量為基準進行判定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充滿適當制冷劑量的液面高度中,算出與判 定時的溫度的液體制冷劑密度對應的液面高度,相對于該適當液面高度,比較液面檢測 傳感器239檢測的液面高度h。(S)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A) (M)中,以由液面明確化控制進行氣 態和液體的邊界的明確化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⑴同樣地,可以在 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之前進行熱敏電阻Tl T5的溫度修正處理。例如在熱敏電阻檢測
58相同溫度的狀況下,控制部9進行校正,以使各熱敏電阻Tl T5的顯示溫度為相同的值。<3>第三實施方式在上述的第一、二實施方式以及其變形例的空氣調節裝置1、201中,以對能夠 切換制冷劑運轉和采暖運轉的結構適用本發明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圖48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301所 示,如關于某空調空間進行制冷運轉并同時關于其它空調空間進行采暖運轉等,也可以 與設置室內單元4、5的屋內的各看空調空間的要求對應,對能夠同時運轉制冷采暖的結 構適用本發明。<3.1>第三實施方式的結構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201主要具有多臺(在此為兩臺)的作為利用單元的 室內單元4、5、作為熱源的室外單元302以及制冷劑連絡管306、307a、307b。室內單元4、5經由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作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的吸入氣體制 冷劑連絡管307a以及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以及連接單元204、205連接在室外單 元202上,在與室外單元202之間構成制冷劑回路210。另外,室內單元4、5由于是與 上述的第一、二實施方式的室內單元4、5相同的結構,所以在此省略其說明。室外單元302主要構成制冷劑回路310的一部分,設有室外側制冷劑回路310c。室外側制冷劑回路310主要具有壓縮機21、三方切換閥322、室外熱交換器23、 作為制冷劑檢測機構的液面檢測傳感器339、室外膨脹閥38、過冷卻器25、過冷卻制冷 劑回路60、熱氣旁通回路80、液體側閉鎖閥26、吸入氣體側閉塞閥27a、排出氣體側閉 塞閥27b、高低壓連通管333、高壓遮斷閥334以及室外風扇28。在此,三方切換閥322、吸入氣體側閉塞閥27a、排出氣體側閉塞閥27b、高低 壓連通管333以及高壓遮斷閥334外的其它設備、閥類是與第一、二實施方式的室外單元 2的機器、閥類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其說明。三方切換閥322在使室外熱交換器23起到作為冷凝器的作用時,使壓縮機21的 排出側和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連接。將使三方切換閥322的室外熱交換器23起到作 為冷凝器的作用的連接狀態稱作冷凝運轉狀態。另外,三方切換閥322在使室外熱交換 器23起到作為蒸發器的作用時將壓縮機21的吸入側和室外熱交換器23的氣體側連接。 將使三方切換閥322的室外熱交換器23起到作為蒸發器的作用的連接狀態稱作蒸發運轉 狀態。三方切換閥322是用于通過切換室外側制冷劑回路210c內的制冷劑的流路,來切 換冷凝運轉狀態和蒸發運轉狀態的閥。另外,在壓縮機21的排出側和三方切換閥322之間經由排出氣體側閉塞閥27b 連接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由此,在壓縮機21中壓縮排出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能 夠與三方切換閥322的切換動作無關地供給室內單元4、5。另外,在壓縮機21的吸入側經由吸入氣體側閉塞閥27a連接有吸入氣體制冷劑 連絡管307a。由此,能夠將從室內單元4、5返回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與與三方切換閥 322的切換動作無關地供給壓縮機21的吸入側。另外,高電壓連通管333是將相對于壓縮機21的排出側與三方切換閥322之間 的位置連接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的制冷劑管和相對于壓縮機21的吸入側連接吸入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a的制冷劑管相互連通的制冷劑管,具有能夠遮斷制冷劑的通過的 高電壓連通閥333a。由此,能夠根據必要,形成連通吸入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a和排出 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的狀態。另外,高壓遮斷閥334設于相對于壓縮機21的排出側和三方切換閥322之間的 位置連接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的制冷劑管上,能夠根據需要阻斷從壓縮機21排出 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送給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該高壓遮斷閥334配置在相對于 壓縮機21的排出側與三方切換閥322之間的位置上連接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的制 冷劑管的中途、連接有高電壓連通管333的位置的壓縮機21的排出側。該高電壓連通閥 333a以及高壓遮斷閥334為電磁閥。熱氣旁通回路80具有熱氣旁通管81、以及熱氣旁通閥82。熱氣旁通管81將相 對于三方切換閥322連接壓縮機21的吸入側的配管和從三方切換閥322朝向室外熱交換 器23的配管相互連接。并且,熱氣旁通閥82設于熱氣旁通管81的中途,能夠進行容許 熱氣旁通管81中的制冷劑的通過的開狀態和不容許制冷劑的通過的閉狀態的切換。另外,在室外單元302中設置各種傳感器和室外側控制部37。關于該各種傳感 器和室外側控制部37等,與上述第一、二實施方式的室外單元2的各種傳感器和室外側 控制部37的結構同樣地,所以其說明省略。另外,室內單元4、5其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氣體側經由連接單元304、305 連接在吸入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a以及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上。另外,該邏輯 單元304以及305和吸入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a以及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的連接 狀態能夠分別自由切換。連接單元304、305主要具有冷暖切換閥304a、305a。室內單元4、5進行制冷 運轉的情況下,形成連接室內單元4、5的室內熱交換器42、52的氣體側和吸入氣體制冷 劑連絡管307a的狀態。該室內單元4、5進行制冷運轉的情況的連接狀態稱作制冷運轉 狀態。另外,室內單元4、5進行采暖運轉的情況下,形成連接室內單元4、5的室內熱 交換器42、52的氣體側和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的狀態。該室內單元4、5進行采 暖運轉的情況的連接狀態稱作采暖運轉狀態。并且,冷暖切換閥204a、205a是起到作為 進行該制冷運轉狀態和采暖運轉狀態的切換的切換機構的作用的閥。通過這樣的空氣調節裝置301的結構,室內單元4、5例如能夠對室內單元4進 行制冷運轉且對室內單元5進行采暖運轉等所謂冷暖同時運轉。并且,在該能夠同時冷暖的空氣調節裝置301中,將三方切換閥322形成冷凝運 轉狀態,使室外熱交換器23起到作為制冷劑的冷凝器的作用,將冷暖切換閥304a、305a 形成制冷運轉狀態,使室內熱交換器42、52起到作為制冷劑的蒸發器的作用,從而能夠 進行與上述的第一、二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1同樣的制冷劑量判定運轉以及制冷劑 量的適當與否的判定。其中,在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301中,作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具有吸入 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a以及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因此,如通常運轉模式中的制 冷運轉所示,通過將高低壓連通閥333a形成全閉狀態且高壓遮斷閥334形成全開狀態, 從而形成吸入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a和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不連通且將從壓縮機 21排出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能夠送給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的狀態,則會對判定精度帶了不好的影響。具體地,存留在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 室外熱交換器23中冷凝,不能存留在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外膨脹閥38的上游側的 部分,所以對制冷劑回路310內的制冷劑量的適當與否的判定精度有不好的影響。因此,在制冷劑量判定運轉中,通過將高低壓連通閥333a形成全閉狀態且將高 壓遮斷閥334形成全開狀態,從而將吸入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a和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 管307b連通。另外,能夠阻斷從壓縮機21排出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送給排出氣體制冷 劑連絡管307b。由此,形成使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內的制冷劑的壓力與吸入氣體制冷劑 連絡管307a內的制冷劑的壓力相同,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中不存留制冷劑的狀 態。因此,能夠將存留在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中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室外熱交 換器23中冷凝,存留在包含室外熱交換器23的室外膨脹閥38的上游側的部分。由此, 能夠降低對制冷劑回路310內的制冷劑量的適當與否的判定精度的不好影響。另外,在進行液面明確化控制之前,預先關閉熱氣旁通閥82,進行液面明確化 控制時控制部9暫時打開熱氣旁通閥82的時刻與上述第一、二實施方式相同。像這樣,在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301中,在以下的方面,與第一、二實 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1、201不同。S卩、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301中,在制冷劑 量判定運轉中,通過將高低壓連通閥333a形成全閉狀態且將高壓遮斷閥334形成全開狀 態,從而將吸入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a和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連通。另外,能 夠阻斷從壓縮機21排出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送給排出氣體制冷劑連絡管307b,在第一、 二實施方式中不進行這樣的操作。但是,此外的基本操作與上述第一、二實施方式的制 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量的適當與否的判定相同。這樣,關于制冷劑回路310執行適當制冷劑量自動填充運轉模式以及制冷劑泄 漏檢測運轉模式,由液面檢測傳感器339進行檢測的狀況下,為圖49所示的制冷劑分布。<3.2>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例(A)在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作為用于切換冷凝運轉狀態和蒸發運轉狀態的機構使 用三方切換閥222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由三方切換閥和多個電磁閥等構 成的結構。(B)在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作為用于切換制冷運轉狀態和采暖運轉狀態的機構使 用由三方切換閥構成的冷暖切換閥204a、205a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由四方切換閥和多個電磁閥等構 成的結構。(C)在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以存在于制冷劑回路310內的全部制冷劑作為對象, 形成液體狀態,集中在一處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制冷劑回路310內的制冷劑不集中在一
61處,而分割集中在多處。例如,根據空氣調節裝置301采用的制冷劑的種類,會擔心制冷劑回路310內的 全部制冷劑不能完全集中圖49所示的部分中。這種情況下,從壓縮機21到室外熱交換 器23殘留密度較濃的氣體制冷劑,不能包含在檢測對象中。這種情況下,也如圖50所示,可以在制冷劑回路310上連接局部制冷劑回收罐 13,來回收制冷劑回路310內的全部制冷劑中的一部分。這樣,通過采用局部制冷劑回 收罐13,從而能夠將判定時的液面定位在能夠利用液面檢測傳感器339檢測的位置上。 由此,不限于空氣調節裝置301的制冷劑的種類和結構,能夠進行上述適當制冷劑量填 充運轉、制冷劑泄漏檢測運轉以及各判定。(D)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301中,也可以使用與上述的第一、二 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相同的結構,另外也可以如第二實施方式的空氣調節裝置201的變形 例⑴所示,采用連接多臺室外單元20&、202y的結構。產業上的可利用性利用本發明,由于能夠以不損害壓縮機的可靠性的程度簡單地且準確地進行制 冷劑量的判定,所以能夠特別將填充在制冷劑回路中的制冷劑形成液體狀態,適用于進 行量的判定的空氣調節裝置以其判定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劑回路(10、110、110a、210、210M、210N、310),該制冷劑回路(10、110、 110a、210、210M、210N、310)包括:壓縮機(21)、使制冷劑冷凝的冷凝器(23)、膨脹 機構(41、51)、使制冷劑蒸發的蒸發器(42、52)、連接所述膨脹機構(41、51)與所述蒸 發器(42、52)的蒸發器側連接配管(4b、5b)、連接所述膨脹機構(41、51)與所述冷凝器 (23)的液體制冷劑配管(4a、5a、6a、6b、6c、6d、6e)、連接所述蒸發器(42、52)與所 述壓縮機(21)的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7c)、和連接所述壓縮機(21)與所述 冷凝器(23)的氣體排出配管⑶;控制部(9),該控制部(9)進行液化控制,使得存在于所述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 冷劑以液體狀態存在于從所述膨脹機構(41、51)到所述冷凝器(23)的與所述膨脹機構 (41、51)側相反側的端部之間的儲液部(6、23)中;液體旁通回路(70),該液體旁通回路(70)連接所述儲液部(6、23)與所述氣體制冷 劑配管(4c、5c、7a、7b、7c);和制冷劑量檢測部(39、239、239x、239y、339、9、35),該制冷劑量檢測部(39、 239、239x、239y、339、9,35)檢測所述儲液部(6、23)中的液體制冷劑的體積和與該 體積等價的物理量的至少一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9)進行使通過所述液化控制而液化的制冷劑的溫度恒定化的溫度恒定化控制。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過冷卻回路(60),該過冷卻回路(60)從所述冷凝器(23)與所述膨脹機構(41、51) 之間分支,與所述壓縮機(21)的吸入側連接;設置在所述過冷卻回路的中途的過冷卻膨脹機構(62);和過冷卻熱交換器(25),該過冷卻熱交換器(25)使所述過冷卻膨脹機構(62)所膨脹的 制冷劑與從所述冷凝器(23)向所述膨脹機構(41、51)去的制冷劑彼此之間進行熱交換,所述控制部(9)通過調節所述過冷卻膨脹機構(62)的膨脹程度來進行所述溫度恒定 化控制。
4.如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 征在于,還包括流量調節機構(72、172、82、85、9),該流量調節機構(72、172、82、85、9)直 接或間接調節在所述液體旁通回路(70)中從所述儲液部(6、23)向所述氣體制冷劑配管 (4c、5c、7a、7b、7c)流動的制冷劑的流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調節機構(72、172、82、85、9)包括設置在所述液體旁通回路(70)的中途,能夠對通過制冷劑量進行調節的液體旁通閥(72)。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體旁通閥(72)是使所通過的制冷劑的壓力降低的液體旁通膨脹機構(72), 所述流量調節機構(72、172、82、85、9)還包括使從所述儲液部(6、23)流向所述液體旁通膨脹機構(72)的制冷劑與通過所述液體旁通膨脹機構(72)而流向所述氣體制冷 劑配管(4c、5c、7a、7b、7c)的制冷劑彼此之間進行熱交換的液體旁通熱交換器(73)。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9)通過調節所述液體旁通膨脹機構(72)中的制冷劑的減壓程度,使所述液體旁通熱交換器(73)中的熱交換量變動,使流入所述液體旁通膨脹機構(72)的制冷 劑變為液體單相狀態,并調節通過所述液體旁通膨脹機構(72)中的所述液體單相狀態的 制冷劑的流量。
8.如權利要求5 7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 征在于所述流量調節機構(72、172、82、85、9)包括連接所述氣體排出配管(8)與所述氣 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7c)的氣體返回回路(80),所述控制部(9)通過調節所述液體旁通閥(72)的通過制冷劑量來調節經由所述氣體 返回回路(80)被導入所述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7c)的氣體制冷劑與經由所 述液體旁通回路(70)被導入所述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7c)的液體制冷劑的 混合比率。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調節機構(72、172、82、85、9)包括設置在所述液體旁通回路(70)的中途的毛細管(172);連接所述氣體排出配管(8)與所述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 7b、7c)的氣體返回回路(80);和設置在所述氣體返回回路(80)上,調節從所述氣體 排出配管(8)向所述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7c)去的制冷劑量的氣體返回閥 (82、85),所述控制部(9)通過調節所述氣體返回閥(82、85)的通過制冷劑量來調節經由所述 氣體返回回路(80)被導入所述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7c)的氣體制冷劑與經 由所述液體旁通回路(70)被導入所述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7c)的液體制冷 劑的混合比率。
10.如權利要求7 9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檢測所述壓縮機(21)的排出制冷劑的溫度的排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32), 所述控制部(9)根據所述排出制冷劑溫度傳感器(32)所檢測的值來調節所述混合比率。
11.如權利要求7 9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其特 征在于,還包括檢測所述壓縮機(21)內的高溫部分的溫度的壓縮機高溫部分溫度傳感器(21h), 所述控制部(9)根據所述壓縮機高溫部分溫度傳感器(2 Ih)所檢測的值來調節所述混 合比率。
12.—種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的制冷劑量判定方法,其中, 所述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包括制冷劑回路(10、110、110a、210、210M、210N、310),所述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21);使制冷劑冷凝的冷凝器(23);膨脹機構(41、51);使制冷劑蒸發的蒸發器(42、52);連接所述膨脹機構(41、51)與所述蒸發器 (42、52)的蒸發器側連接配管(4b、5b);連接所述膨脹機構(41、51)與所述冷凝器 (23)的液體制冷劑配管(4a、5a、6a、6b、6c、6d、6e);連接所述蒸發器(42、52)與所 述壓縮機(21)的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和連接所述壓縮機(21)與所述冷凝 器(23)的氣體排出配管(8),該空氣調節裝置(1、la、201、201a、301)的制冷劑量判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進行液化控制,使得存在于所述制冷劑回路(10)內的制冷劑以液體狀態存在于從所 述膨脹機構(41、51)到所述冷凝器(23)的與所述膨脹機構(41、51)側相反側的端部之 間的儲液部(6、23)中,在檢測所述儲液部(6、23)中的液體制冷劑的體積或與所述體積等價的物理量之 前,將儲存在所述儲液部(6、23)中的制冷劑的至少一部分不經由所述蒸發器(42、52) 而導入所述氣體制冷劑配管(4c、5c、7a、7b、7c)。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以及制冷劑量判定方法,能夠以不損害壓縮機的可靠性的程度簡單且準確地進行制冷劑量的判定。制冷劑回路(10)具有壓縮機(21)、起到作為冷凝器的作用的室外熱交換器(23)、室內膨脹閥(41、51)、起到作為蒸發器的作用的室內熱交換器(42、52)、室內機內連接配管(4b、5b)、液體制冷劑連絡管(6)、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以及室外機內連接配管(8)。控制部(9)在從室內膨脹閥(41、51)到室外熱交換器(23)之間的部分進行使制冷劑以液體狀態存在的液化控制。控制部(9)直接或間接調節從儲液部(Q)朝向氣體制冷劑連絡管(7)流經液體旁通回路(70)的制冷劑的流量。液面檢測傳感器(39)檢測液體制冷劑存留的部分中的液體制冷劑的體積以及與所述體積等價的物理量的至少一個。
文檔編號F25B49/02GK102016458SQ20098011506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29日
發明者山口貴弘, 西村忠史 申請人:大金工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