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空氣調節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316368閱讀:660來源:國知局
一種空氣調節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空氣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使用圓形蒸發器的天井機采用下回側出的進出風方式,其不能很好的利用蒸發器內由于離心力使液態冷媒分布在外側的特性,由于銅管翅片式換熱死區的存在,將導致蒸發器的換熱效率不高,換熱器效率得不到提高又將帶來一些列問題,比如能效低、制造成本尚等。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至少部分地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換熱效率高的空氣調節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氣調節裝置,包括殼體和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熱交換器為筒形結構,所述殼體包括筒形的側壁,在所述側壁上與所述熱交換器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回風口。
[0005]優選地,所述殼體還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吊架,所述熱交換器通過所述吊架固定到所述底板上。
[0006]優選地,在所述熱交換器下側的側壁的內壁上設置有支撐結構,在所述支撐結構上側設置有接水盤。
[0007]優選地,還包括風機,所述風機包括相互連接的電機和風葉,所述電機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風葉設置在所述熱交換器下側的殼體內,位于所述側壁內腔的下部。
[0008]優選地,在所述風葉的徑向外側設置有導流圈。
[0009]優選地,所述風機為離心風機,所述導流圈設置為倒碗形結構。
[0010]優選地,在所述熱交換器下側的側壁的內壁上設置有支撐結構,在所述支撐結構上側設置有接水盤,所述導流圈小端的內徑與所述接水盤以及所述支撐結構的內徑平齊。
[0011]優選地,所述風機為軸流風機,所述導流圈設置為筒形結構。
[0012]優選地,在所述導流圈的下端設置有引導部。
[0013]優選地,還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設置有環形的出風口,或者,將整個面板設置為出風口;在所述出風口處設置有多個導風板。
[0014]優選地,所述導風板能夠相對所述出風口轉動。
[0015]優選地,當所述導風板轉動到與所述面板所在平面共面時,所述導風板能夠鑲嵌在所述出風口處,使得所述面板和導風板形成一塊拼接的整板。
[0016]優選地,所述側壁的上部為框架結構,在所述框架結構上設置有網狀部件,所述網狀部件所在開口構成所述回風口。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氣調節裝置中,在殼體側壁上與熱交換器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回風口,由于采用了側回下出的進出風方式,使得空氣調節裝置中的圓形蒸發器中的液態冷媒在離心力作用下分布在迎風側,避開了換熱不好的換熱死區,從而可提高空氣調節裝置的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并且使蒸發器的迎風面積增大,進一步增強蒸發器的換熱效果。
【附圖說明】
[0018]從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示意性實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將變得更明顯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圖中: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其中風機為離心風機);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底板的結構不意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外殼中的側壁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導流圈的結構示意圖(對應風機為離心風機);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空氣調節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其中風機為軸流風機);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接水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7A-7E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出風口導風板轉動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者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為了清楚起見,附圖中的各個部分沒有按照比例繪制。
[0027]說明,本申請中,為了方便描述,將圖1中底板15所在一側定義為上,將面板4所在一側定義為下。
[0028]如圖1所示,本申請中的空氣調節裝置包括殼體1、熱交換器2、風機3和面板4,所述熱交換器2和風機3設置在所述殼體I內,所述熱交換器2為筒形結構,優選為圓筒形;所述面板4設置在所述殼體I的下端,在所述面板4上設置有出風口 41,供空氣調節裝置內產生的冷/熱氣流吹出。
[0029]如圖1、圖5所示,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殼體I包括筒形的側壁11,所述熱交換器2設置在所述側壁11內側,優選位于靠近所述側壁11的位置。在所述殼體I上與所述熱交換器2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回風口 12,所述回風口 12設置在所述側壁11上,在縱向上其位置與所述熱交換器2位置對應。從所述回風口 12進入空氣調節裝置內部的空氣首先與所述熱交換器2發生熱交換,由于所述熱交換器2為筒形結構,尤其是圓筒形時,在所述熱交換器內流通的冷媒流動的路徑為環形,由于離心力的作用,冷媒會分布在熱交換器2的徑向外側,這種結構可以增大熱交換器2中的冷媒與從所述回風口 12進入殼體I內部的空氣之間的接觸面積,最大限度地提高熱交換器2的換熱效率。優選地,如圖3所示,所述殼體I的上部為框架結構,設置有立柱13,在所述框架結構上設置有網狀部件14,所述網狀部件14所在開口構成所述回風口 12。
[°03°]如圖1、圖5所不,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殼體I還包括底板15,所述底板15設置在所述側壁11設置有熱交換器2那一側的端部,所述側壁11和底板15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底板15固定到天花板上,從而將所述空氣調節裝置固定到天花板上。優選地,在所述底板15上設置有吊掛部151(參見圖2),所述底板15通過所述吊掛部151固定到天花板上。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熱交換器2固定到所述底板15上。優選地,在所述底板15上設置有吊架152,所述熱交換器2通過所述吊架152固定到所述底板15上。
[0031]如圖1、圖3、圖5所示,在所述熱交換器2下側的側壁11的內壁上設置有支撐結構16,所述支撐結構16為環形或者為多個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支撐板(參見圖3)。在所述支撐結構16上側設置有接水盤5,所述接水盤5用于接收從所述熱交換器2上滴下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盤5安裝在所述支撐結構16上,并由所述支撐結構16支撐。如圖6所示,所述接水盤5包括接水盤主體51、流道52和儲水槽53,所述流道52形成在所述接水盤主體51上,所述儲水槽53與所述流道52相連通,用于臨時儲存收集到的冷凝水。
[0032]如圖1、圖5所示,所述風機3可以為離心風機或者軸流風機,包括電機31和風葉32,所述電機31與風葉32相連接,用于驅動所述風葉32轉動,從而在所述殼體I內形成負壓,使得周圍環境中的空氣通過所述回風口 12進入所述殼體I內部,并經所述面板4上的出風口 41吹出,形成連續氣流,實現對周圍環境中的空氣進行氣溫調節。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電機31固定在所述底板15上。優選地,在所述底板15上設置有電機支架153(參見圖2),所述電機31通過所述電機支架153固定在所述底板15上。所述風葉32設置在所述熱交換器2下側的殼體I內,位于所述側壁11的下部。在所述風葉32的徑向外側設置有導流圈6,用于對氣流進行引導。當所述風機3為離心風機時,所述導流圈6設置為曲弧面狀,優選為倒碗形結構,設置在所述支撐結構16的下表面上,其小端朝向上方,其小端的內徑與所述接水盤5以及所述支撐結構16的內徑平齊,這樣可有利于氣流在所述殼體I內的平滑流動,可減小氣流流動時的阻力,降低噪音。當所述風機3為軸流風機時,所述導流圈6優選為筒形結構,設置在所述接水盤5的徑向內側,形成位于所述回風口 12和出風口41之間的空氣流通通道,優選地,針對此種結構的導流圈6,在所述導流圈6的下端形成引導部61,所述引導部61形成為錐形筒,用于將氣流引導到所述出風口41所在的方向,此種情況下,所述接水盤5和導流圈6之間密封連接,防止在接水盤5和導流圈6之間形成漏風的縫隙。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