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冷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
背景技術:
冰箱作為一種可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溫冷態的容器已成為現代家庭必不可少家用電器之一。其中冰箱通常包括有相互分離設置的冷藏間室和冷凍間室,以用于分別存放需在不同溫度下保存的物品。通常在冷藏間室的內側壁或內后壁上設置若干照明光源,以便于用戶在開門存取物品時輔助照明,另外,箱體內一般還設置擱物架以用于存放物品,然而日常應用中,當擱物架上物品過多時,照明光源的光線會被擱物架以及其上的物品所遮擋,造成冰箱間室內光線分布不均、部分空間存在照明盲區,影響冷藏間室內整體的照明效果,不便于用戶查看或存放物品。
針對上述不足,冷藏間室內的照明系統一直在不斷的優化及發展,開發者尋求并設計一種冰箱,其在擱物架上設置照明裝置,以用以解決冷藏間室內照明不足的問題。現有技術中,通常在擱物架上下方向上,且分布四周設置若干個點光源,以同時給本層擱板和下一層擱板照明,減少死角,照明效果好。
該現有技術通過在擱架上設置照明光源,能夠改善冰箱冷藏間室內光線分布不均、以及部分空間存在照明盲區的不足,然而,冰箱間室內往往存在濕氣或水,導致冷藏間室內的環境較為潮濕,上述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冰箱間室內的特殊濕度環境,照明光源長期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被水分腐蝕,以造成電源短路,影響電路的安全性能,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所述冰箱包括:相互分離設置的冷藏間室、冷凍間室,以及設置于所述冷藏間室內的擱物架;所述照明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擱物架上的光源,以及設置于所述擱物架和冷藏間室內壁之間的導電端子;
所述擱物架包括:擱板以及包覆擱板任一邊壁的飾條,所述飾條與所述擱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之間形成容置空間;所述光源部分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其包括:靠近所述擱板邊壁設置的發光體,靠近所述發光體遠離所述擱板邊壁一側設置的導光條,以及靠近所述導光條遠離所述發光體一側設置的勻光膜,所述勻光膜遠離所述導光條的一面曝露于所述容置空間外;
導電端子工作狀態下,電性連接所述發光體,驅動發光體發射光線至導光條,所述光線再通過所述導光條引導至勻光膜以散射至冷藏間室內。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飾條包覆擱板臨近所述冷藏間室開口處的側壁,其與所述擱板的下表面之間形成容置空間。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飾條包括:分別平行于所述擱板設置的飾條上壁面、飾條下壁面,連接于所述飾條上壁面和所述飾條下壁面的飾條連接壁面,所述飾條下壁面與所述擱板下表面之間具有第一高度差,以形成容置空間;
所述飾條還包括:自所述飾條下壁面遠離所述飾條連接面的一端向所述擱板下表面方向垂直延伸出的飾條遮擋面,所述飾條遮擋面遠離所述飾條下壁面的一端與所述擱板下表面之間具有第二高度差,以曝露所述勻光膜于所述容置空間外。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發光體包括:上、下方向設置的pcb板、以及與所述pcb板配合的燈條,所述燈條遠離所述擱板邊壁的一面平行于其臨近的擱板邊壁,且其上設置若干燈珠。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燈條的長度等于其靠近的擱板邊壁的長度。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燈珠的數量大于2個。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每個燈珠的功率小于1w。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pcb板膠粘固定于所述飾條上。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光條由透明、且具有高導光性的pp和/或ps材料構成。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勻光膜由經過磨砂或霧化的pp和/或ps材料構成。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本發明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通過設置具有相互配合結構的擱物架以及其上的光源,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將光線均勻的投射并照亮整個冷藏間室,同時,通過新的光源結構,可以保證射入所述冷餐間室內的光線更加均勻,以保證光照亮度的均勻性,另外,將光源設置于飾條與擱板形成的容置空間內,可以保護光源,結構簡單,操作安全,便于用戶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擱物架安裝于冷藏間室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導電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供電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中需電端子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圈a所示結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的導電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中供電端子與需電端子相互分離狀態下的部分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7中供電端子的部分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7中需電端子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提供的導電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12a、12b分別是圖11中供電端子、需電端子的零部件構成結構示意圖;
圖13的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提供的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圖13中圈b所示結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5的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提供的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16是圖15中圈c所示結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需要說明的是,在下述的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不代表結構或者功能上的絕對區分關系,而僅僅是為了描述的清楚方便;并且,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可能采用相同的標號或標記,這些并不代表任何結構或功能上的聯系;
另外,如下實施方式中,對于導電端子以及光源的實施例均較多,均超過1個實施例,以下描述中會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對某兩個零部件采用相同的文字進行表述,但對于不同的零部件,均會采用不同的標號加以區分,以使本發明的方案表述清楚。
結合圖1所示,本發明的照明裝置用于冰箱,所述冰箱包括:相互分離設置的冷藏間室1及冷凍間室(未圖示),以及設置于所述冷藏間室內的擱物架2,所述冷藏間室的兩相對側壁上,對稱設置若干膽筋11,以用于支撐所述擱物架2。
照明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上的光源(未標識),以及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和冷藏間室內壁之間的導電端子(未標識);所述光源的具體結構參照如下第四實施方式、第五實施方式的光源結構,所述導電端子的具體結構參照如下第一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的導電端子結構。
結合圖2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照明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上的光源,以及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和冷藏間室內壁之間的導電端子30;
所述導電端子30包括:設置于所述冷藏間室內壁上的供電端子31以及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上的需電端子32。
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擱物架包括:擱板21a,以及設置于所述擱板側壁(未圖示)和/或后壁(未圖示)上的飾條21b。
結合圖3、圖4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供電端子31設置于冷藏間室1的內壁上,所述冷藏間室1的內壁對應供電端子31的位置開設連通孔(未圖示),以容納所述供電端子31延伸出的導線通過,并使所述供電端子31的導線封裝在所述冷藏間室1的內壁與外殼之間,以與冰箱的總電源電性連接,進而為所述供電端子31提供電壓。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其重點在于保護導電端子的具體結構,因此對其導線部分并未詳細描述以及進行圖示,但根據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導線排布、結構連接方式均為現有技術,因此不再做詳細贅述。
相應的,所述供電端子31可采用多種方式固定在所述冷藏間室的后壁上,例如:膠粘、螺釘固定,與所述冷藏間室的后壁一體設置等,在此不做詳細贅述。
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示供電端子31設置于所述冷藏間室1的后壁上。所述供電端子31包括:供電本體311,于所述供電本體311上朝向需電端子32方向開設的第一容置槽312,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12內的防水臺313、正導電片314a和負導電片314b,以及開設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12側壁或底壁上的導水孔315。
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314a和負導電片314b均設置于所述防水臺313上。
優選的,所述防水臺313的數量為兩個,其沿所述第一容置槽312的軸線對稱設置,兩個所述防水臺313之間形成第一間隙316;所述導水孔315形成于所述第一間隙316對應的第一容置槽312位置處。
優選的,任一防水臺313與其相鄰的第一容置槽312側壁之間分別形成第二間隙(未圖示);所述導水孔315的數量為1個或多個,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間隙316對應的第一容置槽312位置處和/或形成于所述第二間隙對應的第一容置槽312位置處。
優選的,所述導水孔315的開孔方向至少部分朝向所述冷藏間室的底壁設置,如此,更好的實現導電端子的防水功能。
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置槽312的開口朝向所述冷藏間室1的頂壁方向開設,所述導水孔315開設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12的底壁上。
優選的,所述正導電片314a、負導電片314b結構相同,其均為彈性觸片。所述314a、負導電片314b均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12內的觸片本體3141,以及自所述觸片本體3141一端向需電端子方向凸起的彈片(未標識);所述彈片包括:自所述觸片本體3141一端傾斜延伸出的第一斜壁3143,所述第一斜壁3143與所述觸片本體3141的夾角α小于90度,以及自所述第一斜壁3143遠離所述觸片本體3141的一端向所述觸片本體3141方向延伸出的第二斜壁3145,所述第二斜壁3145與所述觸片本體3141不相交,所述第二斜壁3145與所述第一斜壁3143的夾角β的取值范圍為:(90度-α)<β<135度。例如:α的取值為30度,β的取值為120度。如此,可以保證正導電片314a、負導電片314b與導片322(參照圖6所示)的良好接觸,進而保證所述擱物架2安裝完成時,供電端子31和需電端子32的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供電端子32上,靠近所述第一容置槽312的位置開設第一布線槽317,所述第一容置槽312和所述第一布線槽317之間形成共用的交壁318;所述交壁318上,對應所述正導電片314a、負導電片314b的位置分別具有通孔319,所述觸片本體3141未設置所示彈片的一端卡接在所述通孔319內,并與處于所述第一布線槽317內的導線電性連接,以實現通過導線對所述正導電片314a、負導電片314b輸入電壓。
當然,所述第一布線槽317上還相應設置蓋體3171,以在供電端子31使用過程中,遮蔽第一布線槽317的開口,進而防止冷凝水進入第一布線槽317。
結合圖5、圖6所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需電端子32設置于所述飾條21b上;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需電端子32設置于處于所述擱板21a后壁的飾條21b上。所述需電端子32包括:需電本體321,設置于所述需電本體321上,且朝向所述供電端子31方向設置的導片322;所述需電本體321包括:長方體狀的連接部3211,自所述連接部3211朝向所述供電端子31一面延伸出的插接部3212,所述插接部3212為截面為長方形的四棱錐臺形狀,其截面較大端面與所述連接部3211共用;所述導片322的數量與所述正導電片314a、負導電片314b的總和相同,本實施方式中,對應正導電片314a和負導電片314b的數量,其數量設置為兩個,嵌入至所述插接部3212設置,其與所述正導電片314a和負導電片314b配合的一端曝露于所述插接部3212截面較小的端面上。
本發明的所述擱物架2可拆卸安裝在冷藏間室1內,其在安裝過程中,需電端子32逐漸安裝至供電端子31上方,當其完成安裝時,所述插接部3212完全嵌入于或部分嵌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12,所述正導電片314a、負導電片314b同時與所述導片322相配合,電源連通,以在冰箱門體打開時,開啟所述光源,并在冰箱門體關閉時,選擇性的是光源保持開啟狀態或使其調整為關閉狀態。
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通過設置具有新型結構,且相互配合的需電端子和供電端子,可以使擱物架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該供電端子中設置導水孔,可以避免冰箱中產生的水氣對導電端子的腐蝕,結構簡單,操作安全,便于用戶使用。
結合圖1、圖7、圖8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所述照明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上的光源,以及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和冷藏間室內壁之間的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包括:設置于所述冷藏間室內壁上的供電端子41以及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上的需電端子42。
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擱物架包括:擱板22a,以及設置于所述擱板側壁(未圖示)和/或后壁(未圖示)上的飾條22b。
結合圖9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供電端子41設置于冷藏間室1的內壁上,所述冷藏間室1的內壁對應供電端子41的位置開設連通孔(未圖示),以容納所述供電端子41延伸出的導線416通過,并使所述供電端子41的導線416封裝在所述冷藏間室1的內壁與外殼之間的風道蓋板內,以與冰箱的總電源電性連接,進而為所述供電端子41提供電壓。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其重點在于保護導電端子的具體結構,因此對其冰箱的總電源部分并未詳細描述以及進行圖示,但根據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總電源的排布、結構連接方式均為現有技術,因此不再做詳細贅述。
相應的,所述供電端子41可采用多種方式固定在所述冷藏間室的后壁上,例如:膠粘、螺釘固定,與所述冷藏間室的后壁一體設置等,在此不做詳細贅述。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所示供電端子41設置于所述冷藏間室1的后壁上。所述供電端子包括:供電本體,于所述供電本體上朝向需電端子42方向開設的第一容置槽414,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414內的正導電片415a和負導電片415b;所述第一容置槽414的槽底設置為臺階狀,包括:第一臺階414a和第二臺階414b;所述正導電片415a、負導片415b分別設置于第一臺階414a和第二臺階414b上,如此,增加導電端子的導電安全性以及實現導電端子的防水功能。
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供電本體包括:第一連接件411,自所述第一連接件411延伸出的第二連接件412,自所述第一連接件411的側壁上,向所述需電端子42方向凸出設置的連接臺413,第一容置槽414開設于所述連接臺413,以及一端自所述第二連接件412遠離所述第一連接件411的一端向第二連接件412外延伸,一端依次通過第二連接件412、第一連接件411并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容置槽414內正導電片415a和負導電片415b的導線416;
所述第一連接件411、第二連接件412以及導線416均為圓柱體,所述第一連接件411的截面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連接件412的截面直徑大于所述導線416的截面直徑,如此設置,可以加固導線的安裝位置;同時,節約制造成本。
優選的,所述正導電片415a、負導電片415b以及觸點424相互配合的面均為圓弧形,所述正導電片415a、負導電片415b的弧形面形成方向與觸點424的弧形面形成方向相同,以在擱物架安裝過程中,使所述正導電片415a、負導電片415b與所述觸點424之間易于配合安裝。
優選的,所述正導電片415a以及負導電片415b的數量均為2個,相同的正導電片415a或負導電片415b的相鄰設置,如此,當其中一個正導電片415a和/或負導電片415b出現故障時,仍可保證導電端子正常導通。
優選的,所述第一容置槽414的開口朝向所述冷藏間室1的開口方向開設,所述第一臺階415a和第二臺階415b的高度差形成于冷藏間室的前、后方向。
結合圖10所示,所述需電端子42設置于所述飾條22b上;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需電端子42設置于處于所述擱板22a后壁的飾條22b上。
所述需電端子42包括:需電本體423,以及設置于所述需電本體423上,且朝向所述供電端子41方向設置的觸點424;所述擱物架2安裝于冷藏間室內時,所述正導電片415a、負導電片415b同時與所述觸點424相配合,以在冰箱門體打開時,開啟所述光源。
優選的,所述需電本體423朝向所述供電端子方向41的一面設置為與所述第一容置槽414配接的臺階狀,包括分別與所述第一臺階415a和第二臺階415b配接的第三臺階423a和第四臺階423b;所述擱物架2安裝于冷藏間室1內時,所述需電本體423完全嵌設于所述第一容置槽414。
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需電端子42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飾條上的承載臺,所述承載臺包括:連接于所述飾條的第一承載臺421以及自所述第一承載臺421向需電端子方向延伸出的第二承載臺422,所述需電本體423設置于所述第二承載臺422上,所述第一承載臺421、第二承載臺422以及所述需電本體423同軸設置,其截面面積依次變小。本發明一優選實施方式中,為了便于供電端子41和需電端子42的相互配接,所述供電端子41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供電本體411上的第一磁體417;所述需電端子42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需電本體413上的且與所述第一磁體417對應設置的第二磁體425;所述第一磁體417和所述第二磁體425的n、s極設置方向相反,以保證,在供電端子41和需電端子42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磁體417和第二磁體425的磁場吸附的距離時,所述供電端子41和所述需電端子42自動相互吸合。
優選的,所述第一磁體417和所述第二磁體425的數量均為兩個。
優選的,相同的第一磁體417和第二磁體425,其n、s極設置方向相反。
優選的,兩個所述第一磁體417分置于所述正導電片415a、負導電片415b的外側,其朝向需電端子42方向的磁極分別與其所處的供電本體端面處于同一平面內。
優選的,所述第一磁體417靠近所述第一容置槽414的邊壁設置,例如,嵌設于所述供電本體413上,并靠近所述第一容置槽414的邊壁設置。
優選的,在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體417、第二磁體425均為環狀,在空間位置上,所述正導電片415a、負導電片415b形成于所述第一磁體417的環狀結構內部,所述觸點424形成于所述第二磁體425的環狀結構內部。
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通過設置具有新型結構,且相互配合的需電端子和供電端子,可以使擱物架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該供電端子和需電端子所在平面存在高度差,可以避免冰箱中產生的水氣對導電端子的腐蝕,結構簡單,操作安全,便于用戶使用;另外,通過在需電端子和供電端子上分別設置相互配接的磁體,在擱物架安裝過程中,使所述供、需電端子之間主動吸附,使安裝更為便捷。
結合圖1、圖11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照明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上的光源,以及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和所述膽筋11之間的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嵌設于所述膽筋11內的無線供電端子51,以及設置于所述擱擱物架2上的無線需電端子52;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膽筋11可設置于所述冷藏間室的后壁上和/或設置于冷藏間室的側壁上,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膽筋11的數量設置為2條,對稱分布于所述冷藏間室1的兩相對側壁上,其包括:長條板狀的第一壁111,所述第一壁111對應冷藏間室1側壁平行設置,且凸伸至冷藏間室,分別連接第一壁111較長端部和其對應的冷藏間室側壁的第二壁112、第三壁113,以及連接第一壁111較短端部和其對應的冷藏間室側壁的第四壁(未圖示)、第五壁(未圖示);所述第二壁112臨近所述冷藏間室的頂壁設置。
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嵌設于所述膽筋11中,如此,可防止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上產生冷凝水。
結合圖12a、圖12b所示,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和無線需電端子52均為長方體結構,分別包括:導電本體(511、521),所述導電本體(511、521)內形成中空的容置腔,設置于所述容置腔內,且相互連接的電路板(512、522)和導電線圈(513、523),以及填充所述容置空間的剩余空間的導熱灌封膠(未圖示);如此,通過導熱膠的灌封,可以對無線供電端子51、無線需電端子52起到保護作用,同時,通過導熱灌封膠進行散熱,控制模塊的溫升。
優選的,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和無線需電端子52采用互感式電磁感應實現電能傳遞。其采用電磁感應原理,利用無線供電端子51和無線需電端子52上的導電線圈(513、523),分別對導電線圈(513、523)按照預設的頻率施加交流電,由于電磁感應在導電線圈(513、523)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無線供電端子51傳輸到無線需電端子52。
優選的,所述無線供電端子和無線需電端子采用磁共振式電磁感應實現電能傳遞。磁共振式電磁感應也稱為近場諧振式,可以在無線供電端子51和無線需電端子52的邊側分別設置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使兩個裝置發射相同頻率,以使兩個裝置在特定的頻率上共振,交換彼此的能量,其原理與聲音的共振原理相同,相應的,排列在磁場中的相同振動頻率的導電線圈(513、523),可保證無線供電端子51向無線需電端子52供電。
導電線圈(513、523)可由銅材質構成。
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的導電本體511上,平行于其對應的電路板的其中一面形成供電端面5111,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的導電本體521上,平行于其對應的電路板的其中一面形成需電端面5211;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的供電端面5111抵接于所述第二壁112設置。
優選的,所述供電端面5111和所述需電端面5211形狀、面積均相同;所述擱物架安裝于冷藏間室內時,所述供電端面5111和所述需電端面5211正對設置,其軸線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或處于同一水平平面內。
優選的,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還包括:第一導熱片512,所述第一導熱片512設置于所述第一壁111和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之間。
優選的,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還包括:第二導熱片513,所述第二導熱片513設置于所述第三壁113和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之間。如此,將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產生的熱量,通過第一導熱片512和/或第二導熱片513傳遞到內膽11的內表面,并通過其外部傳遞的冷量對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產生的熱量進行冷卻,如此,保證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的整體溫度不會太高,以降低其老化速度,提高系統穩定度。
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導熱片512和/或所述第二導熱片513均可通過膠粘、螺釘固定、卡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膽筋11和/或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上。優選的,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導熱片512和所述第二導熱片513一體形成,且其形成l型。
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結合圖1所示,所述擱物架2包括:擱板23a,以及設置于所述擱板兩相對側壁上的飾條23b;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嵌設于所述飾條23b和所述擱板23a之間。
優選的,所述飾條23b包括:平行所述擱板23a設置,并分別設置于擱板23a上方和下方的上飾板231、下飾板232,連接上飾板231、下飾板232,并平行于所述擱板側壁設置的側飾板233,以及封閉所述下飾板232與所述擱板下表面以使其之間形成容置空間的封閉飾板234;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嵌設在所述下飾板232、所述擱板下表面以及封閉飾板234形成的容置空間內。
進一步的,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還包括:第三導熱片525,所述第三導熱片525設置于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與所述側飾板233之間和/或設置于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與所述擱板23之間。如此,將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產生的熱量,通過第三導熱片525傳遞到飾條23b的內表面,并通過其外部傳遞的冷量對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產生的熱量進行冷卻,如此,保證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的整體溫度不會太高,以降低其老化速度,提高系統穩定度。
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導熱片525同樣可通過膠粘、螺釘固定、卡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飾條23b和/或所述無線供電端子51上。當其同時設置于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與所述側飾板233之間和設置于所述無線需電端子52與所述擱板23之間時,所述第三導熱片525可設置為l型,在此不再繼續贅述。
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通過設置具有新型結構,且相互配合的無線需電端子和無線供電端子,可以使擱物架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通過將無線供電端子、無線需電端子分別嵌設在冷藏間室的膽筋以及飾條與擱板形成的容置空間內,可以避免冰箱中產生的水氣對導電端子的腐蝕;結構簡單,操作安全,便于用戶使用;另外,通過在無線供電端子與膽筋之間、無線需電端子與飾條或擱板之間設置導熱板,可以通過冰箱內部產生的冷量對導電端子進行冷卻,降低導電端子的老化速度、提高系統穩定度。
結合圖13、14所述,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中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所述光源60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上。該實施方式中,所述擱物架2包括:擱板組24,以及包覆擱板組至少一個邊壁的飾條25;所述擱板組24包括:外輪廓相同,且相互之間形成中空夾層的上擱板24a、下擱板24b;所述上擱板24a、下擱板24b均由透明材質制成;所述光源60包括:設置于上擱板24a和下擱板24b所形成的中空夾層中的燈條61和導光膜62;所述導電端子工作狀態下,電性連接所述燈條61,驅動燈條61發射光線,所述光線再經由導光膜62散射至冷藏間室內。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由于擱板組25由上擱板24a和下擱板24b上下疊加形成,如此,將上擱板24a和下擱板24b對應的邊壁統稱為擱板組邊壁,例如:上擱板24a和下擱板24b分別對應的前邊壁統稱為擱板組前邊壁,以便于描述,在此不做詳細贅述。
所述24a、下擱板24b的厚度均介于1.5mm-4mm,即可以保持透光性,又可以保證擱板組24的牢固性。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飾條25至少包覆于所述燈條61靠近的擱板組24邊壁;并在上下方向上均遮蔽所述燈條61。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為了方便描述,以飾條25包覆擱板組24靠近冷藏間室開口的一端側壁為例做具體介紹。
優選的,所述燈條61靠近所述擱板組24的邊壁設置,即所述燈條61靠近所述擱板組24的前壁設置,所述燈條61其長度等于其靠近的擱板組的邊壁長度,如此,保證照射面積。
優選的,所述飾條25在上下方向上均遮蔽所述燈條61,以保持整體結構的美觀程度。
優選的,所述導光膜63與所述燈條61在上擱板24a或下擱板24b上的投影不相交,且其投影拼接后完全覆蓋所述上擱板24a或下擱板24b,以進一步擴展燈條61的照射面積。
優選的,所述導光膜63可通過多種方式設置于上擱板24a和下擱板24b之間,例如:夾持、通過膠粘固定,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光膜63膠粘固定于所述上擱板24a和/或所述下擱板24b。
優選的,為了進一步增加燈條61的光線折射和/或反射的效果,所述導光膜63由透明、且具有高導光性的pp和/或ps材料構成。
優選的,所述發光膜63上形成發光圖案,例如:文字、圖形、數字,以在燈條61發光狀態下,在擱板組24上下形成不同的圖案,增加美感,提升用戶體驗效果。
導電端子工作狀態下,電性連接所述燈條61,驅動燈條61發射光線,所述光線61再經由導光膜63散射至冷藏間室內,進而照亮擱板組24所處位置的上、下空間,如圖14所示的箭頭指示方向,為燈條61發出光線的出射方向。
進一步的,本發明一優選實施方式中,為了保護燈條61,以及保證所述燈條61發射的光線盡可能朝向所述導光膜63,所述光源60還包括:遮光膜65,用于遮蔽燈條61在上擱板24a和下擱板24b的投影面上對應發射的光線;所述遮光膜65包括:設置于所述上擱板24a與所述燈條61之間或所述上擱板24a與所述飾條25之間的上遮光膜65a,設置于所述下擱板24b與所述燈條61之間或所述下擱板24b與所述飾條25之間的下遮光膜65b;所述上遮光膜65a處于上擱板24a上的投影與所述燈條61處于上擱板24a上的投影重疊,所述下遮光膜65b處于下擱板24b上的投影與所述燈條61處于下擱板24b上的投影重疊。
優選的,所述遮光膜65還包括:連接所述上遮光膜65a和所述下遮光膜65b的連接遮光膜65c,所述連接遮光膜65c設置于所述燈條61和所述飾條25之間,如此,便于遮光膜65的安裝,當然,遮光膜65可采用膠粘等多種形式進行固定,在此不做詳細贅述。
優選的,所述遮光膜65由鋁箔材料構成。在遮擋燈條61發出光線的同時,還使其本身具有良好的導熱性,進而保證所述燈條61的整體溫度不會太高,以降低其老化速度,提高系統穩定度。
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通過設置具有相互配合結構的擱物架以及其上的光源,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將光線均勻的投射在透明的擱板上,進而照亮整個冷藏間室,同時,通過設置兩層擱板,并將光源設置于兩層擱板之間,可以保護光源,結構簡單,操作安全,便于用戶使用。
結合圖15、16所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中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所述光源70設置于所述擱物架2上。該實施方式中,所述擱物架2包括:擱板26以及包覆擱板26任一邊壁的飾條27,所述飾條27與所述擱板26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之間形成容置空間28;所述光源70部分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28內,其包括:靠近所述擱板27邊壁設置的發光體71,靠近所述發光體71遠離所述擱板27邊壁一側設置的導光條72,以及靠近所述導光條72遠離所述發光體71一側設置的勻光膜73,所述勻光膜73遠離所述導光條72的一面曝露于所述容置空間28外;導電端子工作狀態下,電性連接所述發光體71,驅動發光體71發射光線至導光條72,所述光線再通過所述導光條72引導至勻光膜73以散射至冷藏間室1內。
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飾條27包覆擱板26臨近所述冷藏間室1開口處的側壁,其與所述擱板26的下表面之間形成容置空間28。所述飾條27包括:分別平行于所述擱板26設置的飾條上壁面271、飾條下壁面272,連接于所述飾條上壁面271和所述飾條下壁面272的飾條連接壁面273,所述飾條下壁面272與所述擱板26下表面之間具有第一高度差,以形成容置空間28;所述飾條27還包括:自所述飾條下壁面272遠離所述飾條連接面273的一端向所述擱板26下表面方向垂直延伸出的飾條遮擋面274,所述飾條遮擋面274遠離所述飾條下壁面272的一端與所述擱板下表面之間具有第二高度差,以曝露所述勻光膜73于所述容置空間28外。
如圖16所示的箭頭指示方向,為本實施方式中發出光線的出射方向。
優選的,所述發光體71包括:上、下方向設置的pcb板711,以及與所述pcb板配合的燈條713,所述燈條713遠離所述擱板邊壁的一面平行于其臨近的擱板邊壁,且其上設置若干燈珠(未圖示)。
優選的,所述pcb板可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固定,例如:卡接、膠粘,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pcb板膠粘固定于所述飾條上,即所述pcb靠近所述飾條下壁面272設置,所述燈條713設置于所述pcb板與所述擱板26的下表面之間。
優選的,所述燈條713的長度等于其靠近的擱板26邊壁的長度,如此,以增大發光面積。所述燈珠的數量及功率大小可根據需要具體調整,本發明一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燈珠的數量大于2個,每個燈珠的功率小于1w。
優選的,所述導光條72由透明、且具有高導光性的pp和/或ps材料構成,其用于將燈條713發射光線均勻的從其相鄰燈條713的一面引導到遠離燈條713的另一面上,同時,增加燈珠和其遠離燈條713一面的距離,以使所述燈珠發出的光更加均勻。
優選的,所述勻光膜73由經過磨砂或霧化的pp和/或ps材料構成,其用于增加自所述導光條72透射出的光線的均勻度。
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用于冰箱的照明裝置,通過設置具有相互配合結構的擱物架以及其上的光源,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將光線均勻的投射并照亮整個冷藏間室,同時,通過新的光源結構,可以保證射入所述冷餐間室內的光線更加均勻,以保證光照亮度的均勻性,另外,將光源設置于飾條與擱板形成的容置空間內,可以保護光源,結構簡單,操作安全,便于用戶使用。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