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機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冷水機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冷水機組。
【背景技術】
[0002]相關技術中,大冷量冷水機組一般采用離心式冷水機組,而離心式冷水機組在低負荷時容易發生喘振,從而應用范圍受到限制。螺桿式冷水機組為了提供冷量,一般采用水系統并聯的形式,兩個系統的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完全一樣,從而整體換熱效果較差且能效較低,因此需要改進。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冷水機組,所述冷水機組具有冷量大,能效高、應用范圍廣的優點。
[0004]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冷水機組,包括:第一制冷劑循環系統,包括首尾依次相連的第一壓縮機、第一冷凝器、第一節流裝置和第一蒸發器;第二制冷劑循環系統,包括首尾依次相連的第二壓縮機、第二冷凝器、第二節流裝置和第二蒸發器;散熱終端,所述散熱終端設在室內環境中;冷卻塔;其中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蒸發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第二蒸發器均為間壁式換熱器,所述冷水機組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熱模式,當所述冷水機組為制冷模式時,所述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所述第二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和所述散熱終端通過第一循環管路首尾依次相連,且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和所述冷卻塔通過第二循環管路首尾依次相連;當所述冷水機組為制熱模式時,所述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通過第三循環管路與外部水源相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和所述第二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通過第四循環管路首尾依次相連,并且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與所述散熱終端通過第五循環管路首尾依次相連。
[0005]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冷水機組,通過設置第一制冷劑循環系統和第二制冷劑循環系統,并在制冷模式下,將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第二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和散熱終端串聯,第一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第二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和冷卻塔串聯,可以使得第一制冷劑循環系統的蒸發溫度提高,冷凝溫度降低,從而提高第一制冷劑循環系統的能效,在制熱模式時,將第一制冷劑循環系統的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與外部水源相連,第一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和第二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組成閉環的第四循環管路,第二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與散熱終端串聯以向室內提供熱量,可以使得第二蒸發器的出水溫度升高,蒸發壓力升高,從而第二制冷劑循環系統在壓比相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第二冷凝器提供更高的冷卻水出水溫度,進而提高了冷水機組的運行范圍。
[000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散熱終端的進液口與所述第二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之間通過第一通斷管路相連,所述散熱終端的出液口與所述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之間通過第二通斷管路相連,所述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與所述第二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之間通過第三通斷管路相連,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通斷管路構成所述第一循環管路。
[0007]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斷管路由第一管路和第一通斷閥構成,所述第二通斷管路由第二管路和第二通斷閥構成,所述第三通斷管路由第三管路和第三通斷閥構成。
[0008]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冷卻塔的進口與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之間通過第四通斷管路相連,所述冷卻塔的出口與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之間通過第五通斷管路相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與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之間通過第六通斷管路相連,其中所述第四至第六通斷管路構成所述第二循環管路。
[0009]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四通斷管路由第四管路和第四通斷閥構成,所述第五通斷管路由第五管路和第五通斷閥構成,所述第六通斷管路由第六管路和第六通斷閥構成。
[0010]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通過第七通斷管路與外部水源相連,所述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通過第八通斷管路與外部水源相連,其中所述第七和第八通斷管路構成所述第三循環管路。
[0011]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七通斷管路由第七管路和第七通斷閥構成,其中所述第七通斷閥連接在所述第二通斷閥和所述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之間;所述第八通斷管路由第八管路和第八通斷閥構成,其中所述第八通斷閥連接在所述第三通斷閥與所述第一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之間。
[0012]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冷水機組還包括:第九通斷管路,所述第九通斷管路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通斷閥和所述第二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之間,所述第九通斷管路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五通斷閥和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之間;第十通斷管路,所述第十通斷管路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六通斷閥和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之間,所述第十通斷管路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三通斷閥和所述第二蒸發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之間;其中所述第九通斷管路和所述第十通斷管路構成所述第四循環管路的至少一部分。
[0013]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九通斷管路由第九管路和第九通斷閥構成,所述第十通斷管路由第十管路和第十通斷閥構成。
[0014]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冷水機組還包括:第十一通斷管路,所述第十一通斷管路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二通斷閥和所述散熱終端的出液口之間,所述第十一通斷管路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六通斷閥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進口之間;第十二通斷管路,所述第十二通斷管路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四通斷閥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載冷劑通路出口之間,所述第十二通斷管路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通斷閥和所述散熱終端的進液口之間;其中所述第十一通斷管路和所述第十二通斷管路構成所述第五循環管路的至少一部分。
[0015]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十一通斷管路由第十一管路和第十一通斷閥構成,所述第十二通斷管路由第十二管路和第十二通斷閥構成。
[0016]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17]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冷水機組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標記:
[0020]冷水機組100,
[0021]第一壓縮機101,
[0022]第一冷凝器102,第一冷凝器102的載冷劑通路進口 1021,第一冷凝器102的載冷劑通路出口 1022,
[0023]第一蒸發器103,第一蒸發器103的載冷劑通路進口 1031,第一蒸發器103的載冷劑通路出口 1032,
[0024]第二壓縮機104,
[0025]第二冷凝器105,第二冷凝器105的載冷劑通路進口 1051,第二冷凝器105的載冷劑通路出口 1052,
[0026]第二蒸發器106,第二蒸發器106的載冷劑通路進口 1061,第二蒸發器106的載冷劑通路出口 1062,
[0027]散熱終端107,散熱終端107的進液口 1071,散熱終端107的出液口 1072,
[0028]冷卻塔108,冷卻塔108的進口 1081,冷卻塔108的出口 1082,
[0029]第一通斷管路109,第一管路1091,第一通斷閥1092,
[0030]第二通斷管路110,第二管路1101,第二通斷閥1102,
[0031]第三通斷管路111,第三管路1111,第三通斷閥1112,
[0032]第四通斷管路112,第四管路1121,第四通斷閥1122,
[0033]第五通斷管路113,第五管路1131,第五通斷閥1132,
[0034]第六通斷管路114,第六管路1141,第六通斷閥1142,
[0035]第七通斷管路115,第七管路1151,第七通斷閥1152,
[0036]第八通斷管路116,第八管路1161,第八通斷閥1162,
[0037]第九通斷管路117,第九管路1171,第九通斷閥1172,
[0038]第十通斷管路118,第十管路1181,第十通斷閥1182,
[0039]第^^一通斷管路119,第^^一管路1191,第^^一通斷閥1192,
[0040]第十二通斷管路120,第十二管路1201,第十二通斷閥1202。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42]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