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糞便污水處理裝置,尤其是能將生活污水、糞便污水進行原位復合反應處理實現零排放、耗能少的一種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和糞便污水傳統的處理方式是經下水道進入化糞池,糞便經稀釋,厭氧發酵,部分殺菌后經城市下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后的水排入附近水體,經深度處理后的回用。化糞池是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集中構筑物,厭氧發酵時可產生大量硫化氫(H2S)、氨氣(NH3)、甲烷(CH4)等有害的刺激性氣體,同時有吲哚、硫醇、硫醚、糞臭素等物質產生。惡臭污染嚴重,因此需埋入地下,并需定期清理、疏通,在夏季高溫季節,尤其南方地區,厭氧發酵過程產生的熱能使有害易燃氣體在相對較密封的化糞池中發生爆炸,造成人身傷害事故,也時有發生。因而化糞池的改造已迫在眉睫。目前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僅為40%,全國254座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附近水體,造成近岸水域、河系、湖泊、海洋等嚴重污染,導致富營養化,且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其次,多數城市排水管網不配套;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化、產業化進展緩慢;因此,研究開發對生活污水、糞便污水進行分散式原位復合反應的處理裝置,來實現糞便污水處理和環境的景觀化,并使凈化后的水,可用于沖廁,綠化,灌溉,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為了避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處,而提供不僅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實現零排放,埋入地下不占地,投資少,而且具有節能、節水、既文明衛生又使用安全方便的一種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結構由防滲池,池棚,出氣口,縱、橫隔板,底閘口隔板,過濾網隔板,1#、2#、3#曝氣槽,1#、2#、3#沉淀槽,1#、2#、3#曝氣管,消毒脫色槽,貯水槽,增氧風機,主供氣管,供氣管系統,閥門,水泵組成,在地面下埋置混凝土和環氧樹脂制的防滲池,沿防滲池周邊上部空間連接封閉池棚,封閉池棚頂部居中位置設有出氣口,以縱、橫隔板、底閘口隔板、過濾網隔板將防滲池內依序分隔為相互隔離的1#、2#、3#曝氣槽,1#、2#、3#沉淀槽,于1#、2#、3#曝氣槽底鋪裝1#、2#、3#曝氣管,每個曝氣管上布設出氣孔,于1#曝氣槽頂面置有欄柵筐,在消毒脫色槽內裝活性炭,于貯水槽的池外裝水泵,水泵與伸入貯水槽內的出水管相接,于水泵側裝風機,風機連接主供氣管的一端,主供氣管的另一端伸入池內并懸置在貯水槽上面,主供氣管上布裝分別以閥門控制的供氣系統。
所述的池內所有縱、橫向隔板、底閘口隔板、過濾網隔板、均采用不飽和樹脂材料制成。如不飽和樹脂材料等。
所述的1#、2#、3#曝氣槽,均為好氧產生氧化反應作用的氧化槽,為了提高處理效果,激活生活污水、糞便污水的微生物作用及加速三級氧化、硝化、降解的功能,在1#曝氣槽中投加復合菌劑及在2#、3#曝氣槽內均投加入一定量隨水漂浮的固定化生物載體,如添加用菌劑浸泡過的木屑,以均勻曝氣,形成流動動態載體,使好氧、兼氧、厭氧微生物、藻類、微形動物等形成穩定生態系統,使污水處理始終保持最佳狀態。所述的1#曝氣管是采用縱、橫管焊接制成方形的曝氣管,在縱、橫管上分別布設出氣孔。
所述的底閘口隔板,是在槽底與隔板底端間留有閘口;所述的過濾網隔板是在低于池高100mm的隔板上部裝過濾網,其過濾網是用來截留漂浮在沉淀槽表面的雜物;其底閘口隔板底端的閘口,俗稱反水道,一小槽內的水要流入另一小槽內時,只能從底閘口隔板底端的閘口流進另小一槽內,在沉淀槽內形成低處流動沉淀,而過濾網又在槽內高處過濾,形成高處流動過濾,這種使處理水在沉淀槽內一低一高的多次起伏流動,就能使污水的沉淀、過濾處理取得良好效果。
所述的1#沉淀槽由底閘口隔板、過濾網隔板、排浮物管、排沉淀物管組成,在槽體內、外分別以底閘口隔板與過濾網隔板相間分隔成四個以上小槽,在槽內高于槽底100mm處分別裝與1#曝氣槽相連通的排浮物管、排沉淀物管。所述的2#沉淀槽由底閘口隔板、過濾網隔板、排沉淀物管組成,在槽體內、外分別以底閘口隔板與過濾網隔板相間分隔成五個以上小槽,在槽內高于槽底100mm處分別裝與2#曝氣槽相連通排沉淀物管。所述的3#沉淀槽由底閘口隔板、過濾網隔板、排沉淀物管組成,在槽體內、外分別以底閘口隔板與過濾網隔板相間分隔成兩個以上小槽,在槽內高于槽底100mm處分別裝與1#曝氣槽相連通排沉淀物管;所述的排浮物管,是用來排除浮于表面的漂浮雜物,所述的排沉淀物管是將沉淀于槽底的沉淀雜物排除,相當于第二次排污。因此,在1#、2#、3#曝氣槽的后面相應地設有1#、2#、3#沉淀槽,處理的污水經多次兩級沉淀和一級過濾沉淀構成缺氧和厭氧環境,使微生物在反硝過程中脫氮、脫磷,同是時產生能量,供新細胞合成;所述的消毒脫色槽,是給處理后的水脫色、殺菌,在槽內加入活性炭,經活性炭的吸附,使處理水變為透明淡褐色;所述的分別以閥門控制的供氣系統,由七個供氣管組成,1#供氣管與1#曝氣管連接,2#供氣管與1#沉淀槽內的排浮物管連接,3#供氣管與1#沉淀槽內的排沉淀物管連接,4#供氣管與2#曝氣管連接,5#供氣管與2#沉淀槽內的排沉淀物管連接,6#供氣管與3#曝氣管連接,7#供氣管與3#沉淀槽內的排沉淀物管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開啟增氧風機供氣,通過管道或是溝槽將生活污水、沖廁糞便污水送入1#曝氣槽頂面的欄柵筐內,除去漂浮物后流入1#曝氣槽內曝氣、氧化、進入1#沉淀槽,然后歷經2#、3#曝氣、氧化、2#、3#沉淀,再流入消毒脫色槽內殺菌、脫色后,流入貯水槽內,此時,或用水泵將水從出水管輸出,或是直接排放用于沖廁、綠化、灌溉。處理污水十分方便;同時它還有一個特點是非常適應現有化糞池的改造,也就可在原糞池地進行,無須另辟新處。綜以上所采取的技術措施,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1、設計合理,結構緊湊,自控工藝操作,實現零排放,埋入地下不占地,投資少。
2、具有節能、節水、既文明衛生,改善環境景觀,又無二次污染,符合環保要求。
3、易于管理,操作簡便,使用安全方便。
4、現有化糞池的改造,無須另辟新處,節約投資。
可廣發泛應用于公廁、小城鎮分散型污水治理,城市化糞池新建,改建,擦餐飲業,食品業,釀造業,畜牧業,有機工業廢水處理等
本實用新型共有二幅附圖。其中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中1、增氧風機2、閥門3、水泵4、出水管5、貯水槽6、3#供氣管7、2#供氣管8、1#供氣管9、防滲池10、消毒脫色槽11、1#曝氣槽12、1#曝氣管13、底閘口隔板14、過濾網隔板15、排浮物管16、沉淀槽17、排沉淀物管18、2#曝氣槽19、2#曝氣管20、縱向板21、3#曝氣槽22、3#曝氣管23、欄柵筐24、橫向板25、4#供氣管26、5#供氣管27、6#供氣管28、7#供氣管29、主供氣管30、池棚31、出氣口具體實施方式
圖1、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它是容積為5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結構由防滲池9,池棚28,出氣口30,縱、橫向隔板20、24,底閘口隔板13,過濾網隔板14,1#、2#、3#曝氣槽11、18、21,1#、2#、3#沉淀槽16,1#、2#、3#曝氣管12、19、22,消毒脫色槽10,貯水槽5,增氧風機1,主供氣管29,供氣管系統,閥門2,水泵3組成,在地平面下埋置以混凝土和環氧樹脂制的防滲池9,沿防滲池9周邊上部空間連接封閉池棚30,封閉池棚30頂部居中位置設有出氣口31,池內以縱、橫隔板20、24,底閘口隔板13,過濾網隔板14,將防滲池9分隔成相互隔離的1#、2#、3#曝氣槽11、18、21,1#、2#、3#沉淀槽16,于1#、2#、3#曝氣槽11、18、21的槽底鋪裝1#、2#、3#曝氣管12、19、22,1#曝氣管12做成方形,每個曝氣管上布設出氣孔,于1#曝氣槽11頂面置有欄柵筐23,在消毒脫色槽10內裝活性炭,于貯水槽5的池外裝水泵3,水泵3與伸入貯水槽5內的出水管4相接,于水泵3側裝增氧風機1,增氧風機連接主供氣管29的一端,主供氣管29的另一端伸入池內并懸置在貯水槽5上面,主供氣管29上布裝由1#、2#、3#、4#、5#、6#、7#供氣管8、7、6、25、26、27、28、上分別裝有閥門2組成的供氣系統。
權利要求1.一種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特征在于其結構由防滲池(9),池棚(30)、,出氣口(31),縱、橫隔板(20)、(24),底閘口隔板(13),過濾網隔板(14),1#、2#、3#曝氣槽(11)、(18)、(21),1#、2#、3#沉淀槽(16),1#、2#、3#曝氣管(12)、(19)、(22),消毒脫色槽(10),貯水槽(5),風機(1),欄柵筐(23),主供氣管(29),供氣系統,閥門(2),水泵(3)組成,在地面下埋置混凝土和環氧樹脂制的防滲池(9),沿防滲池(9)周邊上部空間連接封閉池棚(30),封閉池棚(30)頂部居中位置設有出氣口(31),以縱、橫隔板(20)、(24),底閘口隔板(13),過濾網隔板(14)將防滲池(9)內依序分隔為相互隔離的1#、2#、3#曝氣槽(11)、(18)、(21),1#、2#、3#沉淀槽(16),于1#、2#、3#曝氣槽(11)、(18)、(21)底鋪裝1#、2#、3#曝氣管(12)、(19)、(22),每個曝氣管上布設出氣孔,于1#曝氣槽(11)頂面置有欄柵筐(23),在消毒脫色槽(10)內裝活性炭,于貯水槽(9)的池外裝水泵(3),水泵(3)與伸入貯水槽(5)內的水管(4)相接,于水泵(3)側裝風機(1),風機(1)連接主供氣管(30)的一端,主供氣管(29)的另一端伸入池內并懸置在貯水槽(5)上面,主供氣管(30)上布裝分別以閥門(2)控制的供氣系統。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縱、橫向隔板(20)、(24),底閘口隔板(13)、過濾網隔板(14)、均采用不飽和樹脂材料制成。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閘口隔板(13),是在槽底與隔板底端間留有閘口。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網隔板(14)是在低于池高100mm的隔板上部裝過濾網。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沉淀槽(16)由底閘口隔板(13)、過濾網隔板(14)、排浮物管(15)、排沉淀物管(17)組成,在槽體內、外分別以底閘口隔板(13)與過濾網隔板(14)相間分隔成四個以上小槽,在槽內高于槽底100mm處分別裝與1#曝氣槽(11)相連通的排浮物管(15)、排沉淀物管(17)。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沉淀槽(16)由底閘口隔板(13)、過濾網隔板(14)、排沉淀物管(17)組成,在槽體內、外分別以底閘口隔板(13)與過濾網隔板(14)相間分隔成五個以上小槽,在槽內高于槽底100mm處分別裝與2#曝氣槽(18)相連通排沉淀物管(17)。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沉淀槽(16)由底閘口隔板(13)、過濾網隔板(14)、排沉淀物管(17)組成,在槽體內、外分別以底閘口隔板(13)與過濾網隔板(14)相間分隔成兩個以上小槽,在槽內高于槽底100mm處分別裝與1#曝氣槽(11)相連通排沉淀物管(17)。
8.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別以閥門控制的供氣系統,由七個供氣管組成,1#供氣管(8)與1#曝氣管(12)連接,2#供氣管(7)與1#沉淀槽(16)內的排浮物管(15)連接,3#供氣管(8)與1#沉淀槽(16)內的排沉淀物管(17)連接,4#供氣管(25)與2#曝氣管(19)連接,5#供氣管(26)與2#沉淀槽(16)內的排沉淀物管(15)連接,6#供氣管(27)與3#曝氣管(22)連接,7#供氣管與3#沉淀槽內的排沉淀物管(15)連接。
9.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曝氣管(12)是采用縱、橫管焊接制成方形曝氣管,在縱、橫管上分別布設出氣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污水、糞便污水原位復合反應處理裝置,特征是在地下埋置混凝土和環氧樹脂制的防滲池,池周邊上面連接池棚,池頂設出氣口,池內以隔板將防滲池分隔為1#、2#、3#曝氣槽,1#、2#、3#沉淀槽,沉淀槽內裝底閘口隔板、過濾網、排污物管,于1#、2#、3#曝氣槽底鋪裝曝氣管,曝氣管側布設出氣孔,1#曝氣槽頂面置有欄柵筐,消毒脫色槽內裝活性炭,池外裝水泵,水泵與伸入貯水槽內的出水管相接,水泵側裝風機,風機連接伸入池內主供氣管,其管上布裝由閥門控制的七個供氣管組成的供氣系統。本實用新型不僅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埋入地下不占地,投資少,而且具有節能、節水、既文明衛生又使用安全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C02F1/28GK2818472SQ20052011796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4日
發明者周毅, 周家正 申請人:周毅, 周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