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一些距離城市較遠的公共場所、生活小區或景區等,因污水收集、排放無法與市政管網相連接,一般需要建設獨立的處理系統。例如我國旅游風景區生活污水處理設計,一直套用城市污水的處理工藝和設計參數,但這些區域污水的水質水量、排放規律及環境條件與一般城市生活污水和賓館污水有著明顯的差異,污水處理應當充分考慮不同區域污水的水質、水量及環境特點,才能保證處理效果。目前,也出現了一些污水處理設施,但是體積普遍較大,結構復雜,充氧設備單獨外置,此類技術工藝流程長,基建投資高,管道復雜,施工周期長,管理不便,無法解決水污染分布較散,管網布置難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目前污水處理設備結構復雜、效率低以及不夠節能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并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包括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沉淀池;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沉淀池為連體結構,在水解酸化池內設置有進水裝置,在接觸氧化池內懸掛有組合填料,在沉淀池內設有斜管填料;所述連體結構是指池與池之間共壁且通過逐漸降低的溢水口相互連通,并且,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沉淀池側壁和底面為整體設計。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裝置包括污水提升泵、污水進水管道及潛水攪拌機;所述污水提升泵設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外部,所述污水進水管道一端與所述污水提升泵連接,另一端設置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左側底部,所述潛水攪拌機設置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右側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污水進水管道的出水端設置有出水橫管,所述出水橫管平行水解酸化池橫壁設置且在橫管的徑向水平均勻設置有若干出水孔。
進一步的,在接觸氧化池內還設置有曝氣裝置,所述曝氣裝置包括鼓風機、空氣管道和曝氣盤,所述鼓風機設置與所述接觸氧化池外部,若干曝氣盤均勻布置于所述接觸氧化池底部,并通過所述空氣管道與所述鼓風機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底部設置有倒梯形斜坡。
進一步的,所述斜管填料的傾斜口朝著所述接觸氧化池一側反向傾斜,且為耐腐蝕的PVC結構。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還設置有排污裝置,所述排污裝置包括排泥口Ⅰ、排泥口Ⅱ、排泥口Ⅲ、排泥口Ⅳ、排泥管和排泥泵;所述排泥口Ⅰ、排泥口Ⅱ及排泥口Ⅲ依次設置在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沉淀池底部,并通過所述排泥管與所述排泥泵入口端連通,所述排泥泵的出口端與排泥口Ⅳ連通。
本實用新型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沉淀池做成連體結構,并通過在接觸氧化池內懸掛有組合填料以及在沉淀池內設置斜管填料,使污水處理更加簡單、高效和節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為水解酸化池、101為污水提升泵、102為污水進水管道、103為潛水攪拌機;2為接觸氧化池、201為組合填料;3為沉淀池、301為斜管填料、302為倒梯形斜坡;4為曝氣裝置、401為鼓風機、402為空氣管道、403為曝氣盤;5為排污裝置、501為排泥口Ⅰ、502為排泥口Ⅱ、503為排泥口Ⅲ、504為排泥口Ⅳ、505為排泥管、506為排泥泵。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包括水解酸化池1、接觸氧化池2和沉淀池3;水解酸化池1、接觸氧化池2和沉淀池3為連體結構,即池與池之間共壁且通過逐漸降低的溢水口相互連通,可以使污水自然的逐步溢出。在水解酸化池1內設置有進水裝置,在接觸氧化池2內懸掛有組合填料201,在沉淀池3內設有斜管填料301;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沉淀池側壁和底面為整體設計。
在本實施方案中,進水裝置包括污水提升泵101、污水進水管道102及潛水攪拌機103;污水提升泵101設于水解酸化池1的外部,污水進水管道102一端與污水提升泵101連接,另一端設置于水解酸化池1左側底部,潛水攪拌機103設置于水解酸化池1右側底部。通過進水裝置可以將污水均勻分布在水解酸化池1里面,使污水充分分解反應。
作為優選方案,在污水進水管道102的出水端設置有出水橫管,出水橫管平行水解酸化池1橫壁設置且在橫管的徑向水平均勻設置有多個出水孔,可以使污水進水分為多股均勻水流,有利于污水在水解酸化池中充分反應分解。
在本實施例方案中,在接觸氧化池2內還設置有曝氣裝置4,曝氣裝置包括鼓風機401、空氣管道402和曝氣盤403,鼓風機401設置于接觸氧化池2外部,多個曝氣盤均勻布置于所述接觸氧化池底部,并通過所述空氣管道與所述鼓風機連通,將有利于對污水中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
作為優選方案,沉淀池3底部設置有倒梯形斜坡,可以使污泥更方便地流向沉淀池3底部,提高污水處理效率。
作為優選方案,斜管填料301的傾斜口朝著所述接觸氧化池一側反向傾斜,且為耐腐蝕的PVC結構。有利于斜管填料對污水的處理,提高斜管填料使用壽命并保證處理污水效率。
在本實施例方案中,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還設置有排污裝置5,排污裝置5包括排泥口Ⅰ501、排泥口Ⅱ502、排泥口Ⅲ503、排泥口Ⅳ504、排泥管505和排泥泵506;排泥口Ⅰ、排泥口Ⅱ及排泥口Ⅲ依次設置在水解酸化池1、接觸氧化池2和沉淀池3底部,并通過排泥管505與排泥泵506入口端連通,排泥泵506的出口端與排泥口Ⅳ504連通。簡化了排污結構,降低排污成本。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通過連體設計的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沉淀池,以及曝氣裝置、排污裝置,使污水處理更加簡單、高效和節能,且結構簡單,便于推廣應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